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金海勇;钱小毛

关键词:烧伤, 创面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对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41例烧伤患者中,创面细菌培养阳性共257例,总感染率75.4%;烧伤感染在前期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此后,革兰阴性杆菌逐渐增多,真菌感染也开始出现;病原菌大多是条件致病菌;烧伤后4~10 d是发生感染的危险期,感染率与烧伤面积相关.结论 及时就诊、及时清创、及时留取标本供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烧伤病区保持相对无菌环境,所有的医疗性操作应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与减少创面感染的有效措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真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对应用广谱抗菌药物>2周及原发性肺部疾病作为真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评价.方法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真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上述两个危险因素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3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在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中,原发性肺部疾病的暴露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OR值5.66,95%CI 3.90~8.19);广谱抗菌药物>2周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OR值1.01,95%CI 0.73~1.42).结论 应用广谱抗菌药物>2周不能作为危险因素,具有原发性肺部疾病可作为真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平;杜晓宏;孙志鹏;杨宏伟;齐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1500例健康人群尿10项的分析

    尿液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尿液检验既简单又快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方便,笔者对1500例键康人群进行体检,结果如下.

    作者:杨选英;杨吉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害与防护

    供应室是医院污染器械和其他污染物品的聚集处,临床科室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管道等物品,均由供应室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在清点、清洗、处理污染物时,容易发生刺伤和割伤,而且使用的消毒剂浓度高、剂量大,极易通过呼吸道和皮肤接触而发生职业危害.

    作者:闫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廊坊市医疗机构污染菌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廊坊市医疗机构环境中主要污染菌群,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消毒灭菌,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将医疗机构环境分为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及医疗器械等5组进行讨论研究.结果 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医疗器械污染细菌以G+球菌为主,医护人员手污染细菌G-杆菌略高于G+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为主;使用中消毒液监测合格率高为98.89%,有6份样本不合格,空气监测合格率低为58.22%.结论 未发现难以杀灭的细菌芽胞,各类环境中样本不合格大多源于工作人员消毒灭菌意识薄弱,工作态度不认真.

    作者:魏青;汪阳林;李素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微生物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操作程序

    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是确保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标准化操作程序(SOP)是临床实验室内部以文件的形式对质量活动用规定的方法进行连续而又恰当的控制.

    作者:王伟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结核分枝杆菌在临床治疗中的耐药变迁

    目的 了解海盐县自肺结核患者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在治疗过程中耐药的变迁情况,以利于抗结核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调整与选用.方法 对痰涂片阳性的新发初治肺结核患者,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采用高、低两药物浓度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试,同时用实时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rpoB和katG突变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治疗2个月后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检测.结果 131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初始耐药率14.5%,经治疗2个月后分离菌株性耐药率37.8%;初始分离株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14.5%和8.4%,耐药基因总携带率16.8%;治疗2个月后分离株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39.2%和25.7%,耐药基因总携带率44.6%.结论 结核病患者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初始治疗时已存在有耐药性,而治疗过程有可能使其耐药性增加;在抗结核治疗前及在治疗过程中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很有意义.

    作者:周庆;方中飞;方孝美;许玲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手术室保洁人员管理体会

    保洁人员是手术室工作人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手术室卫生清洁工作,加强保洁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能力,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将手术室保洁人员管理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少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清HBV NRAg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相关抗原(HBV NRAg)用于临床乙型肝炎诊断的实验价值及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432份,ELISA法检测血清HBV NRAg、HBV血清标志物,FQ-PCR检测HBV DNA,同时进行肝功能生化检测.结果 HBV NRAg与HBV DNA的总符合率为90.70%;86例HBV DNA阳性样本中,HBV NRAg阳性率为95.35%,显著高于PreS1(79.06%)和HBeAg(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 NRAg与HBV DN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临床HBV感染的筛选及判断HBV复制的有意义的补充项目.

    作者:张华;罗振元;黄圣文;刘强;叶震璇;刘广宣;费蓉;许泽华;李贵芳;王树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手术室拖鞋清洗消毒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手术室拖鞋的清洗消毒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取120只手术室医务人员使用后拖鞋,均分为两组分别清洗消毒,试验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机洗法),对照组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手工洗刷消毒(手洗法),于清洗消毒前、后进行微生物学检测与统计学处理.结果 消毒前所有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0%,菌落数达337 CFU/cm2,洗消后微生物学检测合格率为100.0%,两种清洗消毒方法效果相同,但清洗消毒工作效率有差异.结论 手术室拖鞋使用后污染严重,手洗法工作效率低;机洗法安全、高效,在手术室日常工作中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金凤;邢玉斌;付婷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调查及防治

    目的 通过对危重病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调查,旨在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7年6月ICU送检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59份标本的培养结果,数据行线性趋势χ>'2<检验.结果 59例中培养阳性结果27例,分离出真菌14株占51.85%,细菌13株占48.15%,其中革兰阳性菌7株占25.93%;革兰阴性菌6株占22.22%.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趋势与留置时间具有相关性,真菌感染成为主要的病原菌;加强护理是防治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措施,对疑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须及时拔除导管行相关培养,并加强抗真菌治疗.

