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萍;张国庆
目的 了解我国门急诊患者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MIC或E-test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Mohnarin)所属59所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门急诊来源的细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6452株,包括革兰阳性菌2279株占35.3%、革兰阴性菌4160株占64.5%,其中大肠埃希菌1501株占2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25株占11.2%、铜绿假单胞菌670株占10.4%、金黄色葡萄球菌564株占8.7%、克雷伯菌属细菌561株占8.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4.0%和75.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6%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链球菌属主要对大环内酯类与克林霉素耐药,β-溶血链球菌和酿脓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30.0%;嗜血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率>3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低于同期整体监测水平;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同期整体监测水平.结论 我国门急诊来源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细菌耐药率较住院患者低,但主要细菌耐药率较为突出.
作者:陈云波;沈萍;魏泽庆;肖永红;李兰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假丝酵母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及预防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所有中段尿培养假丝酵母菌属阳性株,分析其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3500份中段尿培养标本中,有1055份阳性,阳性率为30.1%,其中171份标本检出假丝酵母菌属,检出率为16.2%;主要发生在老年医学科、老年ICU、急诊科及ICU,分别占46.2%、28.1%、6.4%、6.4%;171株假丝酵母菌属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和克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2.6%、50.3%、26.9%、11.7%、4.1%和3.5%;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在医院感染性疾病中的比例有上升趋势,引发泌尿系感染的假丝酵母菌属多为抵抗力弱的老年患者和ICU患者;对氟康唑耐药率高;临床应重视对怀疑泌尿系感染的患者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黎青;邱胜丰;潘世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进一步探讨2%戊二醛消毒液使用有效频率,利用戊二醛使用频率监测消化内镜消毒效果,为消毒剂更换的时间提供科学性的指导.方法 选取2009年1-12月使用5周内的戊二醛,自频数30次开始,以5次为间隔,取样至第100次,共取使用中的戊二醛样本15份及戊二醛原液18份,进行污染菌量、定量杀菌效果监测.结果 使用中的2%戊二醛消毒液污染菌量为0,除频数为85的胃镜表面取样的合格率为85.0%,其余频数的取样合格率均为100.0%.结论 5周内戊二醛可至少使用85次后进行更换,其消毒内镜的效果可靠,将使用频次与使用时间相结合作为消毒剂更换依据更具有科学性.
作者:陈峰英;彭琳;王作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我国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59所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成员单位分离自尿标本的细菌,常规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测定细菌的耐药性,按CLSI 2010年版折点判断结果并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细菌19 62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887株占30.0%,革兰阴性菌13 734株占70.0%,分离率高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338株占42.5%、粪肠球菌1569株占8.0%、屎肠球菌1521株占7.8%、肺炎克雷伯菌1358株占6.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67.8%、65.6%,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耐药率<5.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20.0%;屎肠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万古霉素(VRE)耐药株检出率分别为4.6%、0.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比例分别为54.6%、76.9%,未检测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株.结论 我国尿路感染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肠球菌属等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有所增多,多药耐药菌株增加,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及时了解病原菌及其耐药性非常重要.
作者:杨青;陈晓;孔海深;张伟丽;魏泽庆;沈萍;陈云波;肖永红;李兰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09、2010年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37.5%、34.8%、34.2%;MRSA以外科检出高,标本分布以分泌物为主;3年间MRSA对红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8种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氯霉素、利福平外,其他药物耐药率>60.0%,且表现为多药耐药.结论 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MRSA耐药性监测,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周淑群;韦柳华;周定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医院血培养结果;药敏数据用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共收集血培养标本12 384份,培养阳性1203份,阳性率9.71%;120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706株,占58.69%,革兰阳性菌390株,占32.42%,真菌107株,占8.89%;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分别占15.96%、10.56%、11.22%、12.14%、11.1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5.67%、70.1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 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血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徐宁;李丰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及前瞻性调查方式,统计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共收治23 013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29例、626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0%,例次感染率2.72%;626例次医院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体602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46.51%,革兰阳性菌占9.80%,真菌占27.58%,病毒占15.62%;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3.35%,泌尿道占23.16%;23 013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用以预防和治疗的19 106例,使用率83.02%,使用皮质激素的342例,使用率1.49%,229例医院感染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结论 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护易感人群.
