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

褚少朋;崔明;景蓉蓉;邵苏吉;郭志斌

关键词:可移动遗传元件, 指标聚类分析, 样本聚类分析, 泛耐药
摘要:目的 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以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实时监测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4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PCR法和测序法检测59种耐药相关基因及1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指标聚类分析和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9种获得性耐药基因、7种遗传标记以及3种管家基因carO、gyrA、parC均存在突变;指标聚类分析提示9种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关系密切;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6、9、12、16、1 7、18、20号菌、1、3、4、5、7、8、10、11、13、14、15、19号菌均为克隆株.结论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同一克隆菌株可引起病区内或病区间的医院感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与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旨在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7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分离出的1017株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542株,鲍氏不动杆菌475株,其中送检标本前两位分别是痰液占68.5%和69.9%、血液占14.0%和12.8%;呼吸内科病原菌检出率高占41.7%和42.9%,其次是ICU占19.7%和17.3%;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他啶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均>35.2%;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0;鲍氏不动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均>58.7%.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性明显增加,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及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病原菌在医院内暴发流行.

    作者:宋金明;徐龙强;曹永献;时萍;刘广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家庭感染及防护意识调查

    目的 调查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家庭感染状况及对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护意识,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月的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针对家庭感染及防护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30户家庭已明确有乙型肝炎家族病史的患者有15例,占50.00%,属于非家庭内感染的患者有8例,占26.67%;63.33%的家庭对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了解,56.67%的家庭能主动为家人注射乙型肝炎疫苗,53.33%的家庭了解并采取了相关的隔离措施和手段.结论 家庭内感染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的主要途径,多数人群对于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相关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彭亚珍;彭亚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助理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方法 2011年1月起在ICU、新生儿室、供应室、内镜室4个医院感染重点部门设立助理护士,取代护工,承担基础护理和清洁消毒工作;院感科分别于2010年12月和2012年1月对以上科室的护工或助理护士进行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基础知识的调查,并比较实施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前后的差异.结果 实施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前后平均年龄分别是55岁和20岁,实施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前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实施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后均为护理学中专;实施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分别为34.3%、69.2%,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合格率为31.6%、89.5%;实施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实施助理护士的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并为中专护士就业难找到了一条出路,值得推广.

    作者:董叶丽;钟征翔;徐善超;金钰梅;邵翠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继发急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呋麻滴鼻液辅助治疗急性上呼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的效果,从而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医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10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64例和42例;对照组予青霉素抗炎治疗,观察组加用呋麻滴鼻液滴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鼓室压图、体温、耳部症状、痊愈时间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治疗1周后61例鼓室压有效下降,对照组治疗1周后仅30例鼓室压有效下降;观察组治疗1周后平均体温为(37.0±1.2)℃,对照组治疗1周后平均体温为(37.8±1.6)℃;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有耳部症状患儿分别为8例和12例;两组痊愈时间分别为(5.0±1.2)d及(7.5±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滴鼻剂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不仅利于鼓室压及体温的降低,而且可以减少耳部症状发生的可能,还能缩短病程.

    作者:李靖;党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开胸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研究

    目的 观察开胸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SSI)之间的关系,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SSI发生率.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9-12月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试验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加以保温措施,观察两组低体温及SSI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SSI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100.0%,而试验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胸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有关,并且成正相关,保温措施可预防轻度低体温发生,降低术后SSI发生率.

    作者:吴桂芬;周学颖;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易患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易患危险因素,为减低老年患者HAP的发生率、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246例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HAP的10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老年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HAP的易患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卧床率、留置胃管、留置深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3.81±5.15)、(37.32±4.53) g/L(P<0.01);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7.47±19.01)、(123.02±15.98)g/L,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HAP的发生率高,长期卧床、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低白蛋白血症、贫血为HAP的易患因素;控制易感因素,有利于降低老年患者HAP的发生率.

