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元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CI)的相关性,寻求其预防治疗方法.方法 将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CI组,与同期18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两组均利用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并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目、性质及颈动脉内径、血脂及血黏度,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Hp检查阳性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比较,CI组180例患者Hp阳性98例,阳性率为54.4%,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140例,检出率为77.8%;对照组180例患者Hp阳性45例,阳性率为25%,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58例,检出率32.2%;两组比较C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两组颈动脉超声、血脂检查、血黏度比较,CI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Hp感染率较高,Hp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赵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231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统计和ESBLs基因分析.结果 尿液、痰液为主要标本来源,占43.29%、22.0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85.28%)等多数β-内酰胺类、环丙沙星(75.76%)等氟喹诺酮类、庆大霉素(52.38%)等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4.33%)等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他唑巴坦(6.93%)等含他唑巴坦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CTX-M型、TEM型、SHV型耐药基因均可见,CTX-M型多见,可见复合基因.结论 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高,应根据药敏及耐药基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林;赖小美;郭有能;方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对呼吸道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调查该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关系.方法 采用MP抗体检测试剂,对2010年3月-2011年2月在医院就诊的2139例呼吸道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在2139例患儿中,检出MP抗体阳性637例,阳性率为29.78%;男性阳性率为27.46%,女性为34.52%,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春夏季节为高,4个季节阳性率依次为40.21%、37.54%、21.45%、14.94%;各年龄组间,以<1岁组低,为5.52%,1~3岁和4~6岁组高,分别为40.65%和43.14%;对呼吸道感染者进行MP抗体检测,支气管炎MP感染阳性率高,达35.24%,肺炎MP感染阳性率其次,占28.35%.结论 该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较高,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均有感染,以1~3岁和4~6岁组感染率高;季节以春夏季感染率高;支气管炎MP感染阳性率高.
作者:陈俊;楼跃民;余斐斐;傅爱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感染科病历93份,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有88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感染所患疾病主要是肺炎,占72.73%,其次是气管、支气管炎,占4.55%;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西药费用的59.62%,平均每例患者的日均抗菌药物费用为479.43元;254例次有用药指征,占100.00%;调查共涉及抗菌药物13类43种,使用较多的前3类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使用频次前5种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美罗培南;254例次应用抗菌药物病例中,符合用药指南的有201例次,符合率为79.13%;有相应的病原学检查的有145例次,送检率为57.09%;联合用药为58.27%;药物不良反应有4例次.结论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感染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频繁换药、药敏试验等方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提高临床医师的用药水平.
作者:赵学群;王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普外科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 分别抽取干预前(2010年1-6月)、干预后(2010年7-12月)医院普外科甲状腺手术患者病历各80份(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各占50.00%),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明显改善,药物选择合理率由干预前的11.25%提高至83.75%,用法用量正确率由58.75%提高至72.5%,给药时机正确率由0提高至51.76%,术后用药时间合理率由18.75%提高至75.00%.结论 临床药师对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是可行和有效的,合理的干预可以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有效、安全、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隋忠国;赵晖;毕晓林;于良生;赵振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监测,统计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治疗和有效做好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2010年4月-2011年4月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例,对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调查分析与统计.结果 从医院感染病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27株,前5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及铜绿色假单胞菌,分别占16.69%、11.39%、10.63%、7.21%及7.02%;病原菌与感染部位分布中,下呼吸道分离出437株,占82.92%,其次为泌尿道分离出32株,占6.07%.结论 加强危重患者管理,进行科学监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赵文英;王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3种消毒方法对口腔石膏模型表面硬度的影响.方法 制作圆柱体金属模具,硅橡胶取模,分别灌注熟石膏、硬石膏和超硬石膏模型,分别用3种消毒方法对其消毒,包括微波加热、高温高压及紫外线照射,消毒后测定其表面硬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微波加热及紫外线照射对3种石膏模型消毒后,表面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温高压消毒处理后的熟石膏组、硬石膏组、超硬石膏组的表面硬度分别为(3.70±0.25)、(4.46±0.30)、(4.93±0.85)Pa,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微波加热及紫外线照射对石膏模型消毒后,在表面硬度方面对模型无明显影响.
