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海;孙可望;孙国强;刘庭华;徐文卓;程林军
目的 研究单纯性疱疹病毒(HSV)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编入研究组,另选取50例同期医院健康门诊体检者列入对照组,取两组研究对象血液进行抗体检测和结果判定,分别测量和记录两组HSV-1 IgM和HSV-2 IgM抗体滴度OD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HSV-1 IgM抗体滴度OD值为0.30±0.09,对照组为0.29±1.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HSV 2 IgM抗体滴度OD值为0.08±0.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1±0.00,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V-2组的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顾大东;魏莉;杨越;周劲建;赵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出院病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临床科室医务人员采用现场检查、提问以及发放医院感染知识问卷,调查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员构成等内容.结果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员构成,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14名,占28.0%,15名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占30.0%;240份出院病历中,医院感染病例迟报、漏报12例,有21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7.5%;3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原为护理人员,其中两人的学历为大专及以下.结论 医院感染病例管理存在问题较多,应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学习、开展前瞻性监测,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性、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及医疗废物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素质.
作者:林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换药时循环风消毒对烧伤病房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 设计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烧伤病房换药同时用循环风消毒机对空气进行现场试验,对换药前、后的病房空气进行细菌采样;对照组换药时,不进行循环风消毒,空气采样同试验组,分析两组菌落数变化.结果 两组换药前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换药后试验组菌落数为(111.0±42.9)CFU/m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97.4±220.0)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消毒后菌落数少于消毒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换药后菌落数高于换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烧伤病房换药时循环风持续消毒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作者:金汉宏;郑建美;何燕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社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的认知状况并分析,了解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社区医院在职医护人员.结果 部分医护人员已经具备了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在工作中积极进行了预防和控制,但在一些具体概念及操作方面仍存在问题,对职业防护及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偏低,护士、医师、医技人员的知晓率分别为42.8%、43.8%、27.5%;大多数社区医院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并建立了部分规章制度,但管理力度仍不够.结论 社区医院感染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并加大社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力度.
作者:章奇珍;郑敏芳;朱莲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产科门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易患因素监测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0月医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240例孕产妇的资料,统计并比较产妇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所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结果 在所有孕产妇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个人因素中,因自身免疫力低下所引起呼吸道感染率为65.00%,明显高于其他个人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孕产妇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环境因素中,因季节因素所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感染率为78.75%,明显高于其他环境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孕产妇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个人因素是自身免疫力低下、季节变化的因素,所以应合理安排饮食、补充机体免疫力、完善医院产科 门诊的取暖设施,改善因季节变化对产妇产生的不良影响.
作者:杨仙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出口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以便掌握其动态,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6月医院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出口处分泌物培养阳性者,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76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70株占92.1%,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棒杆菌属,占48.7%、31.6%,革兰阴性菌5株占6.6%,真菌1株占1.3%;37株表皮葡萄球菌中,28株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为75.7%;检出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引起出口处感染的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人群;建立分泌物细菌监测机制,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多药耐药菌感染或定植,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梅;潘恬;许晓妹;何慧芬;程亚菲;葛玉英;费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谱的变化,为临床预防感染以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标本,对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医院获得性肺炎与社区肺部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从351份标本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73株,分离率为20.8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性好,敏感率为100.00%;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5.65%、50.00%、26.09%,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41%、14.81%、22.22%、18.52%;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为73.91%,显著高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25.93% (P<0.01).结论 大肠埃希菌在肺炎患者中的分离率及耐药率较高,其中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严重;对多药耐药菌的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耐药监控体系,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朱锦宏;王瑶瑶;金小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源菌及药敏分析.方法 选择2003年6月-2011年6月医院收治的223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98例,女125例,年龄25~78岁,平均(44.5±5.2)岁,回顾性分析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结果 223例患者手术后病原学检测有45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0.2%;共检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28.2%,主要为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8.3%、9.9%,革兰阴性菌51株,占71.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3.9%、16.9%、15.5%、8.5%、7.0%;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中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喹喏酮类较敏感,敏感率高的是万古霉素,为1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为敏感,敏感率为100.0%.结论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上切口感染较轻时,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若切口感染呈中重度,则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严重感染时可选用亚胺培南.
