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春利;柴素梅;李天春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 高危因素, 髋关节置换术
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抑酸药物使用、手术时间、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等影响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x2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收治的8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手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2例,发生率2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胃管留置、抗菌药物使用、手术时间、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与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有关(P<0.05),而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机械通气时间(x2=4.638,P=0.032)、手术时间(x2=6.137,P=0.014)、年龄(x2=6.798,P=0.008)、抑酸药物使用(x2=3.876,P=0.048)是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引发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有很多,重视术前评估,加强术前准备,缩短手术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等措施有助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0月住院的134例耐多药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及分离,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对主要病原菌行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172株,排名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8.5%、19.7%、12.8%;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敏感率分别为100.0%和95.5%,对头孢匹美、头孢他啶较敏感,敏感率>54.0%.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深部痰培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及三代以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作者:毛良平;陈永宏;张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江山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感染流行分离的PDRAB 58株及临床资料;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重复序列PCR(REP-PCR)对流行菌株进行基因水平鉴定.结果 58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均耐药;8例PDRAB患者中,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44例占75.9%,其次为血流和颅内感染,分别占10.3%和6.9%;发生感染科室以ICU为主,36例占62.1%,58株PDRAB REP-PCR检测分为11个基因型,其中A型19株,为主要流行型别;住院时间≥2周、有ICU入住史、有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及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是PDRAB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周围环境、呼吸机及呼吸机管道和医护人员的手携带PDRAB是引起交叉感染造成集中暴发的重要原因.结论 医院内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极高,且泛耐药率增加较快,早期识别和隔离传播者、加强环境器械消毒和医护人员手卫生、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控制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关键因素.

    作者:何玲;林雪梅;毛晓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氯离子与再生医疗器械锈蚀的相关性研究

    为了弄清氯离子与再生医疗器械锈蚀的相关性,笔者通过配置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在相同的温度及时间内,对浸泡于溶液中的器械及溶液进行观察,用纯水做对照试验,找出氯离子是器械发生锈蚀的原因之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东平;徐晓耘;保建芳;殷玲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引起皮肤软组织及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特性分析

    目的 调查引起皮肤软组织和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征,为临床防治其感染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血浆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克隆抗体及VITEK-32型仪进行菌株鉴定,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E-test条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MIC,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结果 2011年6月-2012年6月从患者皮肤软组织和血流感染标本中共分离获得1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检出MRSA 27株,检出率为22.8%,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阿米卡星、夫西地酸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20%、5.90%、6.70%及8.40%;耐药率高的是青霉素为92.30%;MRSA与MSSA比较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分别为阿米卡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及红霉素.结论 导致皮肤软组织和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较严重,尤其是MRSA的多药耐药性更严重,临床应引起重视并加强对耐药菌的监测.

    作者:宁长秀;汪红;钟桥石;杭亚平;胡晓彦;章白苓;胡龙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ICU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 了解ICU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检测AmpC酶和ESBLs,采用PCR法提取待测基因,并对PCR产物测序分析确证基因,采用PFGE法分析待测菌株同源性.结果 24株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采用三维试验方法共检测到AmpC酶15株和ESBLs13株,其中6株为同时产AmpC酶和ESBLs; AmpC酶以染色体介导的为主,共16株,编码基因主要为ampC和ampD;质粒介导的AmpC酶7株,占29.2%,编码基因主要为DHA-1;ESBLs编码基因主要为SHV 12,共12株,占50.0%;24例待测菌检测到3株来自同一克隆,具有同源性.结论 产生AmpC酶和ESBLs是阴沟肠杆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作者:崔兰英;陈淑兰;刘文博;宋熙瑶;刘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胸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吸烟史与吸烟量、是否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否合并糖尿病等相关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比较,并分析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类型.结果 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长期大量吸烟史、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等都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76.4%.结论 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长期大量吸烟史、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刘伟华;吴玉敬;杨兆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与社区感染的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记录2012年6月19日0:00-24:00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1107例,医院感染现患率和社区感染率分别为3.79%和9.94%;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手术切口和泌尿道,分别占26.67%、24.44%和22.22%;而社区感染高发部位则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上呼吸道,分别占42.73%、23.64%、20.00%;医院感染病例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和褪色沙雷菌为主,分别占28.57%、14.29%,而社区感染病例中则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18.18%、18.18%;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33%,而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50.33%.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基本反映医院感染情况,可根据该结果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和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从而不断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张莹;孙丽丽;朴海燕;牛延军;崔善;金兰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采用脐血或外周血诊断胎儿HBV感染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脐血与外周血在诊断胎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应用,并分析母亲血清乙型肝炎和HBV-DNA与宫内胎儿感染的关系,为胎儿宫内感染诊断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 96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产前取静脉血,其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取脐血和外周血,检测3份血样中乙型肝炎标志物和HBV-DNA,对比新生儿脐血和外周血诊断结果,并比较不同母血指标下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96例新生儿采用外周血和脐血检查,诊断为宫内感染分别为12、14例,其中有2例脐血检测出假阳性;96对母婴中母亲血清HBeAg阳性26例、阴性70例,胎儿宫内感染分别为7例和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血HBV-DNA阳性23例、阴性73例,胎儿宫内感染为7例和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脐血诊断胎儿HBV感染敏感性高,可用于临床HBV宫内感染的筛查;值得注意的是,孕妇血清HBeAg阳性和血HBV-DNA载量阳性可导致胎儿宫内HBV感染发生率增高.

