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马燕军;李桂侠;刘海燕
社区医院为城市医疗保障体系中基层的医疗单位,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查找不足,从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模式人手,摸索出了社区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现报道如下.1建立医院感染监控体系1.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由主管院长总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科、社区中心各科室主任及各社区站站长等具体负责实施.1.2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科(室) 具体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定社区医院感染管理计划、质控检查计划、继续教育计划等,明确提出各项工作要求.
作者:韩燕荣;张金伟;吴丙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2010年西南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构成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西南地区9所医院的临床分离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10年标准,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细菌14 936株,革兰阳性菌占31.2%,革兰阴性菌占68.8%;葡萄球菌属中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51.0%和83.8%,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但对四环素的耐药率相反,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4%、0.2%;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6%、0.5%,无利奈唑胺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分别为65.3%和44.3%,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高度敏感,敏感率92.5%~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为36.0%和39.5%,鲍氏不动杆菌对两者的耐药率为52.7%和58.9%;米诺环素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为98.0%.结论 西南地区医疗机构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晓;张伟丽;杨青;孔海深;陈云波;魏泽庆;沈萍;肖永红;李兰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4-2008年临床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状况和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2008年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用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 1598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和中段尿标本,两者分别占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的72.4%和2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菌株近5年无显著变化,对一~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一直很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总体上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耐药率也在逐年上升.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5年呈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泛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难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作者:曲颖;蒋晓飞;阮斐怡;俞莲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病毒性肝炎是血液透析患者严重血源性感染并发症之一,因此,透析中心内严格的预防和控制,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预防、控制的方法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07年8月在我科透析的患者84例.其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19~70岁,透析时间8~72个月.未划分普通区和隔离区,大多有输血史、手术史,透析器为重复使用,作为历史对照组.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透析患者105例.男57例,女48例,年龄23~82岁,透析时间3~98个月.已完善各种制度并实施了预防和控制,规范应用铁剂,杜绝复用.
作者:任丽峰;陈彦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以毒素基因A/B为靶基因的产毒艰难梭菌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设计艰难梭菌毒素A/B基因的特异引物及探针,建立标准产毒菌株DNA(ng)含量与Ct值的标准曲线.结果 该方法仅对产毒艰难梭菌进行特异性扩增,11种其他常见的致病菌及非产毒艰难梭菌均不能扩增; tcdA和tcdB基因扩增标准曲线线性关系R值分别为0.9975、0.9984,检测低限均为2.5×10-3ng.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等优点,可用于艰难梭菌毒素基因的定量检测.
作者:吴琳;王毅谦;邵景东;吴福平;傅春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同顾性分析妇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妇科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妇科手术患者212例,其中14例出现医院感染为感染组,选取同一时期同一病区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之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妇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 妇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6.6%;t、x2检验结果提示,年龄、是否伴有慢性疾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管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伴有慢性疾病、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术后留置导管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伴有慢性疾病、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术后留置导管均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宋霖;张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通常发生于烧伤48 h以后,是烧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此,我院目标性监测烧伤患者,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7例烧伤患者做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7例烧伤患者.1.3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系统全面地查阅2007年1月-2010年1月全部烧伤患者病历,结合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及监控措施效果评价记录资料,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情况进行统计总结.
作者:刘辉;刘晓红;刘芳芳;王金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监测医院2003-2006年下呼吸道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变化,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连续4年下呼吸道分离的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变化,用SPSS 10.0软件统计分析MRSA对万古霉素MIC有无漂移发生.结果 2003-2006年下呼吸道分离的MRSA依次为:24、40、52、139株,万古霉素MIC在这4年未发生漂移,万古霉素对MRSA MIC为1.0 μg/ml的占62.5%~85.0%,MIC为0.5μg/ml的在15.0%~37.5%.结论 高比例的MIC 1.0 μg/ml菌株可能是造成万古霉素疗效欠佳的原因.
作者:梁晶晶;吴本权;朱家馨;周宇麒;张天托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我院根据卫生部2009年12月1日颁布实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完善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自2010年1-12月对外来器械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现介绍如下.1 目前我院外来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1.1 外来器械清洗质量难以保证几乎所有器械公司均存在同一器械先后在>2所医院使用,由于时间紧急,外来器械代理商对器械清洗流程不了解,常出现重灭菌轻洗涤现象,可能出现器械未清洗或清洗不彻底,而直接进入灭菌状态.1.2有多个厂家的外来器械在手术室内使用 同一日内多台骨科手术,有多个外来器械在手术室内使用,且数量较多,植入物及工具亦不同,容易混淆;骨科医师因工作繁忙与外来器械代理商沟通不到位,造成外来器械迟送或未送等,影响选择佳消毒灭菌方法的时机,延误手术进行时间,有伤口感染的安全隐患存在.
