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医院感染病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许群峰;张能华;陈卫芳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摘要: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ICU2011年1-12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同期ICU抗菌药物消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集标本5913例次,检出病原菌288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09株占73.08%,革兰阳性菌340株占11.78%,真菌437株占15.14%;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对头孢曲松、氨曲南耐药率较高;DDDs前5位分别为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氟康唑、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8.20%、31.31%、94.78%、0.48%、55.42%.结论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及病原菌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医师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现状及病原菌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县级医院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现状及病原菌耐药性特点,为防范及控制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271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培养及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和药敏结果的判读采用CLSI推荐的K-B法及新折点进行.结果 2717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89例,感染率为10.6%;289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发生感染334例次,例次感染率12.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常见,占57.2%,其次泌尿道占23.0%、皮肤黏膜占6.9%、消化道占6.3%;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0.0%;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1.9%;真菌占8.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其余病原菌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中泛耐药菌株分别达到9.2%和17.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44.2%.结论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病原菌耐药性强,医护人员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开胸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研究

    目的 观察开胸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SSI)之间的关系,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SSI发生率.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9-12月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试验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加以保温措施,观察两组低体温及SSI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SSI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100.0%,而试验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胸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有关,并且成正相关,保温措施可预防轻度低体温发生,降低术后SSI发生率.

    作者:吴桂芬;周学颖;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家庭感染及防护意识调查

    目的 调查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家庭感染状况及对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护意识,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月的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针对家庭感染及防护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30户家庭已明确有乙型肝炎家族病史的患者有15例,占50.00%,属于非家庭内感染的患者有8例,占26.67%;63.33%的家庭对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了解,56.67%的家庭能主动为家人注射乙型肝炎疫苗,53.33%的家庭了解并采取了相关的隔离措施和手段.结论 家庭内感染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的主要途径,多数人群对于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相关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彭亚珍;彭亚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06-2011年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兰州地区2006-2011年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属及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2006-2011年支原体属检出率分别为52.5%、58.5%、46.9%、51.0%、47.9%、52.7%;单一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比例高(96.3%~65.0%),其次为Uu、人支原体(Mh)混合感染,且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2%~34.0%);支原体属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逐年下降,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高,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低,螺旋霉素、环丙沙星敏感性低.结论 兰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合并Mh感染逐年升高;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是目前兰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螺旋霉素、环丙沙星不适宜支原体属感染治疗的经验性用药,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孟灵;李恕君;王应芳;蒋春梅;朱金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细菌污染与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细菌污染与导管感染的关系,以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方法 选取普外科行深静脉置管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置管部位,设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为A组;股静脉置管患者为B组,每组42例患者,分别于置管后1、3、7、10 d对两组患者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A组患者细菌学阳性率分别为为0、0、4.76%、2.38%,B组细菌学阳性率分别为2.38%、16.67%、7.14%、0;第3d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与置管位置有关,在实践中要规范相关操作,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傅建芬;张芳芳;胡文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三峡库区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为库区基层医院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软件统计分析6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率.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率内科为40.0%,居首位;其中以>60岁老年患者居多,占49.3%;临床标本中痰液分离率高达80.0%;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其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为43.1%,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7.7%.结论 作为三峡库区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上级医院耐药率相比,远远低于上级医院,有其自身特点;但已出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菌株,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

    作者:陈孝进;王菊纲;彭兰;万芳;王克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综合性医院ICU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某综合性医院所有专科ICU送检感染病原菌类型、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ICU住院患者各类感染性标本分离的4116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分离出的411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2791株占67.81%;革兰阳性菌979株占23.78%;真菌346株占8.41%,其中常见病原菌前5位为鲍氏不动杆菌802株占19.48%;金黄色葡萄球菌699株占16.98%;铜绿假单胞菌640株占15.55%;肺炎克雷伯菌468株占11.37%;大肠埃希菌303株占7.36%;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别占61.54%和68.6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91.42%;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4.0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在ICU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药敏试验对多种药物耐药,治疗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王磊;宋立强;徐修礼;刘玲莉;陈洁;王婧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113例下呼吸道感染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方法,对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并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3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共发生感染141例次;病原菌检出116株,革兰阴性菌90株占77.59%,革兰阳性菌21株占18.10%,真菌5株占4.31%;危险因素除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外,主要为手术、气管切开/插管、昏迷和留置胃管.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高、死亡率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重点预防控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林光霞;李敏;许彩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403例尿培养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 监测并分析2007-2011年尿分离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尿路感染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2011年尿标本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和药敏率,采用WalkAway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酵母菌鉴定采用API系统.结果 共分离出403株病原菌,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30株占32.3%、肺炎克雷伯菌28株占6.9%、粪肠球菌27株占6.7%、铜绿假单胞菌24株占6.0%、屎肠球菌21株占5.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62.3%和53.6%;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分别为7.7%和11.1%;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可作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经验用药;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可用于粪肠球菌尿路感染经验治疗.

    作者:李晖婷;刘霞;蔡小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加强夜间急诊清创室的管理预防感染

    急诊清创室承担大部分患者创伤伤口的清创、抢救止血等工作,夜间医务人员减少,需清创的患者较多,造成人员进出频繁,流动性大,给室内空气带来污染.为了改善以上因素,制定管理措施如下.1 夜间清创室感染因素1.1特殊环境空气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发生事件时突然,患者就诊时衣物、伤口均存在被污染;需要清创的患者流动性大、陪护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是易感因素.1.2消毒工作不到位 因夜间急诊手术室人员是值班制,无规律和连续的清创工作是造成清创室内的空气和地面消毒工作不能有效完成的主要原因.1.3操作不规范与设备不完善 急诊清创时因急救的需要,工作人员难免出现不规范操作,如不洗手、重复使用器械、敷料等会造成严重感染.

