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奇珍;郑敏芳;朱莲凤
目的 探讨改进术前备皮方法的必要性.方法 总结1999~2010年医院普外科、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及妇产科临床应用改良备皮法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效果.结果 应用改良备皮法即术前皮肤准备只彻底清洁而不剃除体毛的方法,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更好,Ⅰ类切口感染率平均<0.50%.结论 改良备皮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行性和临床推广的必要性,但必须重视术前皮肤的清洁度,术中要避免环境污染.
作者:申屠敏姣;王菊吾;刘亚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相关蛋白(VacA)、尿素酶(Ure)、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氮素还原酶(RdxA)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86例患者以免疫斑点试验(蛋白芯片)检测幽门螺杆菌CagA、VacA、Ure、Hsp60及RdxA抗体,对照组106例为健康体检人员.结果 患者组中CagA、VacA、Ure、Hsp60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5.02%、52.67%、71.40%、11.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agA、VacA和Ure检测对萎缩性胃炎、胃癌的阳性率为80.00%~90.00%,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阳性率为70.00%~78.00%,其余的阳性率均<74.00%,但VacA、Ure、Hsp60检测对胃癌的阳性率均为89.47%.结论 5种Hp抗体检测对表浅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诊治有较高参考价值.
作者:陈海潮;单平囡;许德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47例危重症深静脉置管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将深静脉置管术后患者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医疗差异,分析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年龄(63.5±11.7)、(53.2±18.3)岁,股静脉置管19、25例,颈内静脉置管11、28例,外周静脉置管7、157例,置管次数(2.2±1.2)、(1.3±1.0)次,置管留置时间(33.4±2.7)、(21.4±3.1)d,人均激素使用(4.5±2.6)、(2.3±1.7)例次,单间病房使用4、49例,责任护士年资>5年7、8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采用股静脉置管、置管留置时间长、置管次数多、激素频繁使用、病房环境差、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是深静脉置管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在对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好医院感染控制的规范管理,降低深静脉置管术术后感染发生率.
作者:田洪忆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医院重症医学科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必要的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ICU2008年1月-2011年2月医院感染的38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SA检出357株,检出率为92.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G耐药率高,达98.6%,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率高,为100.0%.结论 重症医学科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及耐药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加强ICU耐药菌监控,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马步青;杨莹;潘金波;吴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耐氨基糖苷类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方法 收集110株不重复鲍氏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分析多药耐药谱.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为58.2%~83.8%,且MIC值多>512 μg/ml;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为100.0%,其余药物耐药率为43.6%~93.6%;耐氨基糖苷类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率高达97.8%,泛耐药率为10.9%.结论 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耐氨基糖苷类鲍氏不动杆菌多为多药耐药菌株.
作者:刘振茹;凌保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78例医院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结果 78例患者肺部感染性标本中培养出10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8.6%;革兰阳性球菌占25.7%,真菌占5.7%;病原菌均为耐药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护理部应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修定护理制度,完善护理程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暴发流行.
作者:孔双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医院护理人员每日需要接触和处理含有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多种致病微生物的各种体液和分泌物,加之就医患者的增多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现对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所发挥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芸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普外科2009年1-12月手术患者2436例,以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 2436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82例,感染率为3.37%;患者个体状况、合并基础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急诊手术、术前感染、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无菌观念不强等均是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手术室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规范操作技术、彻底冲洗伤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术后切口的观察,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
作者:陈金明;毛泽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感染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8-2010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SAU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获得1198株SAU,其中来源于呼吸道943株,占78.7%,分泌物149株,占12.4%,尿液56株,占4.7%;SA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008-2010年检出率分别84.1%、84.7%、84.0%;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均>75.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部分敏感,耐药率<50.0%;对利福平较敏感,耐药率8.9%~16.9%,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无耐药.结论 SAU耐药严重,应加大监控力度,预防MRSA感染的发生、传播及流行.
作者:张正银;窦蓉;周强华;孙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预警干预联机在线血液透析滤过(On-line HDF)机器透析液、置换液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检测的结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25台On-line HDF机器,对内毒素滤过器更换后不同时间抽检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透析液、置换液内毒素滤过器更换30 d后细菌菌落数为(0.4000±0.8700)CFU/ml,内毒素数量为0 EU/ml,A组与B、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析液、置换液内毒素过滤器在更换60 d即使用120次必须更换;On-line HDF治疗的微生物学质量合格,医院感染控制要高度重视.
作者:沈霞;周晓玲;汤兵;俞青松;叶红;杨俊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循征医学应用于门诊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建立及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医务人员培训流程、预检流程、操作流程、重点部门监测流程、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进行系统评价、整合证据、优化流程、应用实施,建立了一套完整、系统、质量持续改进的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流程.结果 流程管理实施前医院感染预防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标准预防执行率分别为78.9%、51.1%、77.8%,实施后为88.6%、87.2%、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管理实施后明显改善了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及废弃物处理管理.结论 循证医学向医院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基于此基础的流程管理,使门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更具科学性与实用性,并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作者:姒怡冰;朱会耕;叶婷;冯蔚如;秦越翠;李光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社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的认知状况并分析,了解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社区医院在职医护人员.结果 部分医护人员已经具备了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在工作中积极进行了预防和控制,但在一些具体概念及操作方面仍存在问题,对职业防护及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偏低,护士、医师、医技人员的知晓率分别为42.8%、43.8%、27.5%;大多数社区医院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并建立了部分规章制度,但管理力度仍不够.结论 社区医院感染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并加大社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力度.
