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汪阳林;李素红
目的 调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以制定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72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9.50%,显著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率5.25%;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中≥60岁老年患者感染率高达61.11%;平均住院日为28 d;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 E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诊疗操作多、大量使用抗菌药物、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均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性干预对策,以切实降低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敬;丁宁;陈小雄;田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的AmpC酶分布情况.方法 测定20株分离自烧伤科的鲍氏不动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进行了染色体型(ADC)和质粒型(DHA)2种AmpC酶基因检测,并对部分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除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均>85%,PCR检测ADC基因19株(95%)呈阳性,而DHA基因均为阴性;部分ADC阳性产物经测序比对与ADC基因EF546445相同.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多药耐药非常严重,染色体型AmpC酶ADC在鲍氏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中流行.
作者:程华莉;潘宇红;苏青和;黄璇;陈蓉芳;张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为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加强了对烧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岳娅;胡富荣;明秀娟;刘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相关抗原(HBV NRAg)用于临床乙型肝炎诊断的实验价值及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432份,ELISA法检测血清HBV NRAg、HBV血清标志物,FQ-PCR检测HBV DNA,同时进行肝功能生化检测.结果 HBV NRAg与HBV DNA的总符合率为90.70%;86例HBV DNA阳性样本中,HBV NRAg阳性率为95.35%,显著高于PreS1(79.06%)和HBeAg(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 NRAg与HBV DN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临床HBV感染的筛选及判断HBV复制的有意义的补充项目.
作者:张华;罗振元;黄圣文;刘强;叶震璇;刘广宣;费蓉;许泽华;李贵芳;王树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术前备皮方法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方法 将530例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术前2 h清洁局部皮肤,不剃毛备皮法;对照组采用术前1 d清洁局部皮肤加术野剃毛备皮法,分别于手术消毒皮肤前采样手术部位皮肤作细菌培养,并统计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 试验组术前手术部位皮肤细菌菌落数、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2 h内清洁皮肤不剃毛备皮法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备皮方法.
作者:陈超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疾病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21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分布和科室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AU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对新型抗菌药物利奈唑胺敏感率也为1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达到57.6%.结论 SAU对常用抗菌药物显示多药耐药,应对其加强监测与控制.
作者:黄连胜;陶宏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型磷脂酶A2(PLA2)的对临床分离耐药菌株的杀菌作用及其细菌耐药性,为开发新型抗菌蛋白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血小板型PLA2与细菌在37℃共同孵育2 h,然后加入营养琼脂平皿中,37℃培养18~20 h,计每一琼脂板上的菌落形成数(CFU),计算出血小板型PLA2杀菌率;根据耐药性诱导试验,用PLA2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细菌耐药性.结果 血小板型PLA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标准菌株与耐药菌株均同样具有较强的杀火作用,对3种标准菌株的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81、0.1、0.2μg/ml,对耐药菌株的MBC为0.1~0.3μg/ml;连续三代诱导未见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结论 血小板型PLA2对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其不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
作者:李艳;梁宁生;陆益;杨帆;黄其春;黄天文;潘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海盐县自肺结核患者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在治疗过程中耐药的变迁情况,以利于抗结核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调整与选用.方法 对痰涂片阳性的新发初治肺结核患者,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采用高、低两药物浓度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试,同时用实时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rpoB和katG突变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治疗2个月后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检测.结果 131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初始耐药率14.5%,经治疗2个月后分离菌株性耐药率37.8%;初始分离株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14.5%和8.4%,耐药基因总携带率16.8%;治疗2个月后分离株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39.2%和25.7%,耐药基因总携带率44.6%.结论 结核病患者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初始治疗时已存在有耐药性,而治疗过程有可能使其耐药性增加;在抗结核治疗前及在治疗过程中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很有意义.
