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红;沈萍;魏泽庆;陈云波;孔海深;杨青;张伟丽;陈晓;李兰娟
自2010年6月以来,我科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成立CQI小组,CQI小组由病区护士长任组长,科室14名护士为组员,收集分析本科护士在治疗护理中对手卫生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观察改进效果.1存在问题及原因1.1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够手卫生知识是手卫生行为的基础,由于受传统惯性工作理念的影响,且日常工作繁忙,大部分护士每天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对院感控制意识不强,对医务人员的手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认识不足.
作者:徐建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9-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珠海迪尔医学细菌测定系统软件,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对两年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共分离出1586株细菌,革兰阴性杆菌占64.9%,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产ESBLs检出率平均为69.5%、48.5%和4.5%;革兰阳性球菌占35.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阳性率平均为58.59和46.6%;分离率排前5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中介及耐药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医院应加强对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药耐药菌及泛耐药菌株的发生及传播.
作者:刘小华;温善华;吕志英;刘先林;李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病原体中,真菌占18.0%~26.0%,多数医院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是近几年增幅大的病原体[1].在致病的医院感染真菌中,尤以假丝酵母菌属中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常见[2].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机体后可侵犯全身多个组织器官,危害性大、病死率高,如果能做到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就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3].目前白色假丝酵母菌的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但这些方法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需要一些新的方法辅助早期诊断[4].当前针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治疗尚无统一的规范,传统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也在逐渐增加,新的治疗方法开始出现[51.笔者对近年来医院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检测技术、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怀;苑天红;刘玉江;郑金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为了充分发挥消毒供应中心的职能,充分利用消毒供应中心的卫生资源,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笔者从2005年6月开始将妇产科门诊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感染控制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环境布局 符合规范要求的消毒供应中心环境是工作质量和职业防护安全的基本保证.根据专业流程的要求,对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采用十万级净化空气,气压呈由高到低的气流分布,三区有实际物理屏障,流程合理并严格执行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方式.
作者:梁云连;周小花;周群玉;杨素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槽水龙头属于触碰式,水龙头的污染容易忽视,而内镜清洗消毒要求一用一高水平消毒,每个环节都应避免交叉感染.我院自2002年1月开始,采用一次性医用橡胶检查手套外包装袋包裹水龙头,在开关水龙头时不直接接触污染手套,一用一更换,避免了清洗消毒环节的交叉感染,取得了较好效果.1方法将取出一次性橡胶检查手套的外包装袋从中心点向上下两边剪开,上下端各保留1~2 cm,呈帽状,放人清洁袋中备用,在清洗消毒操作前、后套在水龙头上,开关水龙头时手套不直接接触水龙头,用后立即更换.
作者:彭俊;杨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包装方式对消毒后可重复使用医疗物品存放有效期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干燥后的湿化瓶、氧气面罩、呼吸机螺纹管、雾化通气管随机分为A、B两组,均使用市售食品包装袋包装,A组为独立包装,B组为10件为一组包装;采样监测10 d内细菌污染情况.结果 A组7d内未出现污染,B组从第3天起出现污染;因包装方式的不同,两组消毒医疗物品的细菌污染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05,P<0.05);分离出的污染菌中61.33%在同病区患者标本中比对出耐药谱一致的菌株.结论 使用独立包装的消毒后医疗物品在临床科室治疗室保存期限为7d,使用10件为一组包装者保存期限为2d.
作者:杨俐;李晓红;尹俊辉;雷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医用织物洗涤后着色的原因,寻找避免织物着色的方法.方法 接触氯己定后再与含氯消毒剂接触的医用织物为试验组,接触乙醇、洗衣粉再接触含氯消毒剂为对照组;通过不同的接触与洗涤方法,观察各组着色及褪色情况.结果 试验组接触250~500 mg/L次氯酸钠后1 min即出现着色,洗涤后不能褪色;改进洗涤方法后与对照组均无着色现象.结论 氯己定与次氯酸钠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对氯苯胺沉淀,使医用织物着色.
作者:张建芳;郑金聪;郑丽华;郑平月;郭少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随着各级医疗管理机构对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视,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但普外科危急重症患者多、加床多、工作量大,存在病房空气、患者床单等物体表面的医院感染控制薄弱.通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检查,取得较好效果.1宣传与培训临床医护人员均重视医疗、护理行为的规范操作,对医院感染控制部分环节忽视.表现在医疗护理行为中不戴工作帽、医师只管换药不管换药室空气、不按手卫生要求洗手,对无菌溶液、无菌包、无菌物品打开后的有效期不明确、不认为无菌棉签是无菌物品、对感染性废弃物的分类不了解等.
作者:廖声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供应室是医院传染物品回收处理的集中点,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和传播的关键科室.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难免受伤,因此,加强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1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1.1 生物性危害 对接触带有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的各类器械,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尖锐的器械损伤而被传染.1.2化学性危害各种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对供应室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消毒液60%过氧化氢溅到皮肤上,可灼伤皮肤,暴露在空气中易引起头痛,皮肤发痒,胸闷气短.60%过氧化氧残留在物品上的气体,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
作者:程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医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各病区2010年1-3月退药申请单及电脑数据库退药金额数据,采用U检验,分析医院住院患者退药特点.结果 退药原因多见于调整医嘱、患者出院、患者转科、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死亡、患者拒用、电脑录入错误,分别占53.97%、21.57%、8.72%、5.13%、4.96%、3.71%、1.94%;退药品种和例数排名前3位是抗菌药物及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类药与心血管系统药;科室退药和金额统计中内科退药处方共806张,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的25.50%,外科退药处方共855张,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的25.61%,其他科室退药处方共657张,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的48.89%.结论 医院各病区均有退药现象,且退药品种和数量均比较多,需加强医院药品规范管理和临床的合理用药.
