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体耐药性分析

秦晓刚;邵军;王淑敏

关键词:老年, 2型糖尿病, 尿路感染, 耐药性, 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2011年9月132例确诊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未并发尿路感染的132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体耐药性.结果 感染组与对照组临床特点不尽相同,感染组患者甘油三酯、尿素氮、血肌酐及治疗天数水平为(2.0212±0.1783) mmol/L、(6.5290±0.3739)mmol/L、(88.7300±5.2610) μmol/L、(15.7600±2.2520)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检出的264株病原体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8.3%,感染组真菌及支原体属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与对照组检出的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66.7%,对亚胺培南、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较为敏感.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尿路感染病原体分布特点不同,且病原体耐药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未并发尿路感染患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皮肤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并分析耐药菌株对皮肤感染患者抗菌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2009-2011年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4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黑马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9-2011年MRSA分别检出52、61、88株,检出率为45.2%、50.4%、53.7%,MRSA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对红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50.0%;耐药率在10.0%~50.0%的抗菌药物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对替考拉宁耐药率非常低,仅2.0%;未出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状态,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采取措施,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作者:田淑梅;张淑静;韩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构成及其特征.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37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统计性分析.结果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1.0%,脑积水分流术感染率为14.8%,居首位;前3位感染好发部位为肺部、颅内及切口,分别占40.5%、27.0%、21.1%,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以肺部、颅内及切口为主要部位,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在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葡萄球菌属为主;抗菌药物的应用使得耐药菌株有日益增多趋势.

    作者:朱宏伟;师蔚;王占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右肝叶部分切除术后腹腔脓肿迁延不愈1例报道

    1 病例患者,女性,29岁,车祸致气胸及肝脏破裂,当地医院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及右肝叶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发热,体温高39.1℃,腹腔引流管引出脓性液约30 ml/d,抗炎治疗至术后第30天,仍有发热.以右肝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收住我院.

    作者:闫俊凤;刘波;苗仲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基于PDCA循环的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

    PDCA循环法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即通过遵循P(plan计划)、D (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我院门诊手术室从2009年6月开始采用PDCA循环法加强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脑出血术后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中、重度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方法 统计320例脑出血术后中、重度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菌群构成,应用振动排痰机进行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中度意识障碍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肺部感染率分别为16.25%和3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重度意识障碍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8.75%和3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是中度及重度意识障碍肺部感染患者的常见病原菌,应用振动排痰机对中度意识障碍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促进痰液排出和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而对重度意识障碍的患者仍不能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甘燕玲;王新莉;徐伟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门诊医院感染的风险管理

    门诊是患者流动量大,病种复杂,极易造成患者之间、医患之间及其他健康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门诊医院感染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王子昱;沈桂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分布与耐药性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上海复星佰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BioFosun仪对2010年临床各科送检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年共分离出下呼吸道非发酵菌433株,检出率为54.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41.6%,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占30.5%、22.9%、2.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6%、19.4%、14.4%、18.3%;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头孢吡肟外,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较低的药物依次为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1%、12.1%;左氧氟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为10.0%、20.0%.结论 临床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前应重视病原学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同时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有关规定,尽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赵燕;赵俊平;刘剑俐;武春燕;付小蕾;刘志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20株SAU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送检的痰液(咽拭子)、脓液(分泌物)标本分离的SAU占全部的87.5%,其中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菌株数多,占49.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为46.7%;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MRSA 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为100.0%,而MSSA除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3.8%外,对其他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0%;SAU对万古霉素的敏感度为100.0%.结论 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耀军;王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体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2011年9月132例确诊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未并发尿路感染的132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体耐药性.结果 感染组与对照组临床特点不尽相同,感染组患者甘油三酯、尿素氮、血肌酐及治疗天数水平为(2.0212±0.1783) mmol/L、(6.5290±0.3739)mmol/L、(88.7300±5.2610) μmol/L、(15.7600±2.2520)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检出的264株病原体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8.3%,感染组真菌及支原体属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与对照组检出的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66.7%,对亚胺培南、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较为敏感.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尿路感染病原体分布特点不同,且病原体耐药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未并发尿路感染患者.

    作者:秦晓刚;邵军;王淑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医务人员填报的职业暴露登记表,分析191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共报告222人次职业暴露,其中护士150人次,医师47人次;暴露方式主要为锐器伤,占86.0%;暴露地点主要为手术室,占23.4%;78.5%的医务人员在锐器伤发生后能正确进行局部处理.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意识,督促医务人员认真执行标准预防.

