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群;王萍
目的 探讨姜黄素衍生物FM04体外抗淋菌的效果与机制.方法 应用K-B法检测40株淋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煮沸法提取菌株DNA,随机抽取增其中22株PCR扩TEM、tetM、erm和mefA基因;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初步判断FM04是否有抗菌作用,作用结果结合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分析FM04体外抗淋菌作用可能的机制.结果 淋菌的敏感性测定显示多药耐药现象明显;TEM、tetM的检出率均为77.3%,未检出erm和mefA 基因;FM04对8株淋菌的抑菌环直径均为10~13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姜黄素衍生物FM04具有体外抗淋菌作用,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前景;未发现其作用机制与淋菌耐药表型及基因型有关系.
作者:孙各琴;张秀明;朱涛;徐全中;卢兰芬;吴秀娟;冯雪琴;王结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和耐药现状.方法 用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华北石油总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26743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250 株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进行甲氧西林耐药性测定.结果 2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脓液、血液及尿液,分别占51.2%、31.6%、10.8%;主要来自烧伤科及儿科,占30.0%、22.4%;共检测出MRSA 115株,检出率为46.0%,烧伤科MRSA检出32株,检出率为42.7%,占总MRSA检出株数的27.8%;其中有73.0%为多药耐药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医院MRSA流行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定期对MRSA进行调查和监控,有助于了解医院MRSA流行及耐药性.
作者:田艳生;王文爱;崔幸琨;李红光;杨宝财;张卫;王江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血液肿瘤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5678例出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07例、692例次,感染率为10.69%、例次感染率为12.19%;感染部位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为前3位,占全部医院感染的86.13%;两年共分离401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8株,占49.38%,革兰阳性球菌57株,占14.21%,真菌146株,占36.41%;铜绿假单胞菌对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50.00%,而鲍氏不动杆菌虽然检出株数少,但耐药率较高,除美罗培南外,对所检测的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呈上升趋势,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定期对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庆;王化芬;许会彬;陈国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评估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医院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50例患者,分为卡泊芬净及伊曲康唑两组,每组25例,卡泊芬净组给予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伊曲康唑组给予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持续至体温恢复正常后5d或疗程达14 d或连续痰涂片阴性后3d;对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卡泊芬净和伊曲康唑在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中,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后发现,卡泊芬净较伊曲康唑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结论 在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卡泊芬净较伊曲康唑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患者耐受性更好,是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于文征;王学霞;孙建荣;陈绍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恶性腹水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和鉴定PAE,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5株PAE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腹水标本;其中痰液占42.44%,腹水占20.49%;PAE泛耐药株检出12株,检出率为5.85%;PAE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敏感率为81.45%~93.66%,而PAE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显示出很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52.68%~96.58%.结论 临床医师应根据PAE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PAE感染,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诊疗操作过程中出现医源性感染.
作者:徐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由于受地域、职业、专业、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我院内科护士发生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风险程度也相应增加,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内科护士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笔者对内科护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1 危险因素1.1 社会环境因素 据相关部门调查,我市为HIV感染患者高发区,加上该病传染源的隐蔽性和保护性因素,导致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相对增多.
作者:徐惠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的鉴定,纸片扩散法(K-B法)做药敏试验,用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的775株大肠埃希菌,来自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主要以痰液、尿液及脓液标本为主,分别占43.1%、28.8%及11.5%;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63.7%;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对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曲南耐药率均>60.0%,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部分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作者:张淑青;王贺永;李宏芬;张树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医院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纸片琼脂扩散试验对153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6月医院住院患者共中分离鲍氏不动杆菌153株,主要来自痰标本,占88.89%,主要引起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高,达72.55%,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60.78%,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45.10%、37.25%和33.99%;而对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20.0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以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常见;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高.
作者:侯利剑;梁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Auto Cyte PREP(LCT)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198例体检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作液基薄片细胞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2001年TBS诊断标准,阳性诊断包括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结果 3198例受检者中,2283例检出感染性病变,检出率为71.39%;特异性炎症中,感染假丝酵母菌76例,感染率为2.38%,滴虫感染15例,感染率为0.47%,疱疹病毒感染5例,感染率为占0.16%,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98例,感染率为3.06%,尖锐湿疣15例,感染率为占0.47%;轻、中度炎症、假丝酵母菌属、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在30~39岁的人群高,其次是40~49岁的人群,重度宫颈炎则是40~49岁的人群高,其次是30~39岁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SCUS、LSIL、HSIL的检出率在40~49岁的人群高,其次是30~39岁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CC检出8例,检出率为0.25%.结论 宫颈感染病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多集中在30~49岁的人群;LCT检查对于宫颈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积极预防的作用.