作者:尹立吾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用K-B纸片法检测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92株MRSA,检出率为53.2%;其中,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占46.2%;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为23.9%、27.2%;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率为100.0%;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70.0%.结论 MRSA具有多药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对MRSA的耐药性监测,在治疗时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俊清;穆海霞;吴容;黄诚刚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综合性三级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查该院2009年4-10月门急诊处方共计18 125张,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处方评价表进行总结,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的分析方法,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对其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52.91%,联合用药约占抗菌药统计处方的25.39%;在统计的16种抗菌药物中,有13种抗菌药物DUI≤1.0.结论 该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稍高,似有过度使用的倾向;经过应用权威性的评价工具进行测评,提示其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陈元成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采取多环节管理措施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培训;制定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标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可接受的反馈方式,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结果 通过干预,使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2006年)的73.5%下降到干预后(2010年)的56.1%,下降了 17.4%;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感染样本送检率由干预前(2006年)的40.8%,提高到干预后(2010年)的53.5%,上升了12.7%.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整体水平,对提升临床治疗水平、确保医疗安全、降低不合理医药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迎娟;孙运波;陈庆增;黄伟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大限度的减少各类器械的锈蚀,提高器械的再使用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对比的方法,试验组器械采用四步除锈法除锈,对照组器械采用传统的方法清洗除锈,观察两组器械的除锈效果.结果 使用四步除锈法清洗除锈的器械除锈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清洗除锈方法组,止血钳除锈率提高15.0%,持针器提高30.0%,艾力斯钳提高20.0%,组织剪提高20.0%,吸刮头提高20.0%,镊子提高16.0%.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四步除锈法对防治医院感染,延长器械寿命,降低人力、物力等综合成本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琳;王波;张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分析东北地区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2010年东北地区6所医院采用K-B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依据CLSI 2010年标准,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北地区6所医院共分离细菌18 15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 029株,占77.3%,革兰阳性菌共4121株,占22.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6.9%、78.4%、75.3%和54.3%;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90.0%);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1%、64.2%和14.6%;MRSA和MRSCN检出率分别为60.4%和74.0%;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3%、0.7%;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1.6%、0.5%.结论 东北地区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及多药耐药非发酵菌增加,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伟丽;孔海深;杨青;陈晓;魏泽庆;陈云波;沈萍;肖永红;李兰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随着各级医疗管理机构对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视,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但普外科危急重症患者多、加床多、工作量大,存在病房空气、患者床单等物体表面的医院感染控制薄弱.通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检查,取得较好效果.1宣传与培训临床医护人员均重视医疗、护理行为的规范操作,对医院感染控制部分环节忽视.表现在医疗护理行为中不戴工作帽、医师只管换药不管换药室空气、不按手卫生要求洗手,对无菌溶液、无菌包、无菌物品打开后的有效期不明确、不认为无菌棉签是无菌物品、对感染性废弃物的分类不了解等.
作者:廖声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安全化防护管理是近年来受关注的问题.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与具有生物危害的病患接触,是疾病感染高危人群,而且危害其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防止各损伤因素侵害检验人员并保护操作者和其他服务人员.1加强实验室防护目前检验科的房屋设置包括通风、标本及人的流向均较合理,有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等标志.(1)实验室入口须张贴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电话;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齐,戴口罩、帽子、手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2)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3)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菌,如高压灭活的物品必须在专用的容器内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4)有条件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预防接种,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血清做检测,如有问题及时处理.(5)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保管.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6)实验室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作者:张杰;王克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控制磁共振射频能量(SAR)影响参数,以降低头部伽玛刀治疗时,在3.0T磁共振定位中局部皮肤的灼伤与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例伽玛刀3.0T磁共振定位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分组研究,试验组100例患者选择合适扫描序列、调整TR参数等措施以控制射频能量进行磁共振定位,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磁共振定位.结果 试验组手术后7例患者有头架固定头钉部的局部轻度灼伤,发生率为7.0%;对照组常规方法定位有28例患者头架固定头钉部的局部轻度灼伤,发生率为28.0%,两组间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理调整SAR影响参数,控制射频能量,可以明显控制伽玛刀3.0T磁共振定位中的局部灼伤与感染,使患者缩短住院床日,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王峥;厉民;陈书达;周佳;郑新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常见的2种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结果 2004-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75%、39.87%、49.69%、45.46%、37.25%、32.49%;2009年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30.00%,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40.00%;不动杆菌属的分离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已非常严重.结论 注重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耐药性变迁的抗菌药物压力和减少该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有效防止该菌耐药率增高产生的关键.
作者:冉素平;张洪姣;王惠;易勇;李东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医院清毒供应中心(CSSD)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因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做到:1科学配置人员医院应根据CSSD的工作量与各岗位的需求,科学、合理配置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工作人员.CSSD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正确掌握各类诊疗器械、物品的清洗、灭菌知识与技能,掌握相关设备操作过程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作者:韩秀娟;王芳;姜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了解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经验性及更替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ICU送检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35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2株,占53.5%,革兰阳性球菌97株,占27.0%,真菌70株,占19.5%;革兰阴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16.4%、11.7%、8.6%、6.1%、5.3%;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2.3%和40.9%;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10.8%、13.4%;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60.0%及72.9%;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高度敏感.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部分病原菌呈现高度耐药和多药耐药的特点;定期对ICU进行细菌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分析十分重要.
作者:黎启盛;梁泳诗;李达滨;卢正烽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