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

刘小华;温善华;吕志英;刘先林;李云

关键词:细菌, 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2009-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珠海迪尔医学细菌测定系统软件,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对两年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共分离出1586株细菌,革兰阴性杆菌占64.9%,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产ESBLs检出率平均为69.5%、48.5%和4.5%;革兰阳性球菌占35.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阳性率平均为58.59和46.6%;分离率排前5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中介及耐药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医院应加强对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药耐药菌及泛耐药菌株的发生及传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艾滋病病房控制感染的措施

    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承担着河南省艾滋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在全国中医院中率先建立了艾滋病病房,进行艾滋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笔者从病房的布局、职业培训、职业防护的规范化教育、安全防护用品的配置、医疗垃圾的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探讨艾滋病病房控制感染的措施.1规范病房布局病房设立双通道,两个通道完全分开;严格划分3个区域: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明显标志;病房环境通风良好,配备脚踏式流动水洗手设施,便于及时清洗.

    作者:郑连雪;秦元梅;陈秀敏;丁红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皂液与块状肥皂洗手效果的比较

    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手的清洁是降低医院感染基本、简单和重要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和护理过程中手部皮肤的清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感染率.为比较不同洗手方法的洗手质量,在检验科室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做了两种洗手材料洗手效果的对比.1方法新打开皂液1瓶(山东利尔康公司生产的1L装葡清牌天然皂液),放入感应式洗手机内,普通肥皂2块,一块肥皂放在肥皂盒内,另一肥皂块悬吊空中.选择内分泌科15名医护人员分为3组,每组5人,分别以皂液、悬吊的肥皂、盒内肥皂为洗手材料洗手.在新打开的皂液和肥皂于30 min、8、12、24、36、48 h后,用六步洗手法流动水每人各洗手2遍,完毕后用无菌纱布拭干,再用浸润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拭子,在左手的掌面五指每个往返涂抹1次约25 cm2,将棉拭子放入10 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振荡均匀,做10倍递次稀释,每个稀释程度取1ml入培养皿培养24 h,计数菌落.

    作者:余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安全及质量管理对策

    目的 探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管理,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安全.方法 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在计划申购、验收入库、仓储管理、发放环节、相关知识培训和检查督促等环节实现了全面管理及质量跟踪.结果 既保证了所供应物品的品质,确保临床使用安全,又减少积压,降低仓储成本;通过质量跟踪,将及时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生产厂家,便于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结论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有效管理是医疗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纽带.

    作者:何东平;徐晓耘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用K-B纸片法检测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92株MRSA,检出率为53.2%;其中,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占46.2%;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为23.9%、27.2%;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率为100.0%;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70.0%.结论 MRSA具有多药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对MRSA的耐药性监测,在治疗时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俊清;穆海霞;吴容;黄诚刚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Mohnarin2010年度报告:东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

    目的 调查分析东北地区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2010年东北地区6所医院采用K-B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依据CLSI 2010年标准,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北地区6所医院共分离细菌18 15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 029株,占77.3%,革兰阳性菌共4121株,占22.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6.9%、78.4%、75.3%和54.3%;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90.0%);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1%、64.2%和14.6%;MRSA和MRSCN检出率分别为60.4%和74.0%;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3%、0.7%;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1.6%、0.5%.结论 东北地区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及多药耐药非发酵菌增加,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伟丽;孔海深;杨青;陈晓;魏泽庆;陈云波;沈萍;肖永红;李兰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颅脑创伤术后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多黏菌素治疗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多黏菌素治疗23例颅脑创伤术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3例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2例死于中枢系统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自动出院;19例临床治愈,治愈率82.6%;19例治愈病例均随访1~6个月,无一例再次发生颅内感染.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多黏菌素治疗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再丰;许信龙;傅小君;魏晓捷;潘红松;谢青松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景德镇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07年6月-2010年12月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资料.结果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8例,感染率为80.0%;检出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61.4%,革兰阳性菌16株,占28.1%,真菌6株,占1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是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美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氯己定溶液与含氯消毒剂对医用织物着色作用的探讨

