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式内镜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后存在的问题与控制分析

钱小芳;刘桂华;徐爱梅;念金霞

关键词:硬式内镜, 消毒供应中心, 集中供应
摘要:目的 分析福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硬式内镜集中消毒供应中心(CSSD)处置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硬式内镜器械集中供应的改进对策,以更好地落实卫生部硬式内镜管理规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福州市6所三甲医院241名手术室和CSSD护士进行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后存在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 75.2%的手术室护士和68.2%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为初级职称;手术室护士中,63.1%为大专学历,23.5%为本科学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中,74.1%为专科学历,只有1.2%为本科学历;硬式内镜器械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后,在工作时间、专科知识和沟通协调方面较之前有所改善.结论 硬式内镜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后,医院应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结构,加强专科业务培训,增加消肖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及其他科室的合作与交流,减少硬式内镜手术器械交接、分类、清洗、消毒、灭菌、保养、包装、运送及存储等方面的纰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减低感染率.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4例D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46例DN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实验室指标、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使用等,分析引起DN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干预对策.结果 94例DN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46例,感染率为48.9%;发生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占37.9%、肺炎链球菌占24.1%、流感嗜血菌占20.7%等,年龄大、住院时间长、血糖高、营养不良、肾功能失代偿期等发生肺部感染概率高,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血糖控制、营养状况、维持性血液透析、肾功能等密切相关,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或青霉素类药物治疗肺部感染,患者治愈率达89.1%.结论 DN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应及时诊断并予以治疗,积极控制血糖、补充营养、纠正贫血、延缓器官功能衰退、提高机体免疫力等预防DN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周进;叶山东;邢学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克雷伯菌属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指标聚类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多药耐药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相关性.方法 20株多药耐药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利福平类药物、消毒剂获得性耐药基因和整合子、转座子、插入序列、质粒等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用指标聚类法分析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相关性.结果 20株多药耐药克雷伯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5.0%~100.0%,检出7种β-内酰胺编码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2种喹诺酮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利福平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消毒剂获得性耐药基因、9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指标聚类分析显示KPC与ISKpn6、SHV、qacE△1与intⅠ 1、tnp315、IS26高度相关联.结论 调查多药耐药克雷伯菌携带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密切相关.

    作者:邓在春;马红映;汪丽;吕丹;孙士芳;舒丽华;王卫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负压与关节腔内灌洗引流治疗髌骨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关节腔内灌洗引流在治疗髌骨骨折术后感染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4月-2012年10月髌骨骨折术后感染住院患者共42例,其中浅表感染25例,深部感染17例,手术时对感染或坏死组织进行有效清除,在清除创面后使用VSD敷料覆盖,对于深部感染的患者进行关节腔内持续灌注冲洗;采用Neer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的7~15d,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其中关节腔以及创面均较为洁净,同时髌骨伤口处有肉芽组织生长;治疗中对2例深部感染患者在清创后行局部转移皮瓣覆盖伤口;术后Neer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显示优良率为88%;浅表感染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8.2±12.36)分,深部感染为(86.2±10.6)分;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4.7%.结论 VSD技术结合关节腔内灌洗引流在治疗髌骨骨折术后感染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对髌骨表面及关节腔内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同时为手术后患者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创口的愈合.

    作者:顾翔;王世界;何仕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肺部感染的多药耐药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呼吸科肺部感染的痰培养多药耐药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呼吸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122例患者的痰培养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中有26例为多药耐药菌肺部感染,占21.3%;多药耐药菌肺部感染病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革兰阳性菌5株,真菌10株,排名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53株病原菌中多药耐药菌40株占75.5%,泛耐药菌株5株占9.4%,均为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菌中的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100.0%耐药;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100.0%敏感.结论 呼吸科多药耐药菌肺部感染患者以肺癌晚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晚期为主,>70岁患者占多数,肺部感染的多药耐药病原菌及多药耐药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

    作者:陈月萍;董叶青;吴苏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卡泊芬净治疗糖尿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患者侵入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以指导临床对糖尿病患者侵入性真菌感染的控制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6月内分泌科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糖尿病IF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30例糖尿病IFI患者接受了卡泊芬净治疗;其中25例确诊为IFI患者,包括13例假丝酵母菌菌血症和8例肺IFI;5例疑似糖尿病IFI患者,病原菌不明;3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真菌25株,其中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和曲霉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14株,高达56.0%;分离标本主要来自于血液和支气管灌洗液,卡泊芬净中位疗程为(21.4±12.4)d;30例可评估患者中,痊愈12例占40.0%,显效8例占26.7%,总有效率为66.7%,进步4例;死亡6例,病死率达2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卡泊芬净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 卡泊芬净在治疗糖尿病患者IFI是安全且有效,值得进一步在临床验证使用.