作者:王向群;张庆;陈金敏;罗俊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集中管理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作用,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2009年8月消毒供应中心对全院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清洁医疗护理用具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灭菌,拓展消毒供应中心为临床的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频次,并分析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集中管理模式下的消毒供应中心不仅为临床提供有质量保障的无菌物品、清洁用具,实现无菌物品的信息追踪,而且降低污染器械对诊疗环境的污染,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结论 集中管理模式的消毒供应中心在为全院提供无菌物品、清洁物品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作者:张萍;郭卫华;梁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鲍氏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医院环境和人体的皮肤黏膜表面,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菌血症、尿路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通过DNA杂交技术,不动杆菌属被分为32个基因种,其中7个已命名[1],其中临床样本中分离到多的是鲍氏不动杆菌.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的广泛应用,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日趋增多,2000年来自SENTRY的调查显示[2],该菌对-线药物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从2.0%上升至46.0%~54.0%.这一事件成为全球性的标志事件.多药耐药甚至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出现,给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被称为21世纪革兰阴性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近年来有关主动外排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笔者就鲍氏不动杆菌的主动外排泵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凤春;任爱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基因诊断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SCCmec)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双重PCR(emA和mecA)鉴定,再将鉴定为MRSA的临床菌株和3株标准株用多重PCR方法在一个反应体系(针对MRSA的8个基因)中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 临床分离株中有6株鉴定为MRSA,对其和MRSA标准株的多重PCR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两株临床株为SCCmecⅡ型,4株为Ⅲ型,标准株SA-w2为Ⅰ型,MRSA252为Ⅱ型.结论 该研究可以很好地对临床MRSA进行基因诊断和分型,对MRSA的诊断和分型、耐药研究以及分子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建平;曾浩;邹全明;毛旭虎;郭鹰;肖斌;丁红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掌握骨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原始资料,对其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7-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进行持续监测,并对所得实验室监测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骨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伤口感染为主,临床送检标本主要是伤口分泌物,占89.6%;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出增高趋势,新监测数据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耐药率低,为12.3%,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在12.3%~10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个别种类抗菌药物耐药率3年内持续>40.0%,对这类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应是今后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裴卫国;李妙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医院检出的127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E)进行分析,从而指导临床预防及用药.方法 对2007-2010年医院检出的127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标本来源与分布进行分析并做药敏统计.结果 172株BCE中,103株来自ICU,占59.9%,161株为痰液中分离出的,占93.6%;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大多数药物耐药.结论 应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临床感染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查,治疗上应根据药敏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佳俊;何江;李国钢;蒋丽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胸外科术后患者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医院2008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8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57例,占71.2%,其中下呼吸道31例,占38.7%,上呼吸道26例,占32.5%,其次为胃肠道感染11例,占13.7%;患者的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以及住院时间>14 d是胸外科术后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结论 胸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多,其次是胃肠道;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是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外科医师在临床中应充分的给予重视,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采取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在术后要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管理等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雷国荣;谭黎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普通胸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年1月1日-2011年8月31日普通胸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获得病历718份.结果 718例患者中,手术后发生感染30例,感染率为4.18%,其中男性412例,感染17例,感染率为4.13%,女性306例,感染13例,感染率为4.25%,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医院普通胸外科术后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占36.67%,泌尿系统疾病占30.00%,消化系统疾病占23.33%,其他系统疾病等占10.00%;普通胸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是感染并发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结论 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部位、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是造成普通胸外科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手术室医护人员应严格按时间、程序洗手,并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
作者:黄日胜;金良达;叶文胜;林志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菌血症患者菌种的分布和阳性报警时间( TTP)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血培养阳性的461株病原菌进行菌种分布和TTP的比较分析.结果 菌血症的菌种分布以肠杆菌科细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两者之和>80.0%;各菌种TTP以肠杆菌科细菌较短、肠球菌属次之,假丝酵母菌属长;除假丝酵母菌属和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外,所有细菌的TTP均<72 h.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属是菌血症的重要病原菌;TTP对于判断菌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非苛养菌的血培养报告时间建议缩短至72h.
作者:许健波;朱以军;单小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相关蛋白(VacA)、尿素酶(Ure)、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氮素还原酶(RdxA)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86例患者以免疫斑点试验(蛋白芯片)检测幽门螺杆菌CagA、VacA、Ure、Hsp60及RdxA抗体,对照组106例为健康体检人员.结果 患者组中CagA、VacA、Ure、Hsp60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5.02%、52.67%、71.40%、11.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agA、VacA和Ure检测对萎缩性胃炎、胃癌的阳性率为80.00%~90.00%,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阳性率为70.00%~78.00%,其余的阳性率均<74.00%,但VacA、Ure、Hsp60检测对胃癌的阳性率均为89.47%.结论 5种Hp抗体检测对表浅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诊治有较高参考价值.
作者:陈海潮;单平囡;许德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医院护理人员每日需要接触和处理含有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多种致病微生物的各种体液和分泌物,加之就医患者的增多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现对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所发挥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芸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一种高效、快速、安全、实用的清洗方法,以保证再生器械的灭菌质量.方法 将临床手术科室使用≥2h的污染器械600件随机分为A、B、C3个组,每组各200件;A组手工清洗;B组自动清洗机清洗;C组机洗前预浸泡;比较不同方法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和残留血的污染情况.结果 A组器械洁净度为87.0%,隐血阳性率为3.0%;B组器械洁净度为88.0%,隐血阳性率为4.0%;C组器械洁净度为99.0%,隐血阳性率为1.0%.结论 在使用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前进行多酶预浸泡,能提高再生性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
作者:安海芹;孙金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慢性重症脓胸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4月共26例慢性重症脓胸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其中12例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8例采用胸廓成形术,6例采用胸膜肺切除.结果 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术后康复时间14~68 d、平均28.7 d、脓腔全部清除,空洞消除、瘘口闭合,肺功能改善明显,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肺功能测定大肺活量为(38.8±4.87)%,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1.48±0.21)L,大通气量为(37.6±5.29)%,出院前上述3项值分别为(77.2±7.41)%、(2.62±0.47)L、(71.9±6.88)%.结论 对慢性重症脓胸要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李红晨;汪卫平;卢斌;韩连奎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