作者:章奇珍;郑敏芳;朱莲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选择在医院治疗的3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2d~12岁,其中男172例,女148例;对所有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320例患者中共培养出2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68株,占63.6%,分布在前几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以及不动杆菌属等,革兰阳性菌70株,占26.6%,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6株,占9.8%,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试验表明,革兰阴性菌耐药性低为亚胺培南,而对于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高为头孢一代,低为万古霉素.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严重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
作者:李上淼;李绍锦;丁振尧;郭爱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状况.方法 对2008-2010年呼吸内科患者送检痰标本分离培养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1150株,革兰阴性杆菌664株,占57.7%,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270株占2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6株,占18.8%;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 呼吸内科感染病原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应不断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万莉萍;史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我科于2008年对全院呼吸管道实行集中回收管理,运用酸化水取代“84”消毒剂进行呼吸管道消毒,效果很好.1 方法1.1酶洗 将污染呼吸管道储水罐及湿化罐、管道小接头浸泡于1 ∶ 150手洗或1∶400机洗的多酶清洗液中2~10min.1.2 自来水冲洗 经含酶清洗液浸泡后的管道使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渍及其他污物残留后,使用毛刷彻底清洁干净,用自来水冲洗.1.3酸化水消毒 将清洗的所有管道及接头运用酸化水浸泡消毒15 min.
作者:杨兴玉;侯秋华;陈春丽;谭家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新型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是由于真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膜炎病,起病隐匿、较缓的头痛及恶心呕吐,表现复杂,无特异性,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1 病例患者,男性,40岁,农民,中等体重,因3d前咳嗽、咳痰并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于2010年3月31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查体:无明显的周身麻木及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无外伤史、出血热病史,辅助检查脑CT示颅骨陈旧性骨折.初步诊断:病毒性脑膜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颅骨陈旧性骨折.
作者:李伟宏;白雪;丰佳;刘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器械的清洗进行质量控制及规范化管理,降低医院的综合成本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复用器械经过清洗前的预处理,多酶清洗剂浸泡后流水下手工清洗,用毛刷或洁布去除黏附在器械上的污物,使用除锈剂,经过漂洗、终未漂洗、上光养护.结果 通过肉眼目测法检测器械清洁、光亮、无污渍、功能完好,报废率由5.9%降至2.0%,器械使用寿命延长;复用器械规范化清洗后,使用科室满意度由50.0%升至99.0%.结论 复用器械规范化清洗能降低器械报废率,提高使用科室满意度;专业清洗复用器械管理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徐国凤;吕宝丽;周海林;李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医院百级层流手术室在进行手术状态下,空气中沉降细菌数量监测结果,了解影响其因素和探讨改进层流手术室洁净度的措施.方法 测定百级层流手术室在进行手术状态下(即动态条件下)不同时段空气中沉降细菌菌落数.结果 静态条件下不同手术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条件下不同手术室之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手术室动态条件下第一台手术开始时与结束前比较,1、3室沉降菌数量随手术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室内5~10人时,空气沉降菌数量为(10.978±7.275)CFU/平板,11~16人时,沉降菌数量为(23.399±17.334)CFU/平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手术室动态条件下空气沉降菌数量与手术室人数呈正相关.结论 人员是层流手术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应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数,是保障手术中空气清净度的一项关键措施.
作者:张亚莉;于芳;周浩;姚翠军;汪能平;孙树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1G/2G多态性在支气管结核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支气管结核狭窄的关系.方法 采用DNA测序方法,对114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和11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MMP-1基因1G/2G多态性的基因型分析,比较基因型分布和支气管结核组织浸润和治疗后狭窄指标的关系.结果 MMP-1基因1G/2G多态的1G/1G、1G/2G和2G/2G基因型在支气管结核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4.7%、38.6%、16.7%;1G/2G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与支气管结核治疗后支气管狭窄显著相关(P=0.003);与2G/2G纯合子基因型相比,携带1G等位基因的支气管结核患者治疗后发生支气管狭窄情况更严重(P<0.05);1G/2G基因型分布与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年龄、性别、支气管结核分型无明显相关.结论 MMP-1基因1G/2G多态性与治疗后支气管结核的狭窄性有关,携带1G等位基因可能是支气管结核治疗后支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莉;乐军;刘丽蓉;韩敏;唐神结;肖和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自2010年开始我科尝试制定供应室各项工作的操作步骤,依据管理规范将各种操作制定详细的操作要领和评分方法与标准,形成考试卷形式,便于护士对操作方法的掌握.现报道如下.1 资料供应室承担了全院各临床科室各类器械包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及无菌发放的全过程.每日高压灭菌两次,手工清洗器械50~100件次.现有护士7名,年龄29~48岁;本科1名,大专2名,中专4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1名,工人4名.
作者:孙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