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0年感染科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赵学群;王萍

关键词: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感染科病历93份,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有88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感染所患疾病主要是肺炎,占72.73%,其次是气管、支气管炎,占4.55%;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西药费用的59.62%,平均每例患者的日均抗菌药物费用为479.43元;254例次有用药指征,占100.00%;调查共涉及抗菌药物13类43种,使用较多的前3类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使用频次前5种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美罗培南;254例次应用抗菌药物病例中,符合用药指南的有201例次,符合率为79.13%;有相应的病原学检查的有145例次,送检率为57.09%;联合用药为58.27%;药物不良反应有4例次.结论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感染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频繁换药、药敏试验等方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提高临床医师的用药水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231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统计和ESBLs基因分析.结果 尿液、痰液为主要标本来源,占43.29%、22.0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85.28%)等多数β-内酰胺类、环丙沙星(75.76%)等氟喹诺酮类、庆大霉素(52.38%)等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4.33%)等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他唑巴坦(6.93%)等含他唑巴坦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CTX-M型、TEM型、SHV型耐药基因均可见,CTX-M型多见,可见复合基因.结论 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高,应根据药敏及耐药基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林;赖小美;郭有能;方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在提升多药耐药菌管理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 提高多药耐药菌管理质量.方法 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多药耐药菌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分析、信息反馈、交流功能.结果 2009年病原学送检率为65.04%,2010年为85.05%;2009年多药耐药菌隔离情况全院检查平均得分为75分、2010年为92分.结论 提高病原学送检率是做好多药耐药菌管理的前提;实时、动态进行多药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能为切实落实各项隔离措施提供保障;加强多药耐药管理可使抗菌药物治疗更规范.

    作者:梅卫玲;傅政;杨永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不同漱口液对口腔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含漱液对肿瘤、血液病患者放(化)疗后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 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国际标准菌株ATCC 10231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采用0.5%聚维酮碘溶液、0.02%醋酸氯己定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0.1%西吡氯铵含漱液,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观察4种漱口液的抑菌效果.结果 不同漱口液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有不同的抑菌效果,0.5%聚维酮碘溶液的抑菌率为99.92%、0.02%醋酸氯己定溶液的抑菌率为97.41%、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的抑菌率为99.91%、0.1%西吡氯铵含漱液抑菌率为80.38%,0.5%聚维酮碘溶液与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该两种漱口液分别与0.02%醋酸氯己定溶液、0.1%西吡氯铵含激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试验组4种漱口液对白色假丝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0.5%聚维酮碘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的抑菌效果明显;临床上行口腔护理时,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漱口液,正确掌握含漱的时间、方法及含漱的间隔时间是提高口腔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国权;徐丽丽;李丹;吴琼;何君;翟红岩;范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基于PDCA循环的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

    PDCA循环法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即通过遵循P(plan计划)、D (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我院门诊手术室从2009年6月开始采用PDCA循环法加强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艰难梭菌感染治疗进展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常见原因.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AAD发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已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艰难梭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约占正常人肠道菌的3.0%,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其致病因子是艰难梭菌毒素A和B,确诊需要检测粪便中细胞毒素.

    作者:李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右肝叶部分切除术后腹腔脓肿迁延不愈1例报道

    1 病例患者,女性,29岁,车祸致气胸及肝脏破裂,当地医院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及右肝叶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发热,体温高39.1℃,腹腔引流管引出脓性液约30 ml/d,抗炎治疗至术后第30天,仍有发热.以右肝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收住我院.

    作者:闫俊凤;刘波;苗仲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监测与分析

    目的 通过监测,统计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治疗和有效做好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2010年4月-2011年4月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例,对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调查分析与统计.结果 从医院感染病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27株,前5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及铜绿色假单胞菌,分别占16.69%、11.39%、10.63%、7.21%及7.02%;病原菌与感染部位分布中,下呼吸道分离出437株,占82.92%,其次为泌尿道分离出32株,占6.07%.结论 加强危重患者管理,进行科学监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赵文英;王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纸片琼脂扩散试验对153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6月医院住院患者共中分离鲍氏不动杆菌153株,主要来自痰标本,占88.89%,主要引起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高,达72.55%,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60.78%,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45.10%、37.25%和33.99%;而对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20.0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以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常见;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高.

    作者:侯利剑;梁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检测儿童EB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EB病毒抗体在儿童临床EB病毒(EBV)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28例符合EB病毒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样本中VCA-IgM、EA-IgG、EBNA-IgG、VCA-IgG含量.结果 血浆VCA-IgM、EA-IgG、EBNA-IgG、VCA-IgG的检出率分别为84.65%、20.61%、25.88%、7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抗体以不同组合方式出现VCA-IgM阳性分类中,以VCA-IgM+VCA-IgG组合模式为多见,VCA-IgM阴性分类中,则以VCA-IgG+EBNA-IgG组合模式为多见;不同年龄段儿童VCA-IgM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感染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0~3岁.结论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EB病毒抗体对儿童EB病毒感染的明确具有早期、全面、快速等优点,适合临床检测.

