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毒液容器使用戊二醛熏蒸消毒的效果观察

卢燕琼

关键词:戊二醛熏蒸消毒, 消毒液容器, 效果
摘要:消毒液容器(玻璃制碘酒乙醇瓶,以下简称容器)普遍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但因高温和高压双重作用的消毒,容器很容易损伤,破裂,加大了经济损耗.2005年笔者将容器试用戊二醛熏蒸箱熏蒸消毒,并对200个消毒后的容器进行细菌培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检测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提供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方法 采集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6例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共检出病原菌14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4株,占60.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56株,占40.0%,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前列腺炎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产生了耐药性,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24株,占葡萄球菌属总数的34.8%,产ESBLs病原菌占肠杆菌科细菌总数的35.6%.结论 老年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具有难治性和迁延性,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提高治愈率.

    作者:熊亮;李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产超超广谱β-内酰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表型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7年6月医院大肠埃希菌945株,采用API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AmpC酶,用WHONET5.3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45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测出18株产SSBLs株;ESBLs阳性与阴性株大肠埃希菌相比较,其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SSBLs株与仅产ESBLs株者相比较对以上3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对青霉素类加酶抑制剂、头孢三代加酶抑制剂的耐药性进行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SSBLs菌株及其耐药性监测,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范秋连;姚振国;郭华国;陈国强;汪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供应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分析供应室为临床服务存在的问题并研拟改善对策.方法 通过对供应室存在的问题加以汇总、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结果 全院各科室对供应室服务质量的平均满意度由原来的85.50%提高到92.64%.结论 供应室通过运用统计、分析、规范操作流程、改善服务观念等方法可解决临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胡宪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使用3M ETO灭菌器的安全管理

    作为3M公司ETO灭菌器在中国的第1个用户,从1995年ETO灭菌器重新安装到我们现在的厂址也有12年了.我公司需要ETO灭菌的产品是人工晶体和眼科手术缝合针线,产品属于国家严格管理的3类(高级别)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产品制造成本大、价值高.因此,灭菌的安全可靠性至关重要.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频度及合理性分析

    目的 分析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其用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1-6月内科住院患者3102例,对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3102例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18%,共应用抗菌药物10类28种,应用较多的为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两药联合使用比较普遍.结论 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用药频度(DDDs)排序居首位,仍为抗感染药物首选.

    作者:车薇;王红;张韶峰;曹军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戊二醛与酸化水对麻醉喉镜消毒效果的比较

    麻醉喉镜是用于气管插管的辅助设备,使用时需达到咽深部声门的位置,属于经人体自然孔道进入相对无菌区,并与黏膜接触的第2类内镜,需经高效消毒方能使用.但其某种部件存在着不能浸泡、不耐高温、使用频率高、无法彻底消毒等问题.

    作者:刘凌燕;刘超;于德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3例亚急性海绵体脑病患者感染的预防

    随着新型变异性亚急性海绵体脑病(CJD)的出现,以及CJD可能与食用疯牛病牛肉及其制品相关的研究报道,CJD是一类具有传染性、朊蛋白所致的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具有传染性.

    作者:田黎;张丽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的检测与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目的 检测杭州市4所医院分离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AmpC酶,并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分析.方法 收集2005-2006年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市中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324株,用纸片法和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并用多重PCR分析AmpC酶的基因型,对产AmpC酶的病原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常用的10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s).结果 324株ESBLs阳性菌株用表型筛选试验筛选出76株产AmpC酶菌,阳性率为23.5%,用多重PCR共扩增到53株AmpC酶基因型,检出率为69.7%,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MIC50<0.25μg/ml,同时还发现4株耐碳青酶烯酶菌株.结论 在杭州市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较高的AmpC酶发生率,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金文君;黄永禄;徐志江;周宏伟;张嵘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428例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NI)的特点,分析引起NI的危险因素,寻求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428例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8.93%,例次感染率9.41%,位于前5位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上呼吸道、皮肤,其构成比分别为47.66%、17.76%、15.19%、9.81%、6.31%;医院感染的发生除基础疾病严重外,与环节护理质量、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营养状况等有关.结论 脑卒中患者NI的发生率高,应充分重视其危险因素,加强护理管理,强化环节护理质量控制,从源头和

