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红
目的 了解针对手术人员实施手卫生整合管理后,对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自2009年1月起对手术医护人员实施以手术间内实行手消毒剂干洗手法、外科手消毒揉搓、无触式戴无菌手套方法及戴双层手套等为主要措施的规范化手卫生整合管理,并回顾性分析实施前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对参加手术人员手卫生进行整合管理方法后,手术人员的手卫生清洁消毒合格率和洗手依从性得到提高,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由2007-2008年的0.87%降至2009-2010年的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63,P<0.01).结论 规范的手卫生整合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消毒隔离质量,减少外源性接触感染,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月琼;许琍文;熊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护理毕业生是医院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实习期间,也是与患者接触多的医务工作者之一.笔者在2010-2011年招聘护理新员工,通过考核护理操作过程中现场观察的方法,记录护理毕业生手卫生的执行情况,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2010-2011年护理毕业生应聘人员1178名,其中本科936名,专科242名,应聘者分别来自浙江、江苏、安徽、武汉、上海、重庆、黑龙江、江西、北京、山东等省市高等护理院校.
作者:许瑛;沈慧珠;李君;陈芳;汤红鹰;周娟华;张兰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为了加强卫生员管理,使消毒隔离制度得到落实,对近年来消毒供应中心卫生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存在的问题(1)卫生员文化程度低:缺乏医学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2)缺乏消毒隔离知识:由于卫生员缺乏消毒隔离知识,常出现不戴口罩出入无菌区和不戴手套直接接触污物,处理污物后不摘手套和不清洗双手便接触清洁物品,致双手污染或被锐器刺伤等.(3)工作分工不明确:科室虽制定了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但缺乏量化考核方案,工作不到位,自觉性差.(4)无完善的管理体制:因卫生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较低,科室无考核及奖惩制度加以约束,所以工作缺乏积极性.
作者:韩玲;袁选英;徐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所以,采用相关的措施处理及预防VAP是当今临床上一个重要的课题.我科在控制和预防VAP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 选择2010年1-12月入住呼吸科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35例为试验组,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70.01±8.19)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6例,重症肺炎6例,肺癌3例.选择2009年1-12月入住呼吸科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3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73.23±6.3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例,重症肺炎5例,肺癌3例,有机磷中毒1例.两组均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法建立人工气道,在年龄、性别、病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徐海英;万晓蓉;张彩云;杜国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新型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是由于真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膜炎病,起病隐匿、较缓的头痛及恶心呕吐,表现复杂,无特异性,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1 病例患者,男性,40岁,农民,中等体重,因3d前咳嗽、咳痰并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于2010年3月31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查体:无明显的周身麻木及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无外伤史、出血热病史,辅助检查脑CT示颅骨陈旧性骨折.初步诊断:病毒性脑膜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颅骨陈旧性骨折.
作者:李伟宏;白雪;丰佳;刘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鲍氏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医院环境和人体的皮肤黏膜表面,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菌血症、尿路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通过DNA杂交技术,不动杆菌属被分为32个基因种,其中7个已命名[1],其中临床样本中分离到多的是鲍氏不动杆菌.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的广泛应用,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日趋增多,2000年来自SENTRY的调查显示[2],该菌对-线药物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从2.0%上升至46.0%~54.0%.这一事件成为全球性的标志事件.多药耐药甚至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出现,给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被称为21世纪革兰阴性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近年来有关主动外排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笔者就鲍氏不动杆菌的主动外排泵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凤春;任爱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肛周脓肿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应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双纸片扩散确诊试验检测ESBLs.结果 从肛周脓肿中共分离出12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7株,占71.31%,革兰阳性菌32株,占26.23%,真菌3株,占2.4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检出19株,检出率为32.7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6株,检出率为33.3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 病原菌耐药性问题是抗感染治疗的主要威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康振华;许向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47例危重症深静脉置管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将深静脉置管术后患者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医疗差异,分析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年龄(63.5±11.7)、(53.2±18.3)岁,股静脉置管19、25例,颈内静脉置管11、28例,外周静脉置管7、157例,置管次数(2.2±1.2)、(1.3±1.0)次,置管留置时间(33.4±2.7)、(21.4±3.1)d,人均激素使用(4.5±2.6)、(2.3±1.7)例次,单间病房使用4、49例,责任护士年资>5年7、8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采用股静脉置管、置管留置时间长、置管次数多、激素频繁使用、病房环境差、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是深静脉置管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在对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好医院感染控制的规范管理,降低深静脉置管术术后感染发生率.
