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伟;周染云;张莹;杨春燕;徐丽丽;王国权
目的 探讨麻醉和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降低肺部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外科手术患者4173例,统计其性别、年龄、科室、麻醉方式、麻醉时间以及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发生术后感染等信息,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417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肺部感染者247例,感染率为5.92%;>60岁患者感染率6.86%,显著高于<60岁患者感染率5.23%;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率7.39%,高于其他科室;不同麻醉方式中,全身、神经阻滞椎管内、局部浸润麻醉感染率分别为6.96%、5.13%、2.85%;患有基础病患者术后感染率8.42%,显著高于未患基础病者感染率4.30%;急诊手术感染率9.55%显著高于择期手术感染率4.53%(P<0.05);麻醉时间>3 h感染率明显高于<3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以上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与控制,对降低肺部感染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狄华君;官正东;徐春丽;杨燕青;王娜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224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24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60例,感染率为7.14%,其中呼吸道、泌尿系、消化系、皮肤软组织及口腔感染分别占51.25%、23.75%、12.50%、10.00%及2.50%;220份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72株,革兰阳性菌32株占18.60%、革兰阴性菌118株占68.61%、真菌22株占12.79%,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46株;年龄大、昏迷状态、出血性疾病、侵入性诊疗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卧床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医院感染死亡率10.63%,高于无医院感染死亡率的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多,增加死亡率,应针对性医院感染的特征进行预防.
作者:施志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细菌学特征和护理措施,以提高疗效.方法 98例急性细菌性腹膜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严格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两组细菌学疗效.结果 98例患者分离出革兰阴性菌43株占43.9%,革兰阳性菌55株占56.1%;分布多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4.5%、18.4%和18.4%;观察组和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3.0%和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了解急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细菌学特征,并采用严格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何娇;张文美;周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心内科病房近年临床血流感染的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检测及临床和分子特征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MET法和PAP-AUC法对hVISA进行检测,并以PCR和测序技术对SCCmec、agr、spa、MLST进行分型.结果 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MRSA,其中2株为hVISA;VSSA以SCCmecⅢ型(88.9%)、agr1型(88.9%)多见;2株hVISA均为SCCmecⅢ型、agr1型,MLST分型均为ST239,spa分型中1株菌为t030,另1株菌为t037.结论 临床和实验室紧密配合是有效抗感染治疗的关键.
作者:田锐;许宏涛;柳宏;陈东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用泊松分布的方法研究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法的检出限,并用试验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用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两种标准菌作为试验菌,配制一系列浓度的菌悬液,模拟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法的操作过程,从某浓度菌悬液中取1 ml倾注培养,连续100次,计数能检出细菌的试验次数,与公式计算的理论次数进行卡方检验比较,验证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是否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计算值与试验值两种菌株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当从某一菌悬液中取1 ml进注培养,要求细菌检出率在99.00%、95.00%、90.00%、60.00%、50.00%时,其菌悬液的浓度要求分别为4.61、3.00、2.30、0.92、0.69CFU/ml.结论 在消毒效果监测过程中,对于采样后得到的混合溶液只能进行部分接种时,其不同检出率下的检出限可以用泊松分布的公式P(0)=e-λ进行计算,对于灭菌要求的监测,当细菌量很少时,将出现漏检,建议对其方法进行改进.
作者:邓通洋;程琮;冯维良;林哈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的分离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4年共检出革兰阴性菌14784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260株占15.29%,鲍氏不动杆菌2700株占18.26%,大肠埃希菌6241株占31.87%,肺炎克雷伯菌2139株占11.8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保持相对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均>50.00%;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保持相对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均>50.00%;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菌仅对含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显示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临床医师应加强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郭宏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规范的消毒供应中心,实现可重复使用医疗物品集中消毒灭菌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按照医院的实际状况和原有建筑基本框架,本着低成本原则结合现行相关国家规范和医院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优化布局,严格控制环境质量,人流、物流不逆行、不交叉.结果 设计并改造成标准的二甲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使新建的消毒供应中心各项质量符合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为临床提供了高质量、满意的医疗用品服务.结论 规范的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可确保医疗安全,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医疗成本,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杨玉萍;段立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病原菌来源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1年ICU胆汁培养物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使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ICU胆汁来源的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前4位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5.00%、20.00%、10.00%、10.00%;肠杆菌科菌株对氨基糖苷类、酶抑制剂类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非发酵菌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结论 在无明确细菌学结果的前提下,针对临床诊断的胆道感染可经验性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针剂抗感染,再根据培养及临床治疗随时调整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甘泉;杜朝晖;李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10年度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的相关麻醉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围术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观察2010年1-12月2000例患者的围术期感染并对麻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气管导管(OR=1.027,P=0.032)、喉镜镜片(OR=1.407,P=0.046)、全麻通气道(OR=1.342,P=0.019)、过滤器(OR=1.603,P=0.011)以及钠石灰(OR=2.528,P=0.023)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气管导管(OR=1.046,P=0.039)、喉镜镜片(OR=1.218,P=0.042)、全麻通气道(OR=1.372,P-0.031)、过滤器(OR=1.805,P=0.023)以及钠石灰(OR=2.319,P=0.026)是围术期感染的麻醉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与气管插管、麻醉器械清洁度、麻醉管理等有关,预防的关键在于提高麻醉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
