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赵丽敏;马利军;吴纪珍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老年患者
摘要: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0年12月医院老年临床医学部呼吸内科诊断为VAP并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0例老年VAP患者检出病原菌40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各分离出17、8、8株,分别占42.5%、20.0%、20.0%;40例患者中,痊愈11例、显效15例、进步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5.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VAP患者有效且安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泌尿生殖道患者支原体属感染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患者解脲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感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试验数椐.方法 对557例泌尿生殖道患者进行支原体属培养鉴定及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557例患者中,支原体属阳性350例,阳性率为62.84%;Uu、Mh及Uu+ 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8.53%、2.87%及1.44%,男性感染率为43.17%,女性感染率为76.36%;支原体属对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的是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加替沙星、甲砜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培氟沙星;药物敏感性较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地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结论 支原体属药敏结果各地均不完全相同,对于支原体属感染应尽量做培养及药敏试验,为临床提供帮助.

    作者:易爱玲;刘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与分析

    目的 探讨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11年1-3月564份清洁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按事先设计的表格进行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431例、451例次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4%,例次使用率为80.0%,平均用药时间3.5d;术后<24 h停药32例,占7.4%;切开皮肤前30 min~2 h给药的351例,占81.4%;使用青霉素类196例次,占43.4%,第一、二代头孢菌素147例次,占32.6%,三代头孢菌素的21例次,占4.7%;单一用药421例,占97.6%.结论 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用药在抗菌药物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疗程均存在不合理现象,提示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炜;葛孟华;屠传建;蒋晓霞;金玲玲;罗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医务人员填报的职业暴露登记表,分析191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共报告222人次职业暴露,其中护士150人次,医师47人次;暴露方式主要为锐器伤,占86.0%;暴露地点主要为手术室,占23.4%;78.5%的医务人员在锐器伤发生后能正确进行局部处理.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意识,督促医务人员认真执行标准预防.

    作者:张勤;朱华云;刘亮宝;谌科;黄春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007-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 评价2007-2011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5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由2007年的4.51%降至2011年的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日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07年的56.47%降至2011年的4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作者:张红梅;李永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起搏器植入引起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的日益完善,起搏器的植入已成为预防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性猝死惟一有效手段.术后感染作为一个严重的且较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担,需要引起我们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

    作者:胡凤徐;郭瑞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轴节类医疗器械清洗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和改进轴节器械清洗方法,提高医疗器械灭菌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回收的1298件污染轴节器械随机分为试验组(使用自制的关节撑开架)和对照组(常规清洗法),对两种清洗效果进行试验观察.结果 试验组清洗合格率为98.9%;对照组清洗合格率为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14,P<0.01).结论 使用关节撑开架清洗轴节器械,提高了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洪梅;张秋英;柳国芳;孙迎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009-2010年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所有标本严格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NC31复合板完成.结果 2009-2010年分离革兰阴性杆菌2942株,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2.7%、11.7%、15.8%、14.9%;前3种细菌对亚胺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后者对该药耐药率>65.0%.结论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高且耐药性严重;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琳;童小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阿德福韦酯序贯治疗HBV-DNA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序贯治疗HBV-DNA阴性(拉米夫定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转阴性慢乙型肝炎患者60例,分为A组30例(继续拉米夫定治疗)、B组30例(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动态观查患者血清HBV-DNA、HBeAg/HBeAb、肝功能和病毒变异.结果 A组HBV-DNA 阴性率在48、96、144周时分别为90.0%、83.3%、73.3%;B组分别为93.3%、86.7%、76.7%,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HBeAg阴转率或(和)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相似,ALT复常率也相似;A组有4例出现YMDD变异,B组无YMDD变异,仅有1例针对ADF耐药的基因位点变异.结论 对于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转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继续使用拉米夫定或用阿德福韦酯序贯治疗均有相似的治疗效果.

    作者:万学发;吕青青;王莉;万秭新;毛卫华;叶平胜;张黎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脑出血术后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中、重度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方法 统计320例脑出血术后中、重度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菌群构成,应用振动排痰机进行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中度意识障碍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肺部感染率分别为16.25%和3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重度意识障碍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肺部感染率分别为28.75%和3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是中度及重度意识障碍肺部感染患者的常见病原菌,应用振动排痰机对中度意识障碍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促进痰液排出和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而对重度意识障碍的患者仍不能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甘燕玲;王新莉;徐伟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恶性腹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恶性腹水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和鉴定PAE,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5株PAE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腹水标本;其中痰液占42.44%,腹水占20.49%;PAE泛耐药株检出12株,检出率为5.85%;PAE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敏感率为81.45%~93.66%,而PAE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显示出很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52.68%~96.58%.结论 临床医师应根据PAE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PAE感染,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诊疗操作过程中出现医源性感染.

