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璋;王海英;沈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宣传教育的应用效果及其适用性.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医务人员两组各315名,1组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匿名调查,通过参与式研究方法列出主要问题并制定对策;2组在3个月后采用相同的问卷调查表进行匿名调查.结果 两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和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标准洗手法应用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务人员获取医院感染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学校教科书、相关文件、讲座、网络和会议;影响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工作忙、缺乏相应设施供应或远离洗手设备、缺乏洗手技术指导、洗手会使手部受刺激及怀疑洗手的价值.结论 参与式研究方法适用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且效果显著.
作者:孔庆芳;程科萍;叶南圆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45株多药耐药不动杆菌属基因同源性,探讨产β-内酰胺酶基因型在多药耐药不动杆菌属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筛选多药耐药不动杆菌属;WHONET5.4分析耐药趋势变化;改良三维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表型;PFGE不动杆菌属同源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β-内酰胺酶基因型对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分析β-内酰胺酶类型突变位点.结果 45株不动杆菌属中3株(7.32%)未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型,28株产OXA-23型(68.3%)、10株产IMP型(24.4%)、13株产TEM型(31.7%)、18株产CTX-M型(43.9%)、6株产 PER型(14.6%)、7株产 AmpC型β-内酰胺酶(17.1%),未检出产SHV型β-内酰胺酶;24株(58.5%)同时产生≥2种酶型;对10号菌OXA扩增产物进行测序证实为OXA-23型,与genebank公布的OXA-23型基因100%同源.结论 不动杆菌属可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是造成多药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艾效曼;张秀珍;胡云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对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新蝶呤(neopterin,Npt)进行方法学评价,同时探讨其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对ELISA法测定Npt进行灵敏度、精密度、回收率、干扰试验、正常参考值进行检测,并采用该ELISA法检测50例健康人外周血、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和12例对照组脑脊液中Npt含量.结果 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1.08 nmol/L,批内精密度为4.94%~5.55%,批间精密度为5.99%~6.57%,回收率为95.8%~107.8%,抗干扰性符合临床要求,健康人血清正常参考值为0~7.84 nmol/L,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Npt含量为(34.09±36.34)nmol/L,对照组脑脊液中Npt含量为(4.55±2.89)nmol/L,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Np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ELISA法可用于临床检测血清或脑脊液Npt,适合各级医院临床开展使用.在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方面有一定价值.
作者:陈松劲;金松华;杨晓朝;邵平扬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分离自烧伤科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l)、转座子基因(merA)存在状况.方法 以K-B法测量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PCR法检测20株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以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进行阳性基因测序.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别为aac(6′)-Ⅰ b、aac(6″)-Ⅱ、ant(2″)-Ⅰ,检出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所测20株菌均携带qacE△l-sull(阳性率100.0%),19株携带merA基因(阳性率95.0%).结论 分离自烧伤科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严重,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与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及168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有关,qacE△1-sull及merA携带率高,说明转座子及整合子是细菌间基因传播的重要机制,必须寻求新的途径来解决此类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
作者:吕建国;苏青和;张烽;糜祖煌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导管室担负着全院所有介入患者的手术治疗和抢救工作.目前有2间布局合理的大型C臂介入手术室,平均每月进行介入手术约300台,工作任务繁重,其中急诊手术约占10%.
作者:黄桂传;陈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体外试验检测利福平对幽门螺杆菌(HP)的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来自115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取胃黏膜组织培养获得的HP菌株,采用E-test法测定HP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HP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17%、15.50%、63.80%、8.62%,分离的58株菌中未发现对利福平耐药的菌株;HP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与阿莫西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低于克拉霉素(P<0.01)、甲硝唑(P<0.01)、左氧氟沙星(P<0.05);利福平对HP的抗菌活性与阿莫西林相近,MIC50和MIC90分别为(0.125,0.5 mg/L)和(0.064,0.25 mg/L).结论 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耐药菌株多见,利福平对HP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在其他抗HP感染一线药物耐药时,利福平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
作者:王际亮;唐玉蓉;董光宏;王秀丽;张炎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2008年6月,我们从1例ICU重症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1株发光致病杆菌,报道如下.1 病例患者,女,77岁,脑膜瘤二次手术后放疗复发入院,病情加重转入ICU.患者为浅昏迷状,查体:T 37.1℃,P116次/min,R 30次/min,BP 132/76 mmHg;血常规:WBC 5.9×109/L,RBC 4.12 ×1013/L,Hb 148 g/L,PLT33×109/L;血气分析:pH 7.57,PO2 64.6 mmHg,PCO225.6 mm Hg,HCO-3 23.6 mmol/L;四肢浮肿明显,阴道见淡黄色渗液.
作者:黄焕宜;梁健;唐金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降低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STERRAD 100S)在手术室腔镜器械应用中的灭菌成本.方法 对使用STERRAD 100S灭菌的腔镜器械954次灭黹循环,分为改进前454次,改进后500次,分析其耗材的使用.结果 改进后采用重复使用无纺布、透明包装袋、提高有效循环灭菌率,从改进前的85.0%上升至96.0%;改进后腔镜器械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成本比改进前降低2~3倍.结论 提高耗材重复使用率及有效循环率能降低灭菌成本,有利于减轻患者负担和确保患者利益.
作者:徐燕娇;刘德昭;周少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医院外科感染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方法 采集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鉴定;用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22株外科感染性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巾,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大肠埃希菌(ECO)、铜绿假单胞菌(PAE),分别占第1、2、3位,占总数的25.2%、15.8%、13.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2.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33.3%;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34.5%;各种病原菌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为100.0%;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率为19.0%~100.0%.结论 外科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各异,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产生与流行.