    作者:李静;闫仁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护理措施

    笔者结合我科2012年1-8月收治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泌尿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护理措施.1临床资料我科从2012年1-8月收治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5~75岁,格拉斯哥评分均<7分,经过治疗护理,6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后再度感染,1例死亡.本组8例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标准.

    作者:赵迎春;白萍;方小舒;谭雪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空气净化排风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使用及管理

    目前多数消毒供应中心(CSSD)虽可控制细菌菌落数在正常范围内,但很难控制空气的流向,导致各类细菌、病毒在CSSD各区域内自由流动.我院自2009年采用空气压差+低、中效的空气净化排风系统,通过合理的压差来控制空气流向,使空气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我院CSSD正式启用空气净化排风系统以来,通过严格和规范的管理,保证了较好的环境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敏;曹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手外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9例创面感染的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1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术后1周愈合率、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愈合率为(95.4±2.1)%,高于对照组的(45.7±1.8)%;愈合时间为(17.4±2.4)d,短于对照组(28.7±2.9)d;组织病理学评分为(8.7±0.7)分,高于对照组(4.2±0.4)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6.1±1.2)d,短于对照组(12.4±2.3)d;住院时间为(18.1±2.1)d,短于对照组(30.4±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手外伤创面感染的修复中,可有效促进组织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缩短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玉花;王俊波;张全英;宋传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易患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易患危险因素,为减低老年患者HAP的发生率、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246例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HAP的10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老年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HAP的易患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卧床率、留置胃管、留置深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3.81±5.15)、(37.32±4.53) g/L(P<0.01);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7.47±19.01)、(123.02±15.98)g/L,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HAP的发生率高,长期卧床、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低白蛋白血症、贫血为HAP的易患因素;控制易感因素,有利于降低老年患者HAP的发生率.

    作者:吴锡林;诸葛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皮肤科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 探讨皮肤科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治疗皮肤科感染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196株感染病原菌来自皮肤科感染患者的脓性分泌物或伤口引流液,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K-B法和判读标准进行药敏监测.结果 皮肤科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分离多87株占49.2%;革兰阴性杆菌75株占42.3%;真菌15株占8.5%;检出前3位的菌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1株占23.2%,铜绿假单胞菌26株占14.7%,大肠埃希菌16株占9.0%;所有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为11.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34.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为30.8%,但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A群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 皮肤科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特性,因此,应注重感染性标本的病原学检查,参照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姚岚;张才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以期能为更好地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6月在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77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及病原菌培养结果、感染危险因素等.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39例,感染率5.06%;感染部位分布为呼吸系统21例、血液系统6例、皮肤4例、泌尿系统2例、其他部位6例,各占53.85%、15.38%、10.26%、5.13%、15.38%;医院感染新生儿在血液、分泌物、粪便、导管头中共培养出29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7株,鲍氏不动杆菌5株,无乳链球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株,分别占58.62%、17.24%、10.35%、6.90%、3.45%、3.45%;不同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有无侵入性操作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之间感染率明显存在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对象,呼吸系统是感染常见部位,大肠埃希菌是常见感染病原菌,应针对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高危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李士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操作技能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方法,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完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培训制度.方法 对科室22名年轻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专业操作技能培训,制定考核细则及各专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培训结束后进行操作技能考核,>85分为合格,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护士在正颌手术器械识别、手术衣折叠包装、手术敷料包装、手术器械包装、气管切开包包装5项操作技能考核全部合格;工作3~10年护士的操作时间、考核成绩均高于工作<3年护士.结论 通过对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使考核更加规范,完善了护士培训管理制度,提高了护士消毒供应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

    作者:周莉;秦红梅;赵文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

    目的 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以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实时监测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4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PCR法和测序法检测59种耐药相关基因及1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指标聚类分析和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9种获得性耐药基因、7种遗传标记以及3种管家基因carO、gyrA、parC均存在突变;指标聚类分析提示9种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关系密切;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6、9、12、16、1 7、18、20号菌、1、3、4、5、7、8、10、11、13、14、15、19号菌均为克隆株.结论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同一克隆菌株可引起病区内或病区间的医院感染.

    作者:褚少朋;崔明;景蓉蓉;邵苏吉;郭志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医院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ICU2009-2011年分离的346株ABA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采集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ABA分离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相应鉴定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 2009-2011年折点判读结果.结果 ICU医院感染的ABA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为65.9%,其次是泌尿道标本;3年AB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耐亚胺培南ABA检出率3年分别达到20.2%、21.6%、26.0%;ABA泛耐药菌株检出率3年分别达到20.2%、21.6%、24.4%.结论 3年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长,应加强对多药耐药ABA的目标性监测,开展细菌耐药性的预警机制,控制ICU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快速上升的不良趋势.

    作者:刘学政;董虹;雷选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引起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及相关症状,并对重症肺炎支原体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儿科住院治疗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肺炎支原体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症状,并对重症肺炎支原体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以秋季(27.00%)及冬季(33.00%)为主,以咳嗽(49.00%)和发热(34.00%)为主要表现,并且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感染部位于下肺叶为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临床上应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陶林辉;应丽娅;叶金花;章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