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高峰
目的 总结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方法,保证灭菌物品质量的安全.方法 通过完善物理、化学、生物监测的方法,保障灭菌质量.结果 通过近年来严格注重环节监测,保证临床工作顺利进行,提高了物品的无菌保障水平.结论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具有灭菌时间短、灭菌后物品干燥、损害轻微、灭菌彻底等优点而被各级医院广泛采用,而有效的灭菌效果的监测是保证灭菌物品质量的安全.
作者:王晶晶;叶素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心脏锐器伤的诊治方法及感染的预防.方法 医院1999年7月-2010年6月共收治36例心脏锐器伤患者,均为刀刺伤,入院后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和围术期感染预防.结果 全组36例患者中,28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77.8%,死亡8例,死亡率为22.2%,死亡8例均为穿透性心脏损伤者;存活的28例患者无继发感染,无二次开胸.结论 心脏外伤特别是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果断开胸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要提高围术期感染的预防意识,以加快患者恢复进程.
作者:谢荣景;马永峰;赵长虹;刘占豪;张冬;要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行之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 将192例HAP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的167株病原菌中包括69株革兰阴性杆菌、58株真菌、40株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41.3%、34.7%、24.0%;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高,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结论 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真菌引起的感染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严重.
作者:杨运彩;刘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前,我院血液透析室维持血液透析患者>80例,其中非感染性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70例,这是一个以农村患者为主的特殊群体,因治疗费用高、经济收入低,多选用可复用透析器.自2009年10月-2010年7月,我们应用自制的可复用透析器存放盒,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可复用透析器采取单元式贮存及标识管理,有效预防与控制了交叉感染.
作者:鲁琴;白雄霞;张泽洋;潘芙蓉;李东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医院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菌株的分离鉴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评价结果.结果 260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问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0.4%,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哑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35.0%.结论 医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严格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
作者:吕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菌株鉴定及药敏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细菌鉴定和约敏分析仪.结果 21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91株,占42.7%,溶血葡萄球菌44株,占20.7%,人葡萄球菌23株,占10.8%,头状葡萄球菌17株,占8.0%,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少见;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呋喃妥因、夫西地酸、替考拉宁、米诺环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利福平耐药率较低为0~7.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40.4%~93.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78.4%.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日趋严重,且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高,已对临床治疗构成极大的困难,必须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作者:凌应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筛选候选肿瘤标志物并建立诊断模型,初步探讨所建立的诊断模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和2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与52名健康人血清,采用弱阳离子交换型(WCX)纳米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各血清标本获得蛋白指纹图谱;用Biomarker Wizard找出差异蛋白,再用Biomarker Patterns建立诊断模型;扩大样本量,通过盲法分析进一步验证诊断模型.结果 初步筛选出6个差异蛋白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立由3164、3403m/z两个差异蛋白峰组成的乳腺癌诊断模型,其敏感率为90.0%,特异性为93.3%;扩大样本盲法验证结果其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90.9%;另外2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有21例可以检出.结论 由两个差异表达蛋白及其特定组合构成的诊断模型可以区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与健康人.
作者:颜怀军;郑智国;孟旭莉;丁小文;许沈华;陈斌;许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医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应用ECMO辅助治疗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平均年龄(51.6±13.9)岁,医院感染49例,感染率40.8%;分离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1株,占55.5%,革兰阳性菌51株,占34.9%.真菌14株,占9.6%;医院感染组患者死亡27例,病死率为55.1%,非医院感染组死亡26例,病死率为36.6%,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与二次气管插管以及ICU滞留时间有关.结论 医院感染是ECMO支持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并且二次气管插管以及ICU滞留时间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闫晓蕾;李群;杨勇;万久贺;贾明;侯晓彤;孟旭;贾士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是医疗器械100%合格率的基本保证,只有彻底的清洗,才能保证消毒或灭菌的成功,选择适宜的医疗器械清洗剂才能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和清洗质量.本调查将双缩脲法清洗测试棒检测多酶与碱加酶两种不同清洗剂,用于半自动清洗机清洗血污器械进行清洁度的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玉环;贾丽英;林燕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耐碳青霉烯酶鲍氏不动杆菌(CRAB)之间的同源性,了解有无流行暴发以及流行变迁.方法 对医院2007-2008年以及2005年上半年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CRAB复活后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同源性.结果 PFGE方法分析发现,2007-2008年所复活的63株细菌中共有A、C-L等11种基因型,主要为流行株C和流行株E,各有20株,各占31.7%;此时期,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分离的25株CRAB主要来源于流行株C(72.0%),该病区中流行株C早分离于2007年12月,之后在2008年引起持续而频繁的感染;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分离的细菌以流行株G1为主(40.0%),呼吸科病房及留院观察室均以克隆株E为主;SICU 2005年2-6月分离的CRAB有A和B两种基因型,以流行株B为主,占80.0%;克隆株A首次分离于2005年2月的SICU的痰标本.之后(2007-2008年)在所研究的各个病区同断出现.结论 近两年医院CRAB主要的PFGE基因型为流行株C和流行株E,克隆株G1和克隆株E可引起暴发流行;同一克隆株可在同一病房内发生交叉感染从而引起流行暴发;流行相关的克隆株可在病区长期生存,从而引起病区内持续感染,需要积极采取感染控制措施;与2005年相比,近两年SICU中的主要流行株由克隆株B变为克隆株C,推测同一个病区的流行基因型可能存在流行变迁.
