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卓娅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7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组(CSII组)38例,及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MSII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感染控制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等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CSII组对血糖的控制优于MSI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住院天数均低于MSI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迅速控制血糖,缩短感染控制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安全有效,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锦欢;孙鹏飞;覃灿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为了减少应用洗胃机造成的医院感染,我院急诊科于2008年5月-2010年12月使用不同消毒液对154例洗胃后的洗胃机进行消毒效果比较,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54例洗胃患者,男69例、女85例,年龄13~73岁,平均42.0岁.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88例,鼠药中毒17例,安定中毒23例,砷化物中毒12例,乙醇中毒11例,蘑菇中毒3例.103例经洗胃、解毒等急诊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44例经急诊对症处理之后转入住院部,其中7例因中毒较重死亡,其余治愈出院,均未发生医院感染.
作者:何春娇;邱雪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HLA-DRB1* 03)与Th1/Th2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SSP方法对1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LA-DRB1* 03检测,并同时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外周血的IL-4、IL-10、IL-12、IFN-γ表达水平.结果 1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LA-DRB1* 03携带者34例,携带率为22.22%,HLA-DRB1* 03阳性乙型肝炎患者IL-4、IL-1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而IL-12、IFN-γ表达水平则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结论HLA-DRB1* 0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受抑制而以Th2应答为主.
作者:江华;曹红;韩建萍;孙凯;郑颖;黄巧新;李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包装方式对消毒后可重复使用医疗物品存放有效期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干燥后的湿化瓶、氧气面罩、呼吸机螺纹管、雾化通气管随机分为A、B两组,均使用市售食品包装袋包装,A组为独立包装,B组为10件为一组包装;采样监测10 d内细菌污染情况.结果 A组7d内未出现污染,B组从第3天起出现污染;因包装方式的不同,两组消毒医疗物品的细菌污染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05,P<0.05);分离出的污染菌中61.33%在同病区患者标本中比对出耐药谱一致的菌株.结论 使用独立包装的消毒后医疗物品在临床科室治疗室保存期限为7d,使用10件为一组包装者保存期限为2d.
作者:杨俐;李晓红;尹俊辉;雷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压力蒸汽灭菌是医院首选的灭菌方法,具有控制方便、效果可靠、费用经济等优点.但压力蒸汽灭菌属湿热灭菌,灭菌过程中有一定量的冷凝水产生,偶尔灭菌后会发现有湿包现象,不能保证灭菌质量,就要重新处理.为了保证压力蒸汽灭菌物品的质量,经排查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原因与措施:(1)蒸汽含水量高,进气管道内残留有冷凝水,灭菌程序运行时,被压入锅内,导致进气口处多个灭菌包潮湿.经过干燥程序,有的灭菌包外包布潮湿,被消毒员及时检出;有的灭菌包外包布干燥,发往临床使用,打开后发现内部潮湿不能使用,使我们的工作非常被动.请工程师进行检查处理,在进气口处加入滤网,延缓进气速度;与蒸汽房沟通,取得他们的合作,降低蒸汽内水分.经过处理,潮包现象消失.(2)排气管道不通畅,滤网清洁不及时,蒸汽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湿包现象发生.经清洁滤网,湿包现象改善.(3)错误的装载,是导致湿包的又一主要原因.消毒员不重视正确装载,灭菌器内灭菌包摆放过于拥挤,影响蒸汽流通;敷料包、器械包混放,甚至金属灭菌盒、储槽放在敷料包的上面及物品包碰到消毒锅内壁,蒸汽遇到器械、消毒锅内壁形成冷凝水,滴落在敷料包上,导致湿包发生,使灭菌失败.