作者:曹明国;吴世莲;陆林侦;查光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病原菌谱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89例妇科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学培养,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60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89例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病原菌10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4.08%;革兰阳性菌占 30.10%,真菌占5.82%,其中大肠埃希菌多见,占38.84%,其次为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15.54%、10.68%;大部分细菌对青霉素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结论 妇科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
作者:戴昆琦;陈群英;奕利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检测女性患者尿液中分离的加德纳菌(GVA)耐药性,探讨女性尿路GVA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人血平皿对门诊及住院的女性尿路感染(UTIs)患者(A组)、非特异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B组)和体检女性(C组),3组共432份尿液标本进行K-B纸片琼脂扩散药敏试验.结果 A组263份尿液中,GVA阳性为11例,阳性率为4.18%,与C组比,OR值为1.67,B组BV阳性的129例中,GVA阳性24例,阳性率为18.60%,与C组比OR值为3.65;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及万古霉素系全敏感;较少耐药的有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唑林.结论 BV阳性是女性尿路GVA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青霉素类或第一代头孢菌素可作为经验性常规用药,可以有效控制GVA的尿路感染的流行.
作者:陈建江;陈国英;单平囡;寿叶女;金月美;于捷敏;甄国栋;王丽萍;许德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皮肤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并分析耐药菌株对皮肤感染患者抗菌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2009-2011年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4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黑马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9-2011年MRSA分别检出52、61、88株,检出率为45.2%、50.4%、53.7%,MRSA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对红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50.0%;耐药率在10.0%~50.0%的抗菌药物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对替考拉宁耐药率非常低,仅2.0%;未出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状态,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采取措施,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作者:田淑梅;张淑静;韩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常见原因.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AAD发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已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艰难梭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约占正常人肠道菌的3.0%,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其致病因子是艰难梭菌毒素A和B,确诊需要检测粪便中细胞毒素.
作者:李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针灸疗法是中医理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患者在针灸治疗中共用针灸针,针灸针从不消毒灭菌或灭菌不规范是针灸疗法存在的大问题.我国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人数较多,针灸治疗中要将针刺入皮下组织,其属高度危险性医疗用品,应严格灭菌后使用.
作者:郭海燕;曹力;杨立霞;张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措施,减少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8年9月-2009年3月ICU收治的126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26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2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29%,日感染率为39.4‰,日感染率调整率为11.29‰;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占67.39%;分离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0.76%、15.23%及12.46%.结论 ICU医院感染以肺部为主,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应加强病区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气道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从而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靖;陈玉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2010年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结果 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1.26%,其中2008-2010年分别为1.75%、1.22%、0.77%;发生医院感染87例,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59.77%,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眼部14.94%、切口9.19%、皮肤8.04%、胃肠道4.59%、脐部3.44%.结论 加强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制度,落实母婴同室的健康教育、空气消毒及医疗用品的消毒隔离措施,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基础护理,可以降低母婴同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董翠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20例,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管理对策,旨在不断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钱跃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和耐药现状.方法 用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华北石油总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26743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250 株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进行甲氧西林耐药性测定.结果 2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脓液、血液及尿液,分别占51.2%、31.6%、10.8%;主要来自烧伤科及儿科,占30.0%、22.4%;共检测出MRSA 115株,检出率为46.0%,烧伤科MRSA检出32株,检出率为42.7%,占总MRSA检出株数的27.8%;其中有73.0%为多药耐药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医院MRSA流行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定期对MRSA进行调查和监控,有助于了解医院MRSA流行及耐药性.
作者:田艳生;王文爱;崔幸琨;李红光;杨宝财;张卫;王江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消毒灭菌方法.方法 对环氧乙烷灭菌法和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法两种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灭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灭菌后活检钳均未检出细菌,合格率为100.0%,均达到灭菌效果;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后的活检钳在取用和使用时污染率为30.00%,独立纸塑包装低温环氧乙烷灭菌未发生污染,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应首选独立纸塑包装低温环氧乙烷灭菌法灭菌;对于未配备环氧乙烷灭菌器且活检钳不耐高温则可选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作者:王霞云;吴铁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流行状况和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至2010年医院感染率为2.06%,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占80.14%;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1.88%.结论 针对流行规律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王悦;史利克;张鲁涛;刘燕;王黎一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为加强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工作的管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医源性传播,保障医疗安全,2009年4月1日卫生部发布的3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人员、建筑、设备设施、耗材、清洗消毒灭菌技术以及效果监测等做出了明确规定,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设备设施在供应室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沈惠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医院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纸片琼脂扩散试验对153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6月医院住院患者共中分离鲍氏不动杆菌153株,主要来自痰标本,占88.89%,主要引起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高,达72.55%,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60.78%,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45.10%、37.25%和33.99%;而对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20.0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以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常见;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高.
作者:侯利剑;梁毅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