作者:田洪忆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脂肪酸气相色谱方法能否应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同源性分析.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43株MRSA;分别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和脂肪酸气相色谱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43株菌有8个克隆;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结果,43株菌存在6个克隆,符合率仅32.56%.结论 在菌株同源性判断的准确性上与脉冲场电泳分型还有差距;脂肪酸气相色谱应用于MRSA的同源性分析仍需严谨.
作者:毛璞;吴松林;叶丹;单靖岚;林美仪;李常安;黎毅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状况.方法 对2008-2010年呼吸内科患者送检痰标本分离培养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1150株,革兰阴性杆菌664株,占57.7%,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270株占2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6株,占18.8%;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 呼吸内科感染病原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应不断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万莉萍;史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包外标签是医疗器械包装时包外必须要粘贴的标志,它不单是灭菌效果检测的重要标志,同时还记录品名、日期、打包者等一些重要信息.包外标签的优劣可以反应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发展建设水平.目前CSSD应用的条形码包外标签有突出的优点:(1)条形码的可追溯作用:我们的外标签上设有条形码,每包器械进入CSSD后都有一个与其相匹配的条形码,根据条形码去实现对器械在清洗、包装、灭菌甚至到使用全过程的追踪.
作者:任燕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伏立康唑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中真菌感染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6月-2011年8月的38例既往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AML患者,再次化疗后应用伏立康唑片进行二级预防,按照开始预防时间分为中性粒细胞>1×109/L和中性粒细胞<1×109/L两组,总结分析预防用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应用伏立康唑片进行真菌感染的二级预防,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整体预防失败的比例为10.5%,中性粒细胞>1×109/L开始预防的患者无预防失败发生,中性粒细胞<1×109/L开始预防的患者,预防失败者占18.2%.结论 应用伏立康唑片进行真菌感染的二级预防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有可能降低真菌感染的复发,在中性粒细胞>1×109/L开始二级预防,可以提高二级预防的成功率.
作者:赵邢力;李巍;林冬;刘兵城;周春林;王津雨;宫本法;刘凯奇;魏述宁;张广吉;秘营昌;王建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口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便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8-2011年收治的230例口腔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30例口腔感染患者检出细菌522株,其中厌氧菌344株,占65.9%,需氧菌178株,占34.1%;在厌氧菌中,主要检出的黑色素普氏菌127株,中间普氏菌88株,口腔链球菌34株,牙龈卟啉单胞菌29株,二氧化碳嗜纤维菌22株,核梭杆菌16株,韦荣球菌14株,共生放线杆菌9株,福赛类杆菌5株;药敏试验表明,厌氧菌株对万古霉素、四环素、头孢曲松高度敏感,敏感率均>90.0%.结论 口腔感染患者病原体以厌氧菌为主,可选用万古霉素、四环素、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卢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血液病房住院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真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2010年收治的4243例血液病患者,对其真菌感染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4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01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3.0%,其中真菌感染47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3%,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基础疾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占61.1%;真菌感染部位以口咽部居首,占 59.2%,其次为肺部,占18.2%;以肺部及血液真菌感染治疗费用高;粒细胞缺乏、长期住院(≥14 d),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7 d)、原发疾病未缓解是医院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发病率升高,危险因素多,治疗费用高,需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封蔚莹;高建红;钟永根;傅佳萍;罗洪强;刘忠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1G/2G多态性在支气管结核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支气管结核狭窄的关系.方法 采用DNA测序方法,对114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和11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MMP-1基因1G/2G多态性的基因型分析,比较基因型分布和支气管结核组织浸润和治疗后狭窄指标的关系.结果 MMP-1基因1G/2G多态的1G/1G、1G/2G和2G/2G基因型在支气管结核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4.7%、38.6%、16.7%;1G/2G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与支气管结核治疗后支气管狭窄显著相关(P=0.003);与2G/2G纯合子基因型相比,携带1G等位基因的支气管结核患者治疗后发生支气管狭窄情况更严重(P<0.05);1G/2G基因型分布与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年龄、性别、支气管结核分型无明显相关.结论 MMP-1基因1G/2G多态性与治疗后支气管结核的狭窄性有关,携带1G等位基因可能是支气管结核治疗后支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莉;乐军;刘丽蓉;韩敏;唐神结;肖和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以207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乙型肝炎(HBV)及丙型肝炎(HCV)感染率,研究HBV及HCV感染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肿瘤类别、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癌的HBV、HCV及混合感染的感染率高,分别为82.87%、6.71%和4.86%;45~55岁年龄段HBV及HCV单项感染率高,为22.26%、3.71%;而55~65岁年龄段HBV及HCV混合感染率高,为2.91%;肝癌及胃癌HBV和HCV单项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而肺癌及结肠癌HBV及HCV单项感染率男性低于女性,肝癌及结肠癌的HBV及HCV混合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肺癌及胃癌则男性低于女性.结论 肝癌的HBV、HCV及混合感染的感染率高;在HBV及HCV单项感染情况下,45~55岁年龄段感染率高并且男性高于女性.
