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1年医院临床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陈素梅;王胜;王飞;刘东声;祁红;张秋红;叶蕾

关键词: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2011年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医院临床标本细菌鉴定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214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413株占65.94%,真菌372株占17.36%,革兰阳性球菌358株占16.70%,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1.42%、16.99%、14.84%9.47%、2.38%;标本分布中分离自呼吸道标本的病原菌多,1472株占69.53%、血液311株占14.51%、尿液187株占8.73%;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酶抑制剂较敏感,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占71.43%和50.00%.结论 目前医院感染性疾病仍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且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鲍氏不动杆菌较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更为严重,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耐利奈唑胺革兰阳性球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三峡库区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为库区基层医院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软件统计分析6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率.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率内科为40.0%,居首位;其中以>60岁老年患者居多,占49.3%;临床标本中痰液分离率高达80.0%;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其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为43.1%,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7.7%.结论 作为三峡库区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上级医院耐药率相比,远远低于上级医院,有其自身特点;但已出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菌株,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

    作者:陈孝进;王菊纲;彭兰;万芳;王克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现状及病原菌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县级医院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现状及病原菌耐药性特点,为防范及控制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271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培养及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和药敏结果的判读采用CLSI推荐的K-B法及新折点进行.结果 2717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89例,感染率为10.6%;289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发生感染334例次,例次感染率12.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常见,占57.2%,其次泌尿道占23.0%、皮肤黏膜占6.9%、消化道占6.3%;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0.0%;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1.9%;真菌占8.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其余病原菌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中泛耐药菌株分别达到9.2%和17.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44.2%.结论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病原菌耐药性强,医护人员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63例肺真菌病临床与病原学调查

    目的 了解肺真菌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肺真菌病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确诊肺真菌病患者63例,肺假丝酵母菌病多,为38例,肺曲霉菌病25例,未发现肺隐球酵母菌病、肺组织胞浆菌病、肺孢子丝菌病;社区感染35例,医院感染28例;63例肺真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分别为32例和9例;7株医院感染假丝酵母菌属对5种抗真菌药物全部敏感;31株社区感染假丝酵母菌属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20.00%.结论 应做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同时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真菌病的认识,积极对症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向欣;刘运秋;尹素凤;李学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手外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9例创面感染的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1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术后1周愈合率、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愈合率为(95.4±2.1)%,高于对照组的(45.7±1.8)%;愈合时间为(17.4±2.4)d,短于对照组(28.7±2.9)d;组织病理学评分为(8.7±0.7)分,高于对照组(4.2±0.4)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6.1±1.2)d,短于对照组(12.4±2.3)d;住院时间为(18.1±2.1)d,短于对照组(30.4±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手外伤创面感染的修复中,可有效促进组织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缩短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玉花;王俊波;张全英;宋传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非淋菌性尿道炎解脲脲支原体感染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非淋菌性(NGU)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状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支原体属培养鉴别试剂盒对12 820例患者进行解脲脲支原体(Uu)培养,并对7811份阳性标本进行3组12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1组四环素类,含多西环素、米诺霉素、四环素;2组大环内酯类,含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3组喹诺酮类,含司帕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果 12 820例NGU中Uu检出7811株阳性率60.93%,男性1885例,Uu检出760株阳性率40.32%,女性10 935例,Uu检出7051株阳性率64.49%,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u对四环素类平均耐药率为3.84%,且4年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环内酯类平均耐药率达32.89%,而喹诺酮类药物的平均耐药率则高达61.55%.结论 Uu是泌尿生殖道的主要感染菌,女性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Uu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建议丽水市治疗Uu感染应首选四环素类和交沙霉素,对喹诺酮类应慎用,有条件者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叶振斌;刘五高;徐伟珍;王艳;叶佩;宋志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探讨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及成效性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及成效性,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法 将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运用到医疗管理中;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相关制度并对制度监管落实;充分发挥职能监督作用,采取有力的措施,监督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开展耐药菌的流行状况调查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加强隔离措施落实;利用“点式培训”与“全面培训”相结合,提高临床医师药理学水平,规范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通过干预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51元,抗菌药物占比下降0.63%;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了3.10%,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提高了12.23%,耐药菌在阳性标本中检出率由干预前(2009年)的9.76%减至干预后(2010年)的4.99%,全院平均住院日较上年度减少0.98 d.结论 规范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的产生,缩短住院周期,提高感染患者送检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患者治疗风险,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俞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操作技能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方法,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完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培训制度.方法 对科室22名年轻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专业操作技能培训,制定考核细则及各专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培训结束后进行操作技能考核,>85分为合格,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护士在正颌手术器械识别、手术衣折叠包装、手术敷料包装、手术器械包装、气管切开包包装5项操作技能考核全部合格;工作3~10年护士的操作时间、考核成绩均高于工作<3年护士.结论 通过对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使考核更加规范,完善了护士培训管理制度,提高了护士消毒供应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