作者:朱明范;陈慧;何红;许仰;吴丽萍;曾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我院供应室不同洗手方法的效果,为今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随机选择本科护士、护工、消毒员、工人共计60名,进行手卫生的培训、洗手方法的指导,然后分别使用常规洗手法、试验洗手法,并均在工作人员手部涂有污染物.
作者:刘敏;曹华;尹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上海复星佰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BioFosun仪对2010年临床各科送检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年共分离出下呼吸道非发酵菌433株,检出率为54.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41.6%,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占30.5%、22.9%、2.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6%、19.4%、14.4%、18.3%;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头孢吡肟外,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较低的药物依次为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1%、12.1%;左氧氟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为10.0%、20.0%.结论 临床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前应重视病原学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同时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有关规定,尽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赵燕;赵俊平;刘剑俐;武春燕;付小蕾;刘志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机采血小板护理风险是指采血护士从献血者招募登记、血液采集、到献血后服务的整个环节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护理危险.机采血小板护理风险或隐患一旦发展成为事故,给献血者带来损失,而采血护士也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承担法律责任.笔者通过对中心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过程中出现的机采异常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修订和完善机采血小板过程管理制度和细则提供依据.
作者:张杰;周倩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笔者自2010年11月开始将手卫生管理前移至病房扩展到医院内所有接触患者的人员,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对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出院并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将实施手卫生管理前移和扩展前、后两年出院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对同期各类人员手卫生效果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总结.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聚氨酯水凝胶敷贴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PICC置管后不应用聚氨酯水凝胶,观察组行PICC置管后预防性使用聚氨酯水凝胶敷贴5~7 d.结果 观察组32例患者中,仅两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6.25%,而对照组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观察组两例患者均为Ⅰ级机械性静脉炎,对照组7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P<0.01);观察组两例患者均为轻度疼痛;对照组1例为中度、7例为重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P<0.01).结论 PICC置管后预防性使用聚氨酯水凝胶敷贴可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周亚红;赵颜珍;赵丹;李谦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常见原因.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AAD发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已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艰难梭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约占正常人肠道菌的3.0%,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其致病因子是艰难梭菌毒素A和B,确诊需要检测粪便中细胞毒素.
作者:李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2010年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结果 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1.26%,其中2008-2010年分别为1.75%、1.22%、0.77%;发生医院感染87例,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59.77%,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眼部14.94%、切口9.19%、皮肤8.04%、胃肠道4.59%、脐部3.44%.结论 加强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制度,落实母婴同室的健康教育、空气消毒及医疗用品的消毒隔离措施,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基础护理,可以降低母婴同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董翠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门诊是患者流动量大,病种复杂,极易造成患者之间、医患之间及其他健康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门诊医院感染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王子昱;沈桂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监测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监测2010年1-12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情况,分析常见的危险因素和致病菌.结果 共监测符合条件的ICU住院患者141例,发生VAP 45例,感染率为31.9%,日感染发生率为24.9‰;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9.1%,真菌次之,占14.5%;革兰阳性菌占6.4%.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通过目标性监测,可以及时寻找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VAP的发病率.
作者:杨雅红;陆丽红;吴小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231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统计和ESBLs基因分析.结果 尿液、痰液为主要标本来源,占43.29%、22.0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85.28%)等多数β-内酰胺类、环丙沙星(75.76%)等氟喹诺酮类、庆大霉素(52.38%)等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4.33%)等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他唑巴坦(6.93%)等含他唑巴坦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CTX-M型、TEM型、SHV型耐药基因均可见,CTX-M型多见,可见复合基因.结论 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高,应根据药敏及耐药基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林;赖小美;郭有能;方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消毒灭菌方法.方法 对环氧乙烷灭菌法和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法两种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灭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灭菌后活检钳均未检出细菌,合格率为100.0%,均达到灭菌效果;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后的活检钳在取用和使用时污染率为30.00%,独立纸塑包装低温环氧乙烷灭菌未发生污染,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应首选独立纸塑包装低温环氧乙烷灭菌法灭菌;对于未配备环氧乙烷灭菌器且活检钳不耐高温则可选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作者:王霞云;吴铁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