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迁

葛庆岗;汪宗昱;阴桢宏;朱曦;么改琦

关键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耐药性
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ICU所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测定.结果 5年中共分离到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386株,多见的依次是不动杆菌属219株、铜绿假单胞菌117株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6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呈高耐药性,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分别为3.7%、28.3%和42.9%;2007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升高至21.7%;近2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明显升高(58.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总耐药率低(20.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较敏感的是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 非发酵菌是ICU重要的病原菌,加强其流行及耐药性监测可以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对286株尿路感染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居第1位,62.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尿路感染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是36.5%和40.9%;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平均检出率为35.7%.结论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的流行趋势.

    作者:陶智;王艳;齐金海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胃镜室的职业安全管理

    医院工作人员是幽门螺杆菌(Hp)的易感人群,而消化内镜的医护人员感染率高,且随工作年限增加而上升,胃镜室人员每天与暴露源密切接触,处于职业暴露的危害中,为预防控制Hp感染,保证职业安全,2007年1月我院开展了Hp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张帆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情评估与真菌感染的研究

    目的 研究慢件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真菌的检出情况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危险性的之间关系.方法对2007年7月-2008年6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119例患者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者做菌丝鉴别和检测药物敏感性;所有患者均进行APACHE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估测评分),根据APACHEⅡ积分的结果代入Knaus方程计算出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危险性.结果 119例患者的痰标本共分离出真菌22株(18.4%),重度COPD患者血气分析呈现显著的呼吸衰竭倾向,真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轻中度COPD患者;APACHEⅡ积分越高的患者真菌的检出率也越高,死亡危险性也越高.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仍以细菌为主,但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多,病情严重度的增加,真菌感染也随着增多,而且真菌感染的患者死亡危险性明显增加.真菌可能是呼吸功能差、病情危重患者的优势菌,在治疗效果差的情况下应该考虑.

    作者:易震南;黄仁清;宋泽庆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护生锐器伤的分析与预防对策

    目的 对护生发生锐器伤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2007年8月-2008年5月在医院实习的护生发生锐器伤,并登记<医院医疗锐器伤呈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在30名锐器伤中,锐器伤种类中针刺伤23名(76.7%),其他伤7名(23.3%);锐器伤发生操作环节,操作中15名,操作后15名;未戴手套23名(76.7%);伤害86.7%发生在手指;30名锐器伤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63.3%.结论 加强护生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改进护理器材,规范护生操作流程,能切实减少护生发生锐器伤;健全锐器伤监测、呈报制度,确保护生职业安全.

    作者:周敏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效力

    近些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的大量开展和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正在逐渐增加.由于目前IFI的病原学构成正在发牛改变,即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其他假丝酵母菌及曲霉菌属感染)逐渐增多,而且抗真菌药物种类有限,其敏感性逐渐下降[1-3],因此,IF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4 6],这使得会球对IFI的流行病学和抗真菌药物效力的监测尤为重要.20世纪90年代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了假丝酵母菌属和新型隐球酵母菌菌株鉴定及其药物敏感性检测的标准检测方法[7],2002年又制定了曲霉菌属菌株鉴定及其药物敏感性检测的标准检测方法[8],使得真菌菌种及菌株鉴定、对抗真菌药物的效力检测全球范围内得到统一,有助于了解全球IFI的流行病学及药物作用效果情况,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綦颖;夏国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呼吸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现状

    目的 了解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变迁、与肺部基础疾病的关系以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呼吸病房下呼吸道感染1428例住院患者痰菌(或纤维支气管镜吸取分泌物)培养1529株阳性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52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326株(86.7%),革兰阳性球菌203株(13.3%);肺部基础疾病组较无肺部基础疾病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高,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率低;嗜血菌属对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红霉素、青霉素敏感率均较低,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万古霉素敏感性好.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且多发于存在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常见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严重,临床上注意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罗百灵;张乐蒙;王丽静;胡成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同一所医院两个院区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在相同管理模式下,同一所医院的两个院区医院感染的特点是否有所不同.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甲医院的两个院区在2007年1-12月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主要的感染部位、主要的科室分布、病原菌的分离情况.结果 院本部和院区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9%、4.8%;两者的感染部位及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基本相同,但院本部的真菌感染率在所有检测的病原菌中高;两者医院感染发牛率高的主要的科室分布有所不同.结论 在相同管理模式下,不同的医院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身的特点.在医院感染的防治过程中,对不同医院和科室防治侧重点应有所区别.

    作者:张常然;彭丹心;杨永洁;林建聪;谭清华;刘霞;李鸣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比较4种品牌支原体液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检测解脲脲支原体(Uu)及5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评价不同厂家支原体试剂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 IST2)、珠海岍珠(ICS)、黑马(IES)、上海其昌达等4种支原体检测试剂盒,在相同条件下,对260份临床标本做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比较5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一致性程度.结果 4种品牌支原体液体培养试剂盒48 h对解Uu的检出率分别是IST2为45.4%、ICS为36.2%、IES为37.7%、上海其昌达为36.9%.药敏试验结果:IST2中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低,明显优于其他3种试剂结果,不同厂家支原体试剂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做支原体培养时,选用支原体液体培养鉴定试剂盒应慎重.

