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临床特征与血清型分布

周凯;谢国锦;王晓卫;徐飞;姚开虎

关键词: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 血清型, 分布, 患儿
摘要:目的:分析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 )临床特征及血清学分布资料,为IPD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3例IPD患儿临床资料及分离出51株肺炎链球菌(SPN )血清型分布,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特征显示,IPD患儿以两岁以下居首位占58.14%;67.44%患儿冬春季发病,83.72%患儿为社区获得性感染;疾病谱主要是败血症占48.84%、化脓性脑膜炎占18.61%、化脓性胸膜炎占16.28%;5例占11.63%有基础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多见;临床治愈28例、好转11例、3例未愈自动出院,死亡1例;5例并发症分别是脓毒性休克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硬膜下积液及癫痫各1例;51株SPN常见血清型是19F、19A、14和9V ,分别占27.45%、19.61%、17.65%和9.81%,有1株无法确定血清型。结论 IPD好发于2岁以下患儿,疾病谱以败血症多见,血清型主要是19F、19A、14和9V ,推荐接种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D试验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的感染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儿童医院住院及门诊973例SAU感染患儿临床资料,使用VIT 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D试验检测,用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两个指标确认MRSA。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共973株,其中检出MRSA 168株、检出率为17.27%,<2岁患儿中检出M RS A 132株、检出率为18.38%;M RS A中D试验阳性率为27.38%,M RS A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D试验阳性率为92.00%,MSSA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率为87.30%;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 M RS A耐药严重,且多见于婴幼儿,患儿克林霉素诱导率较成人高,应加强对M RS A的管理与监测,防止其暴发与流行。

    作者:赵昕峰;厉小玉;高扬;王云桥;周俊;岳美娜;刘荻;吴亦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2011-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了解2011-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感染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1053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053株,其中从痰液中分离991株占94.11%;3年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氯霉素和米诺环素,均为100.00%;3年耐药率均<20.00%的抗菌药物有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B和黏菌素;耐药率增幅较大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分别由2011年的6.65%、8.82%上升至2013年的37.24%、21.62%。结论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黄贺梅;韩忠敏;魏永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降钙素原与感染细胞监测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感染细胞百分比(PIC)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早期诊断中的参考价值,以指导早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做出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医院接受机械通气>48 h且怀疑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标准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PCT水平和每百个吞噬细胞内PIC进行对比,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PCT水平和每百个吞噬细胞内PIC分别为(1.57±0.80)ng/ml和(1.17±0.31)%,观察组患者的PCT水平和PIC分别为(3.19±1.39)ng/ml和(3.03±1.4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钙素原与PIC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瓦永禄;孟建斌;华岚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测定细菌耐药性,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143例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共分离培养出62株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43.36%,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2株占51.61%,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共30株,占48.39%;前3位病原菌依次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5.81%、16.13%及16.13%;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均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高,占72.4%,对亚胺培南没有耐药菌株检出。结论分析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华;赵华;袁拥华;杜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发病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相关炎性指标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于医院就诊的12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34例克罗恩病患者为研究对象,57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的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分析,比较菌群变化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采用 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内酵母菌属(2.29±0.41)CFU/g、双歧杆菌属(5.20±0.53)CFU/g、乳杆菌属(5.62±0.12)CFU/g、肠球菌属(6.58±0.23)CFU/g、拟杆菌属(5.64±0.28) CFU/g、消化球菌属(6.35±0.25)CFU/g、小梭菌(3.61±0.30)CFU/g 的数量明显增加,而真杆菌属(1.62±0.24)CFU/g的数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结果阳性检出率与菌群数量变化结果基本相附;而菌群与炎性指标有相关性。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其发病与真杆菌属数量的减少有关。

