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叶素珍
目的 了解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儿科病房患儿人苍白杆菌血流感染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标本进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依据CLSI 2008规则判断结果.结果 人苍白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抗菌药物敏感,敏感率分别为100.00%、100.00%、93.93%、90.91%.结论 人苍白杆菌可引起血流感染,检出率呈逐年增多趋势,该菌所致感染治疗应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段纯;朱岩;李素丽;龙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保证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将外来手术器械集中处理,制定有效科学的处理流程,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外来手术器械处理情况.结果 器械公司业务员分散处理时手术部位总感染率为0.58%,供应室集中处理后手术部位总感染率为0.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结论 通过强化规范处理流程及监测、质量追溯管理,保证了外来手术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安全,是控制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商玲;初玉云;李冰;陈美英;范静;康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改革传统医院感染管理的模式,建立信息化的医院感染监控方法.方法 依托医院良好的信息化平台,建立集医院感染信息网上直报、抗菌药物监测管理、病原菌及药敏信息监测、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反馈功能为一体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结果 实时、准确的医院感染信息,争取了感染控制的时效性,2008年实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前漏报率为33.70%,2009年实施后漏报率为4.74%;全面、主动的监测,实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前瞻性;动态、全过程的管理,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透明、有效的信息共享与反馈,提升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效性.结论 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实现了全员、全方位的管理,较大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和效率.
作者:梅卫玲;周宏宇;杨永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1月-2010年3月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MDR-ABA所致VAP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药敏、临床疗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32例VAP患者MDR-ABA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保持高敏感率,对其余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索治疗,临床总有效率68.8%,细菌清除率28.1%,死亡8例;年龄、APACHEⅡ和血浆脑钠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DR-ABA引起的VAP,根据医院分离株的耐药特点,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林梅瑟;许建平;张贻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先德VersaTREK24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血样本,并以ARIS 2X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890份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59株,其中革竺阳性球菌占94.97%,革兰阴性杆菌占4.40%,真菌占0.6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氨西林、苯唑西林、红霉素等耐药率高;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在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中的比例分别为80.36%,68.42%,90.00%,81.82%和54.55%;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检出率在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中的比例分别为61.11%,65.00%,64.29%,42.86%和50.00%.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是临床诊治的重要参考依据;开展D-试验以检测葡萄球菌属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可帮助医师正确选用大环内醋类及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
作者:张红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方法,提高医护人员防范意识,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制定严格的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加强管理及相关人员培训与感染控制监测,使感染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大限度地减少了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结论 母婴同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区域,健全并实施各项制度、严格消毒与监测、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等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
作者:龙翠燕;魏明;于秋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ACVD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感染部位、病原菌检查结果、医院感染对预后的影响;同时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感染30例、泌尿道感染24例、胃肠道感染16例、其他10例;具有感染典型表现51例、不典型表现29例;送标本170份,检出病原菌115株,革兰阴性菌51株,革兰阳性菌49株,真菌15株;年龄大、意识障碍、出血性脑血管病、卧床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吞咽困难、实施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感染组死亡12.8%高于非感染组中的3.8%.结论 ACVD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针对感染特征进行预防;注重对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
作者:褚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前,我院血液透析室维持血液透析患者>80例,其中非感染性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70例,这是一个以农村患者为主的特殊群体,因治疗费用高、经济收入低,多选用可复用透析器.自2009年10月-2010年7月,我们应用自制的可复用透析器存放盒,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可复用透析器采取单元式贮存及标识管理,有效预防与控制了交叉感染.
作者:鲁琴;白雄霞;张泽洋;潘芙蓉;李东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新生儿因其生理特点,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之一.自2008年以来,我科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新生儿病房发生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李桂萍;辛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心脏锐器伤的诊治方法及感染的预防.方法 医院1999年7月-2010年6月共收治36例心脏锐器伤患者,均为刀刺伤,入院后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和围术期感染预防.结果 全组36例患者中,28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77.8%,死亡8例,死亡率为22.2%,死亡8例均为穿透性心脏损伤者;存活的28例患者无继发感染,无二次开胸.结论 心脏外伤特别是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果断开胸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要提高围术期感染的预防意识,以加快患者恢复进程.
