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挺;强明珠;陶爱女;陈月红;朱婷婷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 将96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氟康唑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洗外阴和冲洗阴道,共治疗6个月经周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3和6个月的症状体征评分、阴道分泌物的带菌和炎症指标水平(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停药6个月内的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痊愈率分别为97.92%、29.17%,对照组分别为85.42%、10.42%,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6个月的带菌率分别为54.17%、8.33%,均低于对照组的75.00%、22.92%(P<0.05),停药后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8.75%、4.1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评分、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较好,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痊愈率,降低带菌及炎症指标,并改善症状体征,安全性好且可耐受.
作者:高珊珊;崔正慧;牛小岑;金美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对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进行总结,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应用策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感染的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结果 共分离出耐药菌426株,前10位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9.62%、6.81%、6.34%、6.10%、4.93%;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为73.17%,其次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71.4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62.07%,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分别为61.11%、61.54%,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分别为26.83%、31.03%、47.62%.结论 临床上要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尽量避免其发生,同时注意监测其细菌耐药特点,重视药敏检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多药耐药菌的发生.
作者:卢乙众;刘建军;刘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保护性包装是防止无菌包内器械、敷料等物品二次污染的外包装,又分初步包装和附属包装.附属包装是在运输过程中防止初步包装材料二次受潮湿、损坏而造成二次污染而进行的重复性包装.选择自制外包装,在多年的应用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唐俊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干预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影响,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2011年1-6月(干预前)和2011年7-12月(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572例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调查,建立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政策干预前后的结果.结果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干预前89.29%、干预后75.68%;尤其是甲状腺手术,预防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00%降至干预后的41.54%,无手术切口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疗程≤24 h的使用率从干预前27.20%升至36.65%.结论 通过干预措施,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预防用药疗程缩短,能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进一步合理化、规范化.
作者:叶顾萍;吴景芳;应庆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口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镇痛总有效率,治疗前后NRS、VAS评分,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患者临床镇痛总有效率治疗组96.0%,对照组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RS、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发生率治疗组4.0%、对照组1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声音嘶哑及局部血肿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16.0%及12.0%,对照组分别为9.3%及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发生率分别为6.7%、5.3%,对照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效果确切,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预后,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张强;刘萍;郝淑娴;梁立双;王建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生存质量,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医院自开展后装腔内放疗以来,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安全隐患,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了宫颈癌患者腔内放疗医院感染的发生,迄今已治疗<3800例次,无一例发生医院感染.
作者:张小红;张海霞;尚友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切口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剖宫产术的288例产妇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88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中共发生切口感染27例,切口感染率为9.4%;检出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40.7%和25.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肠杆菌,分别占14.8%和11.1%;切口感染产妇的年龄、体重指数、切口长度、检查次数、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非切口感染的剖宫产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的年龄、体重指数、切口长度、检查次数、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做好相关因素的防护,有利于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永红;马俊英;黄娟;王彩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分析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152例阿尔茨海默病肺部感染住院患者(感染组)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未感染的152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52例阿尔茨海默病伴肺部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1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占20.0%、革兰阴性菌78株占60.0%、真菌26株占20.0%;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70岁)、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长(>4周)、有瘫痪卧床等;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合并糖尿病的危险性大(OR=3.681),其余依次为高龄(>70岁)、住院时间长(>4周)、有瘫痪卧床.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伴肺部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注意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措施,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金雪光;朱洁;费玉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常见病原菌分布,对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比较,为不同病区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用Microscan96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部分药敏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ICU排在前4位的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4.4%、19.4%、17.4%、11.2%;非ICU排在前4位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1.0%、17.6%、13.6%、13.3%;ICU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ICU.结论 ICU以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程度明显高于非ICU,非ICU的菌种分布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对不同病房应该单独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王晶;肖晓光;韩丽霞;万献尧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处于潜伏期而在出院后才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随着国内外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发生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增加新的痛苦,影响疾病的康复,更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因此如何预防医院感染,减少高危患者的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研究重点就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各种干预效果加以综述.
作者:魏华;赵庆华;张莉萍;张为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与菌血症的关系,针对不同细菌来源采取的不同感染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医院162例血培养阳性的菌血症患者和3例血培养阴性但导管培养阳性患者,是否实施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培养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77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中,仅20例进行了导管培养,占25.97%,有17例导管培养呈阳性,分离细菌21株,17例导管培养阳性的病例中,4例诊断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结论 临床诊疗活动中,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视不足,缺乏对中心静脉置管发热患者及时进行导管培养、血培养的意识,未执行导管插管和培养规范化流程操作.
作者:翟红岩;宋世平;郭闻涛;冯其梅;左大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烧伤病房不同病种患者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2012年6月烧伤病房收治患者288份创面标本进行分析,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其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05株,检出率71.18%,包括革兰阳性菌91株占44.39%,革兰阴性菌113株占55.12%,真菌1株占0.49%;常见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烧伤难愈性创面多见,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在非烧伤难愈性创面多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70.0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60.00%,3类创面的病原菌耐药率也有差异.结论 不同病种创面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有差异,临床工作中需根据不同的创面采取不同的抗感染治疗措施.
