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醉与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狄华君;官正东;徐春丽;杨燕青;王娜娜

关键词:肺部感染, 麻醉,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麻醉和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降低肺部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外科手术患者4173例,统计其性别、年龄、科室、麻醉方式、麻醉时间以及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发生术后感染等信息,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417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肺部感染者247例,感染率为5.92%;>60岁患者感染率6.86%,显著高于<60岁患者感染率5.23%;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率7.39%,高于其他科室;不同麻醉方式中,全身、神经阻滞椎管内、局部浸润麻醉感染率分别为6.96%、5.13%、2.85%;患有基础病患者术后感染率8.42%,显著高于未患基础病者感染率4.30%;急诊手术感染率9.55%显著高于择期手术感染率4.53%(P<0.05);麻醉时间>3 h感染率明显高于<3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以上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与控制,对降低肺部感染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提升新任护士长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

    护理队伍人才老化与更新需要医院每年从工作出色的优秀护士中选拔科室护士长.护士长作为科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病区护士长在医院感染工作中的重要性1.1 护士长的职能作用 护士长工作在临床科室第一线,要实施面对面的管理、督导、教育与培训,落实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制度等,直接影响到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

    作者:郭立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集中供应手术器械灭菌湿包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索供应室集中供应手术器械和敷料灭菌包湿包的原因,并讨论解决方法以保证灭菌质量.方法 将使用纺织棉布或无纺布包装的手术器械包和敷料包称重随后放人灭菌器,按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正常操作流程运行1个灭菌周期,观察灭菌后的器械包和敷料包是否有水渍、水珠、水印后,立即、放置10、20 min分别进行称重,连续检测3d.结果 器械包中有两包出现边角湿,敷料包中有两包外有水珠存在;灭菌前后称重发现,超重的敷料包和器械包易产生湿包;灭菌包使用无纺布比纺织棉布包装易湿包;灭菌后立即称重约73.0%超重;放置10 min后17.3%超重;放置20 min后无超重.结论 可通过减轻灭菌包重量,使用棉布代替无纺布包装可缓解湿包现象;灭菌包在灭菌器内延长放置时间等也可缓解湿包现象.

    作者:吴佳伟;周染云;张莹;杨春燕;徐丽丽;王国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消化内镜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目的 调查分析消化内镜中心护士常见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应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消化内镜中心11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危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危害消化内镜中心护士的5大有害因素.结论 消化内镜中心护士应重视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杜绝、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作者:唐平;孔金艳;王盈盈;杨云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用药情况,观察不同时间应用抗菌药物对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2010年1172例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调查,使用Excel 2003及SPSS13.0统计软件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用药种类及频度、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1172例剖宫产患者平均住院6.9d,平均用药2.36d,抗菌药物应用率100.0%;其中应用1种药物1117例占95.31%,二联用药54例占4.52%,三联用药2例占0.18%,单用头孢曲松1085例,占剖宫产围手术期病例的92.58%;2009年组术中用药率44.47%,2010年组术中结扎脐带后给药率99.47%,术后平均切口感染率0.17%,两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绝大多数合理,剖宫产术预防用药时间可在术中结扎脐带后静脉给药,有利于尽早实施母乳喂养,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刘妹莲;邱丽心;张世阳;连羡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与盆腔炎症关系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与盆腔炎症发生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 对258例盆腔炎症患者和60例健康妇女进行了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属培养,采用支原体属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检测,分析两者支原体属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盆腔炎症患者中支原体属感染率为76.7%,对照组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支原体属感染中以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率高为49.6%,其次是Uu和人支原体(Mh)混合感染率为21.3%,Mh感染率低为5.8%;盆腔炎症妇女Uu和Uu+ Mh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妇女,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u在盆腔炎症患者中的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分别为<30岁年龄组65.3%,30~40岁年龄组38.5%,>40岁年龄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年龄组Mh和Uu+Mh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盆腔炎症发病与支原体属感染有关,Uu感染为盆腔炎症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临床应高度重视年轻盆腔炎症患者的支原体属培养与药敏检测,以便有效治疗和预防盆腔炎症.

