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庆;张建勇
目的 探讨医院普外科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特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和菌株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和判断结果.结果 普外科158株PAE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在11.4%~14.6%;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是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为60.1%;PAE泛耐药菌株检出15株,检出率为9.5%.结论 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应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和定期公示,有效控制多药耐药细菌医院感染.
作者:王群兴;叶湘;何晓雯;余良芳;周宜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慢性肾衰竭及并发感染患者腹水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35例临床腹水标本(其中慢性肾衰竭无并发症10例,肾衰竭并发肺炎12例,肾衰竭并发腹膜炎13例)进行HMGB1检测,同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液中的CRP水平.结果 肾衰竭并发腹膜炎(C)组腹水(渗出液)HMGB1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肾衰竭无并发症(A)组及肾衰并发肺炎(B)组(漏出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腹水中HMGB1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血液中的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体内存在感染.结论 腹水HMGB1检测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腹水性质的鉴别有较好的临床意义,若联合血液CRP指标的检测对临床鉴别诊断慢性肾衰竭有无并发其他感染性疾病也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婷婷;刘鸿生;蒋华振;陈国千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对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PN)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共78株ECO和36株KPN,均来自医院2007-2009年接受胆道手术患者的胆汁标本,采用K-B法测定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纸片协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胆道感染ECO和KPN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对第二~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ECO在53.8%~65.4%,KPN则在47.2%~61.1%;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为70.5%和72.2%,环丙沙星分别为57.7%和47.2%;所有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全部敏感,对含酶抑制剂复合药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较低;ESBLs检出率ECO为43.6%,KPN为41.7%.结论 ECO和KPN是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术前过早、过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产酶菌株增多和耐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作者:孙海燕;王亚玲;肖美英;钱小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过去各临床科室备用急救器械长期处于无监控状态,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近几年我院采取了管理措施,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质量安全.
作者:代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假丝酵母菌属临床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VITEK-32半自动细菌检测分析仪,YBC鉴定卡片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所分离的1003株假丝酵母菌属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占第1位,占58.9%,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3.4%;假丝酵母菌属在痰液中检出率高,占49.2%,其次为尿液,占24.6%;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敏感率仅为0.9%,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也只达到79.8%.结论 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种类增多,耐药性增加,对易感患者应重视监测,加强其免疫力,预防假丝酵母菌属感染.
作者:罗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总胆固醇(TC)含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脑梗死(60例)及健康人(60例)血清CIC和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并将其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CIC含量为(0.62±0.12)mmol/L,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脑梗死组60例患者中,CIC异常者25例,异常率为41.7%,TC异常者13例,异常率为21.7%,TG异常者19例,异常率为31.7%;CIC与TC、TG均有明显相关性(r=0.34,P<0.05;r=0.15,P<0.05),较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升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且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作者:孟昕;刘雁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苯唑西林酶(OXA)基因的分布以及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临床2010年1-9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75株进行OXA基因检测,采用PCR法检测OXA和整合酶基因,通过DNA直接测序确定OXA;统计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并分析基因型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结果 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及测序分析,7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共有OXA-10基因阳性菌株35株,阳性率为46.7%;含有OXA-10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整合酶基因阳性率为71.4%.结论 OXA-10基因广泛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并可能通过整合子和其他基因同时定位于传递性质粒上造成传播,导致细菌多药耐药.
作者:茅利明;许德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加强辖区内市、镇、村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方法 在12个镇(街道)的基层医疗机构丌展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处理等各个环节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实行无缝化管理.结果 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工作,相关人员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回收程序也逐渐规范,各试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办案行之有效,可以在有条件的镇(街道)加以推广.
作者:蒋宁;韩利东;屠晴静;王充;宋忙华;周佳妮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医院从2010年1月1日起呼吸机螺纹管集中在供应室清洗消毒,在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丰优华;郑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毒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集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喘息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咽拭子或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在701份标本中,病毒阳性382份,阳性率54.5%,感染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首位,达29.0%,其次是流感病毒,占22.7%,鼻病毒占14.5%,副流感病毒占12.7%,腺病毒达到8.2%,>2种的病毒混合感染达17.5%.结论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50.0%为病毒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鼻病毒等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混合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联合其他病毒感染为主,诊治时应根据所感染病原体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作者:贾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治疗的42例感染性MOD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歇性血液透析组)和观察组(连续性血液净化组)各21例,将两组患者的好转率及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APACHEⅡ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好转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57.14%,观察组的BUN为(16.52±4.02)mmol/L,Cr为(32.42±3.57)mmol/L,CVP为(12.59±6.75)cm H<,2>O,APACHEⅡ评分为(13.4±3.6)分,TNF-α为(16.52±4.02)pg/ml,CRP为(10.47±3.72)mg/L,IL-4、IL-6、IL-8分别为(25.68±6.62)、(22.38±7.15)、(24.38±14.97)p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MAP为(74.12±5.76)mm Hg,高于对照组的(69.85±7.5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感染性MODS中的疗效较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引起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80例泌尿外科住院病历,将合并尿路感染者作为观察组,按1:1选择同期无尿路感染泌尿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χ<'2>、t检验;然后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80例患者中合并尿路感染60例,发生率为6.82%;单因素分析9个变量是影响尿路感染危险因素(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按OR值的大小,依次为年龄大、有创诊治措施、合并其他疾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结论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予针对性预防措施.
