王书会;王静娜;刘芸宏;吴晓慧;李颖霞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如何做好医疗废物处置全过程管理和监督,指导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正确分类,以保护医护人员安全。方法于2012年开始从环节质量控制入手,加强医院废物处置全过程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软硬件建设;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改变工作思路,加强重点部位和科室的督导和检查;不定时深入科室检查各个部门其分类、收集、运输、登记、交接等医疗废物处置的全过程,抓好环节质量控制,切实做到全程管理、有序管理。结果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各类人员正确分类、收集,规范处理医疗废物的自觉意识,减少其随意乱放和二次分类处置的机会,使医疗废物处置全过程规范、流畅,真正减少了再污染、再损害可能。结论各类人员高度重视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转运等过程的规范操作,所有处置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保护了工作人员自身安全,保护了环境。
作者:许玉冰;郭俊艳;赵江河;杨金燕;臧妍;郭光昂;邢玉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支原体属感染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1300例,对宫颈拭子标本进行支原体属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316例和阴性组984例,追踪观察并分析两组妊娠晚期孕妇的围产结局以及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300例妊娠晚期孕妇有316例支原体属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4.3%;阳性组孕妇切口感染率高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妇支原体阳性组围产儿并发症:小于胎龄儿、低体重儿、新生儿肺炎以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阳性组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较阴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支原体属感染可引起多种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产前检查应注意严格筛查支原体属并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以降低不良围产结局。
作者:刘秀香;陶会芹;黑国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病情况,并探讨其感染相关高危因素,为该疾病发生的流行病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及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有性生活的3060例女性患者行问卷调查,统计该地区妇女VVC的发病率及其相关感染高危因素,釆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60例患者中发生VVC 1608例,发生率为52.55%;其中初次患病占2.73%、患病2次占50.75%、患病3次占22.39%、患病4次占18.78%、患病≥5次占5.35%;1608例VVC患者中,除44例患者初次患病未经治疗外,其余1564例患者均使用过≥1种治疗,其中采用阴道灌洗、自行用药等治疗方法,分别占44.88%、51.34%。结论三亚地区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反复发病率高,患者健康教育认知水平低及不规范治疗是该地区高复发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当地妇女健康教育及规范治疗。
作者:周红辉;肖昭昭;王禅;李丹;赵恩锋;窦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关系,为胃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在医院治疗并均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42例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水平,分析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胃癌患者中抗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97例,感染率为68.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患者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胃癌患者中肿瘤≥5 cm、中低分化、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4.4%、82.8%、73.5%和75.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淋巴结转移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幽门螺杆菌在胃癌患者中感染率较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是预测胃癌患者生存的一项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钟爱丽;荣培姣;陈原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不同分型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与疾病预后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130例,根据患儿临床特征,分为普通组41例、重症组64例与危重症组25例,对比3组患儿心率、血白细胞计数、血糖、ET‐1等水平,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组与危重症组患儿心率、血白细胞计数均较普通组显著升高(P<0.05),危重症组较普通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重症组相比较,危重症组年龄偏小、血糖水平偏高;ET‐1水平危重症组患儿明显高于普通组与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T‐1水平是导致危重症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T‐1水平是导致EV71患儿危重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检测ET‐1水平,对EV71患儿临床治疗与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洁;娄洁婵;李素华;陈均亚;徐志伟;陈喻;陈益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非机械通气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HAP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7例HAP患者的发病情况,其中75例为MDROs感染组,92例为MDROs非感染组,均未行机械通气;分析HAP患者MDROs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7例非机械通气HAP患者中有75例为MDROs感染,感染率44.9%;共检出211株病原菌,90株为MDROs;多因素分析显示,两周内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住院时间>5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非机械通气HAP患者MDRO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住院时间、有效预防治疗COPD,可以减少MDROs感染所致的HAP发生。
作者:石喆;张灵娟;程知音;张韵;胡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对预防手术感染并发症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行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同剂量甘露聚糖肽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感染并发症情况,数据采用 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4、7 d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0%和90.0%,对照组分别为82.0%和8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和10.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6.25±3.1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9.03±3.9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进行静脉滴注,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感染并发症,效果显著。
作者:吕军;徐明洲;范小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对细菌生物膜表达阳性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并分析患者术后症状或体征改善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CRS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胶囊;观察组32例,应用克拉霉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治疗效果,应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进行主观方面评估,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8.75%,高于对照组56.67%;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鼻窦C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和鼻窦CT评分为(1.20±0.28)和(2.18±0.29)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41±0.33)和(4.64±0.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哮喘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克拉霉素对细菌生物膜表达阳性CRS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良春;熊世珍;黄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两种消毒方法对降低麻醉机内部通气回路细菌含量的效果,降低全麻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为预防术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30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采用麻醉机辅助下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的麻醉机采用ZJ‐XD‐I型医院仪器管路消毒机对其内部呼吸回路消毒,对照组使用的麻醉机仍然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清洗消毒,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机细菌检出阳性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规范、有效的对麻醉机内部回路进行消毒,可有效降低麻醉机通气回路的细菌阳性率,明显降低全身麻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周学颖;赵峰;王萃;王莹莹;周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胸部微创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情况,并总结预防感染的措施,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胸部微创手术患者500例,分析术后发生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慢性病、术中出血量、术前肺功能检查、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并研究其与肺部感染的关系,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0例进行胸部微创手术的患者中有89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7.8%;年龄>60岁、有慢性疾病及有吸烟史是患者肺部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 P<0.05);胸部微创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肺功能检查气道阻塞肺活量的测定(FEV1/FVC )及术中出血量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住院时间为10~24 d ,平均为(15.6±2.3)d。