    作者:吴锡林;诸葛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手外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9例创面感染的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1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术后1周愈合率、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愈合率为(95.4±2.1)%,高于对照组的(45.7±1.8)%;愈合时间为(17.4±2.4)d,短于对照组(28.7±2.9)d;组织病理学评分为(8.7±0.7)分,高于对照组(4.2±0.4)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6.1±1.2)d,短于对照组(12.4±2.3)d;住院时间为(18.1±2.1)d,短于对照组(30.4±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手外伤创面感染的修复中,可有效促进组织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缩短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玉花;王俊波;张全英;宋传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感染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各50例,术后EN组早期行肠内营养,PN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第1、8天采用Array360测定仪检测体液免疫指标(血液中IgA、IgG、IgM),采用Beck-man-Coulter Epics X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结果 EN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各1例,PN组分别为4、5、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1、8天与PN组术后第1、8天的IgA、IgG、IgM、CD3+、CD4+、CD8+、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比较,EN组术后第8天与术后第1天及PN组术后第8天比较,IgA、IgG、IgM、CD3+、CD4+、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升高(P<0.05),而CD8+降低(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发生,可能与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魏琳;李敏;徐锦红;何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污染现状研究进展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常见内眼手术之一.正常人结膜囊中存在细菌菌落,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有一伤口经过结膜囊与内眼相连;而由于眼组织结构的特殊性[1],角膜、晶体、玻璃体均为无血管的透明组织,自身抵抗力较低,给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以说眼球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微生物生长培养基,一旦发生感染,极难控制,造成视力丧失,甚至整个眼球破坏.白内障手术引起内眼炎的报道不断发生,白内障手术造成的内眼感染恶性事件国内也时有报道.我们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细菌污染的种类和药敏现状,总结预防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细菌污染的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控制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丽萍;吴伟;肖智谦;庞丽辉;花南霞;陈玉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356例入住医院神经外科的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均需行气管切开,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56例脑外伤患者中有12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3.7%;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气管切开时间、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留置胃管、抗菌药物的使用、激素的使用、有合并伤分别为(10.4±3.2)d、56.7%、58.3%、54.2%、58.3%、64.2%、56.7%,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的(7.7±3.3)d、44.9%、46.6%、40.7%、44.9%、44.9%、42.8%,而GCS评分(3.2±0.9)及白蛋白水平(29.0±3.2)g/L明显低于未感染组患者的(6.8±1.3)分、(36.9±4.2)g/L,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存在糖尿病史、吸烟史、合并伤及白蛋白水平的低下、GCS评分越低、有留置胃管、抗菌药物及激素使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史、GCS评分低下及使用激素是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史、GCS评分低下及使用激素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春燕;李东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探讨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及成效性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及成效性,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法 将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运用到医疗管理中;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相关制度并对制度监管落实;充分发挥职能监督作用,采取有力的措施,监督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开展耐药菌的流行状况调查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加强隔离措施落实;利用“点式培训”与“全面培训”相结合,提高临床医师药理学水平,规范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通过干预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51元,抗菌药物占比下降0.63%;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了3.10%,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提高了12.23%,耐药菌在阳性标本中检出率由干预前(2009年)的9.76%减至干预后(2010年)的4.99%,全院平均住院日较上年度减少0.98 d.结论 规范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的产生,缩短住院周期,提高感染患者送检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患者治疗风险,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俞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医院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ICU2009-2011年分离的346株ABA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采集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ABA分离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相应鉴定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 2009-2011年折点判读结果.结果 ICU医院感染的ABA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为65.9%,其次是泌尿道标本;3年AB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耐亚胺培南ABA检出率3年分别达到20.2%、21.6%、26.0%;ABA泛耐药菌株检出率3年分别达到20.2%、21.6%、24.4%.结论 3年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长,应加强对多药耐药ABA的目标性监测,开展细菌耐药性的预警机制,控制ICU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快速上升的不良趋势.

