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成;赵淑云;胡灵;彭静
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谱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尿标本阳性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病原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真菌培养鉴定采用真菌显色培养基,药敏试验采用ATB-真菌药敏试验试剂条.结果 从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中分离病原菌476株,大肠埃希菌多占27.1%;其他病原菌依次为真菌、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3.7%、15.3%、6.9%、6.1%、3.8%、3.2%;119株大肠埃希菌中70.6%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头孢替坦耐药率<6.0%,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率均>50.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为84.4%,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仅为3.6%;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80.0%;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耐药性与大肠埃希菌相似;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率<10.0%,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分别为29.4%、58.8%;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率二者有所不同,粪肠球菌耐药率为76.5%、屎肠球菌为9.1%.结论 引起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喹诺酮类耐药严重,应引起注意,提供系统、全面的病原菌耐药对于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长娴;孔庆芳;陈建明;叶南圆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肺部感染(PTPI)的相关易感因素,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PTPI发生率.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胸外科60例PTPI患者的一般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年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手术方式、术前肺内感染病灶及抗菌药物应用等因素与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总结有效的感染防治措施.结果 181例胸外科行各种开胸手术患者中,有60例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3.15%;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大通气量<70%、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60%、术前肺内有感染病灶者PTPI发生率明显增高,分别占44.44%、41.56%、43.08%、43.06%及80.9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食管手术较低位食管癌手术PTPI发生率明显增高,分别为53.33%、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者较单纯肺叶切除术PTPI发生率明显增高,分别为47.27%、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肺功能差、吸烟、术前合并肺内感染病灶、手术方式复杂及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为PTPI的易感因素,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可降低PTPI发生率.
作者:石帅;罗于海;文光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金华地区4年间结核病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月12月2391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培养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采用绝对浓度法对8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391例痰标本分离到821株结核分枝杆菌(MTU),阳性率为34.3%;821株MTU对8种药物中至少耐1种药物的有568株,总耐药率为69.2%,其中单耐药241株,占29.4%,多耐药234株,占28.5%,耐多药93株,占11.3%;4年间耐多药率有逐年递减的趋势(P<0.05),而单耐药率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P<0.05);链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P<0.05),而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的耐药率下降更加显著(P<0.01).结论 金华地区总体的结核病耐药性相当严峻,继续严格实施DOTS策略,限制非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使用.
作者:李琦;张逸彪;雷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在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为减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进行全身麻醉的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100例伴有上呼吸感染全身麻醉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麻醉前给予气管内注入盐酸氨溴索,观察两组患儿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麻醉后30、60 min和术毕的心率对照组分别为(123.5±11.7)次/min、(126.8±11.8)次/min和(113.8±11.4)次/min,观察组分别为(113.6±10.6)次/min、(114.6±11.5)次/min、(104.6±11.6)次/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肺部呼吸音清晰的阳性率观察组为94.00%,对照组为6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呛咳发生率观察组为12.00%,对照组为3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在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能明显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欧;黄光伟;干诚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以期为预防及控制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453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引起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53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者76例,感染率为16.78%,其中肺炎39例、支气管炎14例、肺不张15例、其他8例,分别占51.32%、18.42%、19.74%、10.53%;患者年龄、原发疾病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气管侵入性操作与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密切相关(P<0.05),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 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高龄、肺癌、食管癌、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及气管有侵入性操作患者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相对性的护理干预,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刘凤娟;李慧娟;楚盼盼;孙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2007-2011年住院患者痰标本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变化,分析医院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痰标本的分离与药敏试验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结果 共分离出革兰阴性菌5284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801株、鲍氏不动杆菌890株、肺炎克雷伯菌713株,分离率分别为34.0%、16.8%、13.5%;5年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26.9%、17.9%、15.9%、13.9%、15.3%;对阿米卡星耐药率2007-2010年为4.1%~18.3%,2011年升至51.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2007-2010年为4.9%~16.1%,2011年降至1.3%,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其余抗假单胞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形势严峻,阿米卡星耐药率已>50.0%,仅头孢哌酮/舒巴坦可用,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
