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监测与分析

赵文英;王琴

关键词:医院感染, 病原菌, 监测, 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监测,统计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治疗和有效做好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2010年4月-2011年4月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例,对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调查分析与统计.结果 从医院感染病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27株,前5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及铜绿色假单胞菌,分别占16.69%、11.39%、10.63%、7.21%及7.02%;病原菌与感染部位分布中,下呼吸道分离出437株,占82.92%,其次为泌尿道分离出32株,占6.07%.结论 加强危重患者管理,进行科学监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起搏器植入引起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的日益完善,起搏器的植入已成为预防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性猝死惟一有效手段.术后感染作为一个严重的且较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担,需要引起我们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

    作者:胡凤徐;郭瑞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脑出血术后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中、重度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方法 统计320例脑出血术后中、重度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菌群构成,应用振动排痰机进行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中度意识障碍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肺部感染率分别为16.25%和3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重度意识障碍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8.75%和3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是中度及重度意识障碍肺部感染患者的常见病原菌,应用振动排痰机对中度意识障碍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促进痰液排出和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而对重度意识障碍的患者仍不能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甘燕玲;王新莉;徐伟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姜黄素衍生物FM04体外抗淋菌的效果与机制

    目的 探讨姜黄素衍生物FM04体外抗淋菌的效果与机制.方法 应用K-B法检测40株淋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煮沸法提取菌株DNA,随机抽取增其中22株PCR扩TEM、tetM、erm和mefA基因;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初步判断FM04是否有抗菌作用,作用结果结合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分析FM04体外抗淋菌作用可能的机制.结果 淋菌的敏感性测定显示多药耐药现象明显;TEM、tetM的检出率均为77.3%,未检出erm和mefA 基因;FM04对8株淋菌的抑菌环直径均为10~13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姜黄素衍生物FM04具有体外抗淋菌作用,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前景;未发现其作用机制与淋菌耐药表型及基因型有关系.

    作者:孙各琴;张秀明;朱涛;徐全中;卢兰芬;吴秀娟;冯雪琴;王结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褪色沙雷菌3-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了解褪色沙雷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272株褪色沙雷菌进行药敏试验;用表型筛选及三维试验法进行ESBLs和AmpC酶检测;采用改良的Hodge试验,以厄他培南为指示药物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结果 褪色沙雷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80.0%,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10.0%;272株褪色沙雷菌中产ESBLs菌30株,检出率为11.0%,产AmpC酶菌41株,检出率为15.1%,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5株,检出率为5.5%;Hodge试验结果,有15株为阳性.结论 褪色沙雷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菌产AmpC酶、ESBLs以及碳青霉烯酶有关,实验室应加强检测和监控.

    作者:苏维奇;谢在海;朱元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泌尿生殖道患者支原体属感染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患者解脲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感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试验数椐.方法 对557例泌尿生殖道患者进行支原体属培养鉴定及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557例患者中,支原体属阳性350例,阳性率为62.84%;Uu、Mh及Uu+ 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8.53%、2.87%及1.44%,男性感染率为43.17%,女性感染率为76.36%;支原体属对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的是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加替沙星、甲砜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培氟沙星;药物敏感性较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地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结论 支原体属药敏结果各地均不完全相同,对于支原体属感染应尽量做培养及药敏试验,为临床提供帮助.

    作者:易爱玲;刘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X线与CT表现对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的诊断

    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3例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的X线与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1病例1.1 病例1患者,女性,56岁,哮喘病史30年,1个月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喘憋,抗炎治疗无缓解,近1周加重并高热入院.检查:胸片两肺下野中外带可见斑片状模糊影,胸部CT两肺下叶可见斑片状阴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激素治疗好转.1周后复查CT两肺下叶病灶已吸收,同时右肺中上叶可见新的炎性病灶.病灶呈游走性分布特点,持续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病灶吸收,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韩华;王静;范岩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加强输血安全预防医院感染

    血液在采集、成分制备或保存过程中若被细菌污染可以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严重的感染,甚至会导致死亡.为了保证输血安全,应加强输血管理,科学合理用血,减少输血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检测儿童EB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EB病毒抗体在儿童临床EB病毒(EBV)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28例符合EB病毒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样本中VCA-IgM、EA-IgG、EBNA-IgG、VCA-IgG含量.结果 血浆VCA-IgM、EA-IgG、EBNA-IgG、VCA-IgG的检出率分别为84.65%、20.61%、25.88%、7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抗体以不同组合方式出现VCA-IgM阳性分类中,以VCA-IgM+VCA-IgG组合模式为多见,VCA-IgM阴性分类中,则以VCA-IgG+EBNA-IgG组合模式为多见;不同年龄段儿童VCA-IgM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感染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0~3岁.结论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EB病毒抗体对儿童EB病毒感染的明确具有早期、全面、快速等优点,适合临床检测.