    作者:卢红梅;葛志平;张国英;孙丽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基层医院常见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为各社区门诊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1年医院及下属的8个社区服务站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部分药敏采用K-B法,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 2011年制定的标准判断结果,采用WHONET5.6和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2010-2011年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非重复菌4907株,革兰阳性菌727株占14.8%,革兰阴性菌3495株占71.2%,真菌685株占14.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高度敏感性,耐药率仅为0.5%~5.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医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呈下降趋势,医院定期对细菌耐药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临床据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的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作者:杨新怀;卓超;隋洪;向蓉;徐宁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 分析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对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7月60例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选择同期60例无切口感染的腹部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病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IM)、营养状况、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术种类、手术时问、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感染组患者平均(58.12±13.89)岁、BIM(24.12±1.03)kg/m2、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46.67%、Ⅲ类手术31.67%、手术时间(165.02±22.67)min、住院时间(19.23±4.45)d等高于无感染组(49.67±12.67)岁、(22.97±0.98)kg/m2、20.00%、13.33%、(98.90±20.64) min、(14.68±3.56)d,白蛋白水平(32.12±2.78)g/L低于于无医院感染组(35.87±2.97)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引起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两组切口长度、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复杂,实施针对性措施避免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学明;黄国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ICU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ICU分离的24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监测,并统计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临床分离的243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88.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为8.0%,其次依次为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17.6%、22.9%、24.5%、32.5%、36.4%、36.7%;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44.0%和41.9%.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应重视耐药菌株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任红贤;李海玲;娄云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阿尔滋海默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阿尔滋海默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提高阿尔滋海默病患者医院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179例阿尔滋海默病住院患者,采用相关因素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感染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生医院感染57例,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道35例占61.40%,尿路7例占12.28%,胃肠道7例占12.28%,皮肤软组织4例占7.02%,其他4例占7.02%;合并低白蛋白血症、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长期卧床、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高龄、合并糖尿病、使用导尿管、住院时间长、吞咽障碍、合并脑梗死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有效对症治疗后,51例症状明显改善,死亡6例,病死率为10.53%.结论 阿尔滋海默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易感因素多,应避免侵入性治疗,针对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提高自身免疫功能是治疗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文广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败血症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合并败血症患儿的病原学特点和临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6月-2011年6月240例AL血培养阳性患儿病例,并回顾性分析其病原学特点、感染部位、感染相关因素、治疗及转归.结果 AL合并败血症患儿检出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23.33%、表皮葡萄球菌占11.67%、肺炎克雷伯菌占10.83%;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00%;发热6h内及时经验应用抗菌药物疗效显著(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且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d患儿败血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AL合并败血症患儿检出的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其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早期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作者:孔令军;郭宏卿;赵文理;何海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育龄女性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感染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8年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无乳链球菌的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送检的25~35岁年龄段女性生殖道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鉴定,并对无乳链球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无乳链球菌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无乳链球菌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均高度敏感,未发现中介或耐药菌株;青霉素耐药率从0~2.94%;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从0~2.90%;左氧氟沙星从23.91%~42.03%;甚至四环素的耐药率从84.00%~100.0%;而同时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分别从47.50%、32.00%至85.71%、83.12%.结论 临床妇科对育龄女性引起的无乳链球菌感染应引起充分重视,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钱香;崔巍;王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类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药物的耐药特点,为医治感染性疾病提供选药指南.方法 调查医院329例恶性肿瘤继发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感染性标本收集运送、分离培 养、菌株鉴定均严格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规程序进行操作;药敏试验按照WHO指定的纸片扩散法(K-B法),抑菌圈直径测量及敏感、中介、耐药数据的读取参照CLSI 2009-2012年新折点分析;药敏数据处理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试验过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结果 329例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45例次,部分患者同时发生多部位感染,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占67.0%,其次为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分别占13.9%和9.9%;从329例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标本中培养得到38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57株占66.1%,革兰阳性球菌86株占22.1%,真菌46株占11.8%,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0.8%、16.2%、11.1%、8.5%、7.7%;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0%敏感;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达到12.3%、14.0%;产ESBLs细菌检出44株,检出率47.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29株,检出率51.8%.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的品种繁多、多药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严重,因此,医院务必要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提高医师抗感染的处方水平,控制细菌耐药性不断上升的危险现状.