作者:汪涓;柳爱青;姚彬;张委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产科住院的6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36例足月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孕妇血清中MMP-9和C-RP浓度,研究组根据病理学有无绒毛膜羊膜炎将其分为羊膜炎亚组(24例)与非羊膜亚炎组(41例).结果 未足月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密切,研究组绒毛膜羊膜炎占36.90、对照组占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MMP-9分别为(465.21±101.38)和(296.72±90.14) ng/L,而两组中的C-RP分别为(8.54±0.49)和(4.45±0.52)mg/L,研究组MMP-9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羊膜炎亚组中MMP-9和C-RP的水平在入院时与非羊膜炎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中的MMP-9在破膜12、48 h及临产(或剖宫产)前分别为(302.48±87.54)和(254.77±90.23)ng/L、(396.72±88.32)和(304.72±82.48) ng/L及(497.47±92.64)和(402.25±87.37)ng/L,羊膜炎亚组均显著高于非羊膜炎亚组.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MMP-9浓度有助于诊断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预防远期并发症有一定价值;联合监测血清MMP-9和C-RP浓度可能在判定PPROM的终止妊娠时机上有很大意义.
作者:翟洪波;史金凤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分析骨折内固定手术后膝关节内感染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手术联合关节腔灌洗方法治疗术后膝关节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椎管髓外膜内肿瘤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手术联合关节腔灌洗方法治疗与常规静脉给药治疗,探讨试验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对比分析使用两种治疗方法抗感染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经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手术联合关节腔灌洗治疗后,各类骨折与切口均成功愈合,无复发性感染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切口感染与关节内感染以及关节囊分裂等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的膝关节关节内感染治疗成功率达95.0%,对照组为7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手术联合关节腔灌洗方法治疗骨折内固定手术后膝关节关节内感染患者,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安全可靠性高、患者痛苦少、负担轻的优势,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亓会涛;亓洪德;桑锡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旨在探寻有效治疗老年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方法.方法 将2007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100例老年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疗程为10d,用药3个疗程之后对两组治疗疗效及其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咳痰、湿哕音体征改善时间分别为(3.42±1.52)、(4.66±1.32)、(5.76±1.49)、(5.93±1.56)d,明显短于对照组(5.11±1.67)、(5.98±1.73)、(6.71±1.87)、(7.13±1.9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生活质量SGQR评价标准,观察组治疗后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得分为(6.23±1.28)分,对照组为(10.34±1.9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老年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加以应用.
作者:牟凤群;陈通;杨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1年1-12月住院患者采集的血液、尿液、大便、各类分泌物等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要求培养并做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26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9株占26.1%,革兰阴性菌153株占58.0%,真菌42株占15.9%;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19.3%、12.1%,铜绿假单胞菌对克林霉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92.2%、92.2%;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51.6%、93.8%、79.7%、82.8%;其中革兰阴性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第一、二代等头孢菌素天然耐药并具有多药耐药性,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哌拉西林高度耐药.结论 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蔓延.
作者:刘群;张浩;陈燕;杨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临床治疗提出合理的方法,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150例心房颤动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其中出现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病例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共发生肺炎衣原体感染13例,感染率为8.7%;低蛋白血症、IgM、IgG和CRP升高、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左心房和主动脉内径异常均是造成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与年龄、性别、感染和房颤类型以及血肌酐等无关;而低蛋白血症、IgM、IgG和CRP升高以及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是高危险因素(P=0.021、0.028、0.023、0.048).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临床上定期监测心房颤动有助于防止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荣华;李霞;马秋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高危孕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为高危孕产妇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1589例住院高危孕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断,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1589例高危孕产妇发生医院感染61例,感染率为3.84%;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31.15%;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大肠埃希菌13株占21.31%;妊娠并发症、住院时间>7d、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3种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加强对于高危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高危孕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欣;苏迎燕;江洪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盆腔结核性包块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因盆腔的急性炎症未及时治疗或治疗未得到根治,转变为慢性炎症后形成的包裹性积液和积脓,在临床上又称之为急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后遗症[1].由于其缺乏特异性,很容易与盆腔肿瘤相混淆,造成误诊的可能性大[2],另外,目前对于其治疗方法仍无特异性的方案,本研究是总结盆腔结核性包块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以便更好的为盆腔结核性包块诊治提供充分的依据.
