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肝硬化患者肠球菌属感染及体外药敏分析

钱贤忠;俞世安;毛根军;张家敏;郑樟栋;马拥军

关键词:肠球菌属, 耐药性, 慢性肝硬化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肝硬化患者肠球菌属感染的现状及体外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慢性肝硬化患者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测定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所有研究的慢性肝硬化患者共检出肠球菌属138株,其中粪肠球菌102株,比例高,占73.91%;屎肠球菌32株,占23.19%,居第2位;腹水中肠球菌属检出率高,达到60.15%;检出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属55株,占55.80%,耐氨苄西林肠球菌属30株,占21.74%,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合并氨苄西林耐药肠球菌属28株,占20.29%;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高,均>90.00%;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2株,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属3株.结论 肠球菌属是慢性肝硬化患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尤以粪肠球菌为主;并发肠球菌属感染时,应高度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合理使用抗菌治疗提供依据;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是治疗肠球菌属感染的首选药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

    目的 探讨中医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常见的部位、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结果 医院154例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100例占64.9%,其次为泌尿系感染27例占17.5%;各类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出171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检出116株占67.8%,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检出39株占22.8%;大部分病原菌表现出严重的多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5.4%、25.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2.9%,未检出对糖肽类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导致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耐药细菌,感染的部位多见于下呼吸道和泌尿系,建议采取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肿瘤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

    作者:都青;张有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及干预措施探讨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神经内科170例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170例患者中脑梗死比例高,为41.18%,高于其他原发疾病;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55.88%;70~79岁患者感染率为35.29%,高于其他年龄组;住院时间30~39 d组感染率高,为55.88%;在侵入性操作中,气管插管患者占18.82%,气管切开占12.35%,留置导尿管占37.06%,留置胃管占30.59%,中心静脉穿刺占40.00%;170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占47.06%,高于其他感染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以及侵入性操作等是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严格消毒隔离、加强病房管理及严格无菌操作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

    作者:黎良达;施善芬;占刘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肝硬化患者肠球菌属感染及体外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肝硬化患者肠球菌属感染的现状及体外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慢性肝硬化患者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测定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所有研究的慢性肝硬化患者共检出肠球菌属138株,其中粪肠球菌102株,比例高,占73.91%;屎肠球菌32株,占23.19%,居第2位;腹水中肠球菌属检出率高,达到60.15%;检出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属55株,占55.80%,耐氨苄西林肠球菌属30株,占21.74%,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合并氨苄西林耐药肠球菌属28株,占20.29%;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高,均>90.00%;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2株,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属3株.结论 肠球菌属是慢性肝硬化患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尤以粪肠球菌为主;并发肠球菌属感染时,应高度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合理使用抗菌治疗提供依据;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是治疗肠球菌属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钱贤忠;俞世安;毛根军;张家敏;郑樟栋;马拥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08-2010年儿童专科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儿童专科医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来源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5356株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年中病原菌分离数逐年增加,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病原菌按标本来源以呼吸道多,占63.00%,其次是血液占21.92%,按科室分布以NICU多,占32.49%,其次是PICU占28.79%,3年中革兰阳性球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MRSA检出率为11.11%~19.75%,MRSE检出率为89.78%~91.54%;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90.0%,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敏感性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0.57%~66.67%和45.83%~65.82%;3年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均呈高度耐药,耐药率>96.0%.结论 2008-2010年医院检出的临床病原菌逐年增加,儿童感染疾病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临床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吴端宗;傅清流;周凤华;林建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10年与2011年流感病毒广州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目的 研究2010与2011年广州地区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特性与变异特点,为预防控制流感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GenBank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分段扩增引物,进行RT-PCR一次扩出全基因组序列后,再分段扩增病毒各基因片段,PCR产物直接进行序列测定,用ClustalW/X、DNASTAR、MEGA5.0等软件分析基因组序列.结果 克隆了4株广州株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将4株广州株流感病毒与墨西哥株和中国四川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ClustalW比较,发现除PB2片段为98%外,其他各片段均为99%,将基因组序列与北美地区和欧亚地区的猪流感进行CLUSTALW比较,广州株GZ49号基因组的第1、2、3、4、5和第8片段与北美和亚洲地区HIN2型猪流感具有94%~95%相似性,广州株GZ49号基因组的第6和7片段与欧亚大陆的H1N1型猪流感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0%~93%和94%~95%;对4株病毒PB2、PB1、PA片段进行了点突变分析,其中4株病毒在PB2基因均出现的位点突变为D195N,R293K,V344M,I354L,V731I.结论 4株广州株新甲流病毒(H1N1)与墨西哥株和中国四川株全基因组具有很高同源性,这4株流感病毒很可能是起源于同一株病毒;PB2基因变异相对较大,这些氨基酸点突变均是新出现的突变.

