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鲲;陈雯;贾德胜;陈和斌;王莹
目的 评价UF-1000i尿液分析流水线对尿路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效率.方法 留取疑为尿路感染的414例患者清洁中段尿各两份,一份做细菌定量培养,结果作为标准;另一份在UF-1000i仪上检测干化学白细胞、尿沉渣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结果与前者进行对照评价.结果 仪器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干化学白细胞3项联合判断与尿定量细菌培养结果对尿路感染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项联合判断尿路感染其阳性预测值为88.5%,阴性预测值为98.8%,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97.0%,诊断准确性为96.6%.结论 综合应用SYSMEX UF1000i尿液分析仪流水线检测与中段尿细菌培养对尿路感染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对尿路感染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罗春华;李国静;刘敏;田卫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腹腔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的关系,为腹腔感染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66例腹腔感染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感染程度不同分为一般感染组40例,重症感染组26例,另选取3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CT水平.结果 重症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为(67.47±12.83)μg/L,一般感染组为(17.19±5.45)μg/L,对照组为(0.33±0.07)μg/L,3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Newmen-Keuls法检验,重症感染组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一般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重症感染组为(23.18±5.28)分,一般感染组为(3.23±1.8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程度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治疗前PCT水平为(40.19±8.78) μg/L、治疗后PCT水平为(6.29±2.10)μg/L,对照组PCT水平为(0.33±0.07)μg/L,3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Newmen-Keuls法检验,观察组治疗前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可反映腹腔感染的严重程度,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新军;王雷;秦玉刚;王煜霞;金建云;闫争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为及时预警流感活动强度和流感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2年全区11所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和病原学检测数据,分析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病例百分比、病毒分离率及流感病毒各亚型的变化规律.结果 2011年9月—2012年8月11所监测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26 693例,流感样病例占2.11%,2012年第一季度达到高峰;监测医院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1011份,分离流感病毒44株,病毒分离率为4.35%;其中甲型H3N2 1株、乙型Victoria9株、乙型Yamagata 8株、未分型26株.结论 石景山区流感呈现明显的冬季流行高峰,乙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2011-2012年度流感活动度处于较低水平,流行高峰相对延后.
作者:白云;郭舫茹;朱倩;赵伟;何月莹;白晓潇;吴劲;李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笔者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预防控制对策.1现状(1)血液透析中心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大部分的血液透析室建立较早,建筑流程、布局相对落后,分区不合理;透析室手卫生设施缺乏,降低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2)费用问题:由于地区经济问题,使用纠正贫血改善尿毒症用药少、营养状况差、抵抗力低下、辅助检查不能定期完成等.(3)人员不足:血透室没有相对固定的医师,有的是肾科医师兼职,多数工程师是兼职人员.(4)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医务人员由于工作量大而忽视消毒隔离.
作者:李庆红;李玉;解林花;蒋梅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和田县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寻求完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思路.方法 分析和田县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特点,提出适于当地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和田县传染病控制工作存在传染病预防控制队伍素质不高;传染病知识宣传不到位;传染病监测体系不完善;传染病控制实施机构执行力不强等特点.结论 着眼于长远,培养素质过硬的传染病预防控制队伍;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保证宣传效果;完善传染病监测体系;提高传染病控制实施机构执行力是完善和田地区传染病控制工作的必要措施.
作者:戚广浩;艾比布拉·买买提明;王江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15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感染相关因素及感染前后心律失常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5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6例,感染率10.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常见,占52.3%,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36.1%,上呼吸道感染占16.3%;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口腔、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分别占14.0%、11.6%、9.3%、8.1%、2.3%;单部位感染占73.3%,2个部位感染占17.4%,≥3个部位感染占9.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占54.0%,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30.0%和16.0%;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有创诊治、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无关;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室上性、室性早搏及≥2种或心律失常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师应掌握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心律失常恶化.
作者:李爱莲;王秀红;王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加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法 选取2011年6-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全部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395份,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上逐项填写内容,采用趋势卡方检验统计分析合格率变化趋势.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75.77%,用药时机合格率60.43%,用药时间合格率17.71%;使用多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哌拉西林/舒巴坦;经医院的强化管理,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越来越低,呈不断下降的趋势(x2=111.32,P<0.01);用药时间合格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x2=77.44,P<0.01).结论 目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性,经质控管理,用药情况好转,需继续加强政策调控.
