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毕业班医院感染认知及需求现状分析

黄辉萍;任军红;连羡玉;邱丽心

关键词:护理毕业班, 医院感染认知, 需求, 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毕业班医院感染知识需求及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实习的286名护理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毕业班学生医院感染知识欠缺,61.70%的护理毕业班学生未参加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平均得分仅为58.67;其希望获得的医院感染知识为传染病相关的消毒、灭菌知识,选择该知识点的人数多,达251名,占89.00%;临床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组织学习为受欢迎的教育方式,有81.56%的护理毕业班学生选择该方式.结论 需加强护理毕业班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工作,培训时,应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安排培训方式及内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移植术后感染乙酸钙不动杆菌碳青酶烯酶的研究

    目的 研究医院肝移植术后感染乙酸钙不动杆菌产生碳青酶烯酶的基因型.方法 用WHONET 5.4软件分析自肝移植患者分离的不动杆菌属的耐药性;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且具有多药耐药性的乙酸钙不动杆菌8株;等电聚焦电泳测定酶的等电点;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确定耐药株的亲缘关系;对TEM、SHV型基因及碳青酶烯酶基因OXA、IMP、VIM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结果 肝移植术后感染的耐亚胺培南乙酸钙不动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性高,PCR及序列分析证实8株菌均产生OXA-23型碳青酶烯酶(pI=6.7);PFGE发现器官移植病区有耐药株的克隆传播.结论 医院器官移植病区存在产OXA-23型碳青酶烯酶乙酸钙不动杆菌的克隆株播散流行,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康;王海英;冯品宁;曾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制定预防风险事件的对策.方法 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对护理部确认的风险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临床自备包包装不规范,器械清洗不到位,贮槽筛孔未关是常见的风险事件,分别占18.6%、10.9%、9.2%;直接风险事件占风险事件总数的72.3%,间接风险事件占27.7%.结论 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风险监控及高危环节的监管,可有效地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李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为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加强了对烧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岳娅;胡富荣;明秀娟;刘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老年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利于合理防治.方法 回顾性调查老年肺癌住院患者,对68例并发医院感染病例(实验组)与215例未并发医院感染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肿瘤自身因素组间比较显示,肺癌临床分期(χ2=14.883,P=0.001)、病理分型(χ2=34.217,P=0.000)、发病部位(χ2=15.288,P=0.000)与并发医院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力状况评分、抗菌药物使用、住院天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对并发医院感染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老年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控,针对危险因素重视早期预防和治疗.

    作者:姜宏宁;余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随州市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随州市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和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用NCCLS/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耐药监测和评价结果.结果 随州市大肠埃希菌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0.8%~94.2%,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尚未检出耐药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13.2%~32.0%.结论 随州市大肠埃希菌的耐药问题已十分严重,各级医院应重视耐药菌的监测工作,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朱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按NCCLS(1999年)标准进行确证试验来检测确认ESBLs.结果 医院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从2005年的28.6%和29.2%上升为2007年的48.5%和49.2%;产ESBLs菌株对一、二、三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氨曲南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产ESBLs发生率逐年上升,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菌株的首选药物.

    作者:陈子松;喻长法;郑英姿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重组人血小板型磷脂酶A2对耐药菌的杀菌作用与耐药性诱导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型磷脂酶A2(PLA2)的对临床分离耐药菌株的杀菌作用及其细菌耐药性,为开发新型抗菌蛋白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血小板型PLA2与细菌在37℃共同孵育2 h,然后加入营养琼脂平皿中,37℃培养18~20 h,计每一琼脂板上的菌落形成数(CFU),计算出血小板型PLA2杀菌率;根据耐药性诱导试验,用PLA2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细菌耐药性.结果 血小板型PLA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标准菌株与耐药菌株均同样具有较强的杀火作用,对3种标准菌株的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81、0.1、0.2μg/ml,对耐药菌株的MBC为0.1~0.3μg/ml;连续三代诱导未见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结论 血小板型PLA2对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其不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

    作者:李艳;梁宁生;陆益;杨帆;黄其春;黄天文;潘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目的 调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以制定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72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9.50%,显著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率5.25%;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中≥60岁老年患者感染率高达61.11%;平均住院日为28 d;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 E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诊疗操作多、大量使用抗菌药物、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均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性干预对策,以切实降低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敬;丁宁;陈小雄;田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术前不同备皮方法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差异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术前备皮方法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方法 将530例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术前2 h清洁局部皮肤,不剃毛备皮法;对照组采用术前1 d清洁局部皮肤加术野剃毛备皮法,分别于手术消毒皮肤前采样手术部位皮肤作细菌培养,并统计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 试验组术前手术部位皮肤细菌菌落数、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2 h内清洁皮肤不剃毛备皮法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备皮方法.

