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王秀英;王敏琴
目的 探讨医院重症临护病房(ICU)肺炎克雷伯菌(KPN)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了解229株KPN医院感染的标本来源分布;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折点进行评价.结果 ICU内KPN除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以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医院应狠抓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工作,预防多药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与蔓延.
作者:黄娥;范文;段六生;雷鸿斌;易光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延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输注时间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给药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即延长3 h输注治疗组和常规30 min输注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66例患者完成治疗疗程;延长输注组35例,治疗有效率为68.6%,细菌清除率为42.8%;常规输注组31例,治疗有效率为41.9%,细菌清除率32.2%;两组间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细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延长输注方案优于常规输注方案.
作者:叶龙强;蔡挺;金雨虹;许兆军;朱宝琦;李桃红;张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城市中心城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9年住院患者进行MRSA感染的统计分析.结果 在2009年40 846份标本中,检出26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0.65%;26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MRSA 229株,检出率为86.42%;MRSA229株中9株是院内MRSA感染,占3.93%;220株为社区MRSA感染,占96.07%;该菌株对临床常用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60.00%,但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0%.结论 城市中心城区社区MRSA感染现状已相当严重,应当和地段医院或社区医院一起加强MRSA的预防及治疗工作.
作者:药小萍;吴学勇;翁丽贞;袁剑庆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脑脊液IL-6水平,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LAT)检测β<,2>-MG水平.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IL-6和β<,2>-MG急性期检测指标分别为(278.5±63.7)ng/L和(9.4±2.6)mg/L;病毒性脑膜炎组腩脊液中IL-6和β<,2>-MG急性期检测指标分别为(101.2±30.5)ng/L和(5.1±1.7)mg/L;对照组脑脊液中两项检测指标分别为(47.0±6.1)ng/L和(1.8±0.5)mg/L;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的急性期两项检测指标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脊液IL-6和β<,2>-MG水平的测定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俞根龙;刘江海;李凤儿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瓣膜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资料,常规血培养,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行瓣膜修复术.结果 血培养阳性28例,阳性率为43.8%,主要为链球菌,占60.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占14.3%;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非常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率低;2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9.6±7.3)个月,死亡率为7.1%;NYHA分级由术前的(2.7±0.6)级恢复至(1.5±0.8)级.结论 瓣膜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对于维持心脏结构整体性和术后心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曹向戎;孙广龙;张健群;李继勇;陈英;伯平;张富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实现消毒供应中心(CSSD)信息化管理,提高CSSD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 利用医院计算机网络,开发完成CSSD管理信息系统,用于CSSD管理工作中.结果 通过该信息系统可以对CSSD生产过程、灭菌医疗器材追踪、统计查询及灭菌质量追溯进行信息化管理.结论 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提高CSSD工作效率,减少差错,保证工作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杰;曲华;宋振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医院2000--2010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构成变迁及耐药性.方法 对2000-2010年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培养阳性2820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2000-2003年,2004-2006年,2007-2010年3阶段,比较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结果 2000-2010年下呼吸道分离282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202株,占78.3%,革兰阳性球菌439株,占15.6%,真菌174株,占6.1%;药敏试验结果提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类和青霉素类耐药率逐渐增高,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结论 近10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检出率逐渐升高,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作者:杨玉霞;栾斌;马丽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方法 对医院2006年1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1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有98例终明确诊断,确诊率为87.5%;感染性疾病62例,占63.3%,其中结核18例,占28.4%,结缔组织病19例,占19.4%,以成人Still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恶性肿瘤15例,占15.3%,以造血组织肿瘤多见,尤其是恶性淋巴瘤;仍有14例诊断不明,占12.5%.结论 FUO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远高于非感染性疾病,而非感染性疾病中,结缔组织疾病及恶性肿瘤所占比例较高;经全面而详细的临床资料采集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大部分不明原因发热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蒋锐;谢明;王龙;向永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孕妇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临床特点、治疗策略,为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3例甲型H1N1流感孕产妇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表现、影像学变化和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进行了剖宫产,1例做了引产,其中1例患者出现脑疝死亡.结论 甲型H1N1流感孕产妇疾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常合并多脏器衰竭,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上晚期孕妇及早终止妊娠,积极抗病毒和生命支持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刘政;王健军;李银鹏;罗春玲;沈祝明;杨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09-2010年医院肝胆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270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 调查的27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全部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药物种类主要以硝咪唑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排前5位的药物分别是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氟氯四林钠、注射用头孢甲肟、硫酸异帕米星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注,其使用率分别为26.30%、16.44%、12.80%、8.82%、8.13%.结论 应加强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作者:叶树林;王瑞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分离出的21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9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下呼吸道,其次是手术创面等部位;主要分布在ICU、呼吸内科、脑外科等科室,分别占34.2%、26.5%、21.5%;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98.2%、92.2%、91.8%;耐药率>50.0%的抗菌药物是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妥布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7.2%、55.7%、52.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细菌,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以减少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和医院感染的扩散.