    作者:宋军民;杨超;常远;夏坤锟;王朝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革兰阳性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2012年革兰阳性菌流行病学与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菌596株,采用VITEK‐2 Compact测定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MIC ,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6株革兰阳性菌中以下呼吸道检出为主,共254株占42.6%;596株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121株占20.3%,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共75株占12.1%;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98.0%;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95.0%,粪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90.0%。结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仍有很高抗菌活性,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有增高趋势,应重视细菌耐药监测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牛小斌;荆鹏伟;李永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盐酸氨溴索气管镜灌洗对肺功能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联合气管镜灌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血液氧饱和度(SaO2)等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的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肺泡进行灌洗以及吸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PaO2、PaO2/FiO2及SaO2等水平变化,数据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PaO2、PaO2/FiO2及SaO2等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气管镜可有效改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PaO2、PaO2/FiO2及SaO2等水平,并缩短各项治疗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尚茜;商伟娜;翟琳;刘淑娟;李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两种麻醉机消毒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两种消毒方法对降低麻醉机内部通气回路细菌含量的效果,降低全麻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为预防术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30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采用麻醉机辅助下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的麻醉机采用ZJ‐XD‐I型医院仪器管路消毒机对其内部呼吸回路消毒,对照组使用的麻醉机仍然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清洗消毒,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机细菌检出阳性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规范、有效的对麻醉机内部回路进行消毒,可有效降低麻醉机通气回路的细菌阳性率,明显降低全身麻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周学颖;赵峰;王萃;王莹莹;周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微量元素联合兰菌净预防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多种微量元素联合兰菌净预防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效果,以期为老年人预防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于2003年1月-2010年3月进行健康体检人员98名,年龄52~71岁、平均(61±4.2)岁,随机分为研究组51名和对照组47名,研究组给予兰菌净舌下滴入联合微量元素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多种微量元素口服用药,比较两组老年人用药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含量变化及用药后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前两组老年人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两个月研究组IgA、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M 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老年人进行随访,1年内51名研究组发生1、2次及≥3次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57%、9.80%及1.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43%、12.77%及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种微量元素联合兰菌净能有效预防与减少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次数,免疫球蛋白均有所增加。

    作者:周小果;郑大炜;韩玉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NSICU患者感染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 )患者感染控制的影响,总结临床经验,为临床降低NSICU患者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于2012年11月-2013年12月NSICU收治的患者共684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2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易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20例、26例次,感染率5.85%、例次感染率7.60%;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45例、69例次,感染率13.16%、例次感染率20.18%;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分别占57.69%、57.97%;其次为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控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感染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上广泛应用。

    作者:薛晓英;杨艳丽;杨春;刘轩;曾立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消化道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调查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380例原发性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因素,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00例、118例次,感染率为26.3%、例次感染率31.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49例占41.5%,共检出5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7株占64.9%;患者年龄≥75岁、住院天数≥30 d、行放化疗、营养状态差、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期Ⅲ、Ⅳ期及有侵入性操作为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调查分析医院存在抗菌药物使用存在剂型不合适、经验用药多、联合用药多等问题。结论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胡黎川;陈茂华;杨秀斐;叶发青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眼科患者术后不同换药时机对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换药时机对眼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为降低眼科手术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行眼睑手术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48 h进行局部换药,观察组患者于术后24 h对手术部位进行局部换药;对两组患者感染率进行统计,并于术后7 d对两组患者切口愈合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无感染病例,对照组有4例患者确定感染,感染率为2.50%,对照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甲、乙及丙级切口愈合率分别为91.88%、6.88%及1.25%,观察组分别为96.88%、3.13%及0;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眼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换药有利于其切口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术后24 h是较为理想的换药时机。

    作者:杜哲;赵翠联;李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研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ag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为其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21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A组(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组)71例、B组(Cag -幽门螺杆菌感染组)77例和C组(Cag+幽门螺杆菌感染组)70例,将3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血脂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统计比较,数据采用 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及C组的血清 Hcy、总胆固醇(TC)水平分别为(15.75±1.68)μmol/L、(4.79±0.41)mmol/L及(22.64±1.95)μmol/L、(5.80±0.47)mmol/L ,均高于A组的(10.21±1.36)μmol/L、(4.02±0.37)mmol/L ,C组则高于B组;B组及C组的冠状动脉双支及三支病变分别占32.47%、31.17%和42.86%、42.86%,均高于A组的16.90%、16.90%,C组则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ag+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较大,其可显著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应引起重视。

    作者:韩宏毅;方文胜;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食管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成效分析