作者:谢荣景;马永峰;赵长虹;刘占豪;张冬;要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近两年来我们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为导向,将其应用于工作中,较好地控制了医院感染:(1)制定标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办、科室院感控制小组三级网络组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并针对各科室重点环节的特点,将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和要求展开、细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熊艳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和评价医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眼科2009年100份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给药时机、用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药品费用等进行统汁分析,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100例手术患者全部在围手术期全身和局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全身用药包括左氧氟沙星51例,占51.0%,头孢呋辛23例,占23.0%;阿奇霉素13例,占13.0%;克林霉素7例,占7.0%;仅术前30 min~2 h给药1次者61例,占61.0%,术前给药1次、术后给药<24 h者10例,占10.0%,术后给药>24 h者29例,占29.0%;术后用药长为4 d,平均用药时间为2.3 d.结论 眼科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选择不当、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等方面;应加强抗菌药物干预,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作者:王云霄;丁海燕;刘涛;冷雪梅;曹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荆州市性病高危人群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 IST2支原体试剂盒对2671例性病高危人群进行Uu培养和药敏试骏.结果 Uu检测阳性率49.0%,Uu对普那霉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敏感率很高,分别为100.0%,100.0%,98.5%,Uu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低(环丙沙星14.5%,氧氟沙星36.00%);Uu对红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在69.0%~90.9%.结论 Uu在性病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且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作者:易光明;雷鸿斌;黄娥;段六生;范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3年共分离革兰阴性杆菌6643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4.8%、23.1%、16.6%、10.7%;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有增加趋势;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堵南耐药率显著增加.结论 3年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有较快增长,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周馨;马筱玲;张翠萍;鲁怀伟;陈多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由于护理工作占据重要地位,使护士成为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主要力量.
作者:周群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综合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综合ICU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2008年11月-2009年10月患者感染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监测患者1082例,发生医院感染77例,106例次,感染率为7.12%,例次感染率为9.80%;导尿管插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率3.78%,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1.35‰,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21.66‰.结论 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高,应加强引起感染相关因素控制.
作者:林江;刘淑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综合ICU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分析氧气湿化瓶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为防范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感染、非感染患者使用后和安装未使用共3组氧气湿化瓶标本和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对其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常见细菌的耐药率.结果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氧气湿化瓶的污染率分别为86.79%和79.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安装未使用组(3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氧气湿化瓶和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64.81%和75.38%,两者的细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湿化瓶之间的细菌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培养的细菌耐药率远高于氧气湿化瓶培养的细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氧气湿化瓶污染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定期更换氧气湿化瓶对于防治因其导致的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作者:荆伟丽;杜春燕;毛桂杰;傅蓉;张倩;赵振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医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应用ECMO辅助治疗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平均年龄(51.6±13.9)岁,医院感染49例,感染率40.8%;分离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1株,占55.5%,革兰阳性菌51株,占34.9%.真菌14株,占9.6%;医院感染组患者死亡27例,病死率为55.1%,非医院感染组死亡26例,病死率为36.6%,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与二次气管插管以及ICU滞留时间有关.结论 医院感染是ECMO支持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并且二次气管插管以及ICU滞留时间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闫晓蕾;李群;杨勇;万久贺;贾明;侯晓彤;孟旭;贾士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596例泌尿生殖道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 IST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属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支原体属培养总阳性率为32.2%,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阳性率为28.4%、人支原体(Mh)阳性率为0.3%,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3.5%;Uu对普那霉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四环素、克拉霉素敏感率为88.8%~95.9%;Uu+Mh混合感染耐药率较Uu感染耐药率高,其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仅多西环素66.7%和普那霉素76.2%;Uu,Mh对大环内酯类、唑诺酮类耐药率在46.7%~100.0%.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张才仕;梁建国;王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以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喷雾皮肤消毒液消毒的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和皮肤现场试验观察.结果 用其原液对悬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作用30 s,杀灭对数值均>5.0;对白色假丝酵母菌作用30 s,杀灭对数值>3.0;用此消毒原液对患者喷雾消毒作用60 s,对皮肤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1.0.结论 喷雾皮肤消毒液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作者:李娟;黄巧玲;詹海珠;刘映华;陈焕菊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