作者:宋志香;薛文英;徐建立;张能为;刘东国;胡凤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8-2010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泛耐药和多药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规范用药及防止耐药率增加.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药敏试验操作标准(2008-2010年版)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判断,同一患者剔除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临床所得菌种按照全国统一操作规程进行鉴定,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共分离出病原菌1040株,其中多药耐药和泛耐药菌共719株,占69.13%,多药耐药菌及泛耐药菌分别占20.19%、48.94%;2009年共分离出病原菌1485株,其中多药耐药和泛耐药菌共1041株,占70.10%,多药耐药菌及泛耐药菌分别占26.53%、43.57%;2010年共分离出病原菌1568株,其中多药耐药和泛耐药共1177株,占75.06%,多药耐药菌及泛耐药菌分别占20.15%、4.91%;2008-2010年排前5位的多药耐药和泛耐药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分别占24.34%、19.79%、13.34%,16.55%、12.87%、14.53%,13.21%、14.02%、11.38%,10.71%、14.60%、10.28%,6.95%、14.60%、27.27%;多药耐药和泛耐药菌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但泛耐药情况上升较快.结论 2008-2010年临床分离出的多药耐药及泛耐药菌呈增长趋势,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于丽娟;冯玲玲;张建民;李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分析医院感染对于急性心力衰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救治效果和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48h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78例、非感染组72例,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并比较1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 非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8±3.9)d、术后KPS评分(76.8±9.7)分,均高于感染组的(13.8±6.3)d、(68.4±11.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非感染组为91.7%、感染组为7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生存率非感染组分别为94.3%、91.4%;感染组分别为83.6%、75.3%,复发率非感染组为11.4%、感染组为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将明显降低患者预后水平,应加强防护,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梁海青;郭牧;张云强;贾志;田树光;宋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分布特点和变迁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2011年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分布构成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检出鲍氏不动杆菌共1973株,来源标本为呼吸道、尿液、伤口分泌物、血液、引流液,分别占85.4%、3.7%、3.2%、2.1%、2.1%;分离自ICU占35.0%、非ICU占65.0%;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及多药耐药菌检出率逐年增加;ICU比非ICU科室的整体耐药水平偏高;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2.4%、28.7%和29.2%,仍是经验用药的首选;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46.4%和44.5%;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44.3%、37.1%和52.2%;对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8.1%和36.8%.结论 7年鲍氏不动杆菌的构成比及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细菌学监测和动态分析,对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杜绝感染暴发流行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晔华;张坚磊;王世瑜;陈锦艳;穆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手术后发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感染特征的差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1月于医院手术室行手术后确诊为IRPA感染的432例患者为IRPA组,并将同期无IRPA感染的94 495例患者作为非IRPA组,对两组患者感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后IRPA感染患者年龄>59岁占95.0%,平均术后住院(4.79±26.57)d,首位的基础疾病为脑血管疾病,占15.05%,其次为烧伤和胰腺疾病,分别占14.58%和13.89%;手术后IRPA感染中侵入性操作使用频率远高于非IRPA医院感染者.结论 IRPA医院感染患者群集中在老年患者,以脑部疾病患者为主,术后感染部位多集中于泌尿道感染,临床应针对上述感染特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IRPA感染的发生.
作者:丛连华;王宏兰;孙宝文;林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呼吸内科患者多药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的对策,从而为临床中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结果 通过对120例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P<0.05);共培养出病原菌130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35.4%、26.2%、15.4%、13.0%、10.0%.结论 在呼吸内科患者的多药耐药菌感染中,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规范用药,并严格执行隔离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多药耐药菌的感染.
