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6-2011年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耐药性研究

孟灵;李恕君;王应芳;蒋春梅;朱金芬

关键词:生殖道, 支原体属, 感染, 耐药性
摘要:目的 探讨兰州地区2006-2011年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属及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2006-2011年支原体属检出率分别为52.5%、58.5%、46.9%、51.0%、47.9%、52.7%;单一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比例高(96.3%~65.0%),其次为Uu、人支原体(Mh)混合感染,且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2%~34.0%);支原体属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逐年下降,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高,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低,螺旋霉素、环丙沙星敏感性低.结论 兰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合并Mh感染逐年升高;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是目前兰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螺旋霉素、环丙沙星不适宜支原体属感染治疗的经验性用药,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医院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ICU2009-2011年分离的346株ABA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采集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ABA分离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相应鉴定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 2009-2011年折点判读结果.结果 ICU医院感染的ABA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为65.9%,其次是泌尿道标本;3年AB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耐亚胺培南ABA检出率3年分别达到20.2%、21.6%、26.0%;ABA泛耐药菌株检出率3年分别达到20.2%、21.6%、24.4%.结论 3年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长,应加强对多药耐药ABA的目标性监测,开展细菌耐药性的预警机制,控制ICU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快速上升的不良趋势.

    作者:刘学政;董虹;雷选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16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为A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为B组,对两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3hB组占40.2%、A组占15.1%,合并糖尿病B组占29.0%、A组占9.5%,患者体重指数≥30 B组占22.6%、A组占7.8%,年龄>60岁B组占29.0%、A组占13.0%,B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酗酒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时间≥3h、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30、年龄>60岁是可以独立预测脊柱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屈伟俊;孙建军;李跃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06-2011年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兰州地区2006-2011年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属及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2006-2011年支原体属检出率分别为52.5%、58.5%、46.9%、51.0%、47.9%、52.7%;单一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比例高(96.3%~65.0%),其次为Uu、人支原体(Mh)混合感染,且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2%~34.0%);支原体属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逐年下降,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高,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低,螺旋霉素、环丙沙星敏感性低.结论 兰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合并Mh感染逐年升高;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是目前兰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螺旋霉素、环丙沙星不适宜支原体属感染治疗的经验性用药,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孟灵;李恕君;王应芳;蒋春梅;朱金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3年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医院收治的324例烧伤患者进行创面培养,对其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4例烧伤患者中有286例发生创面感染,其中13例发生混合感染;共培养出2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9株占73.49%;革兰阳性球菌63株占21.14%;真菌16株占5.37%;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5.84%、18.12%、14.4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率分别高达71.43%和86.05%,两者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较高,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分别高达75.93%和79.71%;在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分别为71.43%和72.00%,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红霉素严重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高;真菌则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 烧伤患者分离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离率逐渐上升,相关菌株耐药性严重,及时监测病原菌耐药性对指导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作者:方爱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11年医院临床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2011年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医院临床标本细菌鉴定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214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413株占65.94%,真菌372株占17.36%,革兰阳性球菌358株占16.70%,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1.42%、16.99%、14.84%9.47%、2.38%;标本分布中分离自呼吸道标本的病原菌多,1472株占69.53%、血液311株占14.51%、尿液187株占8.73%;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酶抑制剂较敏感,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占71.43%和50.00%.结论 目前医院感染性疾病仍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且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鲍氏不动杆菌较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更为严重,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耐利奈唑胺革兰阳性球菌.

    作者:陈素梅;王胜;王飞;刘东声;祁红;张秋红;叶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职业损伤事件在医务人员群体中引发的心理变化调查

