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泊芬净对成年人白血病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陈荣华;郭树霞;张晓娟

关键词:卡泊芬净, 白血病, 真菌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对成年人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究卡泊芬净对白血病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经氟康唑治疗无效的24例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64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卡泊芬净治疗,对患者接受治疗后7d及14 d的疗效及真菌清除率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在接受治疗7d时,痊愈2例、好转15例;进步2例及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70.83%,接受治疗14 d时治愈4例、好转17例,进步2例及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87.50%,两个时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接受治疗7d时真菌清除5株,清除率20.83%,未清除12株,未清除率50.00%,治疗14d后的真菌清除株数18株,清除率75.00%,未清除2株,未清除率8.33%.结论 卡泊芬净对成年人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真菌清除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2型糖尿病泌尿系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泌尿系感染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特点,并分析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28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尿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侵入性操作等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74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占64.71%,革兰阳性菌36株,占35.29%,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变形菌属及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0.20%、20.59%、12.75%、9.80%、5.88%;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性较高,敏感率>97.0%,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敏感性较高,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年龄≥70岁、女性、糖尿病病程≥10年、侵入性操作、空腹血糖≥13.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住院时间≥1个月以及具有慢性并发症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治疗时可对老年2型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感染后应进行尿细菌培养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作者:田云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90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单用IFN组、单用ADV组,各30例,分别给予PegIFN联合ADV治疗和单用PegIFN及ADV治疗,持续48周;观察治疗12、24、48周时患者HBV-DNA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学指标、耐药基因变异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时3组均能快速降低HBVDNA载量,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48周时联合组、IFN组、ADV组3组比较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0.0%、86.7%,36.7%、63.0%,20.0%、50.0%,HBeAg阴转率分别为13.3%、53.3%,6.0%、33.3%,3.3%、16.7%,HBeAg转换率分别为10.0%、50.0%,6.0%、26.7%,3.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周时3组HBsAg转阴率均为0,48周时HBsAg转阴率分别为联合组17.0%、IFN组10.0%、ADV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病毒变异发生,联合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增加.结论 PegIFN联合ADV能快速有效地抗病毒,使HBV-DNA下降,HBeAg血清学转换,甚至出现HBsAg转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梁江萍;张祥明;夏俊;洪帆;车瑾;秦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新生儿肺炎伴肺动脉高压采用真武汤联合西药的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真武汤联合西药对新生儿肺炎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将医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100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伴肺部感染的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年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真武汤,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动脉收缩压及术后并发症和再感染率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血NO2-水平提高程度和PaCO2、PASP、心率、体温的降低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低于试验组总有效率88.0%;治疗过程及治疗后,对照组出现5例肺水肿,8例肺部再感染,3例缺氧性大脑损伤,6例死亡;试验组出现4例肺水肿,2例肺部再感染,1例缺氧性大脑损伤,3例死亡;试验组治疗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武汤联合西药能有效治疗新生儿肺炎伴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且能降低治疗后再感染率和并发症.

    作者:蒋丽;蓝继奎;蒋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临沂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调查临沂市手足口病患者并对其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临沂市报告的3621例手足口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分布进行分析,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的RT-PCR检测.结果 临沂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分别为490、1543、1588例,其中重症病例为3、8、14例,分别占0.61%、0.52%、0.88%;以3-6月份发病多、集中,2010年3-6月、2011年3-6月、2012年3-6月发病例数分别为393、1241、1356例,分别占全年发病数的80.2%、80.4%、85.4%;发病多的在费县、临沭和河东,为985、607、564例,分别占27.20%、16.76%、15.58%;1~4岁发病人数为2568例,占70.9%;散居儿童发病人数2125例,占58.7%;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1月—2011年2月病原型别为EV71 A基因型;2011年3月—2012年12月病原型别以EV71 C4亚型和CA16为主.结论 2010年1月—2011年2月由EV71引起手足口流行,而2011年3月—2012年12月主要由EV71和CA16等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流行,1~4岁儿童为易感人群.

    作者:王翔军;徐国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5月—2012年8月医院收治的132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感染率为7.3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6.66%,其次为泌尿系统和胃肠道,分别占13.63%和12.12%;在并发症、心功能、患者住院时间、有无侵入性操作、是否使用过预防性的抗菌药物、是否使用过抑酸药物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基础情况,以降低感染率.