结论年龄>60岁、有慢性疾病及有吸烟史是肺部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学兆;陈芳;石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及气道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11月神经外科127例气管切开患者留取痰标本培养,分析痰培养阳性率、病原菌分布、药敏性及各年龄组间的感染率差异,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7例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3例,感染率为65.4%;共送检267份痰培养标本,其中≥60岁患者检出阳性率高,阳性率为85.0%,其次为<20岁患者,各年龄组间痰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培养出21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78株占84.4%;铜绿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奈替米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均>85.0%。结论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阳性结果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现象严重,特别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其气道管理,定期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姚珺;谌绍林;胡涛;陈英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4年4月严重烧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465例,对其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耐药性监测并统计多药耐药菌的耐药模式,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5例严重烧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以创面感染为常见,共发生310例占66.67%,其次是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46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性高,耐药率为84.95%,其次是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26株多药耐药菌株中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为常见,耐药率42.31%,其次是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19.23%。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以创面感染为主,其次为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应采取必要措施积极预防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可以阿米卡星或哌拉西林/他巴唑坦联合除头孢吡肟外的其他抗菌药物进行早期治疗。
作者:王公明;蔺景双;郝兴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相关炎性指标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于医院就诊的12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34例克罗恩病患者为研究对象,57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的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分析,比较菌群变化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采用 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内酵母菌属(2.29±0.41)CFU/g、双歧杆菌属(5.20±0.53)CFU/g、乳杆菌属(5.62±0.12)CFU/g、肠球菌属(6.58±0.23)CFU/g、拟杆菌属(5.64±0.28) CFU/g、消化球菌属(6.35±0.25)CFU/g、小梭菌(3.61±0.30)CFU/g 的数量明显增加,而真杆菌属(1.62±0.24)CFU/g的数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结果阳性检出率与菌群数量变化结果基本相附;而菌群与炎性指标有相关性。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其发病与真杆菌属数量的减少有关。
作者:宋军民;杨超;常远;夏坤锟;王朝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联合复方含漱液预防种植牙术后感染临床效果,以期丰富临床治疗水平,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70例需种植牙患者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种植牙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复方含漱液,对照组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及复方含漱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54.29%、总有效率82.86%,观察组显效率68.57%、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无疼痛占31.42%、发生Ⅱ、Ⅲ度疼痛占34.29%,观察组无疼痛占率57.15%,Ⅱ、Ⅲ度疼痛占11.43%;对照组感染率为14.29%,观察组为2.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联合复方含漱液可降低种植牙术后感染发生率,且可缓解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陈雨顺;吕瑾茹;李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颈椎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术后医院感染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56例老年颈椎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2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4.64%;临床表现以发热、切口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及血沉升高等为主;共分离出3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0株占55.56%;采用 logostic进行影响多因素分析,GCS评分、昏迷、侵入性操作、A‐PACHEⅡ评分、激素应用时间、合并症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颈椎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术后医院感染常见,及时应用敏感抗菌药物预后较好。
作者:唐炜东;单中书;陈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该类感染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3月-2014年4月医院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10447例,采集发生感染患者切口部位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447例患者共发生术后感染87例,感染率为0.83%,共获得病原菌97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63株占64.95%;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普遍对青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性,均>70.00%;对万古霉素耐药均为0。结论引起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多样,部分患者还存在着多重感染,这些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而不同的病原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表现出了不同的耐药性,在早期经验治疗时好给予联合用药,在随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调整,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建锋;王耿泽;厉冰;顾亮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小麦纤维素对妊娠晚期便秘孕妇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10月156例妊娠晚期便秘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相同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联合小麦纤维素治疗,在治疗前1d及治疗2周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疗效,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孕妇治疗前乳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的菌落数分别为(8.29±0.71)CFU/g及(10.26±1.12)CFU/g ,治疗后分别为(9.35±0.82)CFU/g及(11.33±1.21)CFU/g ,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孕妇酵母样真菌菌落数治疗前为(4.13±0.53)CFU/g、治疗后为(3.53±0.44)CFU/g ,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亦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益生菌联合小麦纤维素可增加妊娠晚期合并便秘孕妇肠道乳杆菌属等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妊娠晚期便秘治疗的有效率,临床疗效确切,并安全可靠。
作者:陈惠娟;孙建利;夏舟岚;马英英;陆月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制定感染控制政策与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医院某血液病房的3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1∶1方法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各1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差异,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住院平均总费用为34394元,非感染组患者为14049元;不同年龄段患者住院平均总费用差值不同,在13969~27179元,比值为2.20~2.56;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在8~11.5 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发生后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直接经济损失因患者年龄段不同而有所差异。
作者:王书会;王静娜;刘芸宏;吴晓慧;李颖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实施快速康复外科(FTS)流程对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为降低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提供预防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行肺癌手术229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行胸腔镜术实施FTS流程83例、B组行单纯胸腔镜手术71例、C组行传统开胸肺切除术75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及术后发生感染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C组(P<0.05),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7例,感染率8.43%,B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11例,感染率15.49%,C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16例,感染率21.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术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流程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明显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与友;刘玳瑄;吴朝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医院外科手术科室2137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后参与调查,对每一份病历进行逐项查阅,并填写统一的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登记表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统计分析其感染患者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2137例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2例,感染率为4.77%,发生医院感染科室以普通外科患者感染率高,共37例达6.21%;术前患者ASA≥评分Ⅲ级、患有糖尿病及术前住院时间>3 d、术中患者手术时间≥3 h、应用全麻、切口长度>20 cm、术中出血量>300 m l及术后患者放置引流管及引流时间>10 d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需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林小婷;吴美宁;谢小蔓;林福秀;符小婧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