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张逸彪;雷敏
目的 探讨盆腔炎产妇应用抗菌药物短程(<24 h)和长程(>48 h)预防策略对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理论性指导.方法 选取医院妇产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需行剖宫产分娩的162例盆腔炎产妇,利用不同的预防策略进行非随机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80例患者,采取短程抗菌药物预防策略(<24 h);对照组82例患者,采取长程抗菌药物预防策略(>48 h),对比两组产妇手术部位感染、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产褥病发生率、血像变化、抗菌药使用频度(DDDs)和费用、新生儿Apgar评分和新生儿感染.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产前临床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产褥病发生率及术后血像升高发生率分别为8.8%与7.3%、7.5%与6.1%、60.0%与5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9.87±0.55)分与(9.96±0.2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手术部位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抗菌药物费用分别为(15.81±10.33)元与(115.86±49.75)元,DDDs分别为1.40±0.62与9.23±3.7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盆腔炎产妇,实施短程抗菌药物预防策略的临床效益更加明显,不仅能与长程预防策略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更能减少住院期间的经济费用.
作者:戴森戈;詹丽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截瘫患者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截瘫患者中段尿液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率;标本的接种和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用BD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2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8株、革兰阳性菌20株、真菌8株,分别占88.5%、8.2%、3.3%;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1.0%、克雷伯菌属占19.5%、铜绿假单胞菌占11.0%、阴沟肠杆菌占8.1%、不动杆菌属占4.1%;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占7.8%,两者均呈多耐药性;与同期所有类型的标本分离的相同病原菌药敏相比,耐药性增加明显.结论 截瘫患者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的比例高;所检出的病原菌耐药性非常严重,加强细菌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截瘫患者尿路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李少侠;莫基浩;任伟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常见病原菌分布,对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比较,为不同病区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用Microscan96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部分药敏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ICU排在前4位的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4.4%、19.4%、17.4%、11.2%;非ICU排在前4位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1.0%、17.6%、13.6%、13.3%;ICU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ICU.结论 ICU以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程度明显高于非ICU,非ICU的菌种分布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对不同病房应该单独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王晶;肖晓光;韩丽霞;万献尧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33例因颅脑相关疾病行手术治疗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33例颅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27例,感染率为11.59%;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16例占59.26%,其次为手术切口感染3例占11.11%;年龄<14岁或>60岁、有脑出血、住院天数越长的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医院感染,有接受侵入性的诊断或者治疗措施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未接受相应措施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以及侵入性的诊疗措施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减少其住院天数、侵入性的诊疗措施以及规范日常医疗行为,有助于减少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刘红军;宋美娟;王艳芬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比较替硝唑与甲硝唑分别联合阿奇霉素在术后感染所致急性盆腔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盆腔炎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08例术后感染所致急性盆腔炎患者,根据患者临床上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结果 患者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患者的盆腔包块面积治疗组为(5.12±0.45)cm2、对照组为(9.56±0.49)c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术后感染所致急性盆腔炎的过程中,与甲硝唑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替硝唑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是临床上针对术后感染所致急性盆腔炎实施治疗的有效选择.
作者:张淑珍;李鼎恒;喻琴艳;桑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 将96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氟康唑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洗外阴和冲洗阴道,共治疗6个月经周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3和6个月的症状体征评分、阴道分泌物的带菌和炎症指标水平(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停药6个月内的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痊愈率分别为97.92%、29.17%,对照组分别为85.42%、10.42%,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6个月的带菌率分别为54.17%、8.33%,均低于对照组的75.00%、22.92%(P<0.05),停药后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8.75%、4.1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评分、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较好,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痊愈率,降低带菌及炎症指标,并改善症状体征,安全性好且可耐受.
作者:高珊珊;崔正慧;牛小岑;金美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调查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为制定口腔医务人员锐器伤规范化防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锐器伤调查问卷,按工作类别抽取各科室相关人群的30.0%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参加培训、锐器伤涉及的暴露源以及锐器伤后报告等.结果 共发问卷169份,回收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98.8%;培训参加率医师高,为85.7%;锐器伤发生率护士高,达77.3%;>50.0%的污染锐器伤暴露源不明;锐器伤后有77.3%能够正确局部处理;锐器伤上报率23.6%,漏报原因中认为没有必要、不知晓报告流程约占50.0%.结论 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上报率较低,大多数污染锐器伤暴露源不明,感染控制科应制定有针对性的规范化防护策略.
