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HBV NRAg的临床应用探讨

张华;罗振元;黄圣文;刘强;叶震璇;刘广宣;费蓉;许泽华;李贵芳;王树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相关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相关性分析, 变异毒株
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相关抗原(HBV NRAg)用于临床乙型肝炎诊断的实验价值及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432份,ELISA法检测血清HBV NRAg、HBV血清标志物,FQ-PCR检测HBV DNA,同时进行肝功能生化检测.结果 HBV NRAg与HBV DNA的总符合率为90.70%;86例HBV DNA阳性样本中,HBV NRAg阳性率为95.35%,显著高于PreS1(79.06%)和HBeAg(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 NRAg与HBV DN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临床HBV感染的筛选及判断HBV复制的有意义的补充项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957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62例,医院感染率6.4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5.16%,肿瘤类型以肺癌居首占33.87%;医院感染与年龄及住院时间有关,并随肿瘤化疗疗程的增加、白细胞总数的下降而上升;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化疗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医院感染率高,针对易感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宁永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重症肺炎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治策略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CMV)重症肺炎的发病特点和诊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CMV重症肺炎患者的发病经过、入院前后的临床表现、各种辅助检查、治疗过程和预后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发病特点相似,包括:术后1~3月发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基本无痰,发热早期憋气症状不明显;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偏低.血清CMVpp65后均为阳性,发热7~10 d后.肺部出现炎性浸润灶,发展迅速,以间质性病变为主;肺部感染加重时,肾功能随之恶化;6例患者均经历了多种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等治疗;第3~6例患者CMV病原学诊断较早,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抗CMV病毒和激素维持治疗,后存活,前2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顽固性低氧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CMV重症肺炎具有相似的发病特点;早期明确病原学诊断、坚持抗CMV病毒和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文雄;陈惠德;王小文;赵松;郑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定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产β-内酰胺酶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率及耐药性.方法 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 60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MRSA.结果 1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占94.3%,耐苯唑西林的菌株占28.6%,主要分离于脓液/创面占52.0%,其次是痰液/咽拭子占32.0%.结论 β-内酰胺晦阴性的菌株宜首选青霉素;β-内酰胺酶阳性、苯唑西林敏感菌株宜首选一代头孢;β-内酰胺酶阳性、耐苯唑西林菌株宜首选呋哺妥因和利奈唑胺;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应慎用.

    作者:黄明海;陈群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两种真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对应用广谱抗菌药物>2周及原发性肺部疾病作为真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评价.方法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真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上述两个危险因素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3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在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中,原发性肺部疾病的暴露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OR值5.66,95%CI 3.90~8.19);广谱抗菌药物>2周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OR值1.01,95%CI 0.73~1.42).结论 应用广谱抗菌药物>2周不能作为危险因素,具有原发性肺部疾病可作为真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平;杜晓宏;孙志鹏;杨宏伟;齐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3MTM物体表面消毒液对ICU环境微生物消毒效果与评价

    目的 比较3MTM物体表面消毒液(以下简称3M消毒液)与含氯消毒剂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的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了6个ICU,分别对地面、仪器面板、患者床头桌、电脑键盘、电话按键用两种消毒剂进行消毒,并于消毒前、消毒后15 min、4 h分别进行采样,比较两者的杀菌率.结果 试验共采集了96对样本,床头桌26处(48.15%)、仪器面板、电脑键盘和电话按键22处(26.83%),均超过了卫生部规定的标准(<5 CFU/cm2);两种消毒剂的杀菌率大多达到8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含氯消毒剂相比,3M消毒液对环境微生物具有同样的杀菌效果.鉴于其低毒和低腐蚀性等特点,3M消毒液对于目前消毒医院环境尤其是人群密集和耐药菌较多的ICU,是一个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高晓东;胡必杰;周春妹;谢红梅;黄声雷;夏文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

    目的 探讨安徽南方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水平、HCV RNA定量检测和HCV基因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用速率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41例安徽南方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水平和HCVRNA定量结果,应用RT-PCR和型特异性引物法对其中50例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41例患者的血清ALT与HCV RNA两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s=0.213,P=0.01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正相关;在50例标本中,HCV基因分型Ⅰ型有45例(95.7%),Ⅱ型2例(4.3%),未分型3例.结论 安徽南方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Ⅰ型为主;ALT、HCV RNA和基因型是可靠且重要的治疗反应指标.

    作者:李小宁;黄升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为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加强了对烧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岳娅;胡富荣;明秀娟;刘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廊坊市医疗机构污染菌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廊坊市医疗机构环境中主要污染菌群,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消毒灭菌,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将医疗机构环境分为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及医疗器械等5组进行讨论研究.结果 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医疗器械污染细菌以G+球菌为主,医护人员手污染细菌G-杆菌略高于G+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为主;使用中消毒液监测合格率高为98.89%,有6份样本不合格,空气监测合格率低为58.22%.结论 未发现难以杀灭的细菌芽胞,各类环境中样本不合格大多源于工作人员消毒灭菌意识薄弱,工作态度不认真.

