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选择手术中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源筛查指标

宫丽莉;王效雷;赖学俊;姜曼岚;孙佩;杨双旺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手术, 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 选择手术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染源筛查指标.方法 以手术中HBV感染阈值、传染源和外科医生易感性为基础,选择HBV传染源筛查指标.结果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前,HBsAg阳性者和HBeAg阳性者中传染源分别为19.2%和83.9%,阴性者为0和3.2%;以HBsAg筛查传染源的灵敏度显著高于HBeAg,而特异度显著低于HBeA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HBsAg阳性者和HBeAg阳性者中传染源分别为0.6%和3.2%,阴性者均为0,HBeAg为指标筛查传染源的灵敏度与HBsAg相同,但特异度显著高于HBsAg.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前筛查手术中HBV传染源应以HBsAg为指标,而其后应以HBeAg为指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与防护策略

    目的 探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护策略.方法 分析ART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应对措施.结果 ART实验室在管理体系、防护环节、实验室环境、ART程序、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分析ART实验室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与探讨防护策略,对指导医务人员加强自身防护与预防患者间发生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浩;李国屏;张丽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腮腺术后的临床研究

    由于腮腺区血供丰富,术后创面易出血,加上残留腺体仍会在一定时间内分泌涎液,以及摘除瘤体及腺体后均有空腔存在,术后必须引流.近年来,作者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腮腺术后,收到了较正压引流更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国强;陈宇;徐星辉;卢天骄;赵同民;刘善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

    目的 了解引起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寻求RVVC的理想治疗方案.方法 将诊断为RVVC的病例,进行真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确定个体化的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方案进行疗效观察,并对治愈停药后1、3、6、9、12个月回访调查分析.结果 67例RVVC病例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占68.4%,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占26.4%;在口服用药中酮康唑敏感率高(91.04%),特比奈芬敏感率低(34.33%),在阴道用药中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高(100.00%),克霉唑次之(91.00%),咪康唑敏感率低(53.73%),RWC的治愈率为随访治愈后1个月95.52%、3个月83.58%、12个月72.22%.结论 RVVC的主要病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治疗RVVC必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真菌药物,根据病程和随访复发情况延长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时间是治愈RVVC的有效措施,在无药敏结果时首选酮康唑、制霉菌素、克霉唑.

    作者:祝建军;蒋琰瑛;吴展;刘霞;李英龙;叶金艳;杜玉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与恶性淋巴瘤的报道

    目的 掌握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和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方法 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提供经验.结果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症状仅可呈现单一性,其更多的表现是多样性,但仍以发热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比较多见,但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和恶性淋巴瘤临床罕见,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廖晚珍;彭卫华;胡雪飞;孙爱娣;余阳;李建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病房临床与环境、手分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同源性研究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与环境分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同源性.方法 收集自ICU临床标本分离的耐药革兰阴性杆菌58株,同时在ICU环境及医护人员手部采样,分离革兰阴性杆菌,采用质粒指纹图谱和限制性酶切图谱及肠杆菌科细菌重复系列PCR,对临床与环境分离的同种耐药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从临床和环境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经质粒指纹图谱及ERIC-PCR基因检测均存在同源性菌株,且神经外科存在耐药阴沟肠杆菌的暴发.结论 ICU中存在着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交叉污染与感染流行,必须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观念及病区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

    作者:吴华;李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北京地区17所奥运定点医院呼吸机清洗消毒现状及对策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奥运定点医院呼吸机清洗消毒现状及<北京市呼吸机清洗、消毒指南(试行)>的落实情况,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为规范医疗机构呼吸机清洗消毒工作探讨对策.方法根据<北京市呼吸机清洗、消毒指南(试行)>制定统一评估表,对北京地区17所奥运定点医院呼吸机清洗消毒工作进行现场评估.结果 17所奥运定点医院中,呼吸机数量≥50台的10所,均建立了清洗消毒制度和登记并能进行消毒效果监测;11所医院科室存在自行处理使用后的呼吸机,无法完全达到指南要求,存在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隐患.结论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技术指南,医院统一对呼吸机进行规范管理,加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加大监管力度是降低通过外源性途径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作者:刘坤;韩燕茹;武迎宏;冯结;刘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耐氨苄西林肠球菌β-内酰胺酶及基因的检测

    目的 采用不同方法检测耐氨苄西林肠球菌的β-内酰胺酶,以提高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指导临床选药治疗.方法 根据美国CLSI指南做药敏试验,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和试管法检测β-内酰胺酶及PCR检测blaZ基因,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pbp4的基因突变.结果 耐氨苄西林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86%、76%}46%、44%;84%、74%;100%、94%;54%、58%142%、36%;62%、5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50株粪肠球菌纸片法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8%,试管法26%;PCR检测blaZ基因的阳性率为88%;50株屎肠球菌纸片法未检测出阳性菌株,试管法检出的阳性率为2%;PCR检测blaZ基因阳性率为22%;50株粪肠球菌经SSCP分析及测序未发现有义突变位点.结论 由β-内酰胺酶介导的耐氨苄西林粪肠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屎肠球菌,PCR法优于头孢硝噻吩法,头孢硝噻吩法中试管法较纸片法检出阳性率高.

    作者:许淑珍;童乐艳;于艳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连续病例监测的方法,对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114 243例住院患者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9月--2007年8月,该院住院患者40 382例,发生医院感染803例,感染率为1.99%;医院感染893例次,感染例次率为2.2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38.97%;科室分布以ICU感染率高,为16.16%;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自2005--2007年,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医院感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白色假丝酵母菌则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需要医生、护士、患者、管理人员等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

    作者:王少利;袁晓宁;赵心懋;申玉玲;杨雪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与防护

    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地方,因各种疾病导致交叉感染,而护士是与患者接触多的群体,在高危的环境下长时间的工作,必须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才能更好地护理患者.