作者:李晓阳;王金英;李致远;郑燕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医院工作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加强医院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防止和减少HBV的感染.方法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检测;并统计不同职业、年龄医院工作人员的感染率.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全阴占52.3%,乙型肝炎主要感染模式为抗-HBs合并抗-HBc阳性占6.0%,抗-HBs合并抗-HBe、抗-HBc阳性占2.9%,HBsAg合并抗-HBe、抗-HBc阳性占1.7%;医院不同职务HBV感染率明显不同,全院821名职工被检血清中,其中护士感染率为12.1%,医师感染率为18.3%,医技人员感染率为12.6%,行政人员感染率为4.7%,后勤人员感染率为4.6%;总感染率为11.3%,医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感染率明显高于机关、后勤人员(x2=15.043,P<0.01);医院工作人员中HBV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40~59岁感染率高,达16.0%,各年龄组HB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P<0.05).结论 医院工作人员尤其是医务人员HBV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感染.
作者:聂新乾;徐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患者,男,21岁,因发热1个多月入院.1月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不规则发热,伴畏寒、寒颤,体温高40.5℃,咳嗽,咳少许泡沫痰,气促,活动后明显,鼻衄6次,每次量少,能自行停止,在当地按肺部感染治疗后效果不佳,仍反复发热.患者两年前在甘肃陇南打工1年,曾接触确诊为黑热病患者.查体:体温39.1℃,急性热病容,轻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无瘀点瘀斑,巩膜无黄染,左侧腋窝及双侧耳后可扪及数个大小不一淋巴结,约1.5 cm×1.0 cm,双侧鼻腔黏膜见糜烂、出血,心、肺均阴性,肝肋下4 cm、质中等,脾肋下8 cm、质中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36×109/L,红细胞3.48×1012/L,血红蛋白96 g/L,PLT 40×109/L;肝功:丙胺酸氨基转移酶32.6 U/L,天东氨酸基转移酶83.2 U/L,白蛋白26.9 g/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0.54.血沉66 mm/h.B超:肝肋下4.5 cm,脾肋下8.8 cm.骨髓涂片:增生像,未找到利杜体,黑热病抗体阳性.胸部CT提示:双肺纹理稍增多,其内见少许点状影.
作者:朱其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78例医院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结果 78例患者肺部感染性标本中培养出10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8.6%;革兰阳性球菌占25.7%,真菌占5.7%;病原菌均为耐药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护理部应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修定护理制度,完善护理程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暴发流行.
作者:孔双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器械的清洗进行质量控制及规范化管理,降低医院的综合成本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复用器械经过清洗前的预处理,多酶清洗剂浸泡后流水下手工清洗,用毛刷或洁布去除黏附在器械上的污物,使用除锈剂,经过漂洗、终未漂洗、上光养护.结果 通过肉眼目测法检测器械清洁、光亮、无污渍、功能完好,报废率由5.9%降至2.0%,器械使用寿命延长;复用器械规范化清洗后,使用科室满意度由50.0%升至99.0%.结论 复用器械规范化清洗能降低器械报废率,提高使用科室满意度;专业清洗复用器械管理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徐国凤;吕宝丽;周海林;李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