    作者:张勤;朱华云;刘亮宝;谌科;黄春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轴节类医疗器械清洗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和改进轴节器械清洗方法,提高医疗器械灭菌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回收的1298件污染轴节器械随机分为试验组(使用自制的关节撑开架)和对照组(常规清洗法),对两种清洗效果进行试验观察.结果 试验组清洗合格率为98.9%;对照组清洗合格率为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14,P<0.01).结论 使用关节撑开架清洗轴节器械,提高了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洪梅;张秋英;柳国芳;孙迎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008-2010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流行状况和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至2010年医院感染率为2.06%,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占80.14%;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1.88%.结论 针对流行规律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王悦;史利克;张鲁涛;刘燕;王黎一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起搏器植入引起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的日益完善,起搏器的植入已成为预防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性猝死惟一有效手段.术后感染作为一个严重的且较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担,需要引起我们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

    作者:胡凤徐;郭瑞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X线与CT表现对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的诊断

    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3例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的X线与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1病例1.1 病例1患者,女性,56岁,哮喘病史30年,1个月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喘憋,抗炎治疗无缓解,近1周加重并高热入院.检查:胸片两肺下野中外带可见斑片状模糊影,胸部CT两肺下叶可见斑片状阴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激素治疗好转.1周后复查CT两肺下叶病灶已吸收,同时右肺中上叶可见新的炎性病灶.病灶呈游走性分布特点,持续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病灶吸收,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韩华;王静;范岩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化痰、扩张气道及营养支持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组疗程均为7~14 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分别为(7.72±2.68)×109/L、(11.52±2.85)×109/L(t=6.0689),C-反应蛋白分别为(25.49±6.81)、(41.75±7.65)mg/L(t=9.9263),降钙素原分别为(0.56±0.24)、(0.87±0.32)ng/ml (t=4.8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细菌总清除率达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085,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以作为临床推荐用药.

    作者:孙广信;赵美英;翟建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003-2010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变迁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变迁.方法 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2003-2010年共分离出病原菌6684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0.5%、20.9%、18.6%;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8年间病原菌总排名前7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真菌、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糖非发酵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在总病原菌的构成比例及种类均呈上升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70.82%,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生殖道、血液、痰,分别占27.85%、24.48%、24.24%;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 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条件致病菌(非发酵菌、真菌)成为主要病原菌,应加强监测,预防暴发流行.

    作者:尹辛大;马爽;国承杰;徐培军;王世富;张汝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手术室职业暴露20例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20例,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管理对策,旨在不断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钱跃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细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研究

    目的 研究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能够准确反映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DDD/(100人·d)对2006-2009年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同期常见致病菌耐药的变化趋势.结果 头孢地嗪的使用强度2006-2009年分别为7.81、7.66、2.92和0.84,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地嗪的耐药率也出现了相应的下降;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强度分别为3.92、3.55、3.40和0.90,2009年下降幅度较大,2009年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强度变化趋势与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的变化相一致;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作为主要预防性抗菌药物,其使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与主要致病菌对其耐药率的变化无一致性.结论 细菌耐药趋势与部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作者:戴滨;房德敏;王捷;吕鹏;周淼;乔红;王学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呋喃西林涂层尿管的制作方法及药物缓释效果研究

    目的 研制可预防尿路感染的呋喃西林洗脱可降解涂层硅橡胶导尿管(新型尿管).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呋喃西林为抗菌物质,使用浸涂提拉法制造尿管涂层;采用改良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呋喃西林浓度,评估新型尿管的药物缓释效果.结果 以374 nm为紫外检测波长,测得浓度为8.00、24.00、40.00、56.00、80.00 μg/ml呋喃西林溶液的色谱峰面积分别为3.6621×106、10.8524×106、18.3275×106、26.9443×106和36.6285×106,回归方程为:A=4.6464×105C-4.5961×104,r=0.9990,线性关系良好;以该法测得新型尿管涂层连续释放7d的色谱峰面积分别为29.673×105、23.562×105、16.851×10 5、14.524×105、9.562×105、7.395×105和4.231×105,药物释放曲线符合2阶多项式:y=38320×X2-720661×X+4×106,r=0.9969,药物释放的色谱峰面积及相对药物保留浓度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结论 以14d为界设计的尿管药物涂层缓释效果理想,有望用于预防短期留置尿管感染.

    作者:朱元元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2010年医院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及耐药特征,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病原菌培养及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结果 68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前5位,分别占38.8%、19.8%、17.4%、6.0%、4.1%;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大多数呈现多药耐药趋势,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达22.6%~51.2%.结论 临床医师应注重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耐药特征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王丽;马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