作者:陈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属的菌种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属培养和药敏试验,支原体属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ycoplasma IST2支原体检测与药敏试剂盒.结果 2431例女性患者中,支原体属检测阳性率为51.0%;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率高,占80.8%,人支原体(Mh)感染占1.7%,Uu和Mh混合感染率占1 7.5%;支原体属耐药率高的是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低的是普那霉素、多西环素和交沙霉素.结论 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高,应加以重点预防控制.
作者:叶湘;张真;王群兴;彭传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通过内镜引起的感染不断受到关注,国内外已有经内镜检查传播幽门螺杆菌(H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报道,其均与细菌生物膜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消化内镜的清洗质量必须以能彻底去除细菌生物膜为目的,我院使用生物膜清洗剂对内镜进行清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月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构成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2008-2010年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08份送检血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241株,阳性率为10.4%,其中革兰阳性菌96株占39.8%,革兰阴性菌145株占60.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结论 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控制医院感染和减少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意义重大.
作者:韩福禄;王文艳;庞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危险因素,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开展目标性监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专职人员为主,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和监控护士配合,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将所有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267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24%;感染部位主要为上呼吸道、术后刀口,分别占57.15%、21.43%,下呼吸道、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均占7.14%;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6.52%,以一联、二联用药为主,分别占59.74%、38.96%;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为10.18%.结论 加强对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的监控;提高细菌培养送检率;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王月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方法 重视外科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增强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等措施.结果 对术前、术中、术后3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可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做好手术部位监控工作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邢虎;葛慧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针对门诊换药室的特殊性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感染干预措施.方法 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各项因素,制定并加强制度管理,强化环境管理,规范各项操作,针对患者因素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结果 忽视手卫生、环境污染、不规范伤口处理等,是感染的主要因素,加强制度与环境的管理、操作过程的管理等干预措施,有效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换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从管理入手,重视环境管理,规范并强化各项操作及过程管理的干预,是预防治疗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席祖洋;郭春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扁桃体周围脓肿是扁桃体周围间隙的一种化脓性感染,为了选择一种高效保守治疗方式,我科于2006年1月-2010年12月对确诊为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先行青霉素皮试,皮试阴性者先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粉针剂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并辅以激素,然后行扁桃体脓肿穿刺抽脓,将脓液吸净后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溶液冲洗脓腔,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RICU的82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分析;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82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60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3.3%,其中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占33.3%、11.7%、11.7%,真菌居第2位,占20.0%,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50.0%.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为ARDS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动态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崔青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综合保温措施对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将手术室温度设置为24~26 uC,湿度40%~60%,手术床加铺电子恒温毯,加盖恒温毯,输入液体、血液用液体加温仪加温、冲洗液用恒温箱加温至37℃,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比较综合保温措施对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温在手术结束时为36.8℃,高于对照组;对照组51例患者中,4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7.8%;观察组57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可有效预防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降低手术的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作者:牟德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使用管道观察表预防有多管道危重患者发生管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6月-2011年3月109例置入多种管道危重患者,应用管道观察表,实施多种特殊管道护理,及时进行检查与维护,预防医院管道感染.结果 109例危重多管道患者在使用特殊管道观察表后,对要定期更换的特殊管道时间一目了然,无1例因护理不到位而并发管道感染.结论 应用特殊管道观察表能加强危重患者多管道的管理,预防管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朱贻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预防美容皮肤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 分析目前美容皮肤科在预防医院感染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具体措施防范.结果 通过不断完善和提高美容皮肤科内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采取可靠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防范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对于所有美容皮肤科患者,都应该采用各种预防措施以防止感染,医务人员在识别出潜在的高风险因素后,应大限度地制定出针对性的防范策略.
作者:李建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重要手段.患者牵引时平卧于牵引床上并用牵引带固定与腰腹部,用电脑控制面板调节好牵引重量后开始牵引.我科有6台牵引床,平均每日有<30例做该项治疗,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因此对牵引床进行病原菌的监测与消毒对切断传染源非常重要.
作者:黄学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酶清洗液在医院的合理应用.方法 带有有机物残留医疗器械在清洗消毒前使用合适浓度的多酶洗液浸泡,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残留.结果 多酶清洗液可以有效的去除有机物残留,保证了清洗和消毒效果.结论 多酶清洗液可以温和性的去除医疗器械上的有机物残留,不但有效地防止了医疗器械的生锈老化,提高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医院成本,而且保证了消毒效果,防止了医院感染,提高了工作质量及效率.
作者:邢启德;邓永强;孙心宁;王晓妮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