作者:李霞;刘晓军;程志英;树俊莲;卫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我院根据卫生部2009年12月1日颁布实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完善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自2010年1-12月对外来器械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现介绍如下.1 目前我院外来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1.1 外来器械清洗质量难以保证几乎所有器械公司均存在同一器械先后在>2所医院使用,由于时间紧急,外来器械代理商对器械清洗流程不了解,常出现重灭菌轻洗涤现象,可能出现器械未清洗或清洗不彻底,而直接进入灭菌状态.1.2有多个厂家的外来器械在手术室内使用 同一日内多台骨科手术,有多个外来器械在手术室内使用,且数量较多,植入物及工具亦不同,容易混淆;骨科医师因工作繁忙与外来器械代理商沟通不到位,造成外来器械迟送或未送等,影响选择佳消毒灭菌方法的时机,延误手术进行时间,有伤口感染的安全隐患存在.
作者:尹立吾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检查床是妇科患者检查治疗中常用的医疗设备,因其患者多,使用频率高,消毒隔离工作常被忽视,为了解妇科检查床细菌污染状况,对使用中的检查床进行了消毒前、消毒后的微生物监测,为有效控制医源性交叉感染,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随机采集住院部、门诊使用中的妇科检查床8张,分别进行消毒前、消毒后采样.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拭子在检查床脚踏架、扶手、床垫部位进行往返涂擦,以无菌操作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试管中,立即送检.
作者:黄成凤;姜菲;张爱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4-2008年临床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状况和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2008年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用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 1598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和中段尿标本,两者分别占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的72.4%和2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菌株近5年无显著变化,对一~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一直很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总体上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耐药率也在逐年上升.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5年呈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泛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难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作者:曲颖;蒋晓飞;阮斐怡;俞莲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索病毒性腹泻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措施,为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积累经验,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方法 采取鼓励缺陷报告、信息公开提前预警、信息化平台前瞻性监测以及各部门密切合作落实干预措施等积极应对策略.结果 在多年秋季病毒性腹泻暴发流行的情况下,2009年以来有效地阻断了病毒性腹泻在医院暴发流行.结论 建立健全医院危机管理体系,加强医院感染监测网络的建设,敏感地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及时的信息交流可防止医院感染蔓延.
作者:赵冰;马海燕;陈素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安全化防护管理是近年来受关注的问题.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与具有生物危害的病患接触,是疾病感染高危人群,而且危害其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防止各损伤因素侵害检验人员并保护操作者和其他服务人员.1加强实验室防护目前检验科的房屋设置包括通风、标本及人的流向均较合理,有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等标志.(1)实验室入口须张贴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电话;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齐,戴口罩、帽子、手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2)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3)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菌,如高压灭活的物品必须在专用的容器内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4)有条件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预防接种,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血清做检测,如有问题及时处理.(5)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保管.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6)实验室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作者:张杰;王克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288株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方法 ABA分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依据CLSI 2009-2010年折点判读结果.结果 ICU中ABA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占首位,达70.1%;AB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达到34.0%和33.3%; ICU分离的ABA中,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16.7%.结论 应加强对多药耐药ABA的动态监测,预防ABA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王顺;王永涛;贾征夫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我院将全院所有科室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中的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程序,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将我院ICU、RICU、NICU等科室使用后的呼吸机外置管路作为清洗消毒对象,采用瑞典洁定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及其配套使用的管路清洗架、鲁沃夫多酶清洗剂及纯化水清洗消毒设备进行集中清洗消毒,消毒后需使用无粉的无菌手套、一次性无菌无纺布包装袋、消毒标签等物品.
作者:姚卓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常见的2种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结果 2004-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75%、39.87%、49.69%、45.46%、37.25%、32.49%;2009年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30.00%,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40.00%;不动杆菌属的分离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已非常严重.结论 注重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耐药性变迁的抗菌药物压力和减少该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有效防止该菌耐药率增高产生的关键.
作者:冉素平;张洪姣;王惠;易勇;李东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社区医院为城市医疗保障体系中基层的医疗单位,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查找不足,从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模式人手,摸索出了社区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现报道如下.1建立医院感染监控体系1.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由主管院长总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科、社区中心各科室主任及各社区站站长等具体负责实施.1.2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科(室) 具体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定社区医院感染管理计划、质控检查计划、继续教育计划等,明确提出各项工作要求.
作者:韩燕荣;张金伟;吴丙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老年精神科≥60岁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呼吸道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实施.结果 2009年141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发生医院呼吸道感染42例,感染率为2.98%;2010年127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发生医院呼吸道感染26例,感染率为2.03%;住院时间长、年龄大、原发疾病基础上合并其他疾病是其医院感染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预防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能有效降低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曹玲珍;赵徐萍;夏娟静;朱建中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