    作者:朱冰;钟家禹;周荣;夏慧敏;肖密丝;陈焕辉;施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玉屏风散二联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玉屏风散二联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效果,为临床防治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眼科2009年1月-2011年5月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140例140眼,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70眼,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阿昔洛韦滴眼液、干扰素滴眼液及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52.9%、82.9%,而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7%、98.6%,联合治疗组患者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时间分别为(29.7±5.2)d、(20.4±3.0)d,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随访复发率分别为42.9%、7.1%,联合治疗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玉屏风散二联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较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降低复发风险.

    作者:马臻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皮肤科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 探讨皮肤科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治疗皮肤科感染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196株感染病原菌来自皮肤科感染患者的脓性分泌物或伤口引流液,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K-B法和判读标准进行药敏监测.结果 皮肤科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分离多87株占49.2%;革兰阴性杆菌75株占42.3%;真菌15株占8.5%;检出前3位的菌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1株占23.2%,铜绿假单胞菌26株占14.7%,大肠埃希菌16株占9.0%;所有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为11.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34.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为30.8%,但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A群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 皮肤科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特性,因此,应注重感染性标本的病原学检查,参照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姚岚;张才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细菌污染与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细菌污染与导管感染的关系,以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方法 选取普外科行深静脉置管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置管部位,设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为A组;股静脉置管患者为B组,每组42例患者,分别于置管后1、3、7、10 d对两组患者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A组患者细菌学阳性率分别为为0、0、4.76%、2.38%,B组细菌学阳性率分别为2.38%、16.67%、7.14%、0;第3d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与置管位置有关,在实践中要规范相关操作,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傅建芬;张芳芳;胡文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医院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ICU2009-2011年分离的346株ABA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采集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ABA分离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相应鉴定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 2009-2011年折点判读结果.结果 ICU医院感染的ABA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为65.9%,其次是泌尿道标本;3年AB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耐亚胺培南ABA检出率3年分别达到20.2%、21.6%、26.0%;ABA泛耐药菌株检出率3年分别达到20.2%、21.6%、24.4%.结论 3年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长,应加强对多药耐药ABA的目标性监测,开展细菌耐药性的预警机制,控制ICU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快速上升的不良趋势.

    作者:刘学政;董虹;雷选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县级医院外科医院感染的部位、感染病原菌构成比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统计外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3993份;数据处理采用WHONET 5.4-5.5版本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3993例外科患者发生感染197例、345例次,感染率为4.9%、例次感染率为8.6%;外科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主要是手术切口、泌尿道、皮肤及黏膜、呼吸道,分别占25.5%、20.9%、20.0%、17.7%;检出病原菌213株,按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1.6%、15.8%、12.6%、11.7%;敏感率除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糖肽类分别为100.0%、83.3%、100.0%以外,外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阳性率为42.2%.结论 护理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配合临床医师、严密监测、力图延缓细菌耐药性增长速度,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谭易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夜间手术器械两种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效果分析

    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由分散管理逐步转变为集中式管理.基层医院由于人员与条件的限制,夜间的手术器械不能及时回收至供应室清洗,造成夜间手术器械放置时间过长,从而影响器械的清洗质量.可靠的清洗质量有利于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功能完整性,有利于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保证灭菌效果.为了做好器械的清洗质量,我院采取从源头抓起,从手术器械的预处理抓起.2011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对新增的10个清创包器械进行分组试验.对10个清创包进行编号,号码是从1~10号.1~5号是A组,6~10号是B组.以上两组均有135件器械,通过记录使用次数,在同样的使用次数下进行对比实验.

    作者:郑银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加强夜间急诊清创室的管理预防感染

    急诊清创室承担大部分患者创伤伤口的清创、抢救止血等工作,夜间医务人员减少,需清创的患者较多,造成人员进出频繁,流动性大,给室内空气带来污染.为了改善以上因素,制定管理措施如下.1 夜间清创室感染因素1.1特殊环境空气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发生事件时突然,患者就诊时衣物、伤口均存在被污染;需要清创的患者流动性大、陪护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是易感因素.1.2消毒工作不到位 因夜间急诊手术室人员是值班制,无规律和连续的清创工作是造成清创室内的空气和地面消毒工作不能有效完成的主要原因.1.3操作不规范与设备不完善 急诊清创时因急救的需要,工作人员难免出现不规范操作,如不洗手、重复使用器械、敷料等会造成严重感染.

    作者:李静;闫仁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调查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流行因素,探寻如何保证新形势下血液安全的策略.方法 2005-2010年浙江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经HIV初筛,阳性者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总计873 230人次,确认发现75人HIV感染,总体平均感染率约为0.009%,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HIV感染率达0.019%;HIV感染者主要为<40岁的男性,94.7%的感染者通过性接触传播;多数为单纯性感染,其次为合并苍白密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等病原体感染;在初次献血和再次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HIV感染率占61.8%.结论 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但呈上升势头,应加强献血的健康评估和献血前咨询工作,加强对高危献血者的甄别,并做好献血后回告,进一步在无偿献血宣传中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发展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