    作者:刘学政;董虹;雷选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特征,以积累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5643例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体7765株,其中支原体属检出4275株占55.05%,衣原体属检出3490株占44.95%;检出病原体对四环素耐药率低,为1.15%,其次为米诺霉素、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16.10%、25.58%,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均>50.0%.结论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应重点监测,参照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肝硬化患者肠球菌属感染及体外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肝硬化患者肠球菌属感染的现状及体外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慢性肝硬化患者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测定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所有研究的慢性肝硬化患者共检出肠球菌属138株,其中粪肠球菌102株,比例高,占73.91%;屎肠球菌32株,占23.19%,居第2位;腹水中肠球菌属检出率高,达到60.15%;检出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属55株,占55.80%,耐氨苄西林肠球菌属30株,占21.74%,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合并氨苄西林耐药肠球菌属28株,占20.29%;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高,均>90.00%;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2株,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属3株.结论 肠球菌属是慢性肝硬化患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尤以粪肠球菌为主;并发肠球菌属感染时,应高度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合理使用抗菌治疗提供依据;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是治疗肠球菌属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钱贤忠;俞世安;毛根军;张家敏;郑樟栋;马拥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307例肝移植患者中有112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36.5%;分离出196株病原菌包括176株细菌和20株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3株占21.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株占12.2%,粪肠球菌24株占12.2%,白色假丝酵母菌12株占6.1%,曲霉菌属5株占2.5%;病原菌耐药性较高,碳青霉烯类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是治疗真菌感染有效的抗菌药物.结论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病原菌呈多药耐药性,有效预防与早期治疗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作者:程艳爽;吕少诚;万涛;何蕾;徐明月;张雯雯;刘同友;史宪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氧气湿化装置的清洗与灭菌方法

    氧气湿化装置污染是导致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由于氧气湿化装置不易清洗,清洗后干燥时间长等因素,我们探索既节省时间又彻底灭菌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方法氧气湿化装置使用后,集中处理,将湿化瓶和通气管芯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流动水冲洗→蒸馏水冲洗→高压气枪干燥后,将湿化瓶、通气管芯、流量表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包装纸包装,装入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后备用.

    作者:王瑞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06-2011年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兰州地区2006-2011年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属及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2006-2011年支原体属检出率分别为52.5%、58.5%、46.9%、51.0%、47.9%、52.7%;单一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比例高(96.3%~65.0%),其次为Uu、人支原体(Mh)混合感染,且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2%~34.0%);支原体属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逐年下降,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高,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低,螺旋霉素、环丙沙星敏感性低.结论 兰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合并Mh感染逐年升高;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是目前兰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螺旋霉素、环丙沙星不适宜支原体属感染治疗的经验性用药,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孟灵;李恕君;王应芳;蒋春梅;朱金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出血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分析

    目的 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易感因素及病原菌构成进行分析,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17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结果 47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7.3%;<60岁感染率为15.6%、>60岁感染率为42.1%,昏迷>7d感染率为62.7%、<7d感染率为4.8%,既往肺部疾病或吸烟史感染率为43.3%,否认肺部疾病及吸烟史者为9.8%,糖尿病史或监测血糖>11.2 mmol/L感染率为34.4%,无明显血糖升高者8.5%,术前呕吐伴误吸者感染率58.3%,无呕吐误吸者10.7%,上述各组间均使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患者痰标本经细菌学检验分离出病原菌112株,阳性例数较多的为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为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结论 脑出血术后患者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术后昏迷时间、肺部疾病或吸烟史、糖尿病史或高血糖及术前呕吐误吸等,应针对易感因素做好预防措施,并注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林建虎;卢艳艳;陆川;孙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ICU医院感染病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ICU2011年1-12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同期ICU抗菌药物消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集标本5913例次,检出病原菌288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09株占73.08%,革兰阳性菌340株占11.78%,真菌437株占15.14%;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对头孢曲松、氨曲南耐药率较高;DDDs前5位分别为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氟康唑、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8.20%、31.31%、94.78%、0.48%、55.42%.结论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及病原菌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医师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作者:许群峰;张能华;陈卫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08-2010年儿童专科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儿童专科医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来源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5356株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年中病原菌分离数逐年增加,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病原菌按标本来源以呼吸道多,占63.00%,其次是血液占21.92%,按科室分布以NICU多,占32.49%,其次是PICU占28.79%,3年中革兰阳性球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MRSA检出率为11.11%~19.75%,MRSE检出率为89.78%~91.54%;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90.0%,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敏感性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0.57%~66.67%和45.83%~65.82%;3年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均呈高度耐药,耐药率>96.0%.结论 2008-2010年医院检出的临床病原菌逐年增加,儿童感染疾病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临床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吴端宗;傅清流;周凤华;林建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