作者:杨胜兰;黄毅;田碧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种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12月医院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细菌鉴定仪ATBExpression系统鉴定细菌,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CLSI推荐的双纸片确证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结果 临床分离率居前5位的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50株占25.36%、铜绿假单胞菌226株占22.92%、肺炎克雷伯菌149株占15.11%、鲍氏不动杆菌107株占10.85%和阴沟肠杆菌51株占5.17%,其中3种肠杆菌科细菌中未发现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菌株,但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90.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0.8%和32.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6.4%和18.6%;鲍氏不动杆菌中未发现耐头孢哌酮/舒巴坦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7%.结论 加强对临床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干预慢性胆囊炎治疗疗效.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8例,对照组58例;入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治疗,干预组病例根据患者的病证分型,肝气郁结型,予以大柴胡汤疏肝理气解郁;肝胆湿热型,予温胆汤清利胆经痰热;肝阴不足型,予一贯煎加味养阴柔肝止痛,配合针灸、推拿按摩、食疗等中医护理配合西医治疗,而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结果 中药、针灸、推拿按摩、食疗等中医护理配合西医治疗总有效率达77.94%,较单纯西医治疗总有效率48.27%疗效显著,干预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配合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探索.
作者:章建霞;林元秀;詹银初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全程宣教模式在改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程度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7月医院的1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宣教干预组)和观察组(全程宣教模式组),各75例,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2周的感染意识及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感染意识较高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干预后1周及2周观察组的感染意识较高率分别为74.67%、96.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00%、7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优良率均为3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干预后1周及2周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优良率为78.67%和96.00%,高于对照组的53.33%和7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宣教模式可显著改善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程度,并可有效提高其预防意识.
作者:徐桂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并将国产与进口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2月住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分别使用国产与进口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治愈率对照组分别为76.0%、80.0%,治疗组分别为70.0%、84.0%,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总有效率对照组分别为92.0%、100.0%,治疗组分别为92.0%、9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为100.0%,细菌培养清除率均为97.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分离出病原菌160株,对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纸片法均敏感.结论 国产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适用于呼吸道感染及泌尿道感染性疾病,且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振卿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对成年人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究卡泊芬净对白血病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经氟康唑治疗无效的24例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64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卡泊芬净治疗,对患者接受治疗后7d及14 d的疗效及真菌清除率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在接受治疗7d时,痊愈2例、好转15例;进步2例及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70.83%,接受治疗14 d时治愈4例、好转17例,进步2例及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87.50%,两个时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接受治疗7d时真菌清除5株,清除率20.83%,未清除12株,未清除率50.00%,治疗14d后的真菌清除株数18株,清除率75.00%,未清除2株,未清除率8.33%.结论 卡泊芬净对成年人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真菌清除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荣华;郭树霞;张晓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降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发生中的效果,为输 液方式的选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采用PICC置管进行输液的29例血液恶性肿瘤 患者为A组,同期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输液的29例患者为B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3.45%,低于A组的10.34%,导管留置时间为(259.4±14.8)d,长于A组的(80.4±1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置管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也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相应时段的水平(P<0.05).结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降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发生中的效果好于PICC,患者的炎性反应更为轻微.
作者:潘小为;侯秋秀;罗金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为减少室温对聚维酮碘在手术消毒时带来强烈冷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应,笔者于2011年5月—2012年4月对6796例患者采用36~38℃5%恒温聚维酮碘进行手术野皮肤消毒,并观察其消毒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手术患者6796例,男3465例,女3331例;年龄3~91岁,平均36.2岁.其中骨科3150例,普外科1367例,妇产科1168例,泌尿科381例,神经外科368例,胸外科362例.1.2方法 (1)术前备皮:病区按常规术前皮肤准备.(2)手术室准备:层流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2~26℃,湿度50%~60%,手术间空气菌落数≤75 CFU/m3;5%聚维酮碘100ml/瓶,电热恒温水浴锅,水温计.
作者:郭彩云;于美华;谢玮娜;何丽云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的现状,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设置调查表对贵州省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情况进行调查,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102所医院参加并完成了调查,63.73%的医院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79.42%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直接上级是院长或分管院长,94.12%的医院有医院感染管理小组,61.79%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专业为护理.结论 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专业正处在良好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仍有部分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必须给予科室职能、专业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足够的重视,使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状况更加完善.
作者:牟霞;徐艳;杨锦玲;陈京;杨怀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