作者:苏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在医院感染的防护方面,理疗师是一个易被人忽略的群体,随着职业防护工作的不断完善,结合医院实际,就理疗师的感染危险及防护对策介绍如下.1 存在的问题在医院感染的培训多针对医护人员,而忽略了理疗师的培训.理疗师对医院感染缺乏认识,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对医院感染重要性和危险性认识不足.许多人员为了操作方便,既忽视自我防护,也不重视对患者的保护.
作者:李淑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对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进行总结,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应用策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感染的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结果 共分离出耐药菌426株,前10位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9.62%、6.81%、6.34%、6.10%、4.93%;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为73.17%,其次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71.4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62.07%,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分别为61.11%、61.54%,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分别为26.83%、31.03%、47.62%.结论 临床上要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尽量避免其发生,同时注意监测其细菌耐药特点,重视药敏检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多药耐药菌的发生.
作者:卢乙众;刘建军;刘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切口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剖宫产术的288例产妇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88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中共发生切口感染27例,切口感染率为9.4%;检出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40.7%和25.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肠杆菌,分别占14.8%和11.1%;切口感染产妇的年龄、体重指数、切口长度、检查次数、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非切口感染的剖宫产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的年龄、体重指数、切口长度、检查次数、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做好相关因素的防护,有利于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永红;马俊英;黄娟;王彩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西安市2011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征,为医药管理部门和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病原菌耐药监测数据.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度共分离出病原菌12 52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133株占64.9%,需氧革兰阳性球菌3499株占27.9%,真菌748株占6.0%;临床分离占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7.1%、14.0%、12.4%、10.7%、1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为70.0%,其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0.1%和0.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和3.4%,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0.2%和1.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4.2%;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已达72.0%,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60.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已达70.0%,其耐药性总体上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且耐药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MRSA、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广泛耐药非发酵菌越来越严峻,耐药监测工作任重道远.
作者:徐修礼;陈潇;郝晓柯;张利侠;雷金娥;耿燕;朱建伟;晋新;孙明德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1月885例在手术室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研究手术室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85例手术患者中共感染8例,感染率为0.9%,而在感染的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4株占50.0%,其余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25.0%,假单胞菌属、幽门螺杆菌各1株,各占12.5%,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其他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合并外伤及基础疾病、手术时间>4 h、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急诊手术间、急诊手术、住院时间>15 d、侵入性操作(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手卫生较差危险性大(P=0.016).结论 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如采用微创操作、选用高标准手术间等,从而有效控制感染率.
作者:赵晶;陈秀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并制定预防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28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可能导致感染的各项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结果 28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46例,感染率15.9%,且以呼吸系统为主占56.7%;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与高龄(>70岁)、住院天数长(>30 d)、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20 d)、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的危险性高(OR=4.258).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较高、侵入性操作较多等关系密切,临床应采取针对性干预对策,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李清;蔡丽梅;潘慧玲;李丽;方蘅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情况,为有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前瞻性目标监测的方法,对2011年1-12月神经外科所有出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监测2166例患者,其中57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63%,日感染率为1.28‰,感染5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2.68%,日例次感染率为1.30‰;感染部位中以呼吸系统发生率高,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率为68.97%,例次感染率为1.85%,上呼吸道感染率为17.24%,例次感染率为0.46%;病原菌分布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均占30.23%.结论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应根据医院感染的特点,加强对患者的前瞻性目标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李勐;王晖;张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