作者:王芳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9月ICU使用卡泊芬净>5 d的21例IFI患者临床资料;卡泊芬净首剂70 mg/d,后据肝功能分级予50 mg/d或35 mg/d;治疗期间监测肺影像学、肝肾功能等.结果 确诊3例为血源感染,临床诊断、拟诊各14、4例,均为肺部感染;治疗总有效率71.43%;有效组疗程为(21.67±6.88)d,长于无效组的(12.40±5.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先/经验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高于目标/挽救治疗组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卡泊芬净是治疗重症患者IFI安全有效的药物;抢先治疗能提高疗效.
作者:骆雪萍;夏炳杰;叶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对18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所有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出血组中年龄≥60岁、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心脑血管史、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所占比例高于未出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既往有消化性溃疡史、消化道出血史、心脑血管病史、单纯Hp感染、单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及Hp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均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单纯Hp感染并不能增加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危险性,但若与年龄≥60岁、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既往有消化性溃疡史、消化道出血史、心脑血管史等因素同时出现可增加其危险性.
作者:王莹;王秀英;王敏琴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2009年80例VAP患儿的气管内分泌物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 80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1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8株,占67.7%,革兰阳性球菌38株,占29.3%,真菌4株,占3.0%;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且产ESBLs菌株较多,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及头孢霉素普遍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多见,且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耐药现象严重,但尚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及喹诺酮类则高度敏感.结论 新生儿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加强预防、适时进行细菌培养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防治新生儿VAP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汉楚;鲍连生;卢珊荣;王巧玲;孙金枝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加强辖区内市、镇、村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方法 在12个镇(街道)的基层医疗机构丌展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处理等各个环节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实行无缝化管理.结果 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工作,相关人员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回收程序也逐渐规范,各试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办案行之有效,可以在有条件的镇(街道)加以推广.
作者:蒋宁;韩利东;屠晴静;王充;宋忙华;周佳妮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健康体检人群阴道真菌感染现状,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200g年医院健康体检育龄期女性阴道真菌感染的情况,包括外生殖道症状,真菌和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1108例体检女性有387例有阴道炎症状,主要症状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异臭、阴部瘙痒、尿频、尿急等;真菌培养258份标本阳性,阳性率66.7%,其中同时培养到真菌和细菌的有35例;检出的真菌多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8.5%,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2.8%、7.0%、5.5%.结论 阴道真菌感染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加强对育龄女性卫生科普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可减少阴道真菌感染率.
作者:沈玲;钱小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使用抗菌药物后的老年肺炎患者自然咳出痰与插管后下呼吸道痰中假丝酵母菌属的检出率.方法 158例老年肺炎的患者分为有创机械通气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104例);分别在入院时、使用抗菌药物3~5、7~9、13~15、>16 d进行自然咳出痰及下呼吸道吸出痰液的培养;对其中26例患者插管前后的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3~5、7~9 d时,自然咳出痰假丝酵母菌属的检出率分别为14.42%、42.55%,显著性高于下呼吸道吸出痰(3.70%、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13~15、>16 d时,两种途径假丝酵母菌属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菌药物使用3~15、>16 d时同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插管前后不同途径痰中假丝酵母菌属的检出率差异无统汁学意义.结论 随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自然咳出痰中检出假丝酵母菌属可以作为肺真菌感染的参考指标.
作者:冬兰;佟牧虹;张建;孙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医院从2010年1月1日起呼吸机螺纹管集中在供应室清洗消毒,在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丰优华;郑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率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专职人员为主,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配合,以科室为单位调查2009年11月19日0:00-24:00的所有住院患者,按现患率调查要求,统一设计床旁调查表和个案病史调查表,将所有调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查482例,实际调查473例,实查率98.13%;发生医院感染1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3.8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应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病原菌送检率,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王玮;王江;汪戈;王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存在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60型、肉汤稀释法测定86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结果;采用PCR分析ESBLs基因型.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首选亚胺培南,其敏感率为100.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27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耐药基因检测,100.0%检出TEM基因,81.5%检出CTX-M Ⅰ基因,63.0%检出SHV基因与CTX-MⅢ基因.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表现多药耐药,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是治疗效果好的药物,同时存在2~3种不同类型的耐药基因.
作者:倪桂莲;王冬国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