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

龙翠燕;魏明;于秋梅

关键词:母婴同室, 医院感染, 消毒隔离, 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方法,提高医护人员防范意识,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制定严格的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加强管理及相关人员培训与感染控制监测,使感染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大限度地减少了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结论 母婴同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区域,健全并实施各项制度、严格消毒与监测、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等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变化,为临床预防感染以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情况,对分离的158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359份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58株,总分离率为44.0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性好,耐药率为16.46%,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52%;耐药率高的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均为100.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较高,且耐药性严重,对多药耐药菌株的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耐药监控体系,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严莲珍;仲华;刘祖德;刘洋;刘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需氧与厌氧配对培养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中的优势

    目的 探讨同时做需氧与厌氧配对培养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中的优势.方法 在每例患者的不同部位同时抽取两份血液标本,一份注人需氧血培养瓶,一份注入厌氧血培养瓶,两者分别采用Bact/Alert3D培养仪和BACTEC9120培养仪进行培养.结果 在3605份血培养中阳性共347份,阳性率为9.62%,其中仅需氧血培养阳性120份,占34.58%,仅厌氧血培养阳性88份,占25.36%,需氧与厌氧血培养均阳性139份,占40.06%;在88份仅厌氧血培养阳性中检出厌氧菌3份,占总阳性份数的0.86%.结论 同时做需氧厌氧配对培养能够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常规开展厌氧血培养十分必要.

    作者:蒋伟燕;李方去;杨锦红;王大选;刘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集中处理外来手术器械控制外科感染的调查

    目的 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保证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将外来手术器械集中处理,制定有效科学的处理流程,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外来手术器械处理情况.结果 器械公司业务员分散处理时手术部位总感染率为0.58%,供应室集中处理后手术部位总感染率为0.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结论 通过强化规范处理流程及监测、质量追溯管理,保证了外来手术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安全,是控制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商玲;初玉云;李冰;陈美英;范静;康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随州市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干预对策

    目的 探讨随州市手术部位感染(SSI)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方法 菌株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5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检出率占55.1%,革兰阳性球菌占44.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4.8%与28.5%;多数菌株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41.8%.结论 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

    作者:郑海波;谢明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因素分析与感染暴发控制

    目的 分析引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真菌性败血症的感染因素,探讨控制感染流行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7-17日集中出现的感染病例,对其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结果、侵入性治疗、原发基础疾病等进行研究,采取多科合作、启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控制真菌性败皿症感染在病室内流行.结果 同期NICU内真菌性败血症感染罹患率为5.43%,真菌均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引起感染高危因素有早产、原发疾病、免疫力低下、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人性治疗等;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后,所有感染病例均痊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NICU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属局部暴发流行,早期发现、从各个环节予以分析、早期开展经验性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的进一步蔓延.

    作者:李晖;钟巧;高晓玲;王晨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病原性真菌的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真菌感染选择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假丝酵毋菌属;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从197例假丝醉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检出5种假丝酵母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位,占75.15%,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9.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5.6%,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均占5.1%;5种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对氟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4%~22.3%.结论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病原真菌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重视假丝酵母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作者:袁学华;陈秀兰;罗卉丽;田方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合理使用一次性物品预防内镜室医院感染

    目的 合理使用一次性物品可有效控制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诊疗质量.方法 对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区域和项目.结果 一次性物品使用得当可降低内镜室交叉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结论 合理使用一次性物品足确保内镜安全诊治的需要.

    作者:赵丽霞;殷积美;王晓芬;于洪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多药耐药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医院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常用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疾病与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医院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氏不动杆菌(AB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PMA)的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 319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9.8%;鲍氏不动杆菌占30.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0.3%;其他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占9.7%;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3.2%和13.5%;3种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其中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已普遍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多药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作者:陈国强;曹华英;陈格林;姚振国;李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胃肠道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胃肠道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医院儿科病房胃肠道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儿科病房2008年7月-2009年6月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3%,胃肠道医院感染居感染部位之首;轮状病毒是导致医院儿科病房胃肠道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年龄以6月龄~1岁易发生胃肠道医院感染,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幼儿是胃肠道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住院时间长与胃肠道医院感染的机会呈正相关.结论 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监测重点是胃肠道感染;重点监测的易感人群是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幼儿;防止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及医院感染的发生,应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郭子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54名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资料分析及防护对策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布情况,制定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方法 对54名已报告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调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取回顾性监测,提出防治措施.结果 对54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名,苍白密螺旋体感染1名,职业暴露感染率为7.41%.结论 应注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教育;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与方案,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可预防职业感染的发生.