    作者:王拥军;孟忠华;郭志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泌尿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策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对策,为临床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2月-2012年2月在医院行泌尿外科手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原学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病原学检测共分离病原菌121株,前5位菌株依次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6.4%、14.0%、12.4%、9.1%、8.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9%、16.7%、9.1%;肠球菌属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11.8%,MSSA、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明显低于其他药物的耐药率(P<0.05).结论 泌尿外科术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MSSA,在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之前,可根据伤口感染的情况大致判断感染病原菌类型,同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相应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作者:刘昌茂;张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护生掌握艾滋病感染知识现状及个人防护意识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生掌握艾滋病知识现状,针对个人防护意识薄弱的护生加强标准预防教育,提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个人防护意识,降低护生艾滋病感染职业危害.方法 采用问卷方法调查2011年90名不同学历的护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现状及个人防护意识.结果 不同学历护生掌握艾滋病知识及个人防护水平存在差异,护生艾滋病知识得分:本科(19.3±1.9)分、大专(16.8±1.8)分、中专(14.3±1.7)分,个人防护知识碍分:本科(17.7±1.7)分、大专(15.1±1.4)分、中专(12.9±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艾滋病知识和个人防护知识回答正确率调查: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危害范围、标准预防的定义、洗手及手消毒指征、标准预防措施、戴手套指征、戴口罩指征、防护用品注意事项、医疗废物的处置及锐器伤处理流程分别为86.7%、84.4%、83.3%、66.7%、78.9%、72.2%、92.2%、97.8%、82.2%、76.7%及83.3%,护生在个人防护方面知识薄弱.结论 护生在护理艾滋病感染患者时个人防护意识差,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应全面启动护生职业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严格按照标准预防进行操作,有效减低艾滋病感染.

    作者:林群英;薛水兰;黄丽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多功能床边工作车感染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目的 对多功能床边工作车在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对策,强化多功能床边工作车的规范管理.方法 根据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全院多功能床边工作车进行感染管理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多功能床边工作车感染管理中存在6类突出问题,问题累计225次,其中物品放置欠规范53次占23.6%;一站式垃圾分类收集不规范50次占22.2%;布局不合理42次占18.7%;清洁不彻底38次占16.9%;手消用品的管理不符合要求26次占11.6%;一次性用品的管理不到位16次、占7.1%.结论 各级护理人员均应重视多功能床边工作车的规范管理,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作者:张春英;刘兰莲;邱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监测与质量控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性

    目的 分析监测与质量控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改善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2011年7-12月采用常规监测与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感染管理,为常规组;2012年1-6月则采用强化监测与质量控制的方法,为强化组;对比两组的环境监测合格率、感染发生率及医护人员对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强化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的合格率分别为98.67%、97.00%和99.33%,常规组分别为91.67%、89.33%、87.33%;感染率强化组为0.33%、常规组为1.00%;医护人员对感染知识的掌握率强化组为90.00%、常规组为76.00%,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监测与质量控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方群;章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妇科门诊患者支原体属感染的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妇科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属感染及其耐药性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支原体属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885例疑似患者,用Mycoplasma IST 2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检测解脲脲支原体(Uu)和人支原体(Mh).结果 共402例患者送检标本支原体属培养阳性,总阳性率45.4%;其中87.3%为单一病原体阳性,12.7%为两种支原体同时阳性;累计Uu阳性385例次(占85.0%),Mh阳性68例次(占15.0%);Uu和Mh的耐药率基本相近,但混合感染时其耐药率则有上升趋势;对多西环素、克拉霉素和普那霉素敏感率高,分别为96.9%~80.8%和97.1%~76.5%;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分别达78.7%~83.4%和75.0%~89.7%;对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51.7%.结论 Uu是主要感染菌种,Mh多与Uu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常用抗支原体属药物耐药性变化较快,应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加以选择,尤其是混合感染患者,治疗用药应兼顾两种支原体的效果;对于有生殖泌尿道感染症状的女性患者,宜及时检测支原体属,以保证用药的科学性.

    作者:金必文;杨丽;丁金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空气净化排风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使用及管理

    目前多数消毒供应中心(CSSD)虽可控制细菌菌落数在正常范围内,但很难控制空气的流向,导致各类细菌、病毒在CSSD各区域内自由流动.我院自2009年采用空气压差+低、中效的空气净化排风系统,通过合理的压差来控制空气流向,使空气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我院CSSD正式启用空气净化排风系统以来,通过严格和规范的管理,保证了较好的环境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敏;曹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356例入住医院神经外科的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均需行气管切开,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56例脑外伤患者中有12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3.7%;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气管切开时间、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留置胃管、抗菌药物的使用、激素的使用、有合并伤分别为(10.4±3.2)d、56.7%、58.3%、54.2%、58.3%、64.2%、56.7%,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的(7.7±3.3)d、44.9%、46.6%、40.7%、44.9%、44.9%、42.8%,而GCS评分(3.2±0.9)及白蛋白水平(29.0±3.2)g/L明显低于未感染组患者的(6.8±1.3)分、(36.9±4.2)g/L,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存在糖尿病史、吸烟史、合并伤及白蛋白水平的低下、GCS评分越低、有留置胃管、抗菌药物及激素使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史、GCS评分低下及使用激素是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史、GCS评分低下及使用激素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春燕;李东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