    作者:林乐清;徐立群;王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供应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 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降低职业危害.方法 分析原因、加强宣教、规范操作、配备专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制度.结果 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无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结论 在供应室工作中,做好职业防范,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是保障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基础因素.

    作者:范徐红;董必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乳胶凝集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它对甲氧西林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由于该耐药性的遗传物质能够在细菌之间传播,易使所致感染呈暴发流行.

    作者:任利珍;干迪郁;朱立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法测定细菌药敏试验,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的所有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WHONE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均100.0%,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较低,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2007年为3.2%,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逐年递增,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由15.6%下降至9.6%,庆大霉素由20.0%下降至16.4%,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由11.1%下降至4.8%,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约1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基本稳定,临床医师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何萍莲;孟曙芳;蔡伟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重组人血小板型磷脂酶A2对耐药菌的杀菌作用与耐药性诱导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型磷脂酶A2(PLA2)的对临床分离耐药菌株的杀菌作用及其细菌耐药性,为开发新型抗菌蛋白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血小板型PLA2与细菌在37℃共同孵育2 h,然后加入营养琼脂平皿中,37℃培养18~20 h,计每一琼脂板上的菌落形成数(CFU),计算出血小板型PLA2杀菌率;根据耐药性诱导试验,用PLA2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细菌耐药性.结果 血小板型PLA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标准菌株与耐药菌株均同样具有较强的杀火作用,对3种标准菌株的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81、0.1、0.2μg/ml,对耐药菌株的MBC为0.1~0.3μg/ml;连续三代诱导未见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结论 血小板型PLA2对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其不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

    作者:李艳;梁宁生;陆益;杨帆;黄其春;黄天文;潘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医疗废物分类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2003年10月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明确了医疗废物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仍经常遇到一些难以界定是否为医疗废物,属于哪一类医疗废物,笔者对此进行总结与原因分析.

    作者:桑翠;柏艳;马昌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信息化系统在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信息化管理,对产品的质量跟踪及性能等方面有更加全面的掌握.方法 结合医院一次性医疗消耗材料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介绍医院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规范化管理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结果 对进货量、出库数、使用量、库存量实施动态管理,使全科年度成本降低,收益增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论 采用计算机网络对一次性医疗耗材进行标准、规范的全程管理,有利于建设数字化医院,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信息共享,对促进医院获得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胡艳波;黄鑫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围场县医院传染病报告统计分析

    围场县医院是全县收治传染病的定点医院,统计分析围场县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其原因与全国发病进行比较,找出本县的发病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降低各类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董国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安全处置方法的改进

    目的 研究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的安全处置方法,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标准预防、隔离转移和单位计量的方法,对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实行不消毒浸泡、不毁形和不清点的全封闭、全程化安全处置,并对使用后的效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结果 2006、2007年一次性医疗用品发放量分别为13 306.12、14 046.00 kg,回收13 306.00、14 041.00 kg;改进后的量化方法,解决了一次性医疗用品发放与回收数量的控制问题,各相关环节的安全性和便捷程度大有提高.结论 运用标准预防、隔离转移和单位计量的处置方法,比毁形、消毒浸泡和一对一清点对换的做法更安全、经济、环保、有效.

    作者:郑军;傅苏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3MTM物体表面消毒液对ICU环境微生物消毒效果与评价

    目的 比较3MTM物体表面消毒液(以下简称3M消毒液)与含氯消毒剂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的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了6个ICU,分别对地面、仪器面板、患者床头桌、电脑键盘、电话按键用两种消毒剂进行消毒,并于消毒前、消毒后15 min、4 h分别进行采样,比较两者的杀菌率.结果 试验共采集了96对样本,床头桌26处(48.15%)、仪器面板、电脑键盘和电话按键22处(26.83%),均超过了卫生部规定的标准(<5 CFU/cm2);两种消毒剂的杀菌率大多达到8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含氯消毒剂相比,3M消毒液对环境微生物具有同样的杀菌效果.鉴于其低毒和低腐蚀性等特点,3M消毒液对于目前消毒医院环境尤其是人群密集和耐药菌较多的ICU,是一个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高晓东;胡必杰;周春妹;谢红梅;黄声雷;夏文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定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产β-内酰胺酶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率及耐药性.方法 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 60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MRSA.结果 1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占94.3%,耐苯唑西林的菌株占28.6%,主要分离于脓液/创面占52.0%,其次是痰液/咽拭子占32.0%.结论 β-内酰胺晦阴性的菌株宜首选青霉素;β-内酰胺酶阳性、苯唑西林敏感菌株宜首选一代头孢;β-内酰胺酶阳性、耐苯唑西林菌株宜首选呋哺妥因和利奈唑胺;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应慎用.

    作者:黄明海;陈群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