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松;喻长法;郑英姿
目的 调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以制定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72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9.50%,显著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率5.25%;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中≥60岁老年患者感染率高达61.11%;平均住院日为28 d;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 E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诊疗操作多、大量使用抗菌药物、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均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性干预对策,以切实降低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敬;丁宁;陈小雄;田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手段之一,而临床使用的颈椎牵引带不易消毒,所有牵引的患者用同一个牵引带,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故我科自制颈椎牵引垫用于牵引.
作者:柏玉荣;王琴;姜业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它对甲氧西林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由于该耐药性的遗传物质能够在细菌之间传播,易使所致感染呈暴发流行.
作者:任利珍;干迪郁;朱立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1-sull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采用PCR检测62株MDR-ABA 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1-sull基因).结果 62株MDR-ABAqacE△1-sull基因阳性36株,阳性率58.1%;任取1个qacE△1-sull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经BLASTn比对,与美国GenBank已登录的136条相同.结论 MDR-ABA存在严重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多药耐药状况与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携带率高有关;氯己定等消毒剂预防术后医院感染需要重新评估.
作者:朱健铭;吴晋兰;姜如金;吴康乐;王建敏;孔海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为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加强了对烧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岳娅;胡富荣;明秀娟;刘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随州市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和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用NCCLS/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耐药监测和评价结果.结果 随州市大肠埃希菌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0.8%~94.2%,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尚未检出耐药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13.2%~32.0%.结论 随州市大肠埃希菌的耐药问题已十分严重,各级医院应重视耐药菌的监测工作,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朱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在嗜肺军团菌肺炎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呼吸系感染病原不明性肺炎住院患者,采集痰液标本47份,支气管灌洗液标本6份,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嗜肺军团菌DNA(LPN-DNA).结果 53例病原不明性肺炎患者检出LPN-DNA阳性5例,总阳性率为9.4%,其中47份痰液标本检出LPN-DNA阳性3例(6.4%),6份支气管洗液标本检出LPN-DNA阳性2例(33.3%).结论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临床标本中LPN-DNA诊断病原不明性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王军;郑连友;彭海涛;胡朝晖;刘元力;朱庆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痰培养中主要病原菌种类、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等,为临床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 系统分析2001-2006年ICU痰培养中各种细菌的种类以及耐药性的变迁.结果 2001-2005年ICU痰培养的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高,2006年金黄葡萄球菌分离率超过鲍氏不动杆菌;各细菌耐药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逐年增加(分别为0、25.0%、29.4%、74.4%、87.7%、92.7%),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仅万古霉素对MRSA全部敏感.结论 目前ICU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为主要分离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作者:于亮;宣迎梅;梁小亮;康丽娟;陈兰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分布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VAP.方法 将43例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进行引流,并将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的339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3例VAP患者气囊上液分离出20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66株,占82.6%,主要优势菌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26株,占12.9%,主要为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9株,占4.5%;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多药耐药率均较高,但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较大;下呼吸道分泌物共分离出138株病原菌,两者主要病原菌分布、构成比及耐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P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均存在多药耐药,气囊上液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株菌种的一致性且构成比及耐药性类似.
作者:王伟华;郑逸华;徐文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型磷脂酶A2(PLA2)的对临床分离耐药菌株的杀菌作用及其细菌耐药性,为开发新型抗菌蛋白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血小板型PLA2与细菌在37℃共同孵育2 h,然后加入营养琼脂平皿中,37℃培养18~20 h,计每一琼脂板上的菌落形成数(CFU),计算出血小板型PLA2杀菌率;根据耐药性诱导试验,用PLA2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细菌耐药性.结果 血小板型PLA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标准菌株与耐药菌株均同样具有较强的杀火作用,对3种标准菌株的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81、0.1、0.2μg/ml,对耐药菌株的MBC为0.1~0.3μg/ml;连续三代诱导未见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结论 血小板型PLA2对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其不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
作者:李艳;梁宁生;陆益;杨帆;黄其春;黄天文;潘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革兰阴性杆菌性医院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与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应用常规鉴定流程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依据CLSI 2006年折点判读.结果 399株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居第1位,为24.1%;革兰阴性杆菌均已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其中,鲍氏不动杆菌为严重,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9.7%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42.4%、39.2%.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病原菌以耐药菌株为主,应加强防范、监测与控制.
