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死亡病例调查及耐药分析

叶双岚;黄红勋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医院感染, 耐药性
摘要: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用药.方法调查2002年3月我院内科病区相继发生的伴有ESBLs细菌感染的死亡病例,分析我院2001年3月~2002年8月产ESBLs菌的细菌谱及耐药情况.结果 3例死亡病例检出的产ESBLs菌均为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其他抗生素耐药;2001年3月~2002年8月所检出的产ESBLs菌共有40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0株占50%,大肠埃希菌9株占22.5%,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各4株分别占10%;药敏试验显示产ESBLs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0%~100%.结论产ESBLs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非常严重,易侵袭老年患者,应早期使用敏感药物治疗,对该种菌株引起的医院感染要防治并重;加强病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48例败血症细菌耐药性分析

    败血症是常见的由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为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对我院1999年3月~2001年3月救治的48例败血症患者的细菌耐药性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施安娜;马晓菊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管理

    传染科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更应抓好病区医院感染管理.本科做法如下.1 健全组织,完善制度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作者:兰艳梅;王琼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医院环境中葡萄球菌监测

    目的定期监测环境中的葡萄球菌,及时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携带者.方法对MRSA感染者和非MRSA感染者的床头柜、陪护和医务人员的手、鼻前庭进行采样培养,对检有葡萄球菌的标本,按常规方法鉴定.结果 65次MRSA感染者和55次非MRSA感染者的外环境监测结果,检有葡萄球菌携带的分别60例和45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别为23.3%和6.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分别为76.7%和93.3%;MRSA分别为71.4%和33.3%;MRCNS分别为54.3%和69.0%.结论 MRSA感染组和非MRSA感染组外环境中MRSA携带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MRSA感染者,应采取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作者:舒雪芹;方晔;石娜;周铁丽;廖洪菊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两次断脐法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

    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研究表明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者占66%~87%;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可危及婴儿生命.我科应用新技术进行两次断脐,成功控制严重感染的发生,5年来共450例新生儿,无1例发生脐部感染,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平;姜卉;陈艳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煤工尘肺患者院内肺炎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院内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 NP)致病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对1998至2001年102例煤工尘肺NP患者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分离出致病菌14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3株,占65.0%;革兰阳性菌34株,占23.8%;真菌16株,占11.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3.8%,肺炎克雷伯菌为36.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3.6%.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尘肺NP患者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因此加强耐药菌株监测,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作者:刘培跃;朱召明;孔令文;孙永习;代俊合;魏善和;陈忠领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院外感染大肠埃希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所致院外感染的临床状况和该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菌株来自临床分离的送检标本,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检查大肠埃希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进行临床状况调查,属院外感染者进入本研究,对敏感率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共有148例患者入选,感染部位以泌尿生殖系统为多,平均住院时间为21 d,明显长于同期其他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7 d);敏感率高的药物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全部菌株对该药均敏感,无耐药菌株发现;耐药率高的是环丙沙星,接近70%;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氨曲南和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之间的敏感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他各药物间敏感率差异显著(P<0.01);患者临床首次使用的抗菌药物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结论院外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明显耐药,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等敏感,临床首次选用的抗菌药物并非敏感率高的品种.

    作者:裴保香;罗燕萍;黄晓舞;周筱青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医院感染的控制对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知识迅猛飞速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不断增加,也随着新的疾病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人类将面临各种疾病的严峻挑战.因此,医院感染的控制在医疗过程中尤为显得突出和紧迫.

    作者:丁彦文;李改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供应室管理中的五常法

    目的介绍五常法在供应室管理中的运用和作用.方法科室成立五常法工作小组,将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运用于供应室的环境管理和物品管理.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不必要的浪费,创造了整洁、安全的工作环境,供应室连续两年被评为医院的先进科室,成为医院开展五常法的示范点科室.结论五常法是建立和保持质量管理环境的方法,在供应室的环境和物品管理中,它是发现问题的一种手段,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可以促进供应室的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

    作者:薛燕峰;张友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支气管-肺部感染中非典型病原体的表达

    目的探讨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衣原体、支原体两种非典型病原体的表达.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29例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两种非典型病原体急性感染指标:衣原体抗体IgM、支原体抗体IgM及冷凝集实验,并常规细菌学检查,与同期住院的普通性下呼吸道感染(普通组)40例,门诊及住院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难治感染组衣原体急性感染率68.9%,支原体急性感染率难治组34.5%,显著高于普通组和上感组;衣原体混合支原体、衣原体混合其他致病菌感染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和上感组.结论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中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且易与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衣原体、支原体的慢性感染可能是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

