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帅;贾伟;赵志军;徐广贤;李刚;师志云;魏军
安全化防护管理是近年来受关注的问题.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与具有生物危害的病患接触,是疾病感染高危人群,而且危害其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防止各损伤因素侵害检验人员并保护操作者和其他服务人员.1加强实验室防护目前检验科的房屋设置包括通风、标本及人的流向均较合理,有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等标志.(1)实验室入口须张贴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电话;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齐,戴口罩、帽子、手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2)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3)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菌,如高压灭活的物品必须在专用的容器内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4)有条件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预防接种,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血清做检测,如有问题及时处理.(5)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保管.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6)实验室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作者:张杰;王克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为医院MRSA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分离的MRSA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分析其耐药性特点等.结果 MRSA检出率为62.4%,对所选用的21种抗菌药物中的β-内酰胺类100.0%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100.0%敏感;有87.8%的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MRSA株为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表型.结论 该次试验分离获得的MRSA表现为较为严重的多药耐药性,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菌株;D-试验结果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作者:纵帅;贾伟;赵志军;徐广贤;李刚;师志云;魏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中南地区2010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2010年中南地区8所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标准判定结果,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中南地区2010年共分离细菌19 2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8%,革兰阳性菌占30.1%,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63.2%和80.5%;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是2.3%和0.9%;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中产ESBLs株分离率分别为69.6%、52.4%和10.4%,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97.4%~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70.0%,而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6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氯霉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低,<50.0%,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高,>85.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较高,>70.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低为16.7%,流感嗜血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3.4%,除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率稍低外,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大部分>70.0%.结论 临床常见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增高明显,应重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及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流行.
作者:孔海深;杨青;陈晓;张伟丽;魏泽庆;沈萍;肖永红;李兰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用K-B纸片法检测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92株MRSA,检出率为53.2%;其中,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占46.2%;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为23.9%、27.2%;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率为100.0%;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70.0%.结论 MRSA具有多药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对MRSA的耐药性监测,在治疗时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俊清;穆海霞;吴容;黄诚刚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因素.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患者不同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102株,按照CLSI操作规程进行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的确认;采用单因素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其产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44株,检出率4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连续使用亚胺培南时间、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是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连续使用亚胺培南、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均为造成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 CI分别为2.32、10.23、1.38及1.12~3.37、1.86~27.41、1.32~6.81.结论 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和多药耐药性;长时间使用亚胺培南、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者易造成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
作者:刘萍;张志伦;倪丹妮;吴杰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与分析耳鼻咽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10-11月耳鼻咽喉门诊处方592张,对使用抗菌药物的352张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耳鼻咽喉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4%;用药不合理处方282张,不合理率为80.1%,其中无指征用药130张,占46.1%,改变用药途径98张,占34.8%,用药指征不强54张,占19.1%.结论 耳鼻咽喉门诊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严重;抗菌药物的使用亟待卫生行政立法并制定专科用药细则指南,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化、合理化.
作者:叶高峰;单庆顺;焦玉冰;张宇哲;王向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用固体培养法来评价液体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效果,探讨液体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属的优缺点,为临床诊断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提供更准确的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平行检测临床泌尿生殖道标本中的支原体属.结果 812例标本中液体培养法阳性361例,阳性率为44.46%,固体培养法阳性205例,阳性率为25.25%;解脲脲支原体的假阳性为59.69%,人支原体的假阳性为21.74%;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的检测不能仅凭液体培养法,应结合固体培养法才能报告.
作者:陈红霞;陶日新;杨振强;颜卫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承担着河南省艾滋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在全国中医院中率先建立了艾滋病病房,进行艾滋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笔者从病房的布局、职业培训、职业防护的规范化教育、安全防护用品的配置、医疗垃圾的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探讨艾滋病病房控制感染的措施.1规范病房布局病房设立双通道,两个通道完全分开;严格划分3个区域: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明显标志;病房环境通风良好,配备脚踏式流动水洗手设施,便于及时清洗.
