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应用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付会;张近波;许国斌;张小乐;董美平;朱金强;史朝红;鄢来超;曹烈祥;吴仙丹;董志兵;王文龙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肺部感染, 评分, 氯己定
摘要: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单独应用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且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6分的患者随机分为氯己定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0.12%氯己定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入院48、72 h的CPIS为(5.4±0.8)、(5.6±0.6)分,氯己定组分别为(4.9±0.7)、(5.0±1.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时对照组与氯己定组患者CP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单独应用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模式,回顾性分析128例ICU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差异有显著性因素进一步采用逐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确定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8例患者中,发生VAP41例,发生率32.0%,呼吸机通气时间1~57 d;VAP患者中死亡15例,病死率为3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连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联合用药、插管次数与持续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均为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差异有显著性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连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插管次数与持续时间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的使用、科学有效地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玲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多药耐药菌隔离标识设计在临床中的应用

    近年来,多药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我院自制多种接触隔离标识,在临床应用方法如下.1 接触隔离标识牌的制作方法1.1材料塑料卡:长20 cm,宽15 cm淡蓝色的长方形双面塑封的卡片,隔离标识正面的左方是一位护士温馨提示:请洗手,右方是接触隔离的六个措施并配以图案:手卫生、器械专用、密封废弃物、戴手套、穿隔离衣、护目镜.在标识牌的反面是接触传播的防护措施:(1)患者应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同一室.

    作者:杨成秀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产褥感染的全身表现主要为发热,可高达>39℃,并伴有疼痛及恶露异常.严重的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经治疗无效有可能切除子宫,导致患者再也不能生育.因此,掌握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积极进行治疗和预防是减少和控制产褥感染的关键.

    作者:朱慧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广州地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同源性,为临床预防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多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非重复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13株,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REP-PCR)技术以及DiversiLab细菌同源性分析技术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13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1.5%、亚胺培南75.2%、美罗培南73.5%、头孢哌酮/舒巴坦69.0%,对其他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喏酮类等抗菌药物均显示出高水平的耐药,耐药率为80.0%~100.0%;REP-PCR将113株鲍氏不动杆菌分为4组基因型(A~D),其中A型62株,为主要的流行型别,分别为A1型31株、A2型12株、A3型10株、A4型9株;B型29株分别为B1型18株、B2型11株;C型19株分别为C1型11株、C2型8株;D型3株.结论 广州地区多药耐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且大多数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作者:苏丹虹;范修敬;管婧;余琳;张丽梅;卓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感染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对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9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50例,感染率为16.9%;共检出6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37株,占57.8%,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32.8%,真菌6菌株,占9.4%;肥胖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高,为24.1%,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率较无糖尿病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Dukes分期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伤口感染与患者体质肥胖、糖尿病及Dukes分期有重要关系,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作者:戴闯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2月-2011年7月血液病伴发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住院患儿10例,所有患儿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伏立康唑针每次7 mg/kg,静脉滴注,1次/12 h,10~14 d后改用伏立康唑片剂,剂量不变,口服1次/12 h,总疗程4~8周;根据临床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0例患儿中,9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0.0%,治疗有效的9例患儿从症状及体征上判定临床有效的时间为2~5 d;伏立康唑治疗过程中两例发生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20.0%.结论 伏立康唑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可作为儿童血液病伴发肺曲霉菌感染的一线用药,高效而安全.

    作者:周海霞;李原;钱江潮;王菊香;方希敏;黄珍;曾炜炜;陈敏;徐智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医院污水处理与管理

    医院污水是指医院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向自然环境或城市污水管道排放的污水.由于医院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大肠埃希菌等及各种病毒,如不严格消毒净化处理,将会严重污染生活环境,危害生命健康,成为疫病感染扩散新的传播途径.

    作者:乔宏;王姝;刘秀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专项治理前后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医院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并对其合理性做出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12月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200例外科清洁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为调查对象,以专项治疗时间为界,2011年1-6月为A组,2011年7-12月为B组,各100例,比较两组用药指征、用药时机、药物的选择等指标.结果 B组患者中有56例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用药指征合理比例为91.07%,高于A组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抗菌药物用量合理者比例为100.00%,高于A组的92.00%(P<0.05);B组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比例为75.00%,高于A组的23.00% (P<0.05);B组用药天数(1.5±0.4)d,明显低于A组的(4.5±1.4)d(P<0.05);B组联合用药率为3.57%,低于A组的87.00%(P<0.05);B组选用多的药物为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克林霉素,2~3次/d给药,符合药动学、药效学规律及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品种选择的要求.结论 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合理率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秦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胃癌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胃癌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对2008年6月-2010年12月胃癌手术后280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0例胃癌术后患者中,切口感染30例,感染率为10.71%;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0.0±4.2)d,未感染者(18.0±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全胃切除手术感染率为20.00%,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感染率为5.29%;年龄>65岁、肥胖、营养差、手术使用电刀、围手术期未应用抗菌药物者切口感染率高(P<0.05),术前吸烟、由助手缝合者切口感染率高(P<0.01).结论 改善患者营养、术前预防抗菌治疗、术后避免剧烈咳嗽、关腹前切口清创、提高手术医师的水平、尽量避免开腹时使用电刀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作者:刘秀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2011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NCCLS 2004年标准判读结果,用双相纸片法进行产ESBLs菌株确证.结果 从各种标本分离到3390株革兰阴性杆菌,检出340株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10.0%,其中大肠埃希菌218株、肺炎克雷伯菌122株,分别占64.1%、35.9%;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0%,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为29.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0%;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氨曲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5%、78.5%,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3.8%、24.2%、26.2%;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分别为69.0%、69.0%、73.3%.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显著,碳青霉烯类仍是目前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产ESBLs菌株以大肠埃希菌多见;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逐渐升高,应引起注意.