    作者:魏青;汪阳林;李素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的运行管理

    物品的集中供应提升了消毒供应中心硬件配置和工作要求,其管理范围也发生变化.现将我院已实行3年的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运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赛君;俞丽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为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年8月-2008年7月送检的肿瘤患者不同部位的960例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960例患者共检出真菌308株(32.1%);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占73.1%,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次之分别占13.3%、9.1%;药敏结果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3.3%、42.2%和27.1%,克柔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的耐药率次之,分别为43.9%、34.2%和48.8%;它们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肿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率较高,临床应及时掌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何贵山;赵瑞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法测定细菌药敏试验,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的所有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WHONE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均100.0%,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较低,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2007年为3.2%,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逐年递增,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由15.6%下降至9.6%,庆大霉素由20.0%下降至16.4%,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由11.1%下降至4.8%,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约1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基本稳定,临床医师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何萍莲;孟曙芳;蔡伟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安必洁多酶清洗液在手术室的应用

    安必洁多酶清洗液是一种含有蛋白水解酶等多种酶的清洗液,能同时消化人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黏多糖和脂肪类物质等.该产品在我科使用4年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护理毕业班医院感染认知及需求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护理毕业班医院感染知识需求及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实习的286名护理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毕业班学生医院感染知识欠缺,61.70%的护理毕业班学生未参加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平均得分仅为58.67;其希望获得的医院感染知识为传染病相关的消毒、灭菌知识,选择该知识点的人数多,达251名,占89.00%;临床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组织学习为受欢迎的教育方式,有81.56%的护理毕业班学生选择该方式.结论 需加强护理毕业班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工作,培训时,应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安排培训方式及内容.

    作者:黄辉萍;任军红;连羡玉;邱丽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供应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 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降低职业危害.方法 分析原因、加强宣教、规范操作、配备专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制度.结果 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无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结论 在供应室工作中,做好职业防范,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是保障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基础因素.

    作者:范徐红;董必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手术室拖鞋清洗消毒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手术室拖鞋的清洗消毒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取120只手术室医务人员使用后拖鞋,均分为两组分别清洗消毒,试验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机洗法),对照组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手工洗刷消毒(手洗法),于清洗消毒前、后进行微生物学检测与统计学处理.结果 消毒前所有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0%,菌落数达337 CFU/cm2,洗消后微生物学检测合格率为100.0%,两种清洗消毒方法效果相同,但清洗消毒工作效率有差异.结论 手术室拖鞋使用后污染严重,手洗法工作效率低;机洗法安全、高效,在手术室日常工作中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金凤;邢玉斌;付婷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自身免疫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的情况.方法 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球蛋白比值(A/G)、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晦(γ-GT);HBV-DNA含量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及抗双链DNA抗体(Ads-DNA).结果 166例CHB患者血清中总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6.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分布以低滴度为主;ANA阳性组的ALT、AST显著高于ANA阴性组(P<0.05),而A/G比值明显低于ANA阴性组(P<0.05);ANA阳性组的HBV-DNA含量显著高于ANA阴性组(P<0.01),且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升高,CHB患者ANA的阳性率亦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感染可导致自身免疫的发生;HBV感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反应与CHB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和病毒复制水平有关.

    作者:林晓梅;潘钦石;张文辉;陈月平;刘欢乐;吴莲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方式对不耐热物品灭菌的步骤与效果.方法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通过适当的介质,选择相应的待处理物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包括灭菌前准备、包装、火菌、卸载、存放等进行操作.结果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可靠、监测方便、时间短、器械周转快、利用率高,可大大提高手术例数.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低温火菌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灭菌,无菌物品灭菌质量得到保证,降低医院感染率,并且灭菌后物品储存期长,满足了临床对无菌物品的要求.

    作者:郑娜;刘云风;于俊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鲁沃夫牌除锈剂对再生医疗器械清洗的作用

    再生医疗器械是指使用后,经过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器械.为了使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清洗的过程中,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和沽净率.我院供应室严格遵循酶洗、除锈、润滑清洗三步骤,经过1年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吴少君;舒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清HBV NRAg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相关抗原(HBV NRAg)用于临床乙型肝炎诊断的实验价值及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432份,ELISA法检测血清HBV NRAg、HBV血清标志物,FQ-PCR检测HBV DNA,同时进行肝功能生化检测.结果 HBV NRAg与HBV DNA的总符合率为90.70%;86例HBV DNA阳性样本中,HBV NRAg阳性率为95.35%,显著高于PreS1(79.06%)和HBeAg(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 NRAg与HBV DN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临床HBV感染的筛选及判断HBV复制的有意义的补充项目.

    作者:张华;罗振元;黄圣文;刘强;叶震璇;刘广宣;费蓉;许泽华;李贵芳;王树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信息化系统在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信息化管理,对产品的质量跟踪及性能等方面有更加全面的掌握.方法 结合医院一次性医疗消耗材料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介绍医院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规范化管理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结果 对进货量、出库数、使用量、库存量实施动态管理,使全科年度成本降低,收益增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论 采用计算机网络对一次性医疗耗材进行标准、规范的全程管理,有利于建设数字化医院,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信息共享,对促进医院获得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胡艳波;黄鑫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