作者:卢江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对手术室拖鞋的清洗消毒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取120只手术室医务人员使用后拖鞋,均分为两组分别清洗消毒,试验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机洗法),对照组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手工洗刷消毒(手洗法),于清洗消毒前、后进行微生物学检测与统计学处理.结果 消毒前所有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0%,菌落数达337 CFU/cm2,洗消后微生物学检测合格率为100.0%,两种清洗消毒方法效果相同,但清洗消毒工作效率有差异.结论 手术室拖鞋使用后污染严重,手洗法工作效率低;机洗法安全、高效,在手术室日常工作中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金凤;邢玉斌;付婷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为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年8月-2008年7月送检的肿瘤患者不同部位的960例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960例患者共检出真菌308株(32.1%);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占73.1%,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次之分别占13.3%、9.1%;药敏结果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3.3%、42.2%和27.1%,克柔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的耐药率次之,分别为43.9%、34.2%和48.8%;它们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肿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率较高,临床应及时掌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何贵山;赵瑞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疾病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21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分布和科室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AU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对新型抗菌药物利奈唑胺敏感率也为1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达到57.6%.结论 SAU对常用抗菌药物显示多药耐药,应对其加强监测与控制.
作者:黄连胜;陶宏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是确保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标准化操作程序(SOP)是临床实验室内部以文件的形式对质量活动用规定的方法进行连续而又恰当的控制.
作者:王伟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老年干部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探讨其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784例>60岁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干部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6例,感染发生率为9.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47.4%),其次为泌尿系统(21.1%);菌群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2.9%),革兰阳性球菌次之(30.5%);感染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基础疾病等.结论 老年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减少危险因素,增加机体免疫力,才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白雪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CMV)重症肺炎的发病特点和诊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CMV重症肺炎患者的发病经过、入院前后的临床表现、各种辅助检查、治疗过程和预后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发病特点相似,包括:术后1~3月发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基本无痰,发热早期憋气症状不明显;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偏低.血清CMVpp65后均为阳性,发热7~10 d后.肺部出现炎性浸润灶,发展迅速,以间质性病变为主;肺部感染加重时,肾功能随之恶化;6例患者均经历了多种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等治疗;第3~6例患者CMV病原学诊断较早,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抗CMV病毒和激素维持治疗,后存活,前2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顽固性低氧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CMV重症肺炎具有相似的发病特点;早期明确病原学诊断、坚持抗CMV病毒和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文雄;陈惠德;王小文;赵松;郑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再生医疗器械是指使用后,经过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器械.为了使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清洗的过程中,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和沽净率.我院供应室严格遵循酶洗、除锈、润滑清洗三步骤,经过1年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吴少君;舒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术前备皮方法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方法 将530例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术前2 h清洁局部皮肤,不剃毛备皮法;对照组采用术前1 d清洁局部皮肤加术野剃毛备皮法,分别于手术消毒皮肤前采样手术部位皮肤作细菌培养,并统计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 试验组术前手术部位皮肤细菌菌落数、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2 h内清洁皮肤不剃毛备皮法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备皮方法.
作者:陈超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3MTM物体表面消毒液(以下简称3M消毒液)与含氯消毒剂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的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了6个ICU,分别对地面、仪器面板、患者床头桌、电脑键盘、电话按键用两种消毒剂进行消毒,并于消毒前、消毒后15 min、4 h分别进行采样,比较两者的杀菌率.结果 试验共采集了96对样本,床头桌26处(48.15%)、仪器面板、电脑键盘和电话按键22处(26.83%),均超过了卫生部规定的标准(<5 CFU/cm2);两种消毒剂的杀菌率大多达到8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含氯消毒剂相比,3M消毒液对环境微生物具有同样的杀菌效果.鉴于其低毒和低腐蚀性等特点,3M消毒液对于目前消毒医院环境尤其是人群密集和耐药菌较多的ICU,是一个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高晓东;胡必杰;周春妹;谢红梅;黄声雷;夏文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