    作者:赵锦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目的 建立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连接的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实现对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过程管理和数据上报.方法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经验,利用面向对象语言PowerBuilder和Oracle数据库技术,开发医院感染信息系统.结果 系统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实时监控,动态预警,具有查询、统计和上报功能.结论 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的医院感染信息系统操作简便,监测准确、及时,覆盖面广,可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白波;王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感染病例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病例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2006年1-12月住院患者各类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标本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336株,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细菌检出率高,占60.1%;革兰阴性杆菌中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33.3%,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66.6%;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0%,其中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75.0%.结论 加强感染患者病原菌监测和药敏试验,对减少抗菌药物滥用、降低病原菌耐药率、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作者:刘艳秋;崔婧;赵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北京市18所医院洁净手术部的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层流洁净手术部的管理现状与净化系统的卫生情况.方法 采用调查表方式调查了北京市18所医院的手术室,包括空气监测、通风口的清洁、通风系统的管路清洗状况与过滤器更换频率等.结果 50.0%的医院洁净系统通风管路从未进行清洗,通风口从未清洗占14.3%,空气卫生指标的监测方法全部采用敏感度低的沉降法,有50.0%的医院监测方法存在问题.结论 目前只有针对洁净手术部建筑标准的验收要求,缺少日常管理规范和污染技术控制标准,也没有可以使用的动态污染控制方法和依据,医院洁净手术部日常管理存在较大隐患,制定并实施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标准迫在眉睫.

    作者:刘荣;武迎宏;邢玉斌;李素英;钟秀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开发医院感染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医院感染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C/S构架,后台采用SQL SERVER2000大型数据库.前端应用程序使用PowerBuilder7编程,将医院感染报告数据采集的应用软件集成到各个计算机工作站上,构建涉及医院任何部门的医院感染监控网络.结果 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各级医院感染信息进行动态收集、上报、统计、分析、浏览、查询的功能,并为各使用单位自动生成规范化及个性化的监测图表,同时可达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预警作用.结论 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是一个有效的医院医疗质量辅助管理工具,能够使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全面及时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状况,并为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决策提供循证依据,以达到科学化管理的效果.

    作者:武迎宏;刘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在手术室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引进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后48名次外科手术人员消毒手细菌培养结果及544例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以传统的乙醇浸泡刷手法作为对照组.结果 试验组48名和对照组56名外科手术人员消毒手细菌培养结果均无细菌生长;试验组患者切口感染15例,感染率2.8%,对照组患者感染26例,感染率3.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90,P>0.05).结论 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的正确使用同样可以使手的消毒达到无菌要求,手术室医务人员使用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后.未增加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张丽花;王美女;雷旭红;宋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2004-2007年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的监督与监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医护手卫生监测资料.结果 4年共监测医护人员手卫生962人次,总合格率为91.4%;医生手卫生监测合格率89.8%,护士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6.7%,Ⅱ类环境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3.9%,Ⅲ类环境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85.9%;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5.2%,实习、进修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合格率81.0%.结论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改善洗手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的依从性,强化手部卫生观念,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雅琴;高书义;郭丽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医院内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肠炎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肠炎在医院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点,观察其防控效果,为控制其感染暴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调查方法,对医院发生的8例疑似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肠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实施消化道传染、飞沫传染的控制方案.结果 8例疑似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肠炎患者对其粪便进行细菌学检验,均为阴性,确诊为病毒性感染;对其中2例患者粪便进行病毒学检验,确诊为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肠炎;采用对症治疗,所有患者痊愈,经及时实施消毒隔离控制方案,无新发病例.结论 由于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畅通,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切实可行,临床感染控制小组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此次医院内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肠炎流行暴发及时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张萍;张和;陈静;宋振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20株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亲缘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株肺炎克雷伯菌(KPN)菌株亲缘性.方法 对20株KPN进行了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氯己定一磺胺耐药基因、TMP耐药基因、3种整合酶基因以及Tn21/Tn501转座子遗传标记检测.并以该29种基因为分子标记,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检测.结果 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氯己定一磺胺耐药基因、TMP耐药基因、整合酶基因以及Tn21/Tn501转座子遗传标记均有检出,经一样本聚类分析显示存在克隆传播.结论 该20株KPN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密切相关,并存在克隆传播.

    作者:周军;黄亚青;金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静脉输液操作护理人员手部病原菌污染的调查

    目的 调查护理人员处于静脉输液过程中手部病原菌分布状况.方法 对护理人员处于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随机和干预后采样,分析护理人员手部微生物分布状况及两种状态下护理人员手部病原菌的差异性.结果 护理人员处于静脉操作过程中手部共培养出病原菌2774株,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70.65%,革兰阴性杆菌占21.63%,革兰阳性杆菌占5.48%,真菌占2.24%,干预后与随机采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操作前洗手依从性差,静脉输液工作中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有待提高.

    作者:刘永华;祝洪珍;李红芹;王伯莹;牛俊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512例神经内科NICU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研究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及其分离的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降低NICU患者的医院感染提供证据.方法 对NICU的1027例患者进行筛选,对其中512例医院感染的患者及分离出的813株病原菌,在感染的种类、病因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N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49.85%),以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多见,G-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62.61%),对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他啶耐药较低,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28.16%),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及时的细菌学检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规范的医疗行为是控制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臧大维;刘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UF-100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滥用抗菌药物,真菌的感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抗菌药物的高使用率必然出现常见病原菌耐药谱的更迭、耐药率的不断增加;预防性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可使菌群失调而继发真菌感染.而尿沉渣检验是住院患者的必查项目,探讨用UF-100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尿中的类酵母菌与尿中培养出真菌的符合率,无疑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慧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