    作者:陈超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围场县医院传染病报告统计分析

    围场县医院是全县收治传染病的定点医院,统计分析围场县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其原因与全国发病进行比较,找出本县的发病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降低各类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董国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1500例健康人群尿10项的分析

    尿液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尿液检验既简单又快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方便,笔者对1500例键康人群进行体检,结果如下.

    作者:杨选英;杨吉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消毒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管理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方法 自2005年以来,消毒供应室采取严格控制再生医疗器械从回收到发放、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从验收到发放、消毒供应室分区环境及工作人员自身防护等各环节的感染管理体系.结果 3年来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发生因消毒供应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结论 自实施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和全院医疗安全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者:孙雪莹;王华生;梁树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害与防护

    供应室是医院污染器械和其他污染物品的聚集处,临床科室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管道等物品,均由供应室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在清点、清洗、处理污染物时,容易发生刺伤和割伤,而且使用的消毒剂浓度高、剂量大,极易通过呼吸道和皮肤接触而发生职业危害.

    作者:闫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法测定细菌药敏试验,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的所有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WHONE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均100.0%,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较低,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2007年为3.2%,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逐年递增,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由15.6%下降至9.6%,庆大霉素由20.0%下降至16.4%,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由11.1%下降至4.8%,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约1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基本稳定,临床医师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何萍莲;孟曙芳;蔡伟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革兰阴性杆菌医院肺炎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 探讨革兰阴性杆菌性医院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与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应用常规鉴定流程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依据CLSI 2006年折点判读.结果 399株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居第1位,为24.1%;革兰阴性杆菌均已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其中,鲍氏不动杆菌为严重,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9.7%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42.4%、39.2%.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病原菌以耐药菌株为主,应加强防范、监测与控制.

    作者:卢江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鲁沃夫牌除锈剂对再生医疗器械清洗的作用

    再生医疗器械是指使用后,经过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器械.为了使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清洗的过程中,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和沽净率.我院供应室严格遵循酶洗、除锈、润滑清洗三步骤,经过1年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吴少君;舒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3MTM物体表面消毒液对ICU环境微生物消毒效果与评价

    目的 比较3MTM物体表面消毒液(以下简称3M消毒液)与含氯消毒剂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的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了6个ICU,分别对地面、仪器面板、患者床头桌、电脑键盘、电话按键用两种消毒剂进行消毒,并于消毒前、消毒后15 min、4 h分别进行采样,比较两者的杀菌率.结果 试验共采集了96对样本,床头桌26处(48.15%)、仪器面板、电脑键盘和电话按键22处(26.83%),均超过了卫生部规定的标准(<5 CFU/cm2);两种消毒剂的杀菌率大多达到8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含氯消毒剂相比,3M消毒液对环境微生物具有同样的杀菌效果.鉴于其低毒和低腐蚀性等特点,3M消毒液对于目前消毒医院环境尤其是人群密集和耐药菌较多的ICU,是一个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高晓东;胡必杰;周春妹;谢红梅;黄声雷;夏文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

    目的 探讨安徽南方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水平、HCV RNA定量检测和HCV基因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用速率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41例安徽南方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水平和HCVRNA定量结果,应用RT-PCR和型特异性引物法对其中50例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41例患者的血清ALT与HCV RNA两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s=0.213,P=0.01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正相关;在50例标本中,HCV基因分型Ⅰ型有45例(95.7%),Ⅱ型2例(4.3%),未分型3例.结论 安徽南方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Ⅰ型为主;ALT、HCV RNA和基因型是可靠且重要的治疗反应指标.

    作者:李小宁;黄升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季节性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季节性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近2年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 50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85.7%,革兰阳性菌占14.3%,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0.3%,肺炎克雷伯菌14.5%,鲁氏不动杆菌9.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0%;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率存在季节性差异.结论 了解不同季节的病原菌构成比和耐药情况,对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甘丹;刘茜;陈永;程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聚合酶链反应在嗜肺军团菌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在嗜肺军团菌肺炎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呼吸系感染病原不明性肺炎住院患者,采集痰液标本47份,支气管灌洗液标本6份,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嗜肺军团菌DNA(LPN-DNA).结果 53例病原不明性肺炎患者检出LPN-DNA阳性5例,总阳性率为9.4%,其中47份痰液标本检出LPN-DNA阳性3例(6.4%),6份支气管洗液标本检出LPN-DNA阳性2例(33.3%).结论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临床标本中LPN-DNA诊断病原不明性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王军;郑连友;彭海涛;胡朝晖;刘元力;朱庆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