    作者:吴定国;周金桃;张春霞;周志鸿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部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进行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尿液,分别占48.1%和14.5%;480株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产ESBLs菌株179株,阳性率37.3%,其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分别为97.8%、70.4%、51.4%、97.2%、52.0%、76.5%,非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4.6%.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非产ESBLs菌株具有更高的耐药率,药物治疗可以选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

    作者:陈刚;陈荣;邓子德;叶丽艳;杨继勇;罗燕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江山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感染流行分离的PDRAB 58株及临床资料;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重复序列PCR(REP-PCR)对流行菌株进行基因水平鉴定.结果 58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均耐药;8例PDRAB患者中,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44例占75.9%,其次为血流和颅内感染,分别占10.3%和6.9%;发生感染科室以ICU为主,36例占62.1%,58株PDRAB REP-PCR检测分为11个基因型,其中A型19株,为主要流行型别;住院时间≥2周、有ICU入住史、有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及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是PDRAB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周围环境、呼吸机及呼吸机管道和医护人员的手携带PDRAB是引起交叉感染造成集中暴发的重要原因.结论 医院内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极高,且泛耐药率增加较快,早期识别和隔离传播者、加强环境器械消毒和医护人员手卫生、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控制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关键因素.

    作者:何玲;林雪梅;毛晓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009-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ABA)感染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磐安区2009年1月-2011年12月检出的490株鲍氏不动杆菌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2009-2011年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95、178、217株,检出率逐年增多,标本主要来自痰液及咽拭子,占78.57%,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2011年多黏菌素E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1.27%和31.34%,其他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多耐药与泛耐药的菌株呈逐年增加,并发现了ADC基因新的变异型ADC-60型(GenBank登录号:JQ692087).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且具多药耐药性,临床开展连续性耐药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及细菌耐药机制选择抗菌药物,对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十分重要.

    作者:黄东标;胡晓燕;周茂亮;孔海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类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药物的耐药特点,为医治感染性疾病提供选药指南.方法 调查医院329例恶性肿瘤继发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感染性标本收集运送、分离培 养、菌株鉴定均严格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规程序进行操作;药敏试验按照WHO指定的纸片扩散法(K-B法),抑菌圈直径测量及敏感、中介、耐药数据的读取参照CLSI 2009-2012年新折点分析;药敏数据处理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试验过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结果 329例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45例次,部分患者同时发生多部位感染,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占67.0%,其次为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分别占13.9%和9.9%;从329例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标本中培养得到38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57株占66.1%,革兰阳性球菌86株占22.1%,真菌46株占11.8%,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0.8%、16.2%、11.1%、8.5%、7.7%;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0%敏感;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达到12.3%、14.0%;产ESBLs细菌检出44株,检出率47.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29株,检出率51.8%.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的品种繁多、多药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严重,因此,医院务必要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提高医师抗感染的处方水平,控制细菌耐药性不断上升的危险现状.

    作者:王顺;王永涛;贾征夫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流程再造在神经外科患者核磁手术中预防感染的应用

    目的 探讨“流程再造”在神经外科核磁手术间对预防手术患者感染的护理应用效果的观察.方法 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依据,对原有神经外科护理服务流程进行再造.结果 实施流程再造后,更新护理人员知识结构,建立全新的护理理念;患者手术当天紧张度明显降低,与麻醉医师配合满意度明显增加,降低了感染因素,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断进步和完善,提高了护理效果.结论 在预防感染控制中运用流程再造,不仅减少了手术的感染率,提高了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手术成功率及医患的满意度,更加有效地减轻了患者对手术产生的恐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邢少玲;李丽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加强消毒供应科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供应科因经常与具有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接触,发生职业损伤和暴露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性较大,做好供应科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十分必要.1 建立科室质控小组和安全管理小组严格遵守《医院管理制度》、《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制度规范,在科主任领导下工作,成立质控组、感控组、安全管理组.

    作者:杨立霞;赵春燕;王运平;姚波;郭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妇产科使用循证干预模式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预防产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为留置导尿患者预防尿路感染寻找佳护理措施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 月-2012年4月在产科分娩的98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试验组置管后第14天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4.89%,并发症发生率为9.16%,对照组分别是89.79% 、53.06%,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HAMA和SAS评分试验组分别为(8.2±2.6)分和(19.51±2.34)分,对照组分别为(20.6±2.8)分和(41.58±6.24)分,试验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寻找产科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实施有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临床预防产科患者尿道感染有积极指导作用,同时降低了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的症状.

    作者:唐兰梅;王霞虹;严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肿瘤专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了解肿瘤专科医院介入手术、乳腺、甲状腺3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达到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方法 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303份患者病历,对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使用、疗程等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303例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共99例,预防用药率为32.67%;98例为静脉滴注给药;使用排名前3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哌拉西林/舒巴坦、萘夫西林、头孢唑林,使用率分别为19.19%、18.18%、11.11%;19例术前30 min~2 h使用抗菌药物;术后平均用药3.3 d;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单一用药为主,共85例,占85.86%,二联用药12例,占12.12%,三联用药2例,占2.02%.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率偏高、用药起点高、用药时间过长、重复给药等问题,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徐艳艳;郭小红;冯平;姚敏;顾海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两性霉素B与卡泊芬净及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入性真菌感染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两性霉素B完整疗程与卡泊芬净静脉注射后口服伊曲康唑口服液序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继发侵入性真菌感染68例患者,根据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A组35例采用完整疗程两性霉素B针,B组33例采用卡泊芬净静脉注射后口服伊曲康唑口服液序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抗菌药物费用等.结果 A组35例患者中共25例有效,总有效率71.42%,B组33例患者中共25例有效,总有效率75.75%,两组均有较高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重输液反应A组占31.34%、B组为6.06%,肝肾功能损伤A组51.43%、B组为18.18%,严重低钾血症A组60.00%、B组为9.09%,A组治疗费用平均约为4200元、B组治疗费用平均约为43 000元,A组严重不良反应明显高于B组,但抗真菌药物费用显著低于B组.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对侵人性真菌感染均有较好疗效,而两性霉素治疗费用低廉,只要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可长期安全使用.