作者:周庆;方中飞;方孝美;许玲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医院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2006年6月-2008年5月分离到的519株屎肠球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分离到的519株屎肠球菌,主要来自于尿液,痰液和粪便标本,分别占34.9%、26.8%和18.3%;标本主要分离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病房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屎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6.2%和3.2%.结论 屎肠球菌可引起临床各类感染,且多药耐药率高,治疗困难,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黄海霞;吴庆;陈栎江;吴莲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方式对不耐热物品灭菌的步骤与效果.方法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通过适当的介质,选择相应的待处理物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包括灭菌前准备、包装、火菌、卸载、存放等进行操作.结果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可靠、监测方便、时间短、器械周转快、利用率高,可大大提高手术例数.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低温火菌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灭菌,无菌物品灭菌质量得到保证,降低医院感染率,并且灭菌后物品储存期长,满足了临床对无菌物品的要求.
作者:郑娜;刘云风;于俊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信息化管理,对产品的质量跟踪及性能等方面有更加全面的掌握.方法 结合医院一次性医疗消耗材料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介绍医院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规范化管理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结果 对进货量、出库数、使用量、库存量实施动态管理,使全科年度成本降低,收益增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论 采用计算机网络对一次性医疗耗材进行标准、规范的全程管理,有利于建设数字化医院,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信息共享,对促进医院获得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胡艳波;黄鑫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护理毕业班医院感染知识需求及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实习的286名护理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毕业班学生医院感染知识欠缺,61.70%的护理毕业班学生未参加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平均得分仅为58.67;其希望获得的医院感染知识为传染病相关的消毒、灭菌知识,选择该知识点的人数多,达251名,占89.00%;临床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组织学习为受欢迎的教育方式,有81.56%的护理毕业班学生选择该方式.结论 需加强护理毕业班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工作,培训时,应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安排培训方式及内容.
作者:黄辉萍;任军红;连羡玉;邱丽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危重病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调查,旨在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7年6月ICU送检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59份标本的培养结果,数据行线性趋势χ>'2<检验.结果 59例中培养阳性结果27例,分离出真菌14株占51.85%,细菌13株占48.15%,其中革兰阳性菌7株占25.93%;革兰阴性菌6株占22.22%.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趋势与留置时间具有相关性,真菌感染成为主要的病原菌;加强护理是防治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措施,对疑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须及时拔除导管行相关培养,并加强抗真菌治疗.
作者:林乐清;徐立群;王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情况及主要的耐药机制.方法 从32例因MP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取咽拭子,采用改良Hayflick培养基分离培养;运用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合序列测定分析耐药分子机制.结果 32份标本培养成功19份;药敏结果显示19株MP临床分离株中有15株耐药,占78.9%,而且一旦对其中1种药物耐药,对其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也均呈耐药性;敏感株和标准株FH的测序结果完全相同,15株耐药株23S rRNAV区均出现了A2063G的点突变,其中有2株为敏感株和耐药株共生.结论 MP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现状严重,其主要的耐药机制为23S rRNAV区产生点突变.
作者:陈岳明;张卫英;余道军;项国谦;卢忠;王贤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找出检验科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措施和对策.结果 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通过制定健全的制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控制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成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按NCCLS(1999年)标准进行确证试验来检测确认ESBLs.结果 医院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从2005年的28.6%和29.2%上升为2007年的48.5%和49.2%;产ESBLs菌株对一、二、三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氨曲南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产ESBLs发生率逐年上升,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菌株的首选药物.
作者:陈子松;喻长法;郑英姿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随州市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和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用NCCLS/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耐药监测和评价结果.结果 随州市大肠埃希菌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0.8%~94.2%,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尚未检出耐药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13.2%~32.0%.结论 随州市大肠埃希菌的耐药问题已十分严重,各级医院应重视耐药菌的监测工作,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朱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降低职业危害.方法 分析原因、加强宣教、规范操作、配备专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制度.结果 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无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结论 在供应室工作中,做好职业防范,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是保障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基础因素.
作者:范徐红;董必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是确保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标准化操作程序(SOP)是临床实验室内部以文件的形式对质量活动用规定的方法进行连续而又恰当的控制.
作者:王伟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2003年10月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明确了医疗废物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仍经常遇到一些难以界定是否为医疗废物,属于哪一类医疗废物,笔者对此进行总结与原因分析.
作者:桑翠;柏艳;马昌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