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红;张玲芳;孙建良
射频消融治疗(RFA)是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RFA术后感染可以引起脓肿、败血症,甚至死亡.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78例在CT引导下进行RFA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术后感染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小西;吕银祥;季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10年严重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比例发生变化趋势及其耐药性改变,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1-2011年严重烧伤患者107例,共送检拭予标本3019份,统计住院第1~8周的病原菌比例,比较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两个时间段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4种病原菌耐药性.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占38.00%,鲍氏不动杆菌次之,占16.40%,链球菌属占10.40%,铜绿假单胞菌占10.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0.1%;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克雷伯菌的比例从第1~8周,比例显著上升;而链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却逐渐下降;2006-2010年细菌耐药比例显著高于2001-2005年.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了主要比例,随时可能引起患者创口感染,链球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所引起的感染发生在烧伤早期,鲍氏不动杆菌则发生在住院>4周,因此根据病原菌分布特点,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尤志富;林巧燕;林国友;周鸣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特点、病原体检出及抗菌药物使用,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历查阅和床边访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1年11月29日0:00-24:00时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及死亡的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 实查1118例,发生医院感染113例、118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0.11%、例次感染率为10.55%;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前3位分别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及血液,分别占60.02%、8.47%及6.78%;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24%;医院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84.07%;阳性检出率24.21%;高龄、中心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和外周静脉给药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偏高,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干铁儿;朱越献;张丽杰;占伟江;谢升阳;曹俊敏;吴建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正确做好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9月-2011年11月医院RA住院患者,将其信息进行详细登记,汇总分析所得数据.结果 111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26例、238例次,感染率为20.29%、例次感染率21.38%;泌尿道和下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占80.67%;238例次感染部位均做病原学检测,234例培养阳性,共检出病原体2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4株、革兰阳性菌82株、真菌13株、支原体属69株,分别占44.97%、27.52%、4.36%、23.15%,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存在差异.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较其他疾病合并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高,革兰阴性杆菌仍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入院患者,要更加注重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缪瑾;何东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病原菌来源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1年ICU胆汁培养物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使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ICU胆汁来源的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前4位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5.00%、20.00%、10.00%、10.00%;肠杆菌科菌株对氨基糖苷类、酶抑制剂类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非发酵菌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结论 在无明确细菌学结果的前提下,针对临床诊断的胆道感染可经验性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针剂抗感染,再根据培养及临床治疗随时调整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甘泉;杜朝晖;李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乙醇性肝炎合并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征,为肝炎的预防治疗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2例乙醇性肝炎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1472例乙醇性肝炎患者中188例感染各类型病毒,感染率为12.77%;男性126例,占67.02%,女性62例,占32.98%;单一感染149例,占79.26%,混合感染22例,占11.70%,未分型17例,占9.04%;单一感染中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甲型肝炎病毒(HAV)为主,分别占52.13%和14.36%;混合感染包括双重感染17例,三重感染4例,四重感染1例,分别占77.27%、18.18%和4.55%;混合感染中以HAV+ HBV和HBV+丁型肝炎病毒(HDV)常见,分别占22.73%和18.18%.结论 乙醇性肝炎合并病毒感染的比例较高,其病原学仍然以HBV为主,但混合感染严重,临床应重点筛查乙型肝炎,并加强对未定型肝炎的检测.
作者:马婉;孙继军;孙裕勇;余正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流行现状及其感染特征,指导临床对MDROs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方法 在MDROs目标性监测的基础上,对ICU 2011年MDROs的分布、来源及感染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U收治患者539例,发生MDROs感染68例、97例次,感染率12.69%、例次感染率18.28%;送检标本分离出MDROsl02株:革兰阴性菌84株占82.35%,革兰阳性菌18株占17.65%;主要是泛耐药与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占50.98%,其中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占96.15%;其他依次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泛耐药与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别占13.73%、10.78%、8.82%、8.82%、5.88%和0.98%; MDROs的来源本科获得占63.7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6.67%;MDROs感染与有创诊疗操作相关占60.78%.结论 ICU患者MDROs感染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以呼吸道为主,有创诊疗操作是引起MDROs感染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海兰;孙树梅;吴汉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研究42例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1年1月-2012年7月于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27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7例患者中共有4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84%,其中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感染发生率高,分别占61.90%、14.29%和11.90%,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检出率为34.43%,明显高于其他菌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感染为主,病原菌则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作者:任杰;朱宏;何树松;罗继文;刘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心理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积累资料.方法 随机抽取2005、2008和2011年心理科住院病历各200份,分别调查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对比分析不同病种之间、不同时期的医院感染特点及差异.结果 2005、2008和2011年医院感染率分别为7.50%、6.50%和5.50%,医院感染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上呼吸道、胃肠道、下呼吸道;各年份医院感染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医院心理科需要根据自身特征,落实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倪俊芝;刘小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成人病毒阳性率约为61.8%,儿童为46.6%~66.9 %[1].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住院的主要原因,病毒感染率为32.3%~52.3%[2].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1、2、3、4(PIV1、2、3、4),腺病毒3、7(ADV 3、7)、以及近几年新发现的人类偏肺病毒(Hmpv)、人类博卡病毒(Hbov)等.