作者:陈海红;李华茵;何礼贤;胡必杰;陈雪华;周春妹;高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淋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淋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纸片扩散法检测86株淋菌对6种β-内酞胺类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产色头孢硝噻吩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菌阳性菌株30株,占34.88%;淋菌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分别为8.14%,75.58%,90.70%,93.02%,86.05%,94.19%;青霉素的药物敏感性显著低于头孢呋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36,P<0.01);头孢呋辛的药物敏感性比头孢曲松的药物敏感性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头孢呋辛有5株耐药菌株;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治疗淋菌感染的一线药物.
作者:刘明章;沈翠芬;吴原;张晓祥;王翔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对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561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n=279)每周更换2次集尿袋,对照组(n=282)每天更换集尿袋,比较集尿袋更换频率对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分别为3.78‰和2.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严格执行预防尿路感染的各项措施同时,保持导尿管和集尿系统密封不打开前提下,将集尿袋更换时间由每日1次延长至每周2次,不会显著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左亚沙;罗盛鸿;杨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监测并分析南京地区2006-2009年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新依据.方法 采用VITEK系统或API系统鉴定细菌和真菌,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Rosco纸片法,应用WHONET5.3软件分析中段尿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2006-2009年的尿路感染仍然以细菌感染为主,大肠埃希菌位居首位占42.3%~46.1%,有下降趋势;肠球菌属和真菌感染的比例有所升高,2009年分别升高至14.6%和12.7%;大肠埃希菌产ESBLs酶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从2006年的12.5%升至2009年的34.1%;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依然较高,对头抱菌素类的耐药率明显升高;肠球菌属在2009年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5.3%和3.0%;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高度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 定期监测和分析当地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变迁,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贵玲;韩崇旭;曹艳;顾兵;梅亚宁;刘根焰;潘世扬;童明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分析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2006年1月~2009年12月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332例患者共发生尿路感染126例,发生率38.0%;共分离病原菌147株,革兰阴性杆菌93株,占63.3%,革兰阳性球菌42株.占28.6%,真菌12株,占8.1%;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与原发病导致尿液滞留、留置尿管、留置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结论 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控制留置导尿时间,提倡生理性膀胱冲洗和加强术后的心理护理是减少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施娟娟;钱小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为预防医院交叉感染,避免医疗废物对社会造成危害,我院通过严格的规范管理,使医疗废物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地避免了医院感染及环境污染.
作者:杜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改进子宫腔吸引管清洗方法,提高清洗、干燥质量.方法 将子宫腔吸引管随机分为A、B、C组;A组采用五步清洗法,多酶浸泡,专业刷刷洗,高压水枪冲洗,超声波多酶清洗,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B组采用四步清洗法,按A组的前4个步骤清洗,再用普通方法漂洗、消毒、润滑、干燥;C组采用三步清洗法,多酶浸泡,专业刷刷洗,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目测洁净程度和潮湿程度.结果 A、B、C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6.02%、85.96%、85.09%,A组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组干燥合格率分别为:99.66%、91.23%、99.53%,A组和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按程序综合运用多酶浸泡、专业刷刷洗、高压水枪冲洗、超声波多酶清洗、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5种清洗方法,对提高子宫腔吸引管清洗、干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金凤;冯章伶;王春玲;卢红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合理使用一次性物品可有效控制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诊疗质量.方法 对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区域和项目.结果 一次性物品使用得当可降低内镜室交叉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结论 合理使用一次性物品足确保内镜安全诊治的需要.
作者:赵丽霞;殷积美;王晓芬;于洪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引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真菌性败血症的感染因素,探讨控制感染流行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7-17日集中出现的感染病例,对其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结果、侵入性治疗、原发基础疾病等进行研究,采取多科合作、启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控制真菌性败皿症感染在病室内流行.结果 同期NICU内真菌性败血症感染罹患率为5.43%,真菌均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引起感染高危因素有早产、原发疾病、免疫力低下、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人性治疗等;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后,所有感染病例均痊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NICU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属局部暴发流行,早期发现、从各个环节予以分析、早期开展经验性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的进一步蔓延.
作者:李晖;钟巧;高晓玲;王晨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我科于2009年12月4日收治一对双胞胎早产极低体重儿,因为孕母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其孕母出现昏迷、感染性休克、等行剖宫产出生,出生后快速复苏,立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隔离,由于消毒隔离方法得当,使其住院期间未传染上甲型H1N1流感和交叉感染,现将消毒隔离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长青;李文芳;万芳;王燕;柯琴;刘经芳;陈霞;吴庆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近年来艾滋病(AIDS)疫情在我国发展迅猛,AIDS患者数急剧增加.我们麻醉工作者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或疑似病例.现报道1例AIDS患者股骨切开内固定术的麻醉措施.
作者:郑向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