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钧;孙小军;金法祥;诸雪萍
通过倡导人性化服务理念,注重人性化护理管理,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以便更好地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升供应室护理质量.作为护士长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娴熟的技术水平及人性化的护理管理理念,才能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为临床服务更加完善.现将人性化管理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陈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鉴别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状态.方法 临床诊断的慢性HBV感染者免疫清除期、免疫耐受期患者各16例,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用HBcAg或培养液刺激,分别用ELISPOT及ELI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PBMC分泌的r-干扰素(INFr).结果 用ELISA方法,两组患者PBMC受HBcAg刺激分泌IFNr,分别为(655.25±3.80)、(578.37±7.73)ng/L,阳性率分别为68.81%、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ELISPOT方法,两组患者PBMC受HBcAg刺激分泌IFNr,阳性率分别为87.5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免疫清除期、免疫耐受期HBV感染者,PBMC对HBcAg刺激的免疫反应不同,鉴别二者,ELISPOT优于ELISA.
作者:施理;许小珍;符健;林锋;贾杰;陈所贤;蔡笃运;王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治疗EICU内耐甲氧西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MRSA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观察组给予利奈唑胺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利奈唑胺组总有效率为82.1%,明显优于万古霉素组的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奈唑胺组的细菌清除率为78.6%,明显优于万古霉素组的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均明显下降,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EICU内MRSA肺部感染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顾益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2006年1月-2011年9月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普遍耐药,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9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W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克林霉素类及利福平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分离株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均敏感,对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均<10.0%;MRSA分离率呈下降趋势;大部分测试药物在6年内耐药率变化不大,但少数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所有增加,如利福平、红霉素等.结论 6年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MRSA的分离率有下降趋势;MRSA呈多药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及喹奴普汀/达福普汀仍保持较高敏感性.
作者:周勇;杨乐和;林雪峰;李云雷;郑隆;方超;李继法;徐显;余方友;王良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以207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乙型肝炎(HBV)及丙型肝炎(HCV)感染率,研究HBV及HCV感染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肿瘤类别、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癌的HBV、HCV及混合感染的感染率高,分别为82.87%、6.71%和4.86%;45~55岁年龄段HBV及HCV单项感染率高,为22.26%、3.71%;而55~65岁年龄段HBV及HCV混合感染率高,为2.91%;肝癌及胃癌HBV和HCV单项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而肺癌及结肠癌HBV及HCV单项感染率男性低于女性,肝癌及结肠癌的HBV及HCV混合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肺癌及胃癌则男性低于女性.结论 肝癌的HBV、HCV及混合感染的感染率高;在HBV及HCV单项感染情况下,45~55岁年龄段感染率高并且男性高于女性.
作者:李晓阳;王金英;李致远;郑燕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产科门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易患因素监测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0月医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240例孕产妇的资料,统计并比较产妇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所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结果 在所有孕产妇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个人因素中,因自身免疫力低下所引起呼吸道感染率为65.00%,明显高于其他个人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孕产妇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环境因素中,因季节因素所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感染率为78.75%,明显高于其他环境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孕产妇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个人因素是自身免疫力低下、季节变化的因素,所以应合理安排饮食、补充机体免疫力、完善医院产科 门诊的取暖设施,改善因季节变化对产妇产生的不良影响.
作者:杨仙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我科于2008年对全院呼吸管道实行集中回收管理,运用酸化水取代“84”消毒剂进行呼吸管道消毒,效果很好.1 方法1.1酶洗 将污染呼吸管道储水罐及湿化罐、管道小接头浸泡于1 ∶ 150手洗或1∶400机洗的多酶清洗液中2~10min.1.2 自来水冲洗 经含酶清洗液浸泡后的管道使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渍及其他污物残留后,使用毛刷彻底清洁干净,用自来水冲洗.1.3酸化水消毒 将清洗的所有管道及接头运用酸化水浸泡消毒15 min.
作者:杨兴玉;侯秋华;陈春丽;谭家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心供应室承担着全院重复使用器械的集中管理,负责门诊、病房、外科手术和一些专科手术器械和用品的消毒工作,还承担着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计划申领、出库、入库管理,以及物品发放、下送工作,主要任务就是保证供应临床科室合格的无菌物品.在以往对应留存清洗消毒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我院均使用手工记录.2008年我院率先引入器械追溯与资产管理(T-DOC)系统,应用于清洗消毒质量的可追溯管理,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对清洗消毒管理全程质量监控,效果满意.
作者:戴小丫;章敏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为预防与控制急诊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急诊科医院感染的管理,我们对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急诊科的创伤患者3605例进行了前瞻性监测和回顾分析.1 对象与方法我院急诊科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3605例创伤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监测.2 结果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本次调查3605例发生医院感染44例,感染发生率1.22%.2.2感染系统 44例感染系统分布及构成,其中,呼吸系统21例占47.73%,创面11例占25.00%,泌尿系统5例占11.36%,消化系统4例占9.09%,口鼻腔2例占4.55%,血液系统1例占2.27%.