作者:高碧云;谢志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在肠外营养支持中感染的发生率,为选择不同途径置管及留置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颈内静脉置管(1组)、锁骨下静脉置管(2组)、周围静脉置管(3组);观察3组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方法、脱管、留置时间、发生静脉炎,局部感染率及菌血症的发生率及相关性进行观察.结果 1、2、3组发生感染率分别为25.0%、16.3%、6.0%,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为11.3、12.5、50.2 d;1、2组相比局部感染、导管源性菌血症发生率及留置时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局部感染、导管源性菌血症发生率均较1、2组低(P<0.01),而导管的留置时间长(P<0.01).结论 经周围静脉置管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便于固定,导管留置时间长、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师兰香;王栩轶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提高黎巴嫩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的厌院感染管理效能,严防医院感染事故的发生.方法 对黎巴嫩中国维和二级医院在医院感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罗列、对比、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 受维和医疗任务特点的影响,黎巴嫩中国维和二级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患者及疾病谱的多样性、维和任务对医院感染的影响、HIV阳性率较高、人员防护意识落后、医院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应从多个方面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结论 为了更好地开展黎巴嫩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改进与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立高效、系统的医院感染预防系统.
作者:胡小兵;李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8年2月-2009年1月3例使用利奈唑胺治疗MRSA反复感染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3例患者均多次检出MRSA,体外药敏试验对糖肽类药物敏感,选用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多次使用利奈唑胺治疗临床疗效确切.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MRSA反复感染临床疗效确切,但不能有效清除致病菌.
作者:魏大臻;龚裕强;孔万权;孙来芳;应斌宇;庄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调查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从医院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的鉴定,采用K-B法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美罗培南药敏试验,并对结果做回顾性调查.结果 肠杆菌科细菌对美罗堵南的耐药率极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检测到1株弗氏柠檬酸杆菌,3株沙雷菌属细菌体外对美罗培南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脑膜脓毒金黄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堵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48.81%、94.12%、21.85%和31.72%.结论 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非常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总体上体外抗菌活性低.
作者:徐建铭;贾坤茹;胡龙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外周血出现浆细胞时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分别观察深部真菌、一般细菌感染患者和正常对照各20例浓集血涂片中有无出现浆细胞及浆细胞数量;用流式细胞术、散射比浊法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15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浓集血涂片可见到浆细胞,一般细菌感染患者只有1例可找到浆细胞,正常对照组均未找到;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50.2±6.1)%、CD4+:(23.6±3.5)%,低于正常对照组CD3+:(66.8±8.0)%、CD4+:(35.2±5.1)%,而CD8+:(33.9±4.5)%、CD19+:(34.2±7.0)%,高于正常对照CD8+:(26.5±6.5)%、CD19+:(12.0±4.9)%,CD16/56+分别为(18.8±5.1)%和(18.2±7.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和正常对照免疫球蛋白含量分别为:IgG 8.35、7.72 g/L,IgA 1.59、0.99 g/L,IgM 1.20、1.07 g/L.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浓集血涂片见到浆细胞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低下;血清各种免疫球蛋白水平、NK细胞数量变化不大;但CD19+淋巴细胞数量却增加.
作者:叶玲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由于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呼吸衰竭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对收住的患者选用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其时间长了气道的自身湿化作用就会降低或消失,造成分泌物不易排出,导致气道阻塞和肺部感染,使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加重脑缺氧,为了提高颅脑外伤救治的成功率和生存质量,笔者对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300例颅脑外伤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的预防作回顾性总结.
作者:陈汝纯;黄自群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生物检测法对医务工作者的手部卫生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方法 用生物检测法采样医务人员手,并对医师、护士洗手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洗手后检测合格率男医师8.7%、女医师21.74%、医师群体17.39%、护士群体60.87%.结论 洗手效果有明显差异,女性好于男性,护士好于医师;通过教育、监督,提高了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减少了疾病传播.
作者:杨子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术和留置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80例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出现尿潴留患者分别采用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定期尿液培养进行尿路感染率比较,采用间歇性导尿术同时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并分别于留置导尿、间歇性导尿后15、30 d取患者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间歇性导尿15、30 d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1×10 CFU/ml)发生率分别为32.6 %和31.5%,明显低于留置导尿尿路感染发生率(100.0%),P<0.05;尿道细菌的种类相似,主要是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蘸、葡萄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等.结论 间歇性导尿术能降低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控制尿路感染、维护和促进排尿功能恢复均具有蕈要意义,但对尿道细菌的种类影响不大.
作者:朱美红;顾旭东;金钰梅;时美芳;金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对复用针灸针的处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法,我院自2004年始对复用针灸针进行消毒灭菌方法的改进,提高了针灸针的消毒灭菌质量,使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对针灸针的使用感到安全.现将处理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杨华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调查医院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现状及体外耐药性,为临床提供科学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 对2006年7月-2008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尿液培养中分离出的168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泌尿系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0.40%;肠杆菌科及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严重,其中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耐药率为0~10.00%;氨曲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氨苄西林/舒巴坦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耐药率分别为0~70.00%、10.00%~30.88%、10.00%~57.14%、37.50%~64.71%;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普遍耐药,其耐药率为57.69%~100.00%,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 泌尿系感染主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耐药呈上升趋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重视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秀静;黄佳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非淋菌性阴道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而解脲脲支原体(Uu)和人支原体(Mh)是导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了解本地女性生殖系统Uu和Mh感染情况以及抗菌药物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对219例标本进行分析.
作者:丁新梅;李敏智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