    作者:黄家芹;刘静;刘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颈椎手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旨在分析颈椎后路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3例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结果 233例患者中有13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5.58%;平均年龄对照组为(55.51±3.12)岁、感染组为(60.00±4.97)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感染组的体重指数分别为24.87±3.81和33.33±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手术时间为(172.65±28.75)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9.96±15.80)min(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5.81±32.51)ml和(270.00±23.8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后路手术术后感染与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有关,体重指数越大、手术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风险越大.

    作者:潘磊;薛厚军;李捷;陈伟雄;王诗城;张帆;尹庆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浙江北部山区某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120及专用血培养瓶培养细菌,阳性瓶转种血平板,细菌鉴定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CLIS 2009年标准判定结果;采用WHONET 5.4软件对2009年1月—2012年10月7941例血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941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588株,阳性率为7.40%,其中革兰阳性菌376株占64.0%,革兰阴性菌164株占27.9%,真菌22株占3.7%,排名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50.7%、9.9%、9.5%、8.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除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100.0%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其中MRSA占57.1%,MRCNS占41.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除对其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除1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外,其余菌株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均敏感.结论 血液标本病原菌检出率相对较低,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高,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了解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对减少医院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利涛;王晶莹;付雅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ICU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调查ICU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病原体分布特点、高危因素,为预防和控制CRBSI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入住ICU行深静脉置管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CRBSI诊断标准参照美国感染病学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临床指南》进行诊断.结果 纳入研究条件的患者209例,总住院天数共1971 d,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共1666 d,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为84.5%,发生CRBSI19例,发病率为11.4‰;分离出病原菌21株,检出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14株占66.7%,革兰阳性菌4株占19.0%,真菌3株占1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插管前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时间>15 d是发生CRBSI的高危险因素.结论 必须进一步加强导管护理、有效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缩短置管时间是预防CRBSI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炜;吴志明;马卫星;金玲玲;罗佳;林建潮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复杂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疗效比较及感染预防

    目的 比较复杂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分析复杂性阑尾炎手术的感染预防.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医院接受诊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9.8±23.1)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18.7)min(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3±0.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9±1.1)d(P<0.05);观察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5.8±7.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6.4±12.2)ml(P<0.05);观察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8.2±3.1)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0.9±3.8)h(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的有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例(P<0.05);观察组腹腔脓肿的有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例(P<0.05),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2% (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具有更优的临床疗效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大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妊娠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妊娠期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选取妊娠期尿路感染患者108例及同期无尿路感染的孕妇103例,对两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测定两组患者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 ≥35岁、文化程度较低、以往有尿路感染史、分娩史、流产史、贫血、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均为妊娠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5岁、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既往有尿路感染史、分娩史、流产史以及贫血、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08例尿路感染患者在清洁中段尿中分离出89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多,占67.42%,其他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变形菌属、屎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6.74%、6.74%、4.49%、3.37%、2.25%.结论 妊娠期尿路感染的因素是相对复杂的,发生尿路感染的孕妇在使用药物时需要顾及到胎儿的安全,应给予孕妇必要的健康教育.

    作者:张澍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中心静脉导管降低感染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降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发生中的效果,为输 液方式的选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采用PICC置管进行输液的29例血液恶性肿瘤 患者为A组,同期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输液的29例患者为B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3.45%,低于A组的10.34%,导管留置时间为(259.4±14.8)d,长于A组的(80.4±1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置管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也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相应时段的水平(P<0.05).结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降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发生中的效果好于PICC,患者的炎性反应更为轻微.

    作者:潘小为;侯秋秀;罗金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入性真菌感染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入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入性真菌感染患者,治疗组给予伏立康唑注射液4 mg/kg静脉滴注,1次/12 h,对照组给予两性霉素B,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大剂量至1 mg/kg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于治疗后2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76.67%、对照组为46.67%,对照组不良反应消化道损害、肾功能损害、低钾血症和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33%,高于治疗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伏立康唑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入性真菌感染安全性好、疗效确切.

    作者:杨海平;米瑞华;胡萌;赵小强;阮林海;魏旭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种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12月医院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细菌鉴定仪ATBExpression系统鉴定细菌,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CLSI推荐的双纸片确证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结果 临床分离率居前5位的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50株占25.36%、铜绿假单胞菌226株占22.92%、肺炎克雷伯菌149株占15.11%、鲍氏不动杆菌107株占10.85%和阴沟肠杆菌51株占5.17%,其中3种肠杆菌科细菌中未发现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菌株,但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90.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0.8%和32.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6.4%和18.6%;鲍氏不动杆菌中未发现耐头孢哌酮/舒巴坦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7%.结论 加强对临床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宫颈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宫颈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宫颈癌时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9年1月—2012年8月在医院进行宫颈癌手术并发生术后感染的1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采用纸片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67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13例,感染率为6.73%,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为主,占49.35%,其次为泌尿道和盆腔,分别占23.38%和20.12%;113例宫颈癌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 5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64%;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9.87%和6.49%;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为97.67%及93.02%,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85.00%和75.0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为70.59%,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33.00%.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种类复杂,细菌耐药性较强,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变化.