    作者:汪光蓉;王强;凡瞿明;何兰;杜琴;蔡艳娟;毛明;张国元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及防护对策

    目的 探讨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咨询、查询医院感染上报登记资料的方式,分析2010年1-12月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暴露后处理措施及防护措施.结果 口腔科医务人员共计36人,发生职业暴露26人,发生率为72.22%;其中护士5人占19.23%,医师4人占15.38%,实习学生10人占38.46,技工6人占23.08%,保洁员1人占3.85%;工作年限<2年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人数多,占69.23%;26人中有23人(88.46%)为针刺伤和锐器伤,3人(11.54%)为黏膜接触;所有人暴露后均能够正确处理伤口,医院感染管理科均进行跟踪随访,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 应制定并健全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管理制度,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安全防护的意识,保障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

    作者:陈艳红;郝慧敏;刘颖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影响心血管介入室护士健康的因素与防护对策

    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如何做好介入室护士的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结合我院工作中的实际,心血管介入室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与防护对策总结如下.1 影响因素1.1 生物因素 介入室护士在手术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术后整理器械台上的各种穿刺针、导丝、刀片等,工作人员极易发生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危险因素.

    作者:张雪梅;任凤英;张慧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008-2010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流行状况和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至2010年医院感染率为2.06%,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占80.14%;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1.88%.结论 针对流行规律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王悦;史利克;张鲁涛;刘燕;王黎一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呋喃西林涂层尿管的制作方法及药物缓释效果研究

    目的 研制可预防尿路感染的呋喃西林洗脱可降解涂层硅橡胶导尿管(新型尿管).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呋喃西林为抗菌物质,使用浸涂提拉法制造尿管涂层;采用改良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呋喃西林浓度,评估新型尿管的药物缓释效果.结果 以374 nm为紫外检测波长,测得浓度为8.00、24.00、40.00、56.00、80.00 μg/ml呋喃西林溶液的色谱峰面积分别为3.6621×106、10.8524×106、18.3275×106、26.9443×106和36.6285×106,回归方程为:A=4.6464×105C-4.5961×104,r=0.9990,线性关系良好;以该法测得新型尿管涂层连续释放7d的色谱峰面积分别为29.673×105、23.562×105、16.851×10 5、14.524×105、9.562×105、7.395×105和4.231×105,药物释放曲线符合2阶多项式:y=38320×X2-720661×X+4×106,r=0.9969,药物释放的色谱峰面积及相对药物保留浓度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结论 以14d为界设计的尿管药物涂层缓释效果理想,有望用于预防短期留置尿管感染.

    作者:朱元元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血液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及其对策

    血液病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造血和免疫功能受到损害,故该病患者是医院感染暴露的高危人群.引起本病医院感染的原因很多,笔者将血液病房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相关因素及其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徐伟;付金香;毕菁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体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2011年9月132例确诊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未并发尿路感染的132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体耐药性.结果 感染组与对照组临床特点不尽相同,感染组患者甘油三酯、尿素氮、血肌酐及治疗天数水平为(2.0212±0.1783) mmol/L、(6.5290±0.3739)mmol/L、(88.7300±5.2610) μmol/L、(15.7600±2.2520)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检出的264株病原体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8.3%,感染组真菌及支原体属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与对照组检出的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66.7%,对亚胺培南、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较为敏感.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尿路感染病原体分布特点不同,且病原体耐药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未并发尿路感染患者.

    作者:秦晓刚;邵军;王淑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西安地区2010年度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 总结西安市2010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西安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07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383株,占68.92%,革兰阳性菌2857株,占26.6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67.95%和43.2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8.3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属;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5%和1.0%.结论 西安市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MRSA、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多药耐药非发酵菌仍然是耐药监测值得关注的病原菌.

    作者:徐修礼;陈潇;周珊;孙怡群;郝晓柯;张利霞;雷金娥;耿燕;朱建伟;晋新;孙明德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不同采样方法对抗酸杆菌阳性患者呼吸机管道消毒效果的评价

    目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越来越多.针对抗酸杆菌阳性患者呼吸机管道的消毒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观察不同采样方法对抗酸杆菌阳性患者呼吸机管道消毒效果的更为可靠评价.

    作者:葛莎莎;陈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手卫生管理前移与扩展对降低医院感染的作用

    笔者自2010年11月开始将手卫生管理前移至病房扩展到医院内所有接触患者的人员,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对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出院并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将实施手卫生管理前移和扩展前、后两年出院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对同期各类人员手卫生效果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总结.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氟氧头孢治疗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临床观察

    自2008年以来,对重型颅脑创伤和大型择期手术的住院患者应用氟氧头孢抗感染治疗248例,收到较满意效果,观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8年3月开始应用氟氧头孢治疗共248例,其中重型颅脑外伤135例,脑肿瘤89例,脑出血24例.

    作者:孙继勇;罗晓云;耿跃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与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95例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结果 老年组15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5例,感染率为29.2%,非老年组241例,发生医院感染17例,感染率为7.1%,老年组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医院感染的发生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有关;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2.9%.结论 老年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控制危险,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王丽敏;傅文安;张晓苹;秦月花;马阿火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常规培养方法分离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鉴定系统及K-B琼脂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5.5软件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930株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574株占61.7%,革兰阳性球菌234株占25.2%,真菌122株占13.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8.5%、10.3%;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19.8%、14.7%.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及细菌多药耐药是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临床上应根据体外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石岚;杨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