    目的 调查医用织物洗涤后着色的原因,寻找避免织物着色的方法.方法 接触氯己定后再与含氯消毒剂接触的医用织物为试验组,接触乙醇、洗衣粉再接触含氯消毒剂为对照组;通过不同的接触与洗涤方法,观察各组着色及褪色情况.结果 试验组接触250~500 mg/L次氯酸钠后1 min即出现着色,洗涤后不能褪色;改进洗涤方法后与对照组均无着色现象.结论 氯己定与次氯酸钠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对氯苯胺沉淀,使医用织物着色.

    作者:张建芳;郑金聪;郑丽华;郑平月;郭少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Mohnarin2010年报告:西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

    目的 了解2010年西北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构成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西北10所医院的临床分离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10年标准,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细菌17 101株,革兰阳性菌占29.4%,革兰阴性菌占70.6%;葡萄球菌属中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56.5%和77.4%,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2%、0.4%;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6%、0,无利奈唑胺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分别为74.0%和46.2%,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高度敏感,敏感率97.5%~100.0%: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41.4%和45.9%,铜绿假单胞菌对两者的耐药率为26.0%和22.5%;米诺环素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为97.2%.结论 西北地区医疗机构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 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晓;杨青;张伟丽;孔海深;陈云波;魏泽庆;沈萍;肖永红;李兰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7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组(CSII组)38例,及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MSII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感染控制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等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CSII组对血糖的控制优于MSI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住院天数均低于MSI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迅速控制血糖,缩短感染控制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安全有效,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锦欢;孙鹏飞;覃灿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压力蒸汽灭菌器湿包形成原因

    压力蒸汽灭菌是医院首选的灭菌方法,具有控制方便、效果可靠、费用经济等优点.但压力蒸汽灭菌属湿热灭菌,灭菌过程中有一定量的冷凝水产生,偶尔灭菌后会发现有湿包现象,不能保证灭菌质量,就要重新处理.为了保证压力蒸汽灭菌物品的质量,经排查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原因与措施:(1)蒸汽含水量高,进气管道内残留有冷凝水,灭菌程序运行时,被压入锅内,导致进气口处多个灭菌包潮湿.经过干燥程序,有的灭菌包外包布潮湿,被消毒员及时检出;有的灭菌包外包布干燥,发往临床使用,打开后发现内部潮湿不能使用,使我们的工作非常被动.请工程师进行检查处理,在进气口处加入滤网,延缓进气速度;与蒸汽房沟通,取得他们的合作,降低蒸汽内水分.经过处理,潮包现象消失.(2)排气管道不通畅,滤网清洁不及时,蒸汽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湿包现象发生.经清洁滤网,湿包现象改善.(3)错误的装载,是导致湿包的又一主要原因.消毒员不重视正确装载,灭菌器内灭菌包摆放过于拥挤,影响蒸汽流通;敷料包、器械包混放,甚至金属灭菌盒、储槽放在敷料包的上面及物品包碰到消毒锅内壁,蒸汽遇到器械、消毒锅内壁形成冷凝水,滴落在敷料包上,导致湿包发生,使灭菌失败.

    作者:汪荣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不同浓度消毒液对洗胃机消毒的效果观察

    为了减少应用洗胃机造成的医院感染,我院急诊科于2008年5月-2010年12月使用不同消毒液对154例洗胃后的洗胃机进行消毒效果比较,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54例洗胃患者,男69例、女85例,年龄13~73岁,平均42.0岁.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88例,鼠药中毒17例,安定中毒23例,砷化物中毒12例,乙醇中毒11例,蘑菇中毒3例.103例经洗胃、解毒等急诊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44例经急诊对症处理之后转入住院部,其中7例因中毒较重死亡,其余治愈出院,均未发生医院感染.