    作者:俞晶;杨宏英;朱娇阳;向旭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急性哮喘患儿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哮喘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的构成,以期更有效降低急性哮喘患儿的肺部感染率.方法 将2007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389例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患儿作为病例组,将同期住院的411例单纯急性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时均常规进行深部痰培养,对急性哮喘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构成进行回顾性分析,急性哮喘患儿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平喘药糖皮质激素或氨茶碱应用(OR=2.72;95%CI=1.66~4.47)、滥用抗菌药物(OR=1.35;95 %CI=1.05~1.73)、合并鼻炎或鼻息肉或鼻窦炎(OR=3.18;95%CI=1.80~5.62)、革兰阴性菌感染(OR=4.01;95%CI=1.20~13.38)是小儿急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患儿革兰阴性菌构成比比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是小儿急性哮喘并发肺部感染常见的致病菌.结论 小儿急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病情严重、复杂,应用平喘药糖皮质激素或氨茶碱、滥用抗菌药物、合并鼻炎或鼻息肉或鼻窦炎、革兰阴性菌感染是小儿急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尽早明确诊断,实施正确及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闫向真;温慧敏;刘新健;牛芳;叶文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感染相关因素及处理措施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局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措施,为降低穿刺局部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268例年龄67~80岁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行静脉留置针后的穿刺局部感染情况.结果 268例行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穿刺局部感染的有15例,感染率为5.60%;>70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局部的感染率为9.52%,明显高于<70岁患者的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4 d,穿刺局部感染的发生率高,达10.98%;行下肢静脉留置针的糖尿病患者穿刺局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1.67%,明显高于行上肢静脉穿刺患者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70岁、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选择正确的血管及穿刺部位、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对患者血糖的控制等,是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局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赵云霞;梁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研究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效果,总结有效的处理措施,预防及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8月入住医院经病理学诊断为胫腓骨骨折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骨水泥抗生素链珠外加负压封闭引流等方法加以治疗,其中21例患者行保留内固定装置进行治疗,剩余11例患者行更换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于术后12~36个月,平均为21个月获得随访,所有感染均得到控制,其中28例患者无复发,骨折终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为6.7个月,复发率极低,仅为3.45%;随访的29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畸形愈合,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有效方法,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李新霞;孙雪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ICU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ICU发生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采取措施,降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ICU341例患者送检各种标本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资料,寻找发生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41株铜绿假单胞菌共分离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2株,占9.4%;单因素分析,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与年龄、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使用内酰胺酶抑制复剂、使用碳青霉烯类、糖尿病、深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明显相关,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使用免疫抑制剂、冠心病、肿瘤、导尿管插管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分析,使用碳青霉烯类、深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是铜绿假单胞菌发生泛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引发ICU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

    作者:郑喜胜;李充璧;董照刚;贾明雅;冯永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恒温聚维酮碘对手术野消毒效果的观察

    为减少室温对聚维酮碘在手术消毒时带来强烈冷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应,笔者于2011年5月—2012年4月对6796例患者采用36~38℃5%恒温聚维酮碘进行手术野皮肤消毒,并观察其消毒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手术患者6796例,男3465例,女3331例;年龄3~91岁,平均36.2岁.其中骨科3150例,普外科1367例,妇产科1168例,泌尿科381例,神经外科368例,胸外科362例.1.2方法 (1)术前备皮:病区按常规术前皮肤准备.(2)手术室准备:层流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2~26℃,湿度50%~60%,手术间空气菌落数≤75 CFU/m3;5%聚维酮碘100ml/瓶,电热恒温水浴锅,水温计.

    作者:郭彩云;于美华;谢玮娜;何丽云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为其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医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30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史、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手术类型等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可能相关的因素,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9例,感染率3.9%;患者基础疾病、年龄、异体输血、备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基础疾病、年龄等,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应做好防护措施,谨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庄颜峰;魏梅洋;李杰;张迪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