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12例妇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宋霖;张宁

关键词:妇科手术,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同顾性分析妇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妇科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妇科手术患者212例,其中14例出现医院感染为感染组,选取同一时期同一病区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之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妇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 妇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6.6%;t、x2检验结果提示,年龄、是否伴有慢性疾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管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伴有慢性疾病、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术后留置导管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伴有慢性疾病、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术后留置导管均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4011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参照CLSI 2008年版判定.结果 临床分离病原菌401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47株,占36.1%,革兰阴性菌2340株,占58.3%,真菌224株,占5.6%;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16.1%和62.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7.1%和45.9%;分离出7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11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4%和2.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敏感性检出率高,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性高.结论 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但首次发现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高度耐药.

    作者:刘莉;马燕军;李桂侠;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注射用加替沙星不良反应及临床用药评价

    目的 从药品不良反应(ADR)角度对注射用加替沙星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9年6月-2010年9月注射用加替沙星发生的56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6例患者中,男性247例,女性319例,ADR以皮肤、循环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其发生率分别为48.94%、48.41%、27.39%,有93.64%发生在用药1h内,83.22%的患者在1h内ADR症状得到缓解;84.63%超适应证用药,3.71%给药剂量与频次与说明书完全相符,9例存在用药禁忌.结论 医院注射用加替沙星存在超适应证、滴注速度偏快等现象,绝大多数ADR可通过合理用药予以避免,今后应加大对注射用加替沙星合理用药干预力度.

    作者:袁进;梁虹艺;季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112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细菌医院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112例产ESBLs细菌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产ESBLs细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112例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0%,其中年龄≥71岁者占51.7%,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占64.3%,100.0%患者均存在基础疾病.结论 高龄、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性操作及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是产ESBLs细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有效减少产ESBLs细菌感染及传播.

    作者:赵德军;胡昭宇;付维婵;武静;吴大贵;曹雁;田维涛;刘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伽玛刀3.0T磁共振定位降低皮肤灼伤与感染发生率的方法

    目的 控制磁共振射频能量(SAR)影响参数,以降低头部伽玛刀治疗时,在3.0T磁共振定位中局部皮肤的灼伤与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例伽玛刀3.0T磁共振定位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分组研究,试验组100例患者选择合适扫描序列、调整TR参数等措施以控制射频能量进行磁共振定位,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磁共振定位.结果 试验组手术后7例患者有头架固定头钉部的局部轻度灼伤,发生率为7.0%;对照组常规方法定位有28例患者头架固定头钉部的局部轻度灼伤,发生率为28.0%,两组间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理调整SAR影响参数,控制射频能量,可以明显控制伽玛刀3.0T磁共振定位中的局部灼伤与感染,使患者缩短住院床日,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王峥;厉民;陈书达;周佳;郑新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液体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的效果评价

    目的 用固体培养法来评价液体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效果,探讨液体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属的优缺点,为临床诊断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提供更准确的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平行检测临床泌尿生殖道标本中的支原体属.结果 812例标本中液体培养法阳性361例,阳性率为44.46%,固体培养法阳性205例,阳性率为25.25%;解脲脲支原体的假阳性为59.69%,人支原体的假阳性为21.74%;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的检测不能仅凭液体培养法,应结合固体培养法才能报告.

    作者:陈红霞;陶日新;杨振强;颜卫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Mohnarin2010年度报告:东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

    目的 调查分析东北地区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2010年东北地区6所医院采用K-B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依据CLSI 2010年标准,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北地区6所医院共分离细菌18 15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 029株,占77.3%,革兰阳性菌共4121株,占22.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6.9%、78.4%、75.3%和54.3%;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90.0%);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1%、64.2%和14.6%;MRSA和MRSCN检出率分别为60.4%和74.0%;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3%、0.7%;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1.6%、0.5%.结论 东北地区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及多药耐药非发酵菌增加,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伟丽;孔海深;杨青;陈晓;魏泽庆;陈云波;沈萍;肖永红;李兰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2004-2008年临床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状况和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2008年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用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 1598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和中段尿标本,两者分别占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的72.4%和2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菌株近5年无显著变化,对一~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一直很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总体上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耐药率也在逐年上升.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5年呈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泛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难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作者:曲颖;蒋晓飞;阮斐怡;俞莲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ADC型AmpC酶的基因研究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中ADC型AmpC酶基因的检出.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0年6月分离的39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分析ADC型AmpC酶基因.结果 39株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E、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为5.1%、0、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90.0%,39株鲍氏不动杆菌全部检测到ADC型AmpC酶基因.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对头孢菌属的耐药可能与其产ADC型AmpC酶相关.