    作者:汪光蓉;王强;凡瞿明;何兰;杜琴;蔡艳娟;毛明;张国元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易发生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流行,如何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1 医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状临床上滥用抗菌药物表现为无指征或指征不明用药、预防用药;术前用药过早或术后用药>24 h;抗菌药物超量使用,疗程过长;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缺乏依据甚至三联、四联使用;盲目选用昂贵新品种或进口抗菌药物;超短期应用或频繁更换品种;不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仅凭经验用药.

    作者:戴攀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导管相关性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还增加了住院费用,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其相关预防措施:1 医护人员的教育教育和培训医护工作者如何置管与护理,有经验的医师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韩璐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与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95例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结果 老年组15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5例,感染率为29.2%,非老年组241例,发生医院感染17例,感染率为7.1%,老年组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医院感染的发生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有关;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2.9%.结论 老年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控制危险,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王丽敏;傅文安;张晓苹;秦月花;马阿火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CI)的相关性,寻求其预防治疗方法.方法 将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CI组,与同期18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两组均利用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并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目、性质及颈动脉内径、血脂及血黏度,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Hp检查阳性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比较,CI组180例患者Hp阳性98例,阳性率为54.4%,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140例,检出率为77.8%;对照组180例患者Hp阳性45例,阳性率为25%,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58例,检出率32.2%;两组比较C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两组颈动脉超声、血脂检查、血黏度比较,CI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Hp感染率较高,Hp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赵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伏立康唑治疗非移植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非移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首次使用伏立康唑单药治疗IFI的156例血液病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94.9%)为单一部位感染,以肺部(77.7%)为常见,另有8例患者为播散性真菌感染;76.9%的患者存在≥2个高危因素;确诊4例(2.6%),临床诊断45例(28.8%),拟诊107例(68.6%);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有效率为59.2%;拟诊患者中治疗成功率为78.5%;开始治疗后6周生存率为85.9%,12周生存率为80.8%;停药率为3.2%.结论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率高,耐受性良好.

    作者:黄蓓晖;李娟;李滢;商京晶;刘俊茹;陈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体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2011年9月132例确诊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未并发尿路感染的132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体耐药性.结果 感染组与对照组临床特点不尽相同,感染组患者甘油三酯、尿素氮、血肌酐及治疗天数水平为(2.0212±0.1783) mmol/L、(6.5290±0.3739)mmol/L、(88.7300±5.2610) μmol/L、(15.7600±2.2520)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检出的264株病原体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8.3%,感染组真菌及支原体属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与对照组检出的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66.7%,对亚胺培南、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较为敏感.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尿路感染病原体分布特点不同,且病原体耐药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未并发尿路感染患者.

    作者:秦晓刚;邵军;王淑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高危地区内科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对策

    由于受地域、职业、专业、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我院内科护士发生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风险程度也相应增加,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内科护士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笔者对内科护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1 危险因素1.1 社会环境因素 据相关部门调查,我市为HIV感染患者高发区,加上该病传染源的隐蔽性和保护性因素,导致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相对增多.

    作者:徐惠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加强输血安全预防医院感染

    血液在采集、成分制备或保存过程中若被细菌污染可以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严重的感染,甚至会导致死亡.为了保证输血安全,应加强输血管理,科学合理用血,减少输血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008-2010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流行状况和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至2010年医院感染率为2.06%,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占80.14%;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1.88%.结论 针对流行规律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王悦;史利克;张鲁涛;刘燕;王黎一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评估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医院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50例患者,分为卡泊芬净及伊曲康唑两组,每组25例,卡泊芬净组给予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伊曲康唑组给予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持续至体温恢复正常后5d或疗程达14 d或连续痰涂片阴性后3d;对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卡泊芬净和伊曲康唑在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中,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后发现,卡泊芬净较伊曲康唑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结论 在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卡泊芬净较伊曲康唑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患者耐受性更好,是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于文征;王学霞;孙建荣;陈绍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ICU护士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药物预防措施执行的依从性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药物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方法 参照文献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广东省6所二级以上医院的101名ICU护士,内容包括对预防措施的认知程度,非药物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不执行的原因.结果 31.7%自觉VAP预防知识足够,95.0%认为预防措施有效;对VAP预防措施总的依从率是77.0%;工龄≥5年与<5年的护士依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加强ICU护士VAP预防知识的培训和开展循证实践,补充ICU的人力配备,提升感染预防和控制理念,有效执行VAP预防措施.

    作者:陈玉平;李星;鲁玫;杨凤玲;李君;甘华秀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