作者:郑连雪;秦元梅;陈秀敏;丁红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我院将全院所有科室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中的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程序,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将我院ICU、RICU、NICU等科室使用后的呼吸机外置管路作为清洗消毒对象,采用瑞典洁定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及其配套使用的管路清洗架、鲁沃夫多酶清洗剂及纯化水清洗消毒设备进行集中清洗消毒,消毒后需使用无粉的无菌手套、一次性无菌无纺布包装袋、消毒标签等物品.
作者:姚卓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状况.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某县级市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获得性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3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其余28种基因未检出;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结果指标聚类分析可见,ant(3”)-Ⅰ、aph (3 ')-Ⅰ由tnpU、tnp513、int Ⅰ 1介导,其他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也相关联;样本聚类分析示,3、12~15号株;4、11、16、19号株;5、8、10号株为3个克隆传播.结论 在细菌耐药基因研究中,将检测结果分别作指标聚类分析和样本聚类分析,用于探讨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获得性耐药状况和菌株亲缘性简便有效.
作者:童辉;蒋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3M爱护佳外科免洗手消毒液是3M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复合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有效杀灭多种病原体.它获得了美国FDA认证,符合美国CDC和AORN外科洗手要求.近年来,引入国内并开始应用于手术室外科手消毒.我院于2010年采用3M爱护佳9200外科免洗手消毒液(爱护佳消毒液),并与常用的0.5%聚维酮碘消毒液进行外科手消毒的对照研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玲珠;郎云琴;李荷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2010年西北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构成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西北10所医院的临床分离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10年标准,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细菌17 101株,革兰阳性菌占29.4%,革兰阴性菌占70.6%;葡萄球菌属中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56.5%和77.4%,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2%、0.4%;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6%、0,无利奈唑胺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分别为74.0%和46.2%,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高度敏感,敏感率97.5%~100.0%: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41.4%和45.9%,铜绿假单胞菌对两者的耐药率为26.0%和22.5%;米诺环素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为97.2%.结论 西北地区医疗机构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 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晓;杨青;张伟丽;孔海深;陈云波;魏泽庆;沈萍;肖永红;李兰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科室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神经外科、血液科,分别占37.10%、16.13%、16.13%;耐药率>50.00%的抗菌药物为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敏感率为96.77%;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敏感率>80.00%;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敏感率>70.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已有明显耐药趋势,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作者:张慧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检测对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及假丝酵母菌属在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上不同的显色特点,从而达到对阿萨希丝孢酵母菌的快速鉴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赢得时间.方法 采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对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和38株假丝酵母菌属进行显色,并经VITEK-2 Compact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结果所证实.结果 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在显色培养基上明显呈蓝色,与假丝酵母菌属的显色完全不同;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的生化鉴定率分别为90.0%、92.0%、93.0%、95.0%、96.0%、97.0%、98.0%、99.0%,与生化结果完全相符;另外,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与其模式菌株的D1/D2序列一致性为100.0%,分子生物学结果也完全相符.结论 通过对阿萨希丝孢酵母菌显蓝色这一特点,从而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的鉴定找到了一种既简单、可靠,又省时、省力、省成本的好方法;更重要的是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