    目的 研究职业损伤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的心理变化,探讨负面心理情绪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为下一步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和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按照比例随机抽取医院361名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匿名调查,调查问卷的各项目分布情况使用百分率进行描述,不同性别、职业和年龄之间的分层比较使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损伤的分布,女性、护士和20~30岁的年轻人群所占比例高,分别为69.0%、72.8%和71.0%;从职业损伤的发生率显示也是这些人群的发生率高,分别为70.2%、72.0%和68.3%;263名(72.9%)受试者因为担心受感染或自身权益而发生负面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和反复怀疑;252名占69.8%表述心情差的时刻发生在等待复查结果的过程中,并表示愿意寻求心理支持,主要渠道为向亲朋同事倾诉.结论 大部分医务人员在经历职业损伤后都会发生负面心理影响,对职业损伤后的医务人员实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作者:张明霞;许铮;吴永友;余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细菌污染与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细菌污染与导管感染的关系,以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方法 选取普外科行深静脉置管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置管部位,设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为A组;股静脉置管患者为B组,每组42例患者,分别于置管后1、3、7、10 d对两组患者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A组患者细菌学阳性率分别为为0、0、4.76%、2.38%,B组细菌学阳性率分别为2.38%、16.67%、7.14%、0;第3d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与置管位置有关,在实践中要规范相关操作,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傅建芬;张芳芳;胡文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助产士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助产士丙型肝炎病毒(HCV)职业暴露现状,探讨医源性感染HCV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 问卷调查156名发生过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助产士.结果 156名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助产士中,3名血源性感染HCV,感染率1.9%;可见血液污染、静脉注射或抽吸血标本、中重度损伤程度及未佩戴手套为医源性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结论 助产士职业暴露HCV感染机遇较大,应实施有效的管理对策,加强HCV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供有效措施防护HCV血源性感染,制定安全可行的操作程序,改善助产士工作条件,降低HCV职业暴露发生率和医源性感染率.

    作者:李卢新;丁汀;郑少银;陈罗佳;余旭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63例肺真菌病临床与病原学调查

    目的 了解肺真菌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肺真菌病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确诊肺真菌病患者63例,肺假丝酵母菌病多,为38例,肺曲霉菌病25例,未发现肺隐球酵母菌病、肺组织胞浆菌病、肺孢子丝菌病;社区感染35例,医院感染28例;63例肺真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分别为32例和9例;7株医院感染假丝酵母菌属对5种抗真菌药物全部敏感;31株社区感染假丝酵母菌属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20.00%.结论 应做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同时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真菌病的认识,积极对症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向欣;刘运秋;尹素凤;李学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氟康唑在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氟康唑在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以了解其在该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12月于医院采用制霉菌素治疗的62例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氟康唑治疗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治疗后2、4、8周的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3、6个月的复发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4、8周的治愈率分别为88.71%、95.16%和98.39%,均高于对照组的80.65%、85.48%和90.32%,3、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1.61%和3.23%,均低于对照组的6.45%和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康唑在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均值得肯定.

    作者:何永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微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治方法及疗效,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基础疾病、血培养病原学种类、药敏试验结果、超声心动图改变及治疗效果、预后等.结果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的临床特征仍为发热与心脏听诊有杂音;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酿脓链球菌19株占38.78%,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36.73%;心脏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4例,占93.67%,高于血培养阳性率;右心感染13例,占17.58%;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好转及康复的55例占69.62%,需手术的18例占22.78%.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心脏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高的检出率,右心感染比例有所上升,多学科合作能使疾病得到较好的治疗.

    作者:张健瑜;杨超;梁茜;岑锦明;刘大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操作技能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方法,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完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培训制度.方法 对科室22名年轻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专业操作技能培训,制定考核细则及各专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培训结束后进行操作技能考核,>85分为合格,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护士在正颌手术器械识别、手术衣折叠包装、手术敷料包装、手术器械包装、气管切开包包装5项操作技能考核全部合格;工作3~10年护士的操作时间、考核成绩均高于工作<3年护士.结论 通过对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使考核更加规范,完善了护士培训管理制度,提高了护士消毒供应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

    作者:周莉;秦红梅;赵文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县级医院外科医院感染的部位、感染病原菌构成比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统计外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3993份;数据处理采用WHONET 5.4-5.5版本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3993例外科患者发生感染197例、345例次,感染率为4.9%、例次感染率为8.6%;外科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主要是手术切口、泌尿道、皮肤及黏膜、呼吸道,分别占25.5%、20.9%、20.0%、17.7%;检出病原菌213株,按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1.6%、15.8%、12.6%、11.7%;敏感率除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糖肽类分别为100.0%、83.3%、100.0%以外,外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阳性率为42.2%.结论 护理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配合临床医师、严密监测、力图延缓细菌耐药性增长速度,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谭易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

    目的 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以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实时监测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4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PCR法和测序法检测59种耐药相关基因及1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指标聚类分析和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9种获得性耐药基因、7种遗传标记以及3种管家基因carO、gyrA、parC均存在突变;指标聚类分析提示9种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关系密切;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6、9、12、16、1 7、18、20号菌、1、3、4、5、7、8、10、11、13、14、15、19号菌均为克隆株.结论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同一克隆菌株可引起病区内或病区间的医院感染.