    作者:王顺;王永涛;贾征夫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肺结核患者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185例肺结核继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结果.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8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7株占63.3%,革兰阳性菌40株占21.6%,真菌28株占15.1%,排名前3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5.4%、15.1%、14.6%;氨苄西林是目前肺结核继发下呼吸道感染敏感率高的药物,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为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率为92.9%,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为96.3%,大肠埃希菌敏感率为94.4%.结论 肺结核继发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为主,氨苄西林是目前肺结核继发下呼吸道感染敏感率高的药物,进行致病菌检测及药敏试验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性,改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作者:王光明;雷涛;胡爱荣;罗华亮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兰州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目的 掌握兰州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监测.结果 共监测各级医疗单位229所,检测各类样品1884份,平均合格率89.54%;市级和民营医院合格率100.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1.51%,乡卫生院86.41%,村卫生所84.38%,个体诊所61.11%;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灭菌器材和紫外线杀菌灯合格率分别为85.04%、95.31%、95.19%、100.00%、97.06%和80.18%.结论 兰州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应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管理工作.

    作者:王芸;陈继军;张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神经内科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s)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特征,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临床参考数据.方法 采集神经内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218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细菌培养与计数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指定的纸片扩散法,药敏数据统计运用WHONET 5.5软件分析.结果 218例尿路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培养出249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多,占37.3%,其次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3.3%、11.6%、11.2%、9.6%;除了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外,其他病原菌对临床抗菌药物均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耐药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20株,检出率为42.6%;产ESBLs菌检出51株,检出率为43.6%.结论 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应及早拔除导尿管,消除感染源,重视CAUTIs的病原学检查,参照药敏结果规范用药,避免盲目使用药物,有效控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程晓玲;黄宏耀;程伟;吴磊;黄豫军;李婉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009-2011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2011年19 0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共发生医院感染325例、332例次,感染率1.71%、例次感染率1.74%;内科医院感染率高,为3.01~4.40%;全年中一季度全院的医院感染率高,为2.0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占46.6%~64.7%.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重点科室、重点病种和重点人群加强监控和管理,并针对流行规律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何冰;高献芳;王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疾病诊疗中的分布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试剂盒(HybriMax)对21种HPV基因型别进行分型检测,并对各种亚型的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521例标本中共检出245例HPV阳性,21种型别的HPV均被检出,HPV感染率为47.02%;感染率高的型别是HPV16,为11.90%,低的是HPV43,为0.19%,其他型别以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58、52、6、11、18、CP8304、53、68、56、39、31、33、66、59、42、51、45、44、35;其中检出HPV高危基因型感染患者208例,感染率前3位的依次为16、58、52,HPV低危基因型感染患者80例,阳性率依次为6、11、42、44和43;521例HPV阳性样本中,单一型感染为140例,占26.87%,其中高危亚型105例,占20.15%,低危亚型35例,占6.72%;双重感染共为68例,占13.05%;多重感染(低、高危两型及两型以上)共为37例,占7.10%.结论 该地区人群中存在较高的HPV感染率,进行HPV基因分型筛查对宫颈疾病早期发现、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正国;贺庆伟;杨玉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