作者:金玉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183例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尿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11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检出的82.1%,其中两种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于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分别为71.2%和72.7%;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两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0;革兰阳性菌中的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而在新糖肽抗菌药物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中耐药率为0.结论 临床应注意抑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并根据患者的实际合理用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红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2011年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检出的269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判断采用CLSI标准.结果 26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77株占65.8%、革兰阳性球菌70株占26.0%、真菌22株占8.2%;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达63.0%;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4.3%~18.2%,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耐药率为25.8%~51.6%,其他耐药率均较高为50.0%~100.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7%、8.7%、17.1%和18.2%,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5%、4.3%、14.3%和18.2%;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4.8%和65.2%;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其他抗菌药物除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外耐药率均较高为57.7%~96.3%.结论 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患者个人防护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曹子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情况及导致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其发病率.方法 对2012年6月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诊断为阴道炎的150例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及问卷调查,分析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问卷回收率100.00%,合格率95.33%%%;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者76例,发病率50.67%,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51例,发病率34.00%,滴虫性阴道炎23例,发病率15.33%;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流产次数、自行阴道冲洗、月经期用消毒卫生巾、非经期使用护垫、每周性生活次数、避孕方式、阴道炎史均是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的单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行阴道冲洗、非月经期使用护垫、阴道炎史是导致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月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避孕套避孕是降低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占阴道炎约50.00%,自行阴道冲洗、非月经期使用护垫及阴道炎史均能增加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危险性,月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及避孕套避孕能减少细菌性阴道病患病概率.
作者:周亚芬;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用药情况,观察不同时间应用抗菌药物对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2010年1172例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调查,使用Excel 2003及SPSS13.0统计软件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用药种类及频度、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1172例剖宫产患者平均住院6.9d,平均用药2.36d,抗菌药物应用率100.0%;其中应用1种药物1117例占95.31%,二联用药54例占4.52%,三联用药2例占0.18%,单用头孢曲松1085例,占剖宫产围手术期病例的92.58%;2009年组术中用药率44.47%,2010年组术中结扎脐带后给药率99.47%,术后平均切口感染率0.17%,两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绝大多数合理,剖宫产术预防用药时间可在术中结扎脐带后静脉给药,有利于尽早实施母乳喂养,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刘妹莲;邱丽心;张世阳;连羡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我院氧气湿化瓶在2011年6月之前由各科室自行消毒处理,存在使用后清洗消毒不彻底、保存期短、存放过程中被污染等问题.为了保证氧气湿化瓶符合环境卫生学要求,减少氧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从2011年6月开始对氧气湿化瓶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管理.
作者:徐保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镇江地区胃肠炎妇女患者Hp的感染现状,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耐药性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妇女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妇女幽门螺杆菌携带情况.结果 共检测2009-2011年住院和门诊就诊妇女病例428例,Hp阳性252例,阳性率58.8%,其中40~59岁组阳性率为63.5%,明显高于18~29岁组(阳性率为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P<0.05),显著低于男性40~59岁组(x2=35.81,P<0.01);30~39岁组58.6%和>60岁组58.1%,比40~59岁组分别有所下降(x2=0.37,P>0.05)、(x2=0.47,P>0.05),镇江妇女幽门螺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可能与重盐饮食、从事服务行业、卫生习惯差、免疫力低下有关;总耐药率为21.4%.结论 镇江地区40~59岁妇女Hp感染率明显高于18~30岁,其预防与及早治疗更应重视,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地区感染非常严峻,应加强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地区感染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马进;姜平;马瑞;邹晨;吉均祥;卢盟;窦焕芝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肺炎链球菌疫苗联合防误吸药物莫沙比利,在预防老年患者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有效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选择发生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的社区老年患者210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疫苗组、对照组3组,每组各70例,分别给予肺炎球菌多价疫苗注射+莫沙比利片口服、肺炎球菌多价疫苗注射+莫沙比利片安慰剂口服、肺炎球菌多价疫苗安慰剂注射+莫沙比利片安慰剂口服,每组接受为期1年的干预措施,观察各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综合干预组、疫苗组、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3.1%、15.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球菌疫苗联合莫沙比利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作者:黄晓军;费敏;吴升;王选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医院肝胆外科患者手术后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对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413例住院患者手术后围手术期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检测及耐药分析,并对所有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调查413例肝胆外科术后患者中有85例发生了肺部感染;其中80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病原菌,检出大肠埃希菌的32株占40%,肺炎克雷伯菌18株占22.5%,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占18.7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43.7%和38.9%;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为66.7%.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仍是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强,可能存在多种耐药机制.
作者:林恒军;吴胜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手术后肺感染因素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择2001年5月[2012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06例,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析感染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 本组106例肺癌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9例,发生率为17.9%,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7例占36.8%;革兰阴性菌感染12例占63.2%;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肺癌分期、住 院时间的影响(P<0.05);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治愈1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4.7%.结论 临床医师了解肺癌患者手术后肺感染因素并能够积极采取正确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感染,获得较佳的临床结局.
作者:毛建林;徐晓文;章雪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锌联合喂养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以缩短腹泻的病程.方法 将10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住院号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微生态制剂)和腹泻一般喂养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葡萄糖酸锌进行联合喂养,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纠正脱水时间、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总有效率8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纠正脱水时间(2.40±0.32)d,治愈时间(5.40±0.65)d;对照组纠正脱水时间(2.75±1.15)d,治愈时间(5.85±1.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葡萄糖酸锌联合喂养能较早纠正脱水,缩短腹泻病程,提高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章迎儿;杨素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