    作者:周莉;秦红梅;赵文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职业损伤事件在医务人员群体中引发的心理变化调查

    目的 研究职业损伤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的心理变化,探讨负面心理情绪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为下一步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和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按照比例随机抽取医院361名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匿名调查,调查问卷的各项目分布情况使用百分率进行描述,不同性别、职业和年龄之间的分层比较使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损伤的分布,女性、护士和20~30岁的年轻人群所占比例高,分别为69.0%、72.8%和71.0%;从职业损伤的发生率显示也是这些人群的发生率高,分别为70.2%、72.0%和68.3%;263名(72.9%)受试者因为担心受感染或自身权益而发生负面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和反复怀疑;252名占69.8%表述心情差的时刻发生在等待复查结果的过程中,并表示愿意寻求心理支持,主要渠道为向亲朋同事倾诉.结论 大部分医务人员在经历职业损伤后都会发生负面心理影响,对职业损伤后的医务人员实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作者:张明霞;许铮;吴永友;余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夜间手术器械两种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效果分析

    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由分散管理逐步转变为集中式管理.基层医院由于人员与条件的限制,夜间的手术器械不能及时回收至供应室清洗,造成夜间手术器械放置时间过长,从而影响器械的清洗质量.可靠的清洗质量有利于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功能完整性,有利于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保证灭菌效果.为了做好器械的清洗质量,我院采取从源头抓起,从手术器械的预处理抓起.2011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对新增的10个清创包器械进行分组试验.对10个清创包进行编号,号码是从1~10号.1~5号是A组,6~10号是B组.以上两组均有135件器械,通过记录使用次数,在同样的使用次数下进行对比实验.

    作者:郑银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09-2011年ICU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ICU2009-2011年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ICU住院患者下呼吸道送检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板条和Microscan Walk-A-way40鉴定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稀释法.结果 2009-2011年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74株,检出率逐年增加,分别为19.5%、22.8%、26.7%;耐药率>90.0%的抗菌药物有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三代头孢菌素等,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6.6%、头孢哌酮/舒巴坦为35.4%,耐药现象严重,且为多药耐药和交叉耐药.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和耐药率呈逐年加重趋势,通过分析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途径与耐药机制,对控制医院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敏;周玉贵;宣世海;万晓龙;吴李培;茅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113例下呼吸道感染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方法,对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并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3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共发生感染141例次;病原菌检出116株,革兰阴性菌90株占77.59%,革兰阳性菌21株占18.10%,真菌5株占4.31%;危险因素除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外,主要为手术、气管切开/插管、昏迷和留置胃管.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高、死亡率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重点预防控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林光霞;李敏;许彩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县级医院外科医院感染的部位、感染病原菌构成比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统计外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3993份;数据处理采用WHONET 5.4-5.5版本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3993例外科患者发生感染197例、345例次,感染率为4.9%、例次感染率为8.6%;外科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主要是手术切口、泌尿道、皮肤及黏膜、呼吸道,分别占25.5%、20.9%、20.0%、17.7%;检出病原菌213株,按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1.6%、15.8%、12.6%、11.7%;敏感率除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糖肽类分别为100.0%、83.3%、100.0%以外,外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阳性率为42.2%.结论 护理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配合临床医师、严密监测、力图延缓细菌耐药性增长速度,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谭易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女性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西安市不同情形女性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情况,为临床治疗妇科疾患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不同年份、不同年龄及不同生理病理状态女性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苍白密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行检测.结果 2003-2009年HBsAb、HB-sAg、TP、HCV及HIV的阳性率分别为50.09%、5.37%、0.61%、0.49%和0.01%,其中HBsAb和TP阳性率随年份增加;从年龄看,HBsAb阳性率≥20岁者随年龄增长而降低,HBsAg阳性率<40岁者随年龄增大而增大,≥40岁者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态势,TP、HCV阳性率与年龄(15~49岁)成正相关;另外2~14岁组与60~81岁组的HCV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从生理病理状态看,妇科疾患组(43.29%)、不孕组(44.09%)的HBsAb阳性率低于妊娠组(52.22%)、正常体检组(51.32%),HBsAg阳性率妇科疾患组(5.94%)>妊娠组(5.03%)>正常体检组(4.01%)、不孕组(4.42%),TP的阳性率妇科疾患组(1.26%)>正常体检组(0.74%)>不孕组(0.72%)>妊娠组(0.41%).结论 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关心年长、妇科疾患和不孕者的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警惕高龄女性的HCV感染;积极防治妇科疾患,降低HBsAg、TP的阳性率;关注孕妇减少病原体母婴传播;重视TP的防治,阻止不孕症的发生.