作者:许莹;梁睿贞;吴红梅;陈晓萍;杨建荣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建立快速诊断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病原菌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通过对已知病原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和变异区的序列分析,设计通用引物,对实验室已知的8种病原菌、人类基因组DNA、巨细胞病毒、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空白对照进行PCR扩增,检测其特异性;采用倍比稀释法和与细菌培养法比较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 8种已知病原菌被扩增后均获得1032 bp的特异性产物,其与人类基因组DNA、巨细胞病毒、白色假丝酵母菌无交叉反应;通过稀释扩增,敏感性测试可达1 pg大肠埃希菌DNA;52份标本PCR扩增15份有阳性产物,阳性率为28.8%,传统的培养法5份为阳性,阳性率为9.6%,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方法能快速、特异、敏感地检出自发性腹膜炎腹水中的病原菌.
作者:朱国民;王成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旨在探寻有效治疗老年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方法.方法 将2007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100例老年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疗程为10d,用药3个疗程之后对两组治疗疗效及其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咳痰、湿哕音体征改善时间分别为(3.42±1.52)、(4.66±1.32)、(5.76±1.49)、(5.93±1.56)d,明显短于对照组(5.11±1.67)、(5.98±1.73)、(6.71±1.87)、(7.13±1.9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生活质量SGQR评价标准,观察组治疗后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得分为(6.23±1.28)分,对照组为(10.34±1.9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老年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加以应用.
作者:牟凤群;陈通;杨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分析眼科手术室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原因,探讨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于2011年1-12月对手术室护士、手术医师、眼科实习医师、器械清洗人员及护工分别进行锐器伤的回顾性调查,对锐器伤发生原因、锐器种类及操作环节等进行分析;针对调查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采用防护性的显微手术刀,规范锐器的使用、回收及清洗流程,对不同岗位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等.结果 眼科手术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前3位依次为器械清洗人员100.0%、工作年限<3年的手术室护士46.2%、实习医师28.6%;致伤物依次为显微手术刀、头端尖锐的显微器械、注射器针头及缝针.结论 眼科手术室因使用器械精细、手术周转快、医护人员接触尖锐器械多,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科室,而眼科器械清洗人员是高危人群,通过针对性地预防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锐器伤的发生.
作者:朱海芹;陈彩芬;曹敏;陈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临床治疗提出合理的方法,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150例心房颤动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其中出现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病例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共发生肺炎衣原体感染13例,感染率为8.7%;低蛋白血症、IgM、IgG和CRP升高、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左心房和主动脉内径异常均是造成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与年龄、性别、感染和房颤类型以及血肌酐等无关;而低蛋白血症、IgM、IgG和CRP升高以及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是高危险因素(P=0.021、0.028、0.023、0.048).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临床上定期监测心房颤动有助于防止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荣华;李霞;马秋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讨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真菌种类及耐药性,并对其分布趋势及耐药特点进行研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真菌感染及耐药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以确诊为AECOPD的老年患者为调查对象,能自行咳嗽者经3%H2O2溶液漱口后深咳出深部痰液,不能自行咳痰者用无菌痰液收集器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作为痰标本,萨布罗培养基进行培养并行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判断参考NCCLS标准.结果 221例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且有不同程度使用糖皮激素老年患者有118例痰培养出真菌118株,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占83.1%;其中又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高占42.4%;分离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两性霉素B 94.07%、氟胞嘧啶93.22%、伊曲康唑72.03%、咪康唑70.34%、氟康唑33.51%、酮康唑28.81%.结论 院内真菌感染AECOPD合并真菌感染比率呈上升趋势,且以假丝酵母菌属多见,作为条件致病菌的真菌感染已成为重要的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之一,特别是老年AECOPD患者肺部合并各类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并有相当一部份成为致死性终末感染.
作者:罗利飞;章灵芝;汪官富;韩子华;徐颖鹤;张雪斐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解脲脲支原体(Uu)寄居于人体泌尿生殖道,是对人类生殖道感染为常见的一种支原体.在女性感染可引起尿道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不孕等疾病,并可引起孕妇的异常围产结局.近年来其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对医院491株解脲脲支原体培养阳性的女性生殖道标本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月红;陆建红;陈国军;董长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CRPAE)的药敏谱特征及其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低抑菌浓度(MIC),K-B纸片扩散法检测PA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比较CRPAE与环丙沙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E)的耐药性差异;应用PCR方法扩增CRPAE的gyrA、gyrB、pa rC、pa rE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以确定基因的突变.结果 256株无重复PAE中,CRPAE 65株,CSPAE 180株,CRPAE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CSPAE(P<0.05);65株CRPAE中gyrA基因第83位密码子(ACC→ ATC)错义突变49株占75.4%,pa rC基因第87位密码子(TCG→TTG)错义突变15株占23.1%,gyrB基因第467位密码子(TCC→TTC)和第468位密码子(CAG→CAT)错义突变各1株占3.1%,未发现parE基因错义突变株;gyrA+ gyrB、gyrA+ pa rC双突变株的环丙沙星MICs高于单纯gyrA突变株.结论 CRPAE多药耐药现象严重,gyrA基因第83位密码子(ACC→ATC)突变是CRPAE对环丙沙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同时存在gyrB或parC基因突变可进一步升高CRPAE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
作者:杨晓燕;张永标;梁彩倩;冯亚群;符永玫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1月885例在手术室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研究手术室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85例手术患者中共感染8例,感染率为0.9%,而在感染的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4株占50.0%,其余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25.0%,假单胞菌属、幽门螺杆菌各1株,各占12.5%,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其他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合并外伤及基础疾病、手术时间>4 h、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急诊手术间、急诊手术、住院时间>15 d、侵入性操作(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手卫生较差危险性大(P=0.016).结论 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如采用微创操作、选用高标准手术间等,从而有效控制感染率.