作者:杨建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肛周脓肿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医院2009-2011年收治82例肛周脓肿患者,对其脓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82例患者临床共分离病原菌143株,其中厌氧菌80株占55.9%,需氧菌63株占44.1%,革兰阴性菌125株占87.4%,革兰阳性菌18株占12.6%,检出株数居首位的为脆弱拟杆菌,检出63株占44.0%,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28.0% ;82例肛周脓肿患者中,单纯厌氧菌感染26例占31.7%,单纯需氧菌感染2例占2.4%,混合感染54例占65.9%;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达1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达99.2%.结论 肛周脓肿多为内源性细菌感染,是以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感染为主的混合性感染,治疗时应首选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物治疗.
作者:何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管理依据,方法 选择2009-2010年出院病例,每月随机抽查各科室当月约10.0%的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应用及治疗用药病原学检查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两年共监测出院病历5782份,使用抗菌药物4347例,抗菌药物使用率75.2%,联合用药:单用3497例,占80.5%,二联用药804例,占18.5%,≥三联用药44例,占1.0%,特殊用药92例,使用率为2.1%;4347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中,治疗用药1873例,占43.1%,预防用药1893例,占43.5%,治疗+预防例581例,占13.4%;治疗用药病原学检查1331例,送检率为54.2%,特殊用药92例,特殊用药病原学检查90例,送检率为97.8%.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率处于较高的水平,治疗用药病原学检查得到进一步改善;应加强管理力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黄冠新;廖丹;莫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单纯性疱疹病毒(HSV)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编入研究组,另选取50例同期医院健康门诊体检者列入对照组,取两组研究对象血液进行抗体检测和结果判定,分别测量和记录两组HSV-1 IgM和HSV-2 IgM抗体滴度OD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HSV-1 IgM抗体滴度OD值为0.30±0.09,对照组为0.29±1.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HSV 2 IgM抗体滴度OD值为0.08±0.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1±0.00,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V-2组的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顾大东;魏莉;杨越;周劲建;赵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选择在医院治疗的3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2d~12岁,其中男172例,女148例;对所有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320例患者中共培养出2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68株,占63.6%,分布在前几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以及不动杆菌属等,革兰阳性菌70株,占26.6%,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6株,占9.8%,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试验表明,革兰阴性菌耐药性低为亚胺培南,而对于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高为头孢一代,低为万古霉素.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严重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
作者:李上淼;李绍锦;丁振尧;郭爱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普通胸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年1月1日-2011年8月31日普通胸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获得病历718份.结果 718例患者中,手术后发生感染30例,感染率为4.18%,其中男性412例,感染17例,感染率为4.13%,女性306例,感染13例,感染率为4.25%,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医院普通胸外科术后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占36.67%,泌尿系统疾病占30.00%,消化系统疾病占23.33%,其他系统疾病等占10.00%;普通胸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是感染并发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结论 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部位、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是造成普通胸外科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手术室医护人员应严格按时间、程序洗手,并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
作者:黄日胜;金良达;叶文胜;林志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自2010年开始我科尝试制定供应室各项工作的操作步骤,依据管理规范将各种操作制定详细的操作要领和评分方法与标准,形成考试卷形式,便于护士对操作方法的掌握.现报道如下.1 资料供应室承担了全院各临床科室各类器械包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及无菌发放的全过程.每日高压灭菌两次,手工清洗器械50~100件次.现有护士7名,年龄29~48岁;本科1名,大专2名,中专4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1名,工人4名.
作者:孙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并分析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及保胆取石术后胆道感染率.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1月医院收治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组和保胆取石组,观察术后胆道感染的情况,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术无1例发生术后胆道感染(胆管炎),感染率为0;保胆取石手术55例患者中,6例发生胆道感染,感染率为10.91%,与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在减少甚至避免术后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海;孙可望;孙国强;刘庭华;徐文卓;程林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医院护理人员每日需要接触和处理含有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多种致病微生物的各种体液和分泌物,加之就医患者的增多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现对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所发挥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芸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出口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以便掌握其动态,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6月医院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出口处分泌物培养阳性者,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76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70株占92.1%,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棒杆菌属,占48.7%、31.6%,革兰阴性菌5株占6.6%,真菌1株占1.3%;37株表皮葡萄球菌中,28株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为75.7%;检出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引起出口处感染的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人群;建立分泌物细菌监测机制,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多药耐药菌感染或定植,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梅;潘恬;许晓妹;何慧芬;程亚菲;葛玉英;费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多药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创伤性诊疗方法的增多、耐药菌株不断出现造成人体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必须切实从源头抓起.
作者:李小玲;马德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医院放射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现状和感染因素,针对性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放射介入手术医院感染病例168例;对采取预防控制干预措施前(2006年1月-2008年1月)、后(2008年2月-2010年2月)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干预前放射介入手术室发生106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4%,其原因主要与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认知不足有关,占44.4%,其次为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制度缺陷,占33.0%、22.6%与手术室布局不合理有关;干预后感染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手术室是医院感染高发区域;介入手术室布局、医院感染监测与管理制度的执行、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良好认识、感染控制措施的认真落实是控制放射介入手术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作者:田荣华;马芬;王艳;肖刚;戴一菲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