    作者:孔令敏;叶秀香;杨琳红;高震;李慧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双歧杆菌对严重烧伤患者美罗培南应用后肠菌群的调节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烧伤患者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后,紊乱肠菌群调整作用.方法严重烧伤患者23例应用美罗培南(6 g/d)7 d后, 随机分为治疗组(n=11)和对照组(n=12);双盲法给予双歧杆菌悬液和生理盐水(100 ml/d),疗程5 d;分别于美罗培南应用前及用后0、1、3、5 d,常规方法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真菌、大肠埃希菌量.结果美罗培南应用7 d,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量骤减近100倍,真菌数激增100倍;双歧杆菌治疗1 d,肠道双歧杆菌数增加100倍,3 d后真菌量减少约25倍;对照组在停用美罗培南后5 d 肠道菌群始基本恢复;腹泻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后3 d肠道菌群恢复,对照组5 d恢复.结论长期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停药后外源性补充双歧杆菌能较快恢复肠道生态,治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作者:王忠堂;盛志勇;蔡宝仁;肖光夏;王甲汉;彭毅志;罗奇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自制灭菌规格板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由于医院感染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增加患者痛苦,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和医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浪费国家的卫生资源,现在已经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工作是消毒灭菌环节是否合格.为控制环境消毒灭菌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笔者自制了灭菌规格板,用于物体表面监测,通过临床监测使用,效果良好,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赵秀英;陈洪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

    近几年来我院在采购、保管、使用、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实际工作中,加强了管理,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收到良好的效果.1 产品质量管理1.1 严把进货关我院所购一次性医疗用品实施公开招标符合医药部门和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严禁药品器械科个人随意购置.

    作者:陆伟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烧伤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烧伤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从住院患者烧伤创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MRSA的检测及分析,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MRSA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高原地区从烧伤创面每年检出的MRSA的菌数及检出率比较有逐年下降趋势,与平原地区比较MRSA的检出率明显偏低.结论高原气候对MRSA的检出有一定影响,正确处理烧伤创面、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医院感染是防治MRSA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晁生武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复数菌败血症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菌谱分析

    目的探讨复数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70~2002年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99例复数菌败血症.结果 99例复数菌败血症中都有基础疾病,多系耐药菌株感染,医院内感染占多数77例77.8%,医院外感染占22.2%;危险因素包括恶性疾病、免疫抑制、化疗和放疗、介入性诊治、操作不当、住ICU、滥用抗药菌物,呼吸机应用等;致病菌的特点:革兰阴性菌(G-)占多数、革兰阳性菌(G+)增加,条件致病菌和合并真菌感染明显增多.结论复数菌败血症危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应早发现,治疗基础疾病,预防或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的发生.

    作者:王邦松;李庆兴;泮发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

    为了使医院感染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将我们近5年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评价.

    作者:于远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面向市场经济医院感染专职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健康需求的扩大、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全球卫生保健形势的发展,感染专职人员由于担负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和专业技术指导职能,尤其是抗SARS的特殊时期,更应当审时度势,以专职人员的素质为保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作者:曹佩珍;钟晓珊;黄芳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非生物性因素引发切口感染及对策

    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是医院消毒灭菌的敏感指标,是医院感染监控的前哨站.切口感染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其绝大多数归因于生物性(如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因素.笔者提出非生物性(物理及技术)因素引发的切口感染,临床上常易被忽略.

    作者:丁国英;王婕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调查我科连续手术的104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 104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生素,术前和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分别为10.6%和100%;术后单用一种和应用二联、三联和四联抗生素的分别占24%、37%、24%和15%;清洁手术患者平均使用抗生素4.9 d,污染手术患者平均使用抗生素7.7 d,清洁手术和污染手术术后使用抗生素>3 d者占90%.结论在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中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应予避免.

    作者:宋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Rosco纸片法检测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耐药性

    目的纸片扩散法在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了解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收集从2002年11月~2003年10月临床分离标本727株,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6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耐药性,同时用NCCLS M27-A大量肉汤稀释法测定76株菌株对氟康唑的药敏状况.结果 727株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多占63%,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分别占23%和5.9%,在458株白色念珠菌中,尚未发现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5.2%和30%;6种抗真菌药物中克霉唑的耐药率高;用两种方法检测氟康唑的药敏完全符合率是90.8%.结论氟康唑对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仍然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Rosco纸片法可作为真菌药敏的常规方法推行使用.

    作者:余素飞;周璇;张嵘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谱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4年间,非发酵菌医院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GNI+卡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GNS-KI或GNS-121卡(法国生物梅里埃产品);部分K-B法药敏纸片用Oxoid公司产品.结果 2 044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8.5%、鲍氏不动杆菌占26.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7.0%、黄杆菌属占4.5%、荧光假单胞菌占1.6%、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1.1%、木糖氧化产碱菌0.8%;非发酵菌分布部位以呼吸道分离率多,痰液1 359株(66.5%)、咽拭子152株(7.4%);其次为尿液241株(11.8%);伤口103株(5.0%);耳拭子53株(2.6%);胆汁41株(2.0%);血液36株(1.8%);其他59株(2.9%);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结论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其他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含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为治疗非发酵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董晓勤;周田美;施新颜;吴盛海;范建中;汪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