作者:汪荣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病原体中,真菌占18.0%~26.0%,多数医院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是近几年增幅大的病原体[1].在致病的医院感染真菌中,尤以假丝酵母菌属中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常见[2].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机体后可侵犯全身多个组织器官,危害性大、病死率高,如果能做到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就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3].目前白色假丝酵母菌的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但这些方法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需要一些新的方法辅助早期诊断[4].当前针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治疗尚无统一的规范,传统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也在逐渐增加,新的治疗方法开始出现[51.笔者对近年来医院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检测技术、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怀;苑天红;刘玉江;郑金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SIRS评分对ICU危重症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 70例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其预后与SIRS评分的关系.结果 70例患者中,存活51例,占72.9%,死亡19例,死亡率为27.1%;在死亡的患者当中SIRS评分高的死亡率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ICU患者,SIRS评分分值高可能预示预后不良.
作者:鲁厚清;吴忠展;汪文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随着各级医疗管理机构对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视,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但普外科危急重症患者多、加床多、工作量大,存在病房空气、患者床单等物体表面的医院感染控制薄弱.通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检查,取得较好效果.1宣传与培训临床医护人员均重视医疗、护理行为的规范操作,对医院感染控制部分环节忽视.表现在医疗护理行为中不戴工作帽、医师只管换药不管换药室空气、不按手卫生要求洗手,对无菌溶液、无菌包、无菌物品打开后的有效期不明确、不认为无菌棉签是无菌物品、对感染性废弃物的分类不了解等.
作者:廖声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3M爱护佳外科免洗手消毒液是3M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复合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有效杀灭多种病原体.它获得了美国FDA认证,符合美国CDC和AORN外科洗手要求.近年来,引入国内并开始应用于手术室外科手消毒.我院于2010年采用3M爱护佳9200外科免洗手消毒液(爱护佳消毒液),并与常用的0.5%聚维酮碘消毒液进行外科手消毒的对照研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玲珠;郎云琴;李荷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PDRAB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PDRAB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61例PDRAB医院感染患者,感染多发生于入院后1~3周,感染类型以肺部感染为主,占70.5%,其次为创面及血液感染,分别占16.4%、6.6%;单因素分析显示,PD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气管切开(OR=31.0)、呼吸机通气(OR=31.0)、气管插管(OR=16.5)、人住ICU(OR=11.3)、其他插管(()R=2.3)及输氧(OR=2.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出PDRAB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气管切开和呼吸机通气.结论 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减少或规避侵入性诊疗操作,是有效预防和控制PDRAB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郭毅;王倩;焦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妇产科手术医院感染分析,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1-12月医院妇产科共做手术1210例,以此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分析妇产科手术医院感染与护理措施.结果 医院妇产科共做手术1210例,发生感染43例,感染率3.55%;手术后感染类型主要有泌尿道、呼吸道、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分别为0.91%、1.40%、0,66%;对于不同的手术后感染,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结论 相关人员应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邓慧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为医院MRSA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分离的MRSA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分析其耐药性特点等.结果 MRSA检出率为62.4%,对所选用的21种抗菌药物中的β-内酰胺类100.0%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100.0%敏感;有87.8%的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MRSA株为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表型.结论 该次试验分离获得的MRSA表现为较为严重的多药耐药性,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菌株;D-试验结果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作者:纵帅;贾伟;赵志军;徐广贤;李刚;师志云;魏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多黏菌素治疗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多黏菌素治疗23例颅脑创伤术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3例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2例死于中枢系统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自动出院;19例临床治愈,治愈率82.6%;19例治愈病例均随访1~6个月,无一例再次发生颅内感染.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多黏菌素治疗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再丰;许信龙;傅小君;魏晓捷;潘红松;谢青松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因素.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患者不同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102株,按照CLSI操作规程进行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的确认;采用单因素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其产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44株,检出率4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连续使用亚胺培南时间、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是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连续使用亚胺培南、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均为造成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 CI分别为2.32、10.23、1.38及1.12~3.37、1.86~27.41、1.32~6.81.结论 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和多药耐药性;长时间使用亚胺培南、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者易造成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