作者:才胜勇;裴琼;崔海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医院医务工作者对感染的防护意识,维护医务工作者的身体健康.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选定某天,对在岗医务工作者发放调查表共190份.结果 收回167份有效调查表,问卷有效率为87.9%;认为医院感染会引起暴发流行的占73.1%;知道医疗垃圾要分类的162人,占97.0%;认为医务人员也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161人,占96.4%;参加医院感染培训的139人,占83.2%;会正确使用手消毒剂的158人,占94.6%;职业暴露后会正确处理的164人,占98.2%;知道洗手方法的161人,占96.4%.结论 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防护有所掌握和了解,特别是平常关注较多的垃圾处理、手消毒剂的使用、洗手的方法等知晓率较高.
作者:钱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重视并预防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提高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1 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1.1 身心健康问题手术室由于工作的需要,每日精神高度集中;长时间颈椎前屈固定站立的工作姿势,腰腿郎长期受压紧张的传递器械,易造成慢性腰腿痛、颈椎病和静脉曲张等.
作者:崔晓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情况,探讨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方法 2009、2010年ICU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29.98%,2010年感染率为36.36%;2010年MRSA占全部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21.98%,明显低于2009年的47.97%;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结论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产生的关键.
作者:穆丽焕;姚源;周景杰;赵金英;王磊;赵欣;张丽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延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输注时间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给药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即延长3 h输注治疗组和常规30 min输注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66例患者完成治疗疗程;延长输注组35例,治疗有效率为68.6%,细菌清除率为42.8%;常规输注组31例,治疗有效率为41.9%,细菌清除率32.2%;两组间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细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延长输注方案优于常规输注方案.
作者:叶龙强;蔡挺;金雨虹;许兆军;朱宝琦;李桃红;张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146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46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中,7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3%;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泌尿道为主,分别占65.8%、17.8%;共分离出7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7株占75.0%,革兰阳性菌16株占21.1%,真菌3株占3.9%;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30.3%、21.1%、15.8%及14.5%;医院感染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住院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呼吸道是易感部位,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加强临床监控.
作者:何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金华市中心医院2009年临床分离的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临床分离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判断标准参照2007年版CLSI文件.结果 临床共分离出2224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5.7%,革兰阳性菌占24.3%;耐甲氧西林会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51.7%和91.5%,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的检出率首次高于粪肠球菌,分别为52.1%、25.5%;屎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但对氯霉素的耐药率相反;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ESBLs检出率分别为53.8%和43.1%;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2.2%、60.1%;出现7株泛耐药铜绿单胞菌和5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医院细菌的耐药现状比较严峻,尤其是泛耐药不发酵精革兰阴性杆菌的增多,应引起重视,并及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应华永;卜黎红;朱以军;赵硕;张丽英;徐瑞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总结研究医院感染周职业防护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及成功要素.方法 通过临床调研,规划竞赛形式内容,制定评判标准,以及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管理办法和措施.结果 竞赛对医院工作人员怎样进行医院感染正确防护起到了宣传和示范作用,增强了医院职工对医院感染和职业防护的参与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职业防护操作技能.结论 领导重视、精心安排组织、全院动员、技术依靠专家、合理安排和激发集体荣誉等是竞赛成功要素.
作者:徐世兰;张卫东;饶莉;宗志勇;谭成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9月ICU使用卡泊芬净>5 d的21例IFI患者临床资料;卡泊芬净首剂70 mg/d,后据肝功能分级予50 mg/d或35 mg/d;治疗期间监测肺影像学、肝肾功能等.结果 确诊3例为血源感染,临床诊断、拟诊各14、4例,均为肺部感染;治疗总有效率71.43%;有效组疗程为(21.67±6.88)d,长于无效组的(12.40±5.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先/经验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高于目标/挽救治疗组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卡泊芬净是治疗重症患者IFI安全有效的药物;抢先治疗能提高疗效.
作者:骆雪萍;夏炳杰;叶宁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