    作者:毕晓宏;刘春江;夏涵;府伟灵;黄君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新发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期的采供血预防控制对策

    目的 分析新发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期采供血及血液制品等方面的血液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对采供血机构在新发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期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尤其在献血宣传、献血员管理、血站人员培训、血液制品管理等重点环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新发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期间血液安全保障中对于感染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尚存在诸多不足,应从多个方面着手提高血液保障水平,降低血液感染风险.结论 改进与完善新发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期间血液保障管理体系,对大限度降低输血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轩;黎儒青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综合医院门诊急诊手术室管理与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工作,随着医疗技术迅猛发展,高科技、新技术的引进,质量安全面临风险越来越大.综合医院急诊手术量大、病种复杂、群体外伤及感染性伤口多等,因此,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控制门诊急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朱莹;马勇智;杨爱华;彭国华;丁小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腹膜透析中腹膜炎的防治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系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透析材料、方法不断改进,使CAPD过程中发生腹膜感染的概率大为降低,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并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停止治疗.现总结我科室6年来防治腹膜透析感染的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吕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435例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针对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掌握其感染特点,以便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方法 分析医院感染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收治患者12 424例,发生医院感染435例,感染率为3.5%,其中手术患者共386例,占88.7%;化疗患者49例,占11.3%;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道、盆/腹腔、皮肤/切口,分别占49.2%、29.7%、11.3%;共分离出病原菌34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94株,革兰阴性杆菌118株,真菌28株.结论 重视并减少妇科肿瘤患者的易感染因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邵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研究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临床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3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25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资料,研究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并比较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使用钢板、是否遗留死腔、清创时间、入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25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57例,感染率为22.8%,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的平均年龄为(46.24±11.31)岁,大于非感染组的(37.43±10.11)岁;感染组钢板使用率为66.7%,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15.5%;感染组中遗留死腔比例为26.3%,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10.9%;而感染组的平均清创时间为(7.25±1.31)h,长于非感染组的(4.10±1.11)h.结论 年龄大、术中使用钢板、遗留死腔、清创时间长等是四肢开放性骨折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应注意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防范感染的发生.

    作者:韩小松;向柄彦;陈炎城;李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麻醉机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针对麻醉机细菌污染与手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分别使用环氧乙烷与含氯消毒液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消毒处理后的效果,分析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采用环氧乙烷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消毒处理后,经细菌培养检验,附着在机体及其配件上菌株阳性率为1.67%,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过的麻醉机及其配件阳性率为1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675,P<0.01).结论 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规范消毒处理对降低应用麻醉机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有重要价值.

    作者:俞国灿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宫颈疾病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分析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疾病发生的关系,为宫颈疾病的预防及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福建省仙游县妇幼保健院2006年7月-2011年6月60例不同类型宫颈疾病患者HPV的感染情况,结合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60例宫颈病变患者中宫颈炎37例,HPV感染率为29.7%;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例,其中CINⅠ10例、CINⅡ7例、CINⅢ6例,感染率分别为60.0%、71.4%、83.3%,中高度CIN( CINⅡ、CINⅢ)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和宫颈炎(P<0.05).结论 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与HPV感染有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率明显增高,HPV检测可用于宫颈疾病的筛查及治疗后的随访.

    作者:蔡色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神经外科病房多药耐药菌感染管理及控制措施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病房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情况并提出护理预防控制措施,保证医疗安全.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1年9月神经外科病房68例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共分离71株病原菌,主要来自痰标本,占71.9%,其次为尿标本,占15.5%;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及管理,多药耐药菌感染能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结论 加强MDROs感染患者的监测,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护理措施,对神经外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李晓微;朱丽娟;巴华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2006-2010年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为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微量稀释法检测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1394株鲍氏不动杆菌,2006-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检出170、378、188、294、364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上升;泛耐药株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2007年未分离出泛耐药菌株,2008年为4.3%、2009年为23.5%、2010年为11.5%.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明显升高,且有继续上升趋势,泛耐药菌株逐年增加,应加强感染的预防控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赵学群;杨文杰;陶家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神经外科暴发的调查

    目的 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PAE)下呼吸道感染医院暴发原因及控制措施,探求引起多药耐药PAE感染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PAE感染患者以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辅以环境监测及细菌鉴定.结果 该次PAE医院感染暴发主要以消毒不严格的螺纹管及雾化管道所致,呼吸机螺纹管及雾化管道PAE检出率为100.0%,患者家属的手PAE检出率为80.0%;由于环境中PAE感染源的持续存在以及抗菌药物长时间、联合应用促进了多药耐药PAE的感染.结论 将PAE感染患者统一隔离,并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加强护理,严格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有效控制PAE医院感染的再扩大.

    作者:韩善梅;张苏华;郭良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