作者:赵晶;陈秀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对烧伤科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进行调查,探讨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以期降低烧伤科患者感染风险.方法 对烧伤科医护人员动态手指菌、清创室及病区的设施设备、清创室及病区空气等取样进行病原菌培养检测,并对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检测结果,探讨烧伤科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措施.结果 烧伤科、清创室空气、关键设备器械表面、医护人员手指菌、病区空气等共取样126份,均进行微生物培养,分离出15种689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45株占21.0%、铜绿假单胞菌112株占16.3%、鲍氏不动杆菌103株占14.9%、真菌78株占11.3%,其他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性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等;医护人员手指菌的阳性检出率高为56.3%,其次为空气中微生物超标率为41.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对其他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和亚胺培南较为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差,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普遍较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等对亚胺培南均具有较好的药敏性.结论 加强烧伤科医护人员无菌意识的培养、采取措施提高清创室及病区空气质量是降低烧伤科病原菌检出率的重要措施,应引起烧伤科医护人员的重视.
作者:刘珠凤;刘玲;翟永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医院2011年不同科室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ATB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的鉴定以及真菌药敏试验,VITEK-60细菌分析仪进行革兰阳性菌药敏以及革兰阴性菌鉴定和药敏试验,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检测.结果 320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球菌198株,占61.9%,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45.6%,革兰阴性杆菌111株,占34.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8.1%、5.0%、2.2%,真菌11株,占3.4%;肠球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敏感率均为1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及呋喃妥因敏感性也较好,而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真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全部敏感,未发现耐药株.结论 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范围比较广,耐药性差异较大,对血培养分离菌株进行早期检测和耐药性分析,可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新耐药菌株的产生有效控制细菌耐药的增加.
作者:董林;朱成宾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患者的年龄分布及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146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进行Uu检测,同时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1462例标本中Uu的检出阳性率为54.58%;各年龄组间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7978,P<0.05),其中21~40岁年龄段Uu阳性率高占75.81%;女性感染的Uu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敏感性高,分别为97.87%、96.37%,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强,分别为63.53%、51.88%.结论 应重点预防控制21~40岁年龄段女性的Uu感染,对已感染患者进行经验用药时,首选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
作者:郭爱霞;李红林;王兵;陈晶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在使用抗菌药物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与舒利迭序贯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改进该病的治疗效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治疗的72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3d后,序贯使用舒利迭;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基础上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用药1周后对患者肺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平均1秒用力呼气容积值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值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使用抗菌药物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与舒利迭序贯治疗COPD发作合并感染,可迅速控制感染症状,改善肺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骆健峰;朱丹;陈慧;陈卫松;王临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胸部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地防治对策,降低其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感染发生率,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72例胸部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68例,感染率39.54%;单因素分析显示,胸部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x2 =42.64,P=0.000)、吸烟(x2=12.30,P=0.000)、糖尿病(x2=9.85,P=0.002)、慢性炎性肺疾病(x2=27.31,P=0.000)、损伤程度(x2=37.49,P=0.000)、有创治疗操作(x2=48.80,P=0.000)等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部损伤程度(OR=7.821,P=0.000)、糖尿病(OR=3.763,P=0.039)、有创治疗操作(OR=3.392,P=0.013)、慢性炎性肺疾病(OR=3.322,P=0.041)、年龄(OR=2.954,P=0.026)、吸烟(OR=0.382,P=0.035)是继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胸部损伤后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胸部损伤程度、糖尿病、有创治疗操作、慢性炎性肺疾病、年龄、吸烟是胸部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针对性加以预防治疗.
作者:易淑明;成建初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