    作者:罗洪强;傅佳萍;钟永根;封蔚莹;洪攀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临床路径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提高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将医院肿瘤外科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49例为临床路径组;2009年5月1日-2010年4月30日未实施临床路径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42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手术部位感染、吻合口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两组术后无手术部位感染及吻合口漏的发生;临床路径组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规范化用药发生率为29.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P<0.05),临床路径组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为70.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 (P<0.05),不合理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能促进结直肠癌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作者:李斌;冯联忠;董来荣;曹晨曦;付斌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 了解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4年1月-2012年3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在案的职业暴露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暴露后跟踪档案.结果 共发生职业暴露70人,科室分布:手术室35人占50.oo%,病房29人占41.43%,急诊3人占4.29%,口腔科2人占2.86%,检验科1人占1.43%;暴露种类:锐器伤58人占82.86%,黏膜暴露7人占10.00%,其他5人占7.14%;暴露主要的原因:针头、刀片等划伤55人占78.57%,处理医疗废物8人占11.43%,小器械操作5人占7.14%,其他2人占2.86%.结论 手术室医师、护士均易发生职业暴露,报告率低,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行为、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发生锐器伤建立档案、预防用药及接种,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血液性疾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英秀;卢林正;梁琼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食管癌术后患者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将2005年1月-2013年1月心胸外科14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感染组22例与非感染组120例,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取142例食管癌术后的患者的胸水或胸腔引流管前端3 cm进行细菌培养,并详细记录细菌培养结果,前瞻性研究食管癌术后胸腔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4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胸腔感染22例,感染率为15.49%,检出病原菌1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各占22.22%,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褪色沙雷菌各占11.11%;经x2检验,胸腔感染与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胸引管留置时间均有显著关系(P<0.001、0.025、0.035、0.022);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使用抗菌药物等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操作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影响食管癌术后胸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胸腔感染与手术操作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关联密切,手术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越长,发生胸腔感染的机会就越大,应制定有效预防措施,降低食管癌术后胸腔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侯量;朱佳龙;魏育涛;张庆红;姚咏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2月接受胆道手术治疗患者于术中所取胆汁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出41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23株占77.65%,革兰阳性球菌89株占21.39%,真菌4株占0.96%,排名前3位的革兰阴性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44.95%、9.62%、5.05%;革兰阳性球菌中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多见,分别占11.54%、6.9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两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9.47%、95.0%,产ESBLs酶的阳性率分别为63.64%和52.5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为100.0%;革兰阳性球菌中粪肠球菌的耐药性明显低于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00%、96.5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 胆道感染中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常见,临床治疗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降低或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郭爱萍;于秀娟;刘新风;王德景;郑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全身炎症反应患者miRNA-146a的表达与病情发展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miRNA-146a在全身炎症反应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证明miRNA-146a可作为炎症反应病情活动的判断指标.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5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25例脓毒症组患者与25名对照组医务人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NA-146a的表达水平,并同时监测3组人员炎症因子TNF-a、IL-10的水平、反应炎症状况指标CPR的水平及评估全身状况的指标APACHE-Ⅱ评分水平的变化;将miRNA-146a与上述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IRS组与脓毒症组miRNA-146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3组miRNA-146a表达量呈现:脓毒症组>SIRS组>对照组(P<0.05);miRNA-146a的表达量与TNF-a、CPR、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与IL-10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炎症反应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146a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miRNA-146a的检测可作为炎症反应病情活动的判断指标.

    作者:张烈;马歆;谢渭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硬式内镜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后存在的问题与控制分析

    目的 分析福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硬式内镜集中消毒供应中心(CSSD)处置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硬式内镜器械集中供应的改进对策,以更好地落实卫生部硬式内镜管理规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福州市6所三甲医院241名手术室和CSSD护士进行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后存在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 75.2%的手术室护士和68.2%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为初级职称;手术室护士中,63.1%为大专学历,23.5%为本科学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中,74.1%为专科学历,只有1.2%为本科学历;硬式内镜器械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后,在工作时间、专科知识和沟通协调方面较之前有所改善.结论 硬式内镜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后,医院应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结构,加强专科业务培训,增加消肖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及其他科室的合作与交流,减少硬式内镜手术器械交接、分类、清洗、消毒、灭菌、保养、包装、运送及存储等方面的纰漏.

    作者:钱小芳;刘桂华;徐爱梅;念金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