    作者:方智淑;周协和;张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情况及导致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其发病率.方法 对2012年6月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诊断为阴道炎的150例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及问卷调查,分析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问卷回收率100.00%,合格率95.33%%%;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者76例,发病率50.67%,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51例,发病率34.00%,滴虫性阴道炎23例,发病率15.33%;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流产次数、自行阴道冲洗、月经期用消毒卫生巾、非经期使用护垫、每周性生活次数、避孕方式、阴道炎史均是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的单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行阴道冲洗、非月经期使用护垫、阴道炎史是导致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月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避孕套避孕是降低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占阴道炎约50.00%,自行阴道冲洗、非月经期使用护垫及阴道炎史均能增加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危险性,月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及避孕套避孕能减少细菌性阴道病患病概率.

    作者:周亚芬;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儿科2009年5月-2012年2月收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入选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种球蛋白组90例,转移因子组90例,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退热、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IgG、Ig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等.结果 丙种球蛋白组和转移因子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2.2%、91.1%;丙种球蛋白组患儿退热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54±1.57)、(7.64±2.63)d;转移因子组患儿退热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25±1.15)、(4.80±1.97)d;转移因子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退热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丙种球蛋白治疗组;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gG、Ig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转移因子组患儿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丙种球蛋白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组与转移因子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注射部位肿痛3例、4例,停止注射后均自行缓解;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病例出现.结论 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近期疗效满意,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血清抗体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郑君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门诊外科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手术室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科室,门诊外科手术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其预防控制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陈全华;周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氯化钠注射液内毒素检测方法的探讨

    目的 采用凝胶定性法和动态浊度定量法对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比较,以选择内毒素检测的适宜方法.方法 在两种试验环境下,分别应用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对3个厂家批次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凝胶法在净化环境下通过无菌操作所得的检测结果未出现假阳性,而普通试验环境下则发现了两份假阳性(60份供试样品,占3.33%);动态浊度法在两种试验环境下所得结果一致,内毒素实测值均<0.00735 EU/ml,未出现内毒素实测值超标现象.结论 凝胶法检测内毒素试验易受试验环境的影响,普通试验环境下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动态浊度法检测内毒素则不受试验环境影响,在普通实验室即可开展,且操作简单,应成为氯化钠注射液内毒素检测方法的首选.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综合性干预预防老年患者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研究

    目的 评价肺炎链球菌疫苗联合防误吸药物莫沙比利,在预防老年患者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有效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选择发生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的社区老年患者210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疫苗组、对照组3组,每组各70例,分别给予肺炎球菌多价疫苗注射+莫沙比利片口服、肺炎球菌多价疫苗注射+莫沙比利片安慰剂口服、肺炎球菌多价疫苗安慰剂注射+莫沙比利片安慰剂口服,每组接受为期1年的干预措施,观察各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综合干预组、疫苗组、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3.1%、15.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球菌疫苗联合莫沙比利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作者:黄晓军;费敏;吴升;王选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乳管镜清洗消毒规范化管理措施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乳管镜检查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乳管镜具有内镜极细不易清洗消毒的特点,由其引起的医院感染已有报道.笔者对本院乳管镜洗消进行了规范管理.

    作者:高敏;王鲜平;刘勉;张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以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选取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住院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9.17%,对照组为4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间隔时间(4.9±2.7)h,对照组为(2.2±1.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护理工作满意率观察组为89.58%,对照组为7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地控制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是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