    作者:何春娇;邱雪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外包装袋在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槽水龙头属于触碰式,水龙头的污染容易忽视,而内镜清洗消毒要求一用一高水平消毒,每个环节都应避免交叉感染.我院自2002年1月开始,采用一次性医用橡胶检查手套外包装袋包裹水龙头,在开关水龙头时不直接接触污染手套,一用一更换,避免了清洗消毒环节的交叉感染,取得了较好效果.1方法将取出一次性橡胶检查手套的外包装袋从中心点向上下两边剪开,上下端各保留1~2 cm,呈帽状,放人清洁袋中备用,在清洗消毒操作前、后套在水龙头上,开关水龙头时手套不直接接触水龙头,用后立即更换.

    作者:彭俊;杨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自2010年6月以来,我科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成立CQI小组,CQI小组由病区护士长任组长,科室14名护士为组员,收集分析本科护士在治疗护理中对手卫生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观察改进效果.1存在问题及原因1.1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够手卫生知识是手卫生行为的基础,由于受传统惯性工作理念的影响,且日常工作繁忙,大部分护士每天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对院感控制意识不强,对医务人员的手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认识不足.

    作者:徐建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112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细菌医院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112例产ESBLs细菌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产ESBLs细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112例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0%,其中年龄≥71岁者占51.7%,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占64.3%,100.0%患者均存在基础疾病.结论 高龄、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性操作及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是产ESBLs细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有效减少产ESBLs细菌感染及传播.

    作者:赵德军;胡昭宇;付维婵;武静;吴大贵;曹雁;田维涛;刘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乳腺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策略

    目的 探讨乳腺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案和管理策略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对医疗质量指标和卫生经济学指标的综合影响.方法 以普外科乳腺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共94例,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干预组采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策略,对照组按照外科医师传统用药方法;比较两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抗菌药物费用、用药合理性比例、医院感染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28±2.16)d,较对照组的(9.19±2.04)d明显缩短(P=0.0000);干预组住院总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分别为(4222.59±1056.57)元、(685.82±299.94)元,较对照组的(5457.84±1768.18)元、(1049.50±453.05)元,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用药合理性为87.24%,而对照组为23.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策略实施后,乳腺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更加合理,住院天数和药品费用明显减少;进而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为医院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模式.

    作者:陈敏;周陶友;蒲丹;莫春梅;杨天桂;刘芳;李幼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病毒性肝炎是血液透析患者严重血源性感染并发症之一,因此,透析中心内严格的预防和控制,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预防、控制的方法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07年8月在我科透析的患者84例.其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19~70岁,透析时间8~72个月.未划分普通区和隔离区,大多有输血史、手术史,透析器为重复使用,作为历史对照组.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透析患者105例.男57例,女48例,年龄23~82岁,透析时间3~98个月.已完善各种制度并实施了预防和控制,规范应用铁剂,杜绝复用.

    作者:任丽峰;陈彦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标准操作规程在控制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老年精神科≥60岁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呼吸道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实施.结果 2009年141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发生医院呼吸道感染42例,感染率为2.98%;2010年127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发生医院呼吸道感染26例,感染率为2.03%;住院时间长、年龄大、原发疾病基础上合并其他疾病是其医院感染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预防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能有效降低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曹玲珍;赵徐萍;夏娟静;朱建中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目的 采取多环节管理措施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培训;制定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标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可接受的反馈方式,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结果 通过干预,使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2006年)的73.5%下降到干预后(2010年)的56.1%,下降了 17.4%;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感染样本送检率由干预前(2006年)的40.8%,提高到干预后(2010年)的53.5%,上升了12.7%.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整体水平,对提升临床治疗水平、确保医疗安全、降低不合理医药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迎娟;孙运波;陈庆增;黄伟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4011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参照CLSI 2008年版判定.结果 临床分离病原菌401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47株,占36.1%,革兰阴性菌2340株,占58.3%,真菌224株,占5.6%;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16.1%和62.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7.1%和45.9%;分离出7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11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4%和2.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敏感性检出率高,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性高.结论 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但首次发现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高度耐药.

    作者:刘莉;马燕军;李桂侠;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