    作者:吉珉;马红映;秦超;汪丽;张宇超;邓在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供应室是医院传染物品回收处理的集中点,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和传播的关键科室.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难免受伤,因此,加强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1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1.1 生物性危害 对接触带有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的各类器械,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尖锐的器械损伤而被传染.1.2化学性危害各种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对供应室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消毒液60%过氧化氢溅到皮肤上,可灼伤皮肤,暴露在空气中易引起头痛,皮肤发痒,胸闷气短.60%过氧化氧残留在物品上的气体,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

    作者:程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OprD的表达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PAE) OprD的表达水平,探讨济南地区PA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机制.方法 收集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PAE,提取13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菌株的RNA,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PAE外膜蛋白oprD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超声破碎法制备外膜蛋白,超速离心收集外膜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外膜蛋白,观察OprD的表达.结果 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PAEoprD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实验室标准株Ct值oprD/rpsL为1.42;1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株Ct值oprD/rpsL平均值为1.17,与实验室标准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16,P<0.01),2株碳青霉烯类敏感株Ct值的oprD/rpsL平均值为1.58,与实验室标准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膜蛋白电泳图谱表明,碳青霉烯类耐药株在45 kDa处表达明显下降,此处外膜蛋白为OprD.结论 济南地区PA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OprD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耿治英;吴大玮;韩进;冯进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Mohnarin2010年度报告:中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

    目的 分析中南地区2010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2010年中南地区8所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标准判定结果,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中南地区2010年共分离细菌19 2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8%,革兰阳性菌占30.1%,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63.2%和80.5%;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是2.3%和0.9%;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中产ESBLs株分离率分别为69.6%、52.4%和10.4%,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97.4%~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70.0%,而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6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氯霉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低,<50.0%,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高,>85.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较高,>70.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低为16.7%,流感嗜血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3.4%,除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率稍低外,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大部分>70.0%.结论 临床常见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增高明显,应重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及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流行.

    作者:孔海深;杨青;陈晓;张伟丽;魏泽庆;沈萍;肖永红;李兰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不同方法书写3M指示胶带的效果观察

    自2009年12月开始,我院对3M指示胶带的书写分别采用了传统卷筒状3M指示胶带手工书写、3M指示胶带标签手工书写和EXCEL软件打印的方法进行了比较.1方法1.1传统卷筒状手工书写方法将传统卷筒状3M指示胶带根据需要剪成一定的长度,而且要有3条3M指示胶带变色条纹,用手工在指示胶带上填写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姓名和消毒锅次号的信息内容.1.2标签手工书写方法因为标签上已有设计好的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姓名和消毒锅次号的信息内容,只需在相应的对应栏内用手工书写好信息内容即可.

    作者:昝东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Mohnarin2010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

    目的 掌握全国细菌耐药状况与发展趋势,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方法 方法监测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国59所医院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细菌敏感性测定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临床微生物测定方法,以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按照监测方案,59所医院共获得131 668株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结果,其中革兰阳性菌39 506株,占30.0%,包括24 672株葡萄球菌属、9942株肠球菌属及4439株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92 162株,占70.0%,其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及不动杆菌属分别为22 955、16 167株及15 50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3.4%、68.3%,较2008年 度有所减少;对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为89.4%;肠杆菌属细菌对大多数被测抗菌药物的敏感率<50.0%,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67.6%,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65.0%;非发酵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6.8%~56.5%,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一步增加.结论 全国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现象较为普遍且耐药率仍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等十分普遍,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有下降趋势.