    作者:褚少朋;崔明;景蓉蓉;邵苏吉;郭志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加强细节管理预防与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

    目的 将细节管理落实到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方法 自2008年5月起科室针对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各个环节中易忽略的细节逐项评估,制定并落实具体措施,采用PDCA循环,加强各环节的细节管理,注重管理质量和管理实效,确保医疗安全.结果 2008年5月-2012年3月透析25 972例次,无医院感染发生.结论 注重细节管理对预防和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是积极有效的.

    作者:周梅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健康宣教在降低糖尿病皮肤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加强健康教育对降低糖尿病皮肤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84例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治疗期间皮肤感染恢复情况及治愈后新发皮肤感染.结果 就诊时对照组皮肤感染面积(7.74±3.27)cm、空腹血糖(7.89±0.37) mmol/L,观察组皮肤感染面积(7.91±3.38) cm、空腹血糖(7.83±0.42)mmol/L;治疗14d时对照组皮肤感染面积(4.24±1.48)cm、空腹血糖(6.12±0.21) mmol/L,观察组皮肤感染面积(3.01±1.31)cm、空腹血糖(5.74±0.17)mmol/L;平均治疗时间对照组为(32.30±5.42)d,观察组为(27.42±4.71)d,两组治疗后14d皮肤感染面积、空腹血糖、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检测空腹血糖对照组为(7.28±1.22) mmol/L,新发感染患者10例,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31±0.53)mmol/L,新发感染患者2例,两组空腹血糖、新发感染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健康宣教,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皮肤感染,减少新发皮肤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艳云;于建斌;田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国产与进口灭菌器灭菌后发生湿包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两种灭菌器对湿包影响程度的差异,提出控制对策,减少湿包的发生.方法 国产与进口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各灭菌350锅次,灭菌程序结束10、20、30 min后分别对灭菌包进行观察.结果 湿包差异主要与灭菌后冷却时间的长短有关,冷却时间<10 min,国产灭菌器与进口灭菌器对物品的干燥程度有明显差异,湿包率分别为16.00%和1.80%,炉内冷却20 min时,湿包率分别为1.28%和0.15%,其湿包率差异明显减少;当炉内冷却>30 min时,国产灭菌器与进口灭菌器湿包率分别为0.06%和0.05%,其湿包率无差异.结论 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充分冷却的前提下,国产灭菌器与进口灭菌器灭菌后湿包率无明显的差异.

    作者:刘礼霞;张小林;吴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枢感染5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脑室或鞘内注射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枢感染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5例鲍氏不动杆菌中枢感染病例严格按照脑脊液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通过静脉联合脑室或鞘内给药;结合脑脊液细菌学结果及患者原发疾病选择抗菌药物及给药途径,同时监测患者感染相关指标及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感染并发脑积水通过脑室外或腰大池引流进行处理.结果 治疗后5例患者中3例脑脊液培养阴性,其中2例治愈,1例因家属放弃治疗带脑积水出院;2例仅多黏菌素敏感患者死亡.结论 早期脑室及鞘内注射敏感抗菌药物是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枢感染的安全有效方法;脑积水发生率较高,脑室外引流优于腰大池引流,引流需早期进行并保持通畅.

    作者:袁利群;兰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113例下呼吸道感染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方法,对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并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3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共发生感染141例次;病原菌检出116株,革兰阴性菌90株占77.59%,革兰阳性菌21株占18.10%,真菌5株占4.31%;危险因素除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外,主要为手术、气管切开/插管、昏迷和留置胃管.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高、死亡率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重点预防控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林光霞;李敏;许彩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护理措施

    笔者结合我科2012年1-8月收治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泌尿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护理措施.1临床资料我科从2012年1-8月收治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5~75岁,格拉斯哥评分均<7分,经过治疗护理,6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后再度感染,1例死亡.本组8例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标准.

    作者:赵迎春;白萍;方小舒;谭雪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