    作者:邵明明;李萍;钱燕;许林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307例肝移植患者中有112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36.5%;分离出196株病原菌包括176株细菌和20株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3株占21.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株占12.2%,粪肠球菌24株占12.2%,白色假丝酵母菌12株占6.1%,曲霉菌属5株占2.5%;病原菌耐药性较高,碳青霉烯类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是治疗真菌感染有效的抗菌药物.结论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病原菌呈多药耐药性,有效预防与早期治疗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作者:程艳爽;吕少诚;万涛;何蕾;徐明月;张雯雯;刘同友;史宪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

    目的 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以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实时监测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4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PCR法和测序法检测59种耐药相关基因及1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指标聚类分析和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9种获得性耐药基因、7种遗传标记以及3种管家基因carO、gyrA、parC均存在突变;指标聚类分析提示9种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关系密切;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6、9、12、16、1 7、18、20号菌、1、3、4、5、7、8、10、11、13、14、15、19号菌均为克隆株.结论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同一克隆菌株可引起病区内或病区间的医院感染.

    作者:褚少朋;崔明;景蓉蓉;邵苏吉;郭志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EICU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对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医院急诊ICU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住35例确诊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后,在12个危险因素中,糖尿病、深静脉置管、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2周、广谱抗菌药物应用种类>2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只有糖尿病、深静脉置管、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2周及广谱抗菌药物应用>2种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急诊ICU对存在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病原菌监测,并适当采取预防措施,达到控制真菌感染的目的.

    作者:李吉明;杨建中;彭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微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治方法及疗效,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基础疾病、血培养病原学种类、药敏试验结果、超声心动图改变及治疗效果、预后等.结果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的临床特征仍为发热与心脏听诊有杂音;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酿脓链球菌19株占38.78%,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36.73%;心脏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4例,占93.67%,高于血培养阳性率;右心感染13例,占17.58%;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好转及康复的55例占69.62%,需手术的18例占22.78%.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心脏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高的检出率,右心感染比例有所上升,多学科合作能使疾病得到较好的治疗.

    作者:张健瑜;杨超;梁茜;岑锦明;刘大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感染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各50例,术后EN组早期行肠内营养,PN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第1、8天采用Array360测定仪检测体液免疫指标(血液中IgA、IgG、IgM),采用Beck-man-Coulter Epics X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结果 EN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各1例,PN组分别为4、5、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1、8天与PN组术后第1、8天的IgA、IgG、IgM、CD3+、CD4+、CD8+、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比较,EN组术后第8天与术后第1天及PN组术后第8天比较,IgA、IgG、IgM、CD3+、CD4+、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升高(P<0.05),而CD8+降低(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发生,可能与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魏琳;李敏;徐锦红;何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特征,以积累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5643例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体7765株,其中支原体属检出4275株占55.05%,衣原体属检出3490株占44.95%;检出病原体对四环素耐药率低,为1.15%,其次为米诺霉素、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16.10%、25.58%,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均>50.0%.结论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应重点监测,参照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护理措施

    笔者结合我科2012年1-8月收治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泌尿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护理措施.1临床资料我科从2012年1-8月收治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5~75岁,格拉斯哥评分均<7分,经过治疗护理,6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后再度感染,1例死亡.本组8例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标准.

    作者:赵迎春;白萍;方小舒;谭雪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