作者:廖晚珍;彭卫华;胡雪飞;孙爱娣;余阳;陈开森;胡妮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PDRAB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PDRAB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61例PDRAB医院感染患者,感染多发生于入院后1~3周,感染类型以肺部感染为主,占70.5%,其次为创面及血液感染,分别占16.4%、6.6%;单因素分析显示,PD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气管切开(OR=31.0)、呼吸机通气(OR=31.0)、气管插管(OR=16.5)、人住ICU(OR=11.3)、其他插管(()R=2.3)及输氧(OR=2.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出PDRAB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气管切开和呼吸机通气.结论 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减少或规避侵入性诊疗操作,是有效预防和控制PDRAB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郭毅;王倩;焦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压力蒸汽灭菌是医院首选的灭菌方法,具有控制方便、效果可靠、费用经济等优点.但压力蒸汽灭菌属湿热灭菌,灭菌过程中有一定量的冷凝水产生,偶尔灭菌后会发现有湿包现象,不能保证灭菌质量,就要重新处理.为了保证压力蒸汽灭菌物品的质量,经排查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原因与措施:(1)蒸汽含水量高,进气管道内残留有冷凝水,灭菌程序运行时,被压入锅内,导致进气口处多个灭菌包潮湿.经过干燥程序,有的灭菌包外包布潮湿,被消毒员及时检出;有的灭菌包外包布干燥,发往临床使用,打开后发现内部潮湿不能使用,使我们的工作非常被动.请工程师进行检查处理,在进气口处加入滤网,延缓进气速度;与蒸汽房沟通,取得他们的合作,降低蒸汽内水分.经过处理,潮包现象消失.(2)排气管道不通畅,滤网清洁不及时,蒸汽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湿包现象发生.经清洁滤网,湿包现象改善.(3)错误的装载,是导致湿包的又一主要原因.消毒员不重视正确装载,灭菌器内灭菌包摆放过于拥挤,影响蒸汽流通;敷料包、器械包混放,甚至金属灭菌盒、储槽放在敷料包的上面及物品包碰到消毒锅内壁,蒸汽遇到器械、消毒锅内壁形成冷凝水,滴落在敷料包上,导致湿包发生,使灭菌失败.
作者:汪荣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手的清洁是降低医院感染基本、简单和重要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和护理过程中手部皮肤的清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感染率.为比较不同洗手方法的洗手质量,在检验科室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做了两种洗手材料洗手效果的对比.1方法新打开皂液1瓶(山东利尔康公司生产的1L装葡清牌天然皂液),放入感应式洗手机内,普通肥皂2块,一块肥皂放在肥皂盒内,另一肥皂块悬吊空中.选择内分泌科15名医护人员分为3组,每组5人,分别以皂液、悬吊的肥皂、盒内肥皂为洗手材料洗手.在新打开的皂液和肥皂于30 min、8、12、24、36、48 h后,用六步洗手法流动水每人各洗手2遍,完毕后用无菌纱布拭干,再用浸润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拭子,在左手的掌面五指每个往返涂抹1次约25 cm2,将棉拭子放入10 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振荡均匀,做10倍递次稀释,每个稀释程度取1ml入培养皿培养24 h,计数菌落.
作者:余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监测医院2003-2006年下呼吸道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变化,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连续4年下呼吸道分离的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变化,用SPSS 10.0软件统计分析MRSA对万古霉素MIC有无漂移发生.结果 2003-2006年下呼吸道分离的MRSA依次为:24、40、52、139株,万古霉素MIC在这4年未发生漂移,万古霉素对MRSA MIC为1.0 μg/ml的占62.5%~85.0%,MIC为0.5μg/ml的在15.0%~37.5%.结论 高比例的MIC 1.0 μg/ml菌株可能是造成万古霉素疗效欠佳的原因.
作者:梁晶晶;吴本权;朱家馨;周宇麒;张天托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社区医院为城市医疗保障体系中基层的医疗单位,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查找不足,从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模式人手,摸索出了社区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现报道如下.1建立医院感染监控体系1.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由主管院长总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科、社区中心各科室主任及各社区站站长等具体负责实施.1.2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科(室) 具体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定社区医院感染管理计划、质控检查计划、继续教育计划等,明确提出各项工作要求.
作者:韩燕荣;张金伟;吴丙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包装方式对消毒后可重复使用医疗物品存放有效期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干燥后的湿化瓶、氧气面罩、呼吸机螺纹管、雾化通气管随机分为A、B两组,均使用市售食品包装袋包装,A组为独立包装,B组为10件为一组包装;采样监测10 d内细菌污染情况.结果 A组7d内未出现污染,B组从第3天起出现污染;因包装方式的不同,两组消毒医疗物品的细菌污染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05,P<0.05);分离出的污染菌中61.33%在同病区患者标本中比对出耐药谱一致的菌株.结论 使用独立包装的消毒后医疗物品在临床科室治疗室保存期限为7d,使用10件为一组包装者保存期限为2d.
作者:杨俐;李晓红;尹俊辉;雷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