作者:刘萍;张志伦;倪丹妮;吴杰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供应室是医院传染物品回收处理的集中点,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和传播的关键科室.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难免受伤,因此,加强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1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1.1 生物性危害 对接触带有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的各类器械,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尖锐的器械损伤而被传染.1.2化学性危害各种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对供应室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消毒液60%过氧化氢溅到皮肤上,可灼伤皮肤,暴露在空气中易引起头痛,皮肤发痒,胸闷气短.60%过氧化氧残留在物品上的气体,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
作者:程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检测对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及假丝酵母菌属在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上不同的显色特点,从而达到对阿萨希丝孢酵母菌的快速鉴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赢得时间.方法 采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对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和38株假丝酵母菌属进行显色,并经VITEK-2 Compact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结果所证实.结果 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在显色培养基上明显呈蓝色,与假丝酵母菌属的显色完全不同;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的生化鉴定率分别为90.0%、92.0%、93.0%、95.0%、96.0%、97.0%、98.0%、99.0%,与生化结果完全相符;另外,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与其模式菌株的D1/D2序列一致性为100.0%,分子生物学结果也完全相符.结论 通过对阿萨希丝孢酵母菌显蓝色这一特点,从而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的鉴定找到了一种既简单、可靠,又省时、省力、省成本的好方法;更重要的是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
作者:廖晚珍;彭卫华;胡雪飞;孙爱娣;余阳;陈开森;胡妮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国产两性霉素B对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78例IFI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初始3d的剂量为1、3、5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 ml,保持速度为5 ml/h,从第4天开始每日增加5 mg,直至25 mg,以后维持该剂量;疗程1~5个月,总用药量1~1.5 9.结果 78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1.5%,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6.7%,光滑假丝酵母菌占7.7%,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5.1%,克柔假丝酵母菌占3.9%;治疗结束1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痊愈10例,显效51例,进步8例,无效9例,其中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78.2%;真菌清除66例,未清除12例,清除率为84.6%;有33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3%;33例患者共发生61次不良反应,其中发生1种不良反应14例,2种12例,3种5例,4种2例;低钾血症、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静脉炎和寒颤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7.9%、12.8%、6.4%和7.7%.结论 小剂量国产两性霉素B对IFI临床疗效好,对真菌清除率高,在应用的同时应监测低钾血症和肝肾功能;小剂应用国产两性霉素B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安全的.
作者:鲍滨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我院根据卫生部2009年12月1日颁布实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完善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自2010年1-12月对外来器械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现介绍如下.1 目前我院外来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1.1 外来器械清洗质量难以保证几乎所有器械公司均存在同一器械先后在>2所医院使用,由于时间紧急,外来器械代理商对器械清洗流程不了解,常出现重灭菌轻洗涤现象,可能出现器械未清洗或清洗不彻底,而直接进入灭菌状态.1.2有多个厂家的外来器械在手术室内使用 同一日内多台骨科手术,有多个外来器械在手术室内使用,且数量较多,植入物及工具亦不同,容易混淆;骨科医师因工作繁忙与外来器械代理商沟通不到位,造成外来器械迟送或未送等,影响选择佳消毒灭菌方法的时机,延误手术进行时间,有伤口感染的安全隐患存在.
作者:尹立吾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用K-B纸片法检测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92株MRSA,检出率为53.2%;其中,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占46.2%;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为23.9%、27.2%;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率为100.0%;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70.0%.结论 MRSA具有多药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对MRSA的耐药性监测,在治疗时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俊清;穆海霞;吴容;黄诚刚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了解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经验性及更替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ICU送检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35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2株,占53.5%,革兰阳性球菌97株,占27.0%,真菌70株,占19.5%;革兰阴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16.4%、11.7%、8.6%、6.1%、5.3%;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2.3%和40.9%;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10.8%、13.4%;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60.0%及72.9%;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高度敏感.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部分病原菌呈现高度耐药和多药耐药的特点;定期对ICU进行细菌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分析十分重要.
作者:黎启盛;梁泳诗;李达滨;卢正烽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