    作者:肖永红;沈萍;魏泽庆;陈云波;孔海深;杨青;张伟丽;陈晓;李兰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检测技术及治疗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病原体中,真菌占18.0%~26.0%,多数医院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是近几年增幅大的病原体[1].在致病的医院感染真菌中,尤以假丝酵母菌属中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常见[2].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机体后可侵犯全身多个组织器官,危害性大、病死率高,如果能做到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就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3].目前白色假丝酵母菌的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但这些方法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需要一些新的方法辅助早期诊断[4].当前针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治疗尚无统一的规范,传统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也在逐渐增加,新的治疗方法开始出现[51.笔者对近年来医院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检测技术、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怀;苑天红;刘玉江;郑金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元件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研究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状况.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某县级市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获得性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3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其余28种基因未检出;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结果指标聚类分析可见,ant(3”)-Ⅰ、aph (3 ')-Ⅰ由tnpU、tnp513、int Ⅰ 1介导,其他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也相关联;样本聚类分析示,3、12~15号株;4、11、16、19号株;5、8、10号株为3个克隆传播.结论 在细菌耐药基因研究中,将检测结果分别作指标聚类分析和样本聚类分析,用于探讨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获得性耐药状况和菌株亲缘性简便有效.

    作者:童辉;蒋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妇科检查床细菌污染与对策

    检查床是妇科患者检查治疗中常用的医疗设备,因其患者多,使用频率高,消毒隔离工作常被忽视,为了解妇科检查床细菌污染状况,对使用中的检查床进行了消毒前、消毒后的微生物监测,为有效控制医源性交叉感染,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随机采集住院部、门诊使用中的妇科检查床8张,分别进行消毒前、消毒后采样.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拭子在检查床脚踏架、扶手、床垫部位进行往返涂擦,以无菌操作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试管中,立即送检.

    作者:黄成凤;姜菲;张爱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皂液与块状肥皂洗手效果的比较

    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手的清洁是降低医院感染基本、简单和重要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和护理过程中手部皮肤的清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感染率.为比较不同洗手方法的洗手质量,在检验科室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做了两种洗手材料洗手效果的对比.1方法新打开皂液1瓶(山东利尔康公司生产的1L装葡清牌天然皂液),放入感应式洗手机内,普通肥皂2块,一块肥皂放在肥皂盒内,另一肥皂块悬吊空中.选择内分泌科15名医护人员分为3组,每组5人,分别以皂液、悬吊的肥皂、盒内肥皂为洗手材料洗手.在新打开的皂液和肥皂于30 min、8、12、24、36、48 h后,用六步洗手法流动水每人各洗手2遍,完毕后用无菌纱布拭干,再用浸润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拭子,在左手的掌面五指每个往返涂抹1次约25 cm2,将棉拭子放入10 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振荡均匀,做10倍递次稀释,每个稀释程度取1ml入培养皿培养24 h,计数菌落.

    作者:余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限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对ICU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月一2009年12月入住ICU的所有可疑或确诊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1-12月)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不限制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治疗,第二阶段(2009年1-12月)限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尽可能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两阶段碳青霉烯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不受限制;比较两阶段细菌耐药性的变化,了解限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 第二阶段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明显降低,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由第一阶段的69.2%、76.9%、90.2%、91.3%降至第二阶段的49.6%、61.6%、69.3%、79.2%(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由93.1%降至80.0%(P=0.043).结论 在ICU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能降低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同时能降低MRSA的检出率.

    作者:邵俊;郑瑞强;卢年芳;林华;陈齐红;於江泉;窦英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农村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农村糖尿病(DM)患者并发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制定农村糖尿病综合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年10月-2010年9月体检的705例DM患者发生过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有103例患者发生136例次感染,感染率为14.6%,例次感染率19.3%,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泌尿道和和皮肤黏膜;共分离病原菌144株,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7.6%,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占29.2%和13.2%;高龄患者、营养状况较差、较长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存在其他合并症等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建立农村社区糖尿病个人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和随访;开展社区人群健康教育,为社区责任医师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诊断和救治的技术水平等综合措施干预,是减少DM患者并发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夏建娥;钱岸锋;钱小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妇产科手术医院感染分析与护理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妇产科手术医院感染分析,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1-12月医院妇产科共做手术1210例,以此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分析妇产科手术医院感染与护理措施.结果 医院妇产科共做手术1210例,发生感染43例,感染率3.55%;手术后感染类型主要有泌尿道、呼吸道、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分别为0.91%、1.40%、0,66%;对于不同的手术后感染,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结论 相关人员应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邓慧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