    作者:陈杨芳;邹珂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消毒供应中心对止血带治疗弯盘实施集中管理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对全院各部门输液使用后的止血带、治疗弯盘实施集中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和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管理方法.对输液使用后的止血带、治疗弯盘进行处理,分别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对护理管理质量、职业防护、消毒剂成本、医院感染管理的影响.结果 集中组处理后的止血带、治疗弯盘其清洁、包装、抽样培养合格率(集中组100.00%,分散组97.47%)明显优于分散组,并能节省医院消毒剂成本.减少临床科室治疗审环境污染,节省治疗室空间.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对全院输液使用后的止血带、治疗弯盘实施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护理管理和质量控制、节省人力资源、节省治疗室空间、降低医院成本、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贺月红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住院患者发热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住院患者发热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调查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住院发热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热的原因和总结正确的降温及护理措施.结果 82例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住院发热患者中,有18例出现≥2次的发热.因感染因素发热的54例次,其中以皮肤黏膜感染为主共22例次,肺部感染18例次,上呼吸道感染10例次,菌血症和败血症共4例次;非感染因素发热64例次,其中疾病因素39例次,药物过敏反应16例次,其他因素9例次;发热的热程<7 d 102例次,>7 d 16例次;发热热型以不规则热、弛张热和稽留热多见,其次是间歇热,热型的表现与发热的原因未呈现明显的特异性.结论 通过对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住院发热患者体温变化特点、细致观察病情和及时协助做好相关检查,可为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住院发热患者早期原因诊断及选择有效的降温和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邱新香;陈慈珊;郭卫军;巫带花;廖飞雁;夏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STERRAD NX H2O2低温灭菌器灭菌过程取消原因探析

    我院手术室于2005年10月引进强生(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STERRAD NX低温灭菌器,作为一种新技术有其特殊性,掌握特殊的操作流程对完成灭菌过程起决定作用.现将两年使用情况及灭菌过程取消原因分析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方燕姿;王美女;雷旭红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湖南省医院感染主要干预措施执行情况评价

    目的 评估湖南省医院感染控制主要措施的执行情况,找出差距.方法随机抽样调查该省122所医院,按统一的调查表格和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职调查人员调查临床科室人员洗手的规范性、快速手消毒剂使用、微生物学诊断、抗菌药物使用率、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内容.结果 共75所医院资料合格,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内科病房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分别为68.00%、74.20%、62.93%,各合格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快速手消毒剂配备率为34.67%~36.00%,平均为37.33%,各科室配备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6.98%,门诊患者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7.36%,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74.65%,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5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5.87%.结论 除洗手的规范件较好外,其他措施的执行上均存在较大差距.

    作者:任南;文细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葡萄球菌属医院感染的耐药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属医院感染和耐药现状,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葡萄球菌属129株,对其进行细菌鉴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测和K-B法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29株葡萄球菌属分为6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离率高,为39.5%,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分离率为60.5%,其中耐甲氧西林药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32.1%;药敏结果显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耐药率明显低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株.结论 基层医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比较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医院感染.

    作者:陈经艾;涂斌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国内外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应用进展与比较

    医院感染管理是现代医学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现代化的医院里有5%~10%的患者发生>1种医院感染,全球每时每刻都有140万人正在承受着医院感染所带来的痛苦[1].自1847年Ignaz Semmelweis首次利用医院感染监测机制成功控制产褥热的死亡,至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在医疗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随之产生的额外医疗费用也大幅提高口[2-4].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础,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聚集性发生及相关危险因素,能够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5].

    作者:匡季秋;武迎宏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2006-2007年产ESBLs和质粒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基因型研究

    目的 调查2006-2007年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产ESBLs和AmpC酶的存在形式.方法收集2006-2007年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110株,用K-B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细菌对头孢他啶等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法检测TEM、SHV、GES、PER、CTX-M-1群、CTX-M-2群、CTX-M-3群、DHA和MIR-1/ACT-1基因,用接合转移试验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转移方式.结果 11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在0~49.9%,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在80.0%~100.0%,11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单产ESBLs为主要形式,ESBLs基因为CTX-M和SHV型,AmpC酶基因为ACT和DHA型,它们均能通过接合转移方式将其质粒携带的耐药性传递至受体菌.结论 同时存在ESBLs和AmpC酶足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耐药基因的转移可导致耐药性的传播扩散,两年比较,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呈下降趋势.

    作者:魏绪廷;孙慧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唯阴康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一次性阴道抑菌吸附器唯阴康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疗效.方法 140例BV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70例.A组口服甲硝唑治疗,B组应用唯阴康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局部用药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B组疗效显著高于A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8%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P<0.05);且复发率低于A组.复发率分别为12.3%及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P<0.05).结论 唯阴康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BV,疗效稳定,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冷维春;刘俊宝;郭丽娟;冷馨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浅静脉留置针污染的病原学调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 调查浅静脉留置针细菌污染情况,探讨相关的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静脉留置针细菌培养结果、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7年送检的留置针细菌培养标本,总阳性率20.2%,2007年阳性率明显低于2006年阳性率(X2=7.66,P<0.01);共检出各种病原菌7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1株,占51.9%,革兰阴性杆菌36株,占45.6%,真菌2株,占2.5%;导管相关感染知识的缺乏,无菌操作不严,留置期间套管口保护性措施不够,留置时间过长等是导致留置针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培训,规范置管护理和无菌操作,控制留置时间等,是减少留置针污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郑锡莉;钱小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

    抗菌药物是人类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合理应用,不仅是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临床药学部门及各临床科室的重要任务,更是当今公共健康关注问题之一.为此,我院为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力度,特制定以下管理措施.

    作者:刘姝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原因

    脉动真空灭菌器故障的发生不仅与零部件使用寿命和内在质量有关,还与使用方法正确与否及日常维护保养有很大关系,凼此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作者:薛淑芳;林杰;李玉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肿瘤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5月684例肿瘤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684例肿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8例,感染率11.4%,发生时间多在住院后1周,呼吸道感染多,占67.03%;病原学检查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年龄、住院时间、患病时间、化疗药物及抗菌药物应用、肿瘤部位、恶性程度、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有关.结论 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牛率高,应当充分重视上述影响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田玉凤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