    作者:王美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2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与预防对策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正确做好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9月-2011年11月医院RA住院患者,将其信息进行详细登记,汇总分析所得数据.结果 111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26例、238例次,感染率为20.29%、例次感染率21.38%;泌尿道和下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占80.67%;238例次感染部位均做病原学检测,234例培养阳性,共检出病原体2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4株、革兰阳性菌82株、真菌13株、支原体属69株,分别占44.97%、27.52%、4.36%、23.15%,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存在差异.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较其他疾病合并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高,革兰阴性杆菌仍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入院患者,要更加注重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缪瑾;何东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葡萄糖酸锌联合喂养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锌联合喂养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以缩短腹泻的病程.方法 将10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住院号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微生态制剂)和腹泻一般喂养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葡萄糖酸锌进行联合喂养,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纠正脱水时间、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总有效率8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纠正脱水时间(2.40±0.32)d,治愈时间(5.40±0.65)d;对照组纠正脱水时间(2.75±1.15)d,治愈时间(5.85±1.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葡萄糖酸锌联合喂养能较早纠正脱水,缩短腹泻病程,提高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章迎儿;杨素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肝胆外科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肝胆外科患者手术后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对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413例住院患者手术后围手术期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检测及耐药分析,并对所有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调查413例肝胆外科术后患者中有85例发生了肺部感染;其中80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病原菌,检出大肠埃希菌的32株占40%,肺炎克雷伯菌18株占22.5%,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占18.7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43.7%和38.9%;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为66.7%.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仍是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强,可能存在多种耐药机制.

    作者:林恒军;吴胜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卫生在外科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了解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控制手卫生、改善医院感染提供举措,以降低外科医院感染率.方法 现场进行随机采样,检测内容包括医护人员手卫生及科室内部空间诊疗环境、无菌物品的表面等设备,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各项指标检测,外科医师与护士手阳性率分别为55.0%、75.0%;外科医师与护士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科医师手部菌落数浓度(0.28±0.46)CFU/cm2与护士手部菌落数浓度(0.10±0.24)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59,P<0.01).结论 对医护人员手卫生进行培训及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接触性感染.

    作者:柴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疗废物的管理流程

    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规范化管理,是体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我院多次组织了全院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取得了管理效果,关键是实行流程管理,现作重点介绍.

    作者:谈晓英;谈菊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消毒供应中心氧气湿化瓶集中清洗消毒管理

    我院氧气湿化瓶在2011年6月之前由各科室自行消毒处理,存在使用后清洗消毒不彻底、保存期短、存放过程中被污染等问题.为了保证氧气湿化瓶符合环境卫生学要求,减少氧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从2011年6月开始对氧气湿化瓶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管理.

    作者:徐保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消毒方法对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探头消毒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消毒方法对健康检查中使用的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探头的消毒效果,探讨适用于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探头的消毒方法.方法 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探头在消毒前采用无菌生理盐水、500 mg/L含氯消毒剂、75%乙醇清洁或消毒处理,即刻使用10、20、40、80人次后,分别对红外线乳腺探头进行采样行细菌学培养后计数细菌总数,比较不同方法对探头的消毒效果.结果 消毒后即刻采样,无菌生理盐水、500 mg/L含氯消毒剂、75%乙醇3种方法均能达到满意效果,杀菌率分别为99.95%、100.00%、99.99%;从清洁或消毒的持续效果来看,500mg/L含氯消毒剂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及75%乙醇.结论 500 mg/L含氯消毒剂可用于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探头的消毒,每使用10人次擦拭1次为宜.

    作者:王燕;杨菊兰;蔡玲;张俭;周垚;张映华;张浩军;杨亚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临床效果的观察

    目的 评价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45例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23例患者根据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指南制定中心静脉压(CVP)标准进行液体复苏,研究组22例患者置入PiCCO,根据GEDI进行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24 h后平均液体复苏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24 h后平均液体复苏量对照组(3986.2±542.1)ml,研究组(4933.4±762.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5);对照组平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0.38士0.21)μg/(min·kg),研究组(0.15±0.07) μg/(min·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结论 长期COPD的患者可能合并右心功能不全,CVP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GEDI指导该类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能弥补CVP的不足,明显降低患者感染性休克时升压药物的用量.

    作者:於江泉;郑瑞强;林华;卢年芳;邵俊;王海霞;吴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