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清;谢志强
目的 探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37例,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组(静吸组)17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阻滞组)20例,分别观察两组在各个麻醉时期循环系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入室时两组心率、动脉平均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入麻醉诱导期,两组心率明显下降,SpO2仍能维持于99%;拔管时,静吸组心率高于阻滞组(P<0.05);在麻醉的各时期,静吸组MAP均高于阻滞组;阻滞组有着更好的麻醉效果及更少的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阻滞加复合全麻在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急诊手术中麻醉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风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经皮中心静脉插管血液透析导致感染的护理对策,为慢性肾衰竭患者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将8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1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A、B组感染率分别为39.02%、2.44%;A组导管阻塞、滑脱发生率为19.51%,B组无1例出现导管阻塞、滑脱;A、B组置管时间分别为(101.5±8.4)d、(142.5±10.2)d,B组感染率、导管阻塞及滑脱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1).结论 肾功能衰竭患者因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及经皮中心静脉插管等原因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临床应加强护理,积极预防感染,延长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改善预后.
作者:吴文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加持续冲洗术在感染致膝关节炎中的应用,以达到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40例感染致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关节切开引流术,对关节进行反复穿刺、置管冲洗,运用全身性抗菌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关节镜行关节清理术、持续冲洗引流术,同时使用全身性抗菌药物加术后康复训练进行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1周轻度肿胀占60.0%、2周占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总得分为(76.62±3.97)分,明显低于观察组(91.28±5.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关节镜下清理术加持续冲洗术在感染致化脓性膝关节炎治疗中创口小、方法简单、疗效好、恢复快,能够迅速控制患者病情,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1例典型症状患者、78例无症状可疑患者、63例健康查体者HSV-2 IgM/IgG.结果 典型症状者、无症状可疑者和健康查体者IgM阳性率分别为90.8%、32.1%和3.2%,IgG阳性率分别为97.6%、35.9%和4.8%;典型症状者IgM、IgG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可疑者和健康查体者(P<0.05);无症状可疑者IgM、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V抗体不仅在典型症状者升高,而且能检出无症状的感染者,可为临床HSV感染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吴斌;高国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着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操作规范》实行,灭菌过程批量放行装置在灭菌过程中开始大范围使用,如何正确选择一款合适的灭菌过程批量放行装置困扰我们.笔者结合医院的实际使用情况,对灭菌过程批量放行装置进行分析,对医院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灭菌过程验证装置提供指导意见.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新华牌压力蒸汽灭菌过程化学验证装置(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新华牌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测试包(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自制纯棉布巾标准测试包,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取16块新洗好纯棉布巾,每块布巾40 cm×65 cm,体积23cm×23 cm×15 cm;新华牌压力蒸汽灭菌爬行式化学指示卡;新华牌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作者:黄桂桂;许和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加强配置中心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持续质量改进,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120名护士在持续质量改进前(对照组)和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进前执行率、合格率分别为55.0%、66.0%,改进后执行率、合格率分别为95.0%、96.0%,在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后对于配置中心护士手卫生执行率、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能够有效监督和管理医护人员手卫生的落实,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萍;蒋林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雾化吸入治疗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其药物微粒可以进入呼吸道和肺内,达到局部治疗解痉、消炎、祛痰的目的,但雾化装置及其部件的消毒管理问题容易被忽视.由于患儿多、抵抗力差,医护人员忙于治疗,雾化装置及其部件没有进行有效地消毒处理便直接给患儿使用,易造成微生物的污染,引发医院感染.1管理措施(1)加强培训:组织科室护士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雾化装置消毒管理的必要性,建立相关消毒管理制度,严格技术操作规范.加强洗手技术培训,使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手污染带来的危害和清洁洗手的重要性,医务人员在雾化配药、安装雾化器前,必须进行手卫生处理,洗手或用手快消擦拭,抽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药液污染.
作者:王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表达及意义,为促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的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慢性丙型肝炎组,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者组,抽取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的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的水平;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内SOCS1、SOCS3的mRNA表达.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PBMC内的SOCS1和SOCS3的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外周血血清中IL-2和IFN-γ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上调PBMC内SOCS1和SOCS3水平可能使病毒逃避机体抗病毒反应.