    作者:万正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23种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慢性宫颈炎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126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及623名健康体检者宫颈分泌物进行了18种高危型HPV基因型和5种低危型HPV基因型的检测,分析其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慢性宫颈炎患者HPV的感染率为33.91%,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官颈炎患者共检测出20种基因型,分别为HPV6、11、43、44、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高危型HPV感染率相当高,占23种基因型的82.93%,以HPV16高,其次为HPV58、HPV18、HPV56;低危型感染率为17.07%,以HPV11高,其次为HPV6;健康体检者高危型HPV的感染率要低于慢性宫颈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因型的分布基本相同;慢性宫颈炎患者HPV重复感染率为25.35%.与健康体检者的23.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高危型二重感染类型为主,而健康体检者以低危型+高危型的二重感染类型为主;慢性宫颈炎患者HPV感染率>50岁组高,健康体检者HPV感染率以20~30岁组高.结论 慢性宫颈炎患者HPV的感染率较高,以高危HPV基因型为主,加强其HPV感染的筛查、监测与治疗,有助于宫颈癌的防治.

    作者:何建方;钱福初;王翔;秦基取;王丽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分析

    目的 探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耐碳青霉烯酶鲍氏不动杆菌(CRAB)之间的同源性,了解有无流行暴发以及流行变迁.方法 对医院2007-2008年以及2005年上半年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CRAB复活后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同源性.结果 PFGE方法分析发现,2007-2008年所复活的63株细菌中共有A、C-L等11种基因型,主要为流行株C和流行株E,各有20株,各占31.7%;此时期,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分离的25株CRAB主要来源于流行株C(72.0%),该病区中流行株C早分离于2007年12月,之后在2008年引起持续而频繁的感染;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分离的细菌以流行株G1为主(40.0%),呼吸科病房及留院观察室均以克隆株E为主;SICU 2005年2-6月分离的CRAB有A和B两种基因型,以流行株B为主,占80.0%;克隆株A首次分离于2005年2月的SICU的痰标本.之后(2007-2008年)在所研究的各个病区同断出现.结论 近两年医院CRAB主要的PFGE基因型为流行株C和流行株E,克隆株G1和克隆株E可引起暴发流行;同一克隆株可在同一病房内发生交叉感染从而引起流行暴发;流行相关的克隆株可在病区长期生存,从而引起病区内持续感染,需要积极采取感染控制措施;与2005年相比,近两年SICU中的主要流行株由克隆株B变为克隆株C,推测同一个病区的流行基因型可能存在流行变迁.

    作者:陈海红;李华茵;何礼贤;胡必杰;陈雪华;周春妹;高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提高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标准执行力

    目的 有效预防和控制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以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强制性标准为准则,抓好基础设施,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组织培训,严格监督检查,景化考核奖惩.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进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工作质量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要求.结论 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标准执行力,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和保障.

    作者:邹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救护车污染监测分析与对策

    救护车及车载器械易受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的污染,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防止污染扩散,切断造成急救患者感染的各个环节是急救过程中控制医院感染的首要任务.

    作者:李建华;李秀花;付玉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自动化仪器对血培养革兰阴性杆菌的快速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的评价

    目的 评价VITEK-2compact仪对血培养革兰阴性杆菌的快速鉴定及药敏试验,探讨联合两种自动化仪器提高阳性血培养报告时间的可能性.方法 对革兰染色确定为革兰阴性杆菌的血培养阳性标本离心、洗涤后制成的菌悬液直接用VITEK鉴定卡和药敏卡孵育.同时,采用标准法对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直接法有102株(92.7%)成功鉴定到种的水平,肠杆菌科对药敏的标准总符合率达93.6%,而非发酵菌达87.8%.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阳性血培养标本直接用VITEK-2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是可行的,直接法为临床医师抢救菌血症患者.有针对性合理实施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了试验依据.

    作者:张克惠;罗少锋;刘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伤口分泌物中检出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1株

    2009年,1例患者因车祸致多处骨折而人院,经手术后,伤口分泌物检出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1株,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28岁.遇车祸股骨、肋骨、骨盆等多处骨折后于2009年1月入院,骨外科行3次手术治疗后,B超显示,患者腹腔有积液、腹膜炎,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佳,表面出现分泌物.临床医师取分泌物进行培养,用ATB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赵书平;孙启英;姜梅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艾滋病患者股骨切开内固定术预防感染应对措施

    近年来艾滋病(AIDS)疫情在我国发展迅猛,AIDS患者数急剧增加.我们麻醉工作者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或疑似病例.现报道1例AIDS患者股骨切开内固定术的麻醉措施.

    作者:郑向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检测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先德VersaTREK24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血样本,并以ARIS 2X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890份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59株,其中革竺阳性球菌占94.97%,革兰阴性杆菌占4.40%,真菌占0.6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氨西林、苯唑西林、红霉素等耐药率高;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在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中的比例分别为80.36%,68.42%,90.00%,81.82%和54.55%;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检出率在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中的比例分别为61.11%,65.00%,64.29%,42.86%和50.00%.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是临床诊治的重要参考依据;开展D-试验以检测葡萄球菌属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可帮助医师正确选用大环内醋类及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

    作者:张红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方法,提高医护人员防范意识,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制定严格的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加强管理及相关人员培训与感染控制监测,使感染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大限度地减少了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结论 母婴同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区域,健全并实施各项制度、严格消毒与监测、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等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

    作者:龙翠燕;魏明;于秋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60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菌株的分离鉴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评价结果.结果 260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问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0.4%,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哑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35.0%.结论 医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严格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

    作者:吕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