作者:陈锋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ABA)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共分离出ABA 1007株,占同期临床总分离菌的10.03%;主要分布科室为ICU 342株占34.25%,呼吸科222株占22.29%,神经科138株占13.78%;主要标本分布为痰液841株占83.52%,尿液90株占8.94%,分泌物46株占4.57%;其中多药耐药ABA占41.51%;ABA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40.00%,而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的25.96%上升至2010年的39.27%.结论 近3年医院临床分离的ABA耐药性呈逐年增高趋势,多药耐药及泛耐药的ABA所占比例极高,因此,加强耐药性检测和监测,对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卜素;马筱玲;谢强;周馨;周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心理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积累资料.方法 随机抽取2005、2008和2011年心理科住院病历各200份,分别调查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对比分析不同病种之间、不同时期的医院感染特点及差异.结果 2005、2008和2011年医院感染率分别为7.50%、6.50%和5.50%,医院感染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上呼吸道、胃肠道、下呼吸道;各年份医院感染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医院心理科需要根据自身特征,落实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倪俊芝;刘小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医院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状况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临床收治的394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的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4例患者中支原体属感染189例,阳性率47.97%,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阳性率为31.22%,人支原体(Mh)阳性率2.28%,两者混合感染阳性率14.47%;支原体属感染中,Uu单独感染占65.08%,Mh单独感染占4.76%,Uu+Mh混合感染占30.16%;对Uu单独感染敏感率>90.00%的药物有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克拉霉素,对Mh单独感染敏感率>90.00%的药物有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对Uu+ Mh混合感染敏感率>90.00%的药物有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结论 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可作为治疗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的首选药物,临床上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朱春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我院于今年3月份收治了1例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后饮酒至休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转危为安.1 病例患者,男,53岁,因咳嗽而于2012年3月7日上午9:00来我院就诊,当时一般情况尚可,步行入院.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现口服降压药盐酸贝那普利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自诉3d前开始咳嗽,症状逐渐加重,以夜间为甚,有少量黄色黏痰,不易咳出.查体:体温37.2℃,心率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92 mm Hg,咽喉部轻度充血.查血:白细胞7.6×109/L,中性粒细胞57.2%,淋巴细胞30.0%,红细胞4.7×1012/L,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医嘱:第1组头孢曲松3.0g静脉滴注,第2组必嗽平8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d.上午在门诊注射室按要求做皮试,结果为阴性.
作者:罗望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的病原菌特征,探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82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感染率和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特征.结果 482份脑脊液标本,培养阳性71例,阳性率为14.72%;共分离出病原菌83株,革兰阳性菌44株,占53.01%,革兰阴性菌36株,占43.37%,真菌3株,占3.61%;分布多的3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1.33%、16.87%和14.46%;单因素x2检验显示,颅内感染与糖尿病、开放性颅脑损伤、脑脊液漏和脑室外引流有关(P<0.05).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应针对相关易感因素,加强微生物监测、合理有效预防颅内感染.
作者:费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将耳鼻喉科器械的消毒管理经验介绍如下.1 人员配备及分工消毒供应中心设专人负责耳鼻喉科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对各类器械结构、性能、用途等了如指掌.耳鼻喉科换药室固定器械护士,对使用后的器械进行分类处理,在器械回收时按器械回收单内容与回收工作人员分别核对清点,逐项填写并签名,合理放置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负责器械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及时清理回收处理使用过的器械.
作者:丁平莲;张学敏;黄仙桃;熊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为活动主题,拟定计划,对ICU床头抬高现状问题进行调查,原因分析,规范床头抬高标准,圈员共同制定有效措施促进床头拾高,培训一线医护人员,运用于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的全面质量改进.结果 经过品管圈小组6个月的实践,护士对床头抬高相关知识的掌握、床头抬高依从性及正确性有明显提高,角度合格率由30.28%提高至91.08%,未下滑合格率由46.79%提高至91.8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从47.15‰降至29.2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床头抬高依从性,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并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
作者:方丹嫔;张海英;蒋秋红;许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消化内镜中心护士常见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应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消化内镜中心11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危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危害消化内镜中心护士的5大有害因素.结论 消化内镜中心护士应重视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杜绝、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作者:唐平;孔金艳;王盈盈;杨云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成人病毒阳性率约为61.8%,儿童为46.6%~66.9 %[1].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住院的主要原因,病毒感染率为32.3%~52.3%[2].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1、2、3、4(PIV1、2、3、4),腺病毒3、7(ADV 3、7)、以及近几年新发现的人类偏肺病毒(Hmpv)、人类博卡病毒(Hbov)等.
作者:金玉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医院肝胆外科患者手术后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对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413例住院患者手术后围手术期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检测及耐药分析,并对所有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调查413例肝胆外科术后患者中有85例发生了肺部感染;其中80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病原菌,检出大肠埃希菌的32株占40%,肺炎克雷伯菌18株占22.5%,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占18.7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43.7%和38.9%;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为66.7%.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仍是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强,可能存在多种耐药机制.
作者:林恒军;吴胜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检测结果以及针对性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1532例孕妇进行感染检测,检测结果阳性7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2例,分别采取针对感染性护理和一般护理,并对妊娠结局进行总结及比较分析.结果 妊娠期生殖道发生感染784例,感染率为51.17%;观察组中孕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70%,对照组为71.9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53.26,P<0.01);观察组中围产儿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08%,对照组为44.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3,P<0.01).结论 对于患者感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能够较好地避免产妇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项佳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