作者:王晓峰;付荣泉;丁继光;孙庆丰;吴金国;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内镜消毒中的效果,选择佳的内镜消毒方法,提高内镜灭菌效果.方法 通过对该技术的研究和使用,确定它的适用范围,并结合手术室340个灭菌结果的记录找出灭菌失败的原因.结果 在340个低温灭菌使用中,332个灭菌合格,合格率为97.64%;8个灭菌循环终止,其中3个物品潮湿,3个物品包装不合格,1个有机物残留,1个舱内物品摆放不准确,经过处理,重新灭菌均达标.结论 严格按照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操作规范,由专业人员操作,保证灭菌前物品干燥及正确灭菌舱内物品的摆放和包装,就能保证灭菌程序的顺利完成及内镜灭菌效果,从而保证患者的健康及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周完英;支彩英;汪巧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绍兴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Uu)及人支原体(Mh)感染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ycoplasma IST2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683份标本中支原体属培养阳性374份,总阳性率54.76%,检出Uu 270株占72.19%,Mh 56株占14.97%,Uu+Mh48株占12.84%;男、女患者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8.57%和70.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不同类型支原体药物敏感性不同,Uu对普那霉素敏感率高为99.26%,对多西环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7.04%、91.85%、85.93%、69.26%;Mh、Uu+Mh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要高于Uu.结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以Uu为主,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支原体属对各种抗菌药物已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应及时进行支原体属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陆明钢;刘琪;王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了解医院收治的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感染性真菌的菌种分类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治疗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选择有效抗真菌药物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颁发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无菌手法采集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立即送检;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假丝酵母菌菌种;采用丹麦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和判断结果,同时进行室内质控.结果 223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中培养出231株假丝酵母菌属,包括5个菌种,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占第1位,占75.1%,第2位热带假丝酵母菌占9.1%,第3位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5.6%,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分别占5.2%、6.5%;5种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均保持了100.0%的敏感率;对氟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达到5.4%、22.3%、5.4%.结论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致病性真菌除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100.0%敏感以外,对其他3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重视假丝酵母菌属耐药性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彭文清;谢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整形外科手术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及病原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6-2011年外科手术整形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检测病原菌的来源、种类构成以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626株,主要来自血液标本,占20.82%,其次为患者分泌物占16.92%,感染部位的脓液占13.66%,尿液占12.36%,引流液占10.20%;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阴沟肠杆菌为主要的病原菌;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克拉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极低,<1.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8.00%.结论 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引起细菌的耐药性.
作者:刘尊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80例抑郁症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抑郁症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感染部位主要集中于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胃肠道,分别占47.50%、26.25%和22.50%;共分离出8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62株占73.81%、革兰阳性菌19株占22.62%和真菌3株占3.57%;前4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6.19%、20.24%、19.05%和16.67%;单纯西药组HAMD评分由治疗前的(23.4±3.2)分降为(10.6士4.8)分,而联合中药治疗组HAMD评分由治疗前的(23.7±3.0)分降至(6.8±3.3)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联合中药治疗组其HAMD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住院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且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针对上述因素做好防治工作.
作者:陈斌华;齐若兵;杨永秀;金红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福州地区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新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2493株尿路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493株病原菌中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33.2%、屎肠球菌占8.8%、肺炎克雷伯菌占7.1%;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均为氨苄西林;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明显低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P<0.05);两者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明显低于庆大霉素(P<0.05);屎肠球菌的耐药性比较严重,尤其是青霉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90.0%.结论 大肠埃希菌仍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病原菌的比例有所上升,其耐药性呈上升趋势,部分出现多药耐药,应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甘龙杰;杨滨;欧启水;陈守涛;林宇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探讨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干预措施.我院2010-2011年共做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370例,其中术后并发虹睫炎7例,感染率为1.89%.患糖尿病4例、肾功能不全1例、慢性泪囊炎2例,年龄61~83岁,平均73岁.1发生感染原因从资料显示,高龄伴慢性病,患者平均年龄为73岁,伴有糖尿病术后发病有4例,占发病率57.1%;肾功能不全1例,占发病率14.3%;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抗力下降,若多病共存易发生感染;术眼术前准备欠佳,原有眼疾未得到根治导致合并感染;手术操作间存在危险因素,白内障一般是连台手术,易造成手术室空气污染而导致感染;部分医护人员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作者:王春莲;沈瑞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管理情况,为预防RICU医院感染提供指导.方法 以医院呼吸科2010年1月-2012年2月40例RICU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感染原因、下呼吸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患者感染率高达100.0%,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肠球菌属患者感染率分别为7.5%、7.5%、42.5%、50.0%、12.5%;患者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水平耐药;40例重症呼吸监护患者有13例死亡.结论 完善ICU制度管理,加强对患者预防隔离及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合理用药,对减少RICU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金兰;郭艳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优化护理措施及实施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6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病例组9例、对照组51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细菌培养,对患者年龄、留置部位、留置时间、置管长度和化疗方法5个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正常拔管,细菌培养阳性9例,感染率为15.0%,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5种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专业小组规范化操作,能提高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化学治疗等因素对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作者: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构成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234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有96例医院感染患者,感染率为4.1%;患者中≥60岁的占76.04%,<60岁占23.96%,与年龄、有无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9.17%,其次为泌尿道占19.17%;共分离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0.8%,革兰阳性菌占18.0%,真菌占11.2%,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分别占26.4%、11.1%、9.7%.结论 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侵入性操作、加强护理、做好消毒隔离等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吕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泌尿系感染或肺炎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任何部位的感染均能引起神经学上的持续恶化,许多的临床研究说明住院患者发生感染预示着患者预后差.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免疫抑制而引起感染脑卒中患者出现相关感染与年龄、吞咽困难及误吸有关,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出现低水平的炎性标志物如肿瘤坏死因子和高水平的抗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预示着将会出现感染.在急性脑缺血患者中,单核细胞及T细胞出现活性下降,Hug的试验说明单核细胞及T细胞出现活性下降的程度与脑梗死的面积有关.有些研究表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现免疫系统低下,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易出现感染.
作者:闫红;冯国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贲门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贲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0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上消化道非肿瘤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上消化道内镜对贲门不同位点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55.26%,肠上皮化生患者为57.14%,腺上皮萎缩患者为58.82%,不典型增生患者为60.00%,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65.0%,高于对照组(5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贲门区12点位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55.83%,分别高于3点位(35.0%)、6点位(34.17%)、9点位(3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贲门区不同位点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贲门癌及贲门区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常廷民;李建生;李秀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