作者:倪俊;顾海峰;许献荣;陈瑞彩;张杏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调查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为制定口腔医务人员锐器伤规范化防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锐器伤调查问卷,按工作类别抽取各科室相关人群的30.0%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参加培训、锐器伤涉及的暴露源以及锐器伤后报告等.结果 共发问卷169份,回收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98.8%;培训参加率医师高,为85.7%;锐器伤发生率护士高,达77.3%;>50.0%的污染锐器伤暴露源不明;锐器伤后有77.3%能够正确局部处理;锐器伤上报率23.6%,漏报原因中认为没有必要、不知晓报告流程约占50.0%.结论 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上报率较低,大多数污染锐器伤暴露源不明,感染控制科应制定有针对性的规范化防护策略.
作者:许莹;梁睿贞;吴红梅;陈晓萍;杨建荣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讨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真菌种类及耐药性,并对其分布趋势及耐药特点进行研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真菌感染及耐药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以确诊为AECOPD的老年患者为调查对象,能自行咳嗽者经3%H2O2溶液漱口后深咳出深部痰液,不能自行咳痰者用无菌痰液收集器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作为痰标本,萨布罗培养基进行培养并行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判断参考NCCLS标准.结果 221例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且有不同程度使用糖皮激素老年患者有118例痰培养出真菌118株,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占83.1%;其中又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高占42.4%;分离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两性霉素B 94.07%、氟胞嘧啶93.22%、伊曲康唑72.03%、咪康唑70.34%、氟康唑33.51%、酮康唑28.81%.结论 院内真菌感染AECOPD合并真菌感染比率呈上升趋势,且以假丝酵母菌属多见,作为条件致病菌的真菌感染已成为重要的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之一,特别是老年AECOPD患者肺部合并各类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并有相当一部份成为致死性终末感染.
作者:罗利飞;章灵芝;汪官富;韩子华;徐颖鹤;张雪斐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截瘫患者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截瘫患者中段尿液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率;标本的接种和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用BD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2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8株、革兰阳性菌20株、真菌8株,分别占88.5%、8.2%、3.3%;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1.0%、克雷伯菌属占19.5%、铜绿假单胞菌占11.0%、阴沟肠杆菌占8.1%、不动杆菌属占4.1%;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占7.8%,两者均呈多耐药性;与同期所有类型的标本分离的相同病原菌药敏相比,耐药性增加明显.结论 截瘫患者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的比例高;所检出的病原菌耐药性非常严重,加强细菌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截瘫患者尿路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李少侠;莫基浩;任伟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9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VAP患者共分离出11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0株占61.95%,革兰阳性杆菌27株占23.89%,真菌感染16株占14.16%;检出前3位分别是鲍氏不动杆菌、真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占15.93%、14.16%、12.39%;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均100.00%耐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2.86%、85.71%,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100.00%、100.00%、91.67%,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VAP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较高,根据病原菌培养和药物耐药性分析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治疗VA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彬斐;郑昌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近3年收治的5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后路手术组31例和联合组(前后路联合)28例,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恢复的相关指标.结果 后路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为(14.8±9.8)°,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2.3±10.7)°,其治疗后的血沉为(20.6±6.9)m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1.3±7.8)mm/l;联合组治疗后的Cobb角为(15.2±10.6)°,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3.1±11.2)°,其治疗后的血沉为(20.2±7.4) mm/h,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0.9±8.9)m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在Cobb角、ASIA分级及血沉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路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和前后路联合治疗胸腰椎结核均取得明显疗效,但后路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作者:史相钦;马虎;孙彦鹏;王艳芬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盆腔炎产妇应用抗菌药物短程(<24 h)和长程(>48 h)预防策略对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理论性指导.方法 选取医院妇产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需行剖宫产分娩的162例盆腔炎产妇,利用不同的预防策略进行非随机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80例患者,采取短程抗菌药物预防策略(<24 h);对照组82例患者,采取长程抗菌药物预防策略(>48 h),对比两组产妇手术部位感染、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产褥病发生率、血像变化、抗菌药使用频度(DDDs)和费用、新生儿Apgar评分和新生儿感染.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产前临床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产褥病发生率及术后血像升高发生率分别为8.8%与7.3%、7.5%与6.1%、60.0%与5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9.87±0.55)分与(9.96±0.2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手术部位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抗菌药物费用分别为(15.81±10.33)元与(115.86±49.75)元,DDDs分别为1.40±0.62与9.23±3.7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盆腔炎产妇,实施短程抗菌药物预防策略的临床效益更加明显,不仅能与长程预防策略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更能减少住院期间的经济费用.
作者:戴森戈;詹丽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引起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控制对策,有效预防与控制由消化内镜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方法 通过对消化内镜诊疗环节及清洗消毒过程的现场检查,对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内镜中心工作人员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管理.结果 有效提高了消化内镜的消毒质量,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内壁和外壁的消毒合格率均达到100.0%.结论 控制消化内镜诊疗和消毒环节易引起感染的因素,可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厉挺;强明珠;陶爱女;陈月红;朱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高危孕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为高危孕产妇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1589例住院高危孕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断,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1589例高危孕产妇发生医院感染61例,感染率为3.84%;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31.15%;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大肠埃希菌13株占21.31%;妊娠并发症、住院时间>7d、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3种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加强对于高危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高危孕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欣;苏迎燕;江洪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