    作者:张玉莲;黄茹琴;高建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83例医院感染病例错报的原因分析及相关管理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报病工作中错报的原因.方法 对183例错报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前瞻性病例调查的方法,深入临床查阅病历.结果 对医院感染发生时间界定不清、诊断标准掌握不准、临床培训力度不足等因素是造成医院感染错报的主要原因.结论 通过实施专题学习培训、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深入病房与临床医生加强交流和信息反馈等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病例错报,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及工作效率.

    作者:马兰荣;杨又力;高文旃;马建荣;王瑞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从伤口分泌物中检出1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2007年3月24日,我室从1例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分泌物中,分离出1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此菌为我室首次检出,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本梅;孙燕;李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小型医院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存在问题及对策

    要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物品的清洗质量是关键.然而,在基层医院和民营医院,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比较严重的医院感染隐患.

    作者:陈正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质量检测

    为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提高消毒工作质量,2007年9月对各科重点区域消毒工作质量进行了抽样检测.

    作者:王玲;塔衣尔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

    目的 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给临床防治手术切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菌株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DADE BEHRING专用细菌鉴定药敏复合板.结果 14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检出82株,占58.6%;革兰阳性球菌58株,占41.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和铜绿假单胞菌(PAE)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9.3%与27.1%;菌株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性,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SAU总数的31.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0.9%.结论 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

    作者:谢明水;晏文强;熊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加强质量控制与监测是保证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是切断接触传播医院感染的简便、有效的措施,同时也为医院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刘礼霞;夏桂兰;王惠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norA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nor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荧光测定法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z及其诱导耐药菌中的蓄积量及能量抑制剂羰氰氯苯腙(CCCP)对蓄积量的影响,应用狭线杂交法检测细菌norA基因转录水平.结果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诱导耐药菌SAUz-16中的蓄积量明显低于其亲代株SAUz,加入CCCP后,亲水性氟喹诺酮类药物在SAUz-16菌体中蓄积量增加,但仍未达到亲代株的稳态水平,诱导耐药菌SAUz-16 norA基因转录水平高于其亲代菌SAUz.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导致norA基因表达增加,norA基因表达增加导致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泵出增加是药物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内蓄积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作者:钟利;黄永茂;唐凌;陈寒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DCA法在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模式,以提高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达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方法 以PDCA循环法收集资料、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管理.结果 实施本法后,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稳步提高,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及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要求.结论 导入PDCA循环法,要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序渐进,是提高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余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慢性腹泻患者内毒素和降钙素原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腹泻与血浆内毒素和血清降钙素原的关系.方法 对33例慢性腹泻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行血浆内毒素和血清降钙素原测定.结果 血浆内毒素含量慢性腹泻患者为(0.24土0.00)pg/ml,健康志愿者为(0.24士0.00)pg/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降钙素原含量慢性腹泻患者为(2.12士1.57)ng/ml,健康志愿者为(1.60+0.58)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腹泻患者可能不存在内毒素血症或存在低浓度的内毒素;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能对慢性腹泻患者是否存在隐原性细菌感染起到预示作用,对指导抗感染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李俊达;何剑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医院内医疗废物的处理流程

    我院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要求,自2005年5月起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按照分类收集、回收利用、集中处置、防止损伤的原则进行流程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秦泽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17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医院2005-2006年临床分离的1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屑,琼脂稀释法检测17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的低抑菌浓度(MICs),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20.7%,MRSA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高度敏感(100.0%),MIC50和MIC90分别为0.5和1.0μg/ml,氟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对MRSA的抗菌活性均较差(敏感率0~33.3%);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100.0%),其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氨苄西林(97.2%~100.0%);屎肠球菌仅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高度敏感(100.0%),MRSA、MSSA、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均存在明显的交叉耐药.结论 医院MRSA和屎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

    作者:吴伟元;吴劲松;卢月梅;李文青;程锦娥;甘志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