    作者:徐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慢性骨髓炎感染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前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在我国多数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因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而造成;80年代以后,源于开放性损伤者逐年增多,其原因主要为:(1)开放性创伤:尤以高能量创伤增加,除骨折外,多合并软组织损伤,易形成骨内感染.(2)医源性感染:金属物插入骨内,如人工关节置换术等,从而引起骨内感染.

    作者:付慕勇;李海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机采血小板护理风险是指采血护士从献血者招募登记、血液采集、到献血后服务的整个环节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护理危险.机采血小板护理风险或隐患一旦发展成为事故,给献血者带来损失,而采血护士也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承担法律责任.笔者通过对中心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过程中出现的机采异常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修订和完善机采血小板过程管理制度和细则提供依据.

    作者:张杰;周倩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ICU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ICU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490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490例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0例,感染率为10.20%,其中医院内获得性肺炎30例、消化道感染10例、泌尿道感染6例、其他4例;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年龄大、创伤性诊疗操作多、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高、抑酸剂、激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

    作者:吴先龙;李宁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血液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及其对策

    血液病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造血和免疫功能受到损害,故该病患者是医院感染暴露的高危人群.引起本病医院感染的原因很多,笔者将血液病房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相关因素及其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徐伟;付金香;毕菁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西安地区2010年度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 总结西安市2010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西安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07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383株,占68.92%,革兰阳性菌2857株,占26.6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67.95%和43.2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8.3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属;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5%和1.0%.结论 西安市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MRSA、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多药耐药非发酵菌仍然是耐药监测值得关注的病原菌.

    作者:徐修礼;陈潇;周珊;孙怡群;郝晓柯;张利霞;雷金娥;耿燕;朱建伟;晋新;孙明德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临床药师对甲状腺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研究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普外科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 分别抽取干预前(2010年1-6月)、干预后(2010年7-12月)医院普外科甲状腺手术患者病历各80份(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各占50.00%),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明显改善,药物选择合理率由干预前的11.25%提高至83.75%,用法用量正确率由58.75%提高至72.5%,给药时机正确率由0提高至51.76%,术后用药时间合理率由18.75%提高至75.00%.结论 临床药师对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是可行和有效的,合理的干预可以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有效、安全、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隋忠国;赵晖;毕晓林;于良生;赵振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提高集束治疗依从性对ICU患者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提高ICU患者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依从性的方法,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ICU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的患者分为培训前、后两组,比较培训前、后集束治疗24 h依从性的差异,包括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红细胞压积、气道内平台压、血糖控制,比较不同依从性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证(MODS)发生率以及<1个月病死率.结果 培训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红细胞压积、气道内平台压及血糖控制的依从性分别为61.67%、73.33%、93.33%及80.00%,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从性高提高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分别为(110.4±59.4)h、(16.4±10.5)d,患者MODS发生率及<1个月病死率也明显减低,分别为30.00%、38.33%.结论 通过对医护人员的系统培训,提高ICU患者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的依从性,同时降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作者:周森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和耐药现状.方法 用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华北石油总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26743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250 株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进行甲氧西林耐药性测定.结果 2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脓液、血液及尿液,分别占51.2%、31.6%、10.8%;主要来自烧伤科及儿科,占30.0%、22.4%;共检测出MRSA 115株,检出率为46.0%,烧伤科MRSA检出32株,检出率为42.7%,占总MRSA检出株数的27.8%;其中有73.0%为多药耐药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医院MRSA流行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定期对MRSA进行调查和监控,有助于了解医院MRSA流行及耐药性.

    作者:田艳生;王文爱;崔幸琨;李红光;杨宝财;张卫;王江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3种消毒方法对石膏模型表面硬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3种消毒方法对口腔石膏模型表面硬度的影响.方法 制作圆柱体金属模具,硅橡胶取模,分别灌注熟石膏、硬石膏和超硬石膏模型,分别用3种消毒方法对其消毒,包括微波加热、高温高压及紫外线照射,消毒后测定其表面硬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微波加热及紫外线照射对3种石膏模型消毒后,表面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温高压消毒处理后的熟石膏组、硬石膏组、超硬石膏组的表面硬度分别为(3.70±0.25)、(4.46±0.30)、(4.93±0.85)Pa,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微波加热及紫外线照射对石膏模型消毒后,在表面硬度方面对模型无明显影响.

    作者:曹明国;吴世莲;陆林侦;查光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高危地区内科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对策

    由于受地域、职业、专业、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我院内科护士发生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风险程度也相应增加,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内科护士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笔者对内科护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1 危险因素1.1 社会环境因素 据相关部门调查,我市为HIV感染患者高发区,加上该病传染源的隐蔽性和保护性因素,导致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相对增多.

    作者:徐惠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