    目的:开展食管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目标性监测,了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患者降低SSI率。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和信息反馈的方法,监测2012年7月-2013年6月食管癌手术患者101例,前3个月监测为评估阶段,作为干预前31例,根据评估所得SSI相关危险因素实施预防控制措施,评价干预后9个月为干预后70例,分析干预效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发生感染7例,感染率6.93%,干预后患者SSI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干预前的16.13%(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手术持续时间≥3 h的手术抗菌药物的追加使用率明显提高(P<0.01),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联合用药率均明显降低,停药时间提前(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SSI率高,与食管吻合口瘘密切相关;通过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持续时间、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以及严格落实围术期感染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SSI发生率。

    作者:陈建伟;韩立海;赵爱荣;邱会芬;张洁;孙吉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载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载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为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定量检测1025例孕妇血清中巨细胞病毒的含量,并采用Bayley 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分析新生儿的发育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5例孕妇中检出巨细胞病毒感染113例,感染率为11.0%;97例孕妇具有异常妊娠史,检出活动性感染26例,感染率为26.8%,明显高于无异常妊娠史孕妇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巨细胞病毒载量检测3、4级孕妇宫内感染率为87.9%,明显高于0~2级孕妇的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感染MDI、PDI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体内高载量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是造成胎儿宫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做好相关防护工作。

    作者:姚丽;张梅;郭先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麻醉及镇痛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及镇痛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方法降低呼吸道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手术胃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患者给予单纯全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 ),B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VAS评分为(0.98±0.34)分,呼吸道感染率为32.56%;B组VAS评分为(0.97±0.35)分,呼吸道感染率为13.95%,经统计检验,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检出20株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5株占25.00%。结论与单纯全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相比,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以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云峰;王冬冬;范珊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益生菌联合小麦纤维素对妊娠晚期孕妇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小麦纤维素对妊娠晚期便秘孕妇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10月156例妊娠晚期便秘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相同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联合小麦纤维素治疗,在治疗前1d及治疗2周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疗效,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孕妇治疗前乳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的菌落数分别为(8.29±0.71)CFU/g及(10.26±1.12)CFU/g ,治疗后分别为(9.35±0.82)CFU/g及(11.33±1.21)CFU/g ,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孕妇酵母样真菌菌落数治疗前为(4.13±0.53)CFU/g、治疗后为(3.53±0.44)CFU/g ,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亦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益生菌联合小麦纤维素可增加妊娠晚期合并便秘孕妇肠道乳杆菌属等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妊娠晚期便秘治疗的有效率,临床疗效确切,并安全可靠。

    作者:陈惠娟;孙建利;夏舟岚;马英英;陆月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手足口病感染细菌分布与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调查手足口病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16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生感染部位、细菌种类、药敏试验结果,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发生细菌感染51例,感染率为31.5%;≥3岁手足口病患儿发生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3岁患儿( P<0.0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共21例占41.2%;共检出55株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6株占83.6%;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曲南耐药率较高,均>80.0%,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发生细菌感染与患儿的年龄、住院时间明显相关,感染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大肠埃希菌是感染的主要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段树鹏;侯丽娟;朱利红;王宏伟;宋新文;申保生;李伟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神经外科与非神经外科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观察外科临床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特点,对比神经外科与非神经外科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药敏差异,分析其原因,为临床治疗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外科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神经外科61株和非神经外科56株,用VIT EK‐32分析系统进行微生物病原菌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SPSS 19.0软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17株鲍氏不动杆菌,以痰液检出高,共64株占54.7%;神经外科分离出61株占52.1%,非神经外科临床标本中分离出56株占47.9%;神经外科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神经外科临床标本中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远较非神经外科严重,应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不同科室耐药特点选用敏感药物,减少交叉感染,延缓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

    作者:谢朝云;熊芸;孙静;杨忠玲;胡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与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及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2月医院收治50例呼吸系统感染及6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对照组)及头孢噻利治疗(观察组),每组有25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及3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系统感染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16±1.16)(6.01±1.92)d及(4.11±1.17)d,均明显短于呼吸系统感染对照组(5.16±2.14)(9.11±3.17)d及(7